官話
di2
粵語
dek6
dek2
日語
ジャク
テキ
韓語
적
越南
địch
廣韻
定/錫開/入
集韻
定/錫開/入
訓読
ふえ(笛)
Sources 各源例字
G0-3551
HB1-B2C3
T1-5C48
J0-452B
K0-6E5E
V1-6163
KP0-E7CA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Evolution 字形演化
漢
說文小篆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陸
當代
標準字形
港
當代
標準字形
台
當代
標準字形
日
Calligraphy 後世書法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徒歷切
七孔筩也。从竹由聲。羌笛三孔。
Meaning 字義
di2
(1)
管乐器 起源甚早,古制不详 汉代的笛有两种:雅笛五孔,羌笛三孔 据说起于羌中,皆直吹,与今天的箫相似 后世七孔横吹者,盖源于古之“横吹” 吹孔一,指孔六 或于吹孔、指孔之间另增一孔,以蒙笛膜 笛身多用竹制,亦有用金属制者bamboo flute
(2)
响声尖锐的发音器 如:汽笛;警笛whistle
(3)
竹名
(喃)
sáo 詞:ống sáo 義:flute
(喃)
địch 詞:địch tử (sáo tre có 8 lỗ cầm ngang miệng) 義:short and small bamboo blinds
(喃)
◎ Nhạc cụ hình ống, thổi thành tiếng. Sử dụng nhạc cụ ấy.#A1: 笛 địch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說文解字》
徒歷切
七孔筩也。从竹由聲。羌笛三孔。 [徐鍇曰:「當从胄省乃得聲。」]
《說文解字繫傳》
田潮反
七孔筩也。從竹由聲。羌笛三孔。 [臣鍇按:馬融《笛賦》曰:「漢武帝時,丘仲曰:『近代長笛從羌起。』又曰:『易京君明識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然四孔亦從人所加也。又《周禮》作篴,相承是古笛字。]
《說文解字注》
徒歷切
七孔筩也。 [《文𨕖》李注引《說文》。笛七孔。長一尺四寸。今人長笛是也。此葢以注家語益之。《風俗通》亦云:長尺四寸。七孔。《周禮・笙師》字作篴。大鄭云:杜子春讀篴如蕩滌之滌。今人所吹五空竹笛。按篴笛古今字。大鄭注上作篴。下作笛。後人妄改一之。大鄭云五孔。《馬融》賦亦云:易京君明識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君明所加孔後出。是謂商聲五音畢。然則漢時長笛五孔甚明。云七孔者,禮家說古笛也。許與大鄭異。] 从竹。由聲。 [由與逐皆三部聲也。古音如逐。今音徒歷切。] 羌笛三孔。 [言此以別。於笛七孔也。馬曰:近世雙笛從羌起。謂長笛與羌笛皆出於羌。漢丘仲因羌人截竹而爲之。知古篴漢初亡矣。李善曰:羌笛長於古笛。有三孔。大小異。]
《康熙字典》
【未集上】【竹字部】 【廣韻】徒歷切【集韻】【韻會】亭歷切【正韻】杜歷切,𠀤音狄。七孔筩也。【說文】樂管。亦作篴。【風俗通】武帝時丘仲作笛。笛,滌也。蕩滌邪志,納之雅正。長尺四寸,七孔。【通雅】有雅笛,有羌笛。【馬融·長笛賦】近世雙笛從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龍鳴水中不見已,截竹吹之聲相似。剡其上孔通洞之,裁以當簻便易持。易京君明識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君明所加孔後出,是謂商聲五音畢。【西京雜記】高祖初入咸陽宮,得玉笛,長二尺三寸,二十六孔。吹之則見車馬山林,隱轔相次,銘曰昭華之琯。【酉陽雜俎】猿臂可爲笛,吹之,聲圓于竹。【韻會小補】樂器圖有義觜笛,謂笛上別安觜也。又地名。【水經注】洞庭湖之右岸有山,世謂之笛烏頭石。
【正字通】西京玉笛在武帝前,《風俗通》謂笛爲武帝時丘仲所作,誤也。○按《周禮·笙師》已有敎𥴦之文,𥴦與笛同,則周時已有之矣。
考證:〔【說文】樂管,亦作𥴦。〕
謹查𥴦字入本部十一畫,从逐不从遂,今據改篴。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di2 [ti35] ㄉㄧˊ
粵語
dek6 [tek2] 汽笛, 笛子
dek2 [tek35]
日語
ジャク [ʑakɯ] [呉]
テキ [teki] [漢]
韓語
적 [tɕʌk]
越南
địch [ɗiʲk3ˀ2ʔ]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定錫開
梗攝青韻4等開口入錫韻荻小韻徒歷切dɛk樂器風俗通云武帝時丘仲所作也晉協律中郎列和善吹笛也樂器風俗通云武帝時丘仲所作也晉協律中郎列和善吹笛也
刊謬補缺切韻
定錫開
梗攝青韻4等開口入錫韻荻小韻徒歷切diek長(笛),樂器。長(笛),樂器。
集韻
定錫開
梗攝青韻4等開口入錫韻狄小韻亭歷切dɛk樂器說文七孔筩也羌笛三孔或作篴樂器說文七孔筩也羌笛三孔或作篴
禮部韻略
定錫開
梗攝青韻4等開口入錫韻狄小韻亭歷切dɛk釋按説文七孔筩也羌笛三孔風俗通云武帝時丘仲所作釋按説文七孔筩也羌笛三孔風俗通云武帝時丘仲所作
增韻
定錫開
梗攝青韻4等開口入錫韻狄小韻亭歷切dɛk樂管周禮作_樂管周禮作_
五音集韵
定錫開
梗攝青韻4等開口入錫韻定母四等dɛk樂器風俗通云武帝時丘仲所作也晉協律中郎列和善吹笛樂器風俗通云武帝時丘仲所作也晉協律中郎列和善吹笛
洪武正韻
定陌齊
陌韻開口入陌韻狄小韻杜歴切diək樂管周禮作𥴦樂管周禮作𥴦
古今韻會舉要
定橘聿入錫韻橘韻定母dyʔ說文七孔筩也从竹由聲羗笛三孔徐按馬融笛賦近代長笛从羗起又漢京房明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然四孔亦後人所加也風俗通武帝時丘仲作笛笛滌也所以滌邪穢納之雅正長尺四寸七孔笛韻一定諸絃歌皆從笛所出或作篴周禮笙師篴管杜子春讀為滌今時所吹五空竹篴說文七孔筩也从竹由聲羗笛三孔徐按馬融笛賦近代長笛从羗起又漢京房明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然四孔亦後人所加也風俗通武帝時丘仲作笛笛滌也所以滌邪穢納之雅正長尺四寸七孔笛韻一定諸絃歌皆從笛所出或作篴周禮笙師篴管杜子春讀為滌今時所吹五空竹篴
蒙古字韻
t ꡈi ꡞ入支韻di()
音韻闡微
定屋沃陌職錫齊入聲錫韻荻小韻定母四等tʰik
中原音韻
端齊微齊入平齊微韻ti
中州音韻
端齊微齊入平齊微韻狄小韻ti樂器樂器
中華新韻
ㄉ ㄧ 入陽平齊韻丙類ti
東國正韻
ㄸ ㅕㄱ 入京景敬隔韻diek
戚林八音
低聲 賓京入 陽入賓京韻tiʔ
分韻撮要
端 英入 陽入英韻tik七孔筩也羌笛三孔七孔筩也羌笛三孔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王力
diuk 覺部
董同龢
dʰiok 幽部
周法高
deəwk 覺部
李方桂
diəkw 幽部
鄭張尚芳
l'ɯːwɢ 覺2部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Łhīkʷ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Łhīuk
斯塔羅斯金西漢
ljǝ̄uk
Łhjǝ̄uk
斯塔羅斯金東漢
lhiǝ̄uk
許思萊上古
liûk
許思萊東漢
dek
deuk
布之道諧聲域
LIU
聲首由
LIUK
聲首由
布之道擬音
lˤiuk
音節類型A
Dialects 方言
t
ti
陽平(209)
官北京35
官北京平谷55
官天津南開24
官天津武清35
官天津寶坻33
官天津靜海55
官河北石家莊無極213
官河北唐山樂亭212
官河北唐山遷西22
官河北秦皇島北戴河35
官河北邯鄲館陶52
官河北邯鄲大名42
官河北邯鄲魏縣53
官河北邢臺巨鹿41
官河北保定阜平24
官河北保定淶水45
官河北張家口蔚縣41
官河北承德平泉35
官河北承德興隆55
官河北滄州滄縣53
官河北廊坊霸州53
官河北廊坊廣陽35
官河北衡水故城53
官山西運城臨猗53
官山西臨汾洪洞24 (文)
官內蒙古赤峰寧城55
官內蒙古通遼科爾沁35
官內蒙古呼倫貝爾海拉爾24
官內蒙古興安烏蘭浩特35
官內蒙古錫林郭勒錫林浩特24
官遼寧沈陽35
官遼寧大連34
官遼寧大連金州52
官遼寧鞍山海城35
官遼寧丹東24
官遼寧錦州35
官遼寧營口蓋州24
官遼寧阜新細河35
官遼寧遼陽白塔35
官遼寧盤錦35
官遼寧鐵嶺昌圖35
官遼寧鐵嶺開原35
官遼寧朝陽北票35
官遼寧朝陽建平35
官遼寧葫蘆島綏中35
官吉林長春南關24
官吉林吉林龍潭24
官吉林四平梨樹24
官吉林遼源龍山24
官吉林通化東昌24
官吉林白山渾江24
官吉林松原寧江24
官吉林白城大安35
官吉林白城洮南24
官吉林延邊敦化24
官吉林延邊琿春24
官黑龍江哈爾濱24
官黑龍江齊齊哈爾泰來24
官黑龍江雞西虎林53
官黑龍江雞西雞冠24
官黑龍江雞西密山24
官黑龍江雙鴨山集賢35
官黑龍江大慶肇州24
官黑龍江伊春嘉蔭35
官黑龍江佳木斯同江24
官黑龍江七台河勃利24
官黑龍江牡丹江林口24
官黑龍江牡丹江寧安35
官黑龍江黑河嫩江24
官黑龍江綏化蘭西24
官黑龍江綏化肇東24
官黑龍江大興安嶺漠河35
官江蘇徐州45
官江蘇連雲港贛榆54
官江蘇宿遷宿城55
官安徽蚌埠55
官安徽淮南鳳台55
官安徽淮北44
官安徽阜陽55
官安徽阜陽潁上33
官安徽宿州碭山55
官安徽宿州埇橋55
官安徽亳州蒙城44
官江西吉安永豐53
官山東濟南42
官山東濟南章丘55
官山東青島即墨2
官山東淄博博山3
官山東棗莊嶧城55
官山東東營廣饒53
官山東東營利津
官山東煙台萊州42
官山東煙台蓬萊55
官山東濰坊安丘42
官山東濰坊昌邑53
官山東濰坊臨朐42
官山東濰坊壽光2
官山東濟寧2
官山東泰安寧陽42
官山東泰安42
官山東威海環翠33
官山東日照東港42
官山東臨沂莒南42
官山東臨沂平邑2
官山東臨沂沂水53
官山東德州2
官山東德州樂陵55
官山東聊城2
官山東濱州博興53
官山東濱州鄒平55
官山東菏澤單縣52
官河南鄭州城關53
官河南開封52
官河南洛陽31
官河南平頂山新華342
官河南新鄉長垣51
官河南濮陽42
官河南許昌42
官河南漯河召陵53
官河南南陽南召52
官河南商丘梁園52
官河南商丘睢縣42
官河南信陽55
官河南周口淮陽53
官河南駐馬店平輿42
官湖北武漢213
官湖北十堰丹江口51
官湖北宜昌12
官湖北襄陽襄樊52
官湖北荊門鍾祥31
官湖北孝感孝南22
官湖北隨州曾都42
官湖北恩施鶴峰12
官湖北天門13
官湖南郴州21
官湖南永州寧遠31
官湖南湘西吉首11
官廣西柳州雒容21
官廣西桂林臨桂31
官廣西百色樂業31
官廣西百色西林31
官廣西河池宜州21
官廣西來賓武宣31
官四川成都21
官四川攀枝花仁和31
官四川德陽中江31
官四川廣元劍閣31 (文)
官四川廣安21
官四川達州達縣31
官四川巴中南江31
官貴州貴陽21
官貴州六盤水六枝21
官貴州安順西秀31
官貴州畢節2
官貴州畢節威寧31
官貴州銅仁思南21
官貴州銅仁玉屏21
官貴州黔東南凱里22
官雲南昆明31
官雲南曲靖沾益31
官雲南玉溪紅塔31
官雲南保山隆陽33
官雲南昭通31
官雲南昭通鎮雄31
官雲南麗江永勝31
官雲南普洱思茅31
官雲南臨滄臨翔31
官雲南楚雄大姚42
官雲南紅河建水53
官雲南紅河蒙自53
官雲南文山廣南31
官雲南西雙版納景洪31
官雲南大理31
官雲南德宏芒市31
官西藏拉薩21
官陝西西安24
官陝西寶雞53
官陝西咸陽三原35
官陝西延安寶塔24
官陝西漢中漢臺42
官陝西安康漢陰42
官陝西安康平利52
官陝西商洛商州35
官甘肅蘭州51
官甘肅金昌永昌13
官甘肅張掖山丹53
官甘肅平涼崆峒24
官甘肅酒泉肅州53
官甘肅慶陽寧縣24 (文讀)
官青海海北門源13
官寧夏固原原州24
官新疆烏魯木齊52
官新疆哈密51
官新疆昌吉吉木薩爾51
官新疆石河子52
晉河北邢臺沙河51
晉山西大同靈丘31
晉山西大同西坪312
晉山西朔州懷仁312
晉山西晉中昔陽33
晉河南安陽52
晉河南鶴壁鶴山53
晉河南新鄉衛濱52
晉河南焦作武陟312
晉河南濟源312
晉陝西延安寶塔243 (文:文白自由使用,沒有辭彙條件)
湘湖南衡陽11
湘湖南懷化辰溪24
湘湖南湘西瀘溪24
陽入(1)
平湖南永州寧遠22
入聲(20)
官安徽安慶43
官江西九江潯陽53
官湖北黃岡紅安
官湖南張家界大庸11
官廣西賀州富川23
官四川眉山東坡24
官貴州黔東南丹寨42
官貴州黔東南黎平24
官貴州黔南平塘31
吳安徽蕪湖南陵24
吳福建南平浦城32
徽安徽黃山祁門24
贛安徽池州東至55 (文)
贛湖北荊州監利55
贛湖南株洲茶陵21
湘湖南長沙24
湘湖南湘潭24
湘湖南衡陽衡山24 (口語說:thi24)
湘湖南邵陽城步34
湘湖南益陽南縣24
陰平(8)
官湖南懷化靖州24
官四川樂山井研35
官四川雅安漢源55
官甘肅酒泉敦煌24
官甘肅臨夏243
官青海海東循化13
官寧夏銀川1
贛江西吉安334
去聲(6)
官湖南常德35
官四川自貢14
官四川內江威遠214
官寧夏銀川5
官寧夏吳忠同心13
官寧夏中衛沙坡頭13
陰入(1)
閩福建南平建甌24
平聲(5)
官甘肅甘南合作13
官新疆吐魯番214
晉河北石家莊贊皇54
晉河北張家口張北42
晉內蒙古錫林郭勒太僕寺53
tiəʔ
陽入(4)
晉山西太原54
晉山西晉城沁水54
晉山西晉中祁縣324
晉山西呂梁孝義423
入聲(12)
官安徽合肥4
晉河北邯鄲涉縣32
晉河北張家口張北32
晉山西長治53
晉山西忻州五寨4
晉內蒙古呼和浩特玉泉34
晉內蒙古包頭東河4
晉內蒙古鄂爾多斯東勝4
晉內蒙古烏蘭察布集寧32
晉陝西榆林神木4
晉陝西榆林吳堡3
晉陝西榆林榆陽3
陰入(1)
晉山西晉城陵川3
tiʔ
陽入(2)
閩福建福州5
閩福建廈門5 ((白2))
入聲(6)
官江蘇南京5
官江蘇淮安漣水34
官江蘇揚州
官安徽六安金安4
官重慶江津33
吳安徽池州貴池5
陰入(1)
贛江西南昌進賢
tɛk
陽入(13)
閩福建漳州漳浦14
粵廣東廣州2
粵廣東韶關22
粵廣東佛山22
粵廣東佛山順德21
粵廣東肇慶33
粵廣東清遠22
粵廣東清遠連山214
粵廣西柳州融水35
粵香港22
粵香港新界22
粵澳門22
平廣東韶關22
陰入(2)
粵廣東東莞44
粵香港大埔泰亨35
tik
陽入(9)
閩福建廈門5 ((文))
閩福建泉州南安3
閩台灣新北板橋2
粵廣西梧州蒙山22
粵廣西貴港桂平22
粵廣西河池宜州12
粵廣西來賓武宣22
粵廣西崇左22
粵廣西崇左寧明22
下陽入(1)
粵廣西南寧賓陽22
tiak
陽入(6)
粵廣東珠海斗門21
粵廣東珠海前山33
粵廣東江門白沙21
粵廣東中山石岐33
粵廣西百色22
粵廣西賀州信都24
tek
陽入(5)
閩廣東汕頭5
閩廣東潮州4
粵廣東雲浮羅定22
粵廣西南寧22
平廣西梧州藤縣22
陽去(1)
粵廣東陽江江城54
下陽入(2)
平廣西玉林福綿22
平廣西崇左扶綏13
tiɪʔ
入聲(2)
官江蘇鹽城亭湖5
官江蘇泰州3 (文,tʰi8)
tie
陽平(4)
官四川綿陽北川31
官四川南充31
官四川資陽安嶽31
閩浙江溫州蒼南24
入聲(4)
官安徽池州貴池334
官四川瀘州古藺22
官四川遂寧射洪33
官四川宜賓屏山33
去聲(1)
官江西贛州章貢213
tieʔ
入聲(3)
官安徽蕪湖5
官安徽馬鞍山花山5
官安徽宣城宣州4
去聲(1)
官江蘇常州金壇44
陰入(1)
晉山西呂梁中陽4
tia
陰平(1)
粵廣東深圳寶安55
陽去(1)
閩廣西貴港平南22
陰入(1)
平廣西賀州九都話33
tiɛ
陽平(2)
官貴州遵義21
官貴州黔西南興義21
入聲(1)
官四川涼山西昌31
tiɐʔ
陽入(1)
徽浙江杭州建德12
入聲(2)
晉內蒙古烏海海勃灣43
晉內蒙古巴彥淖爾臨河4
tiɛk
陽入(3)
閩廣西貴港平南12
粵廣西北海22
粵廣西欽州22
下陰入(1)
閩廣東中山隆都33 (文讀,白讀。)
tiaʔ
陽入(2)
閩福建三明大田5 (~子)
贛江西撫州黎川5
te
陽入(1)
閩福建南平建陽4
入聲(1)
閩福建三明沙縣212
tu
陽去(1)
平湖南永州道縣52
tiɤ
入聲(2)
官安徽銅陵樅陽55
官安徽滁州天長4
tiɛʔ
陽入(1)
晉山西太原陽曲212
tat
陽入(1)
閩福建廈門5 ((白1))
tiau
陰平(1)
閩海南瓊海33
tɐi
陽去(1)
平廣東佛山西岸22
tiɐk
陽入(1)
粵廣西防城港東興2
下陰入(1)
粵廣東肇慶封開43
tᴇk
陽入(2)
粵廣東雲浮22
平廣西柳州融水23
tət
下陽入(1)
平廣西百色田東22
上陽入(1)
粵廣西百色那畢22
tiɪ
入聲(1)
官江蘇連雲港
tɛa
陰平(1)
徽安徽黃山黟縣21
tiek
陽入(1)
閩浙江溫州洞頭24
tɛʔ
陽入(1)
閩福建莆田仙游4
teik
陽入(1)
閩福建寧德福安2
taʔ
陽入(1)
閩江西上饒廣豐23
tɐk
陽入(1)
閩廣東中山隆都55
taiʔ
陽入(1)
閩海南東方3
tiək
陽平(1)
閩台灣彰化鹿港24
tyeʔ
陽入(1)
粵廣西桂林臨桂23
tɔi
陰平(1)
平廣東清遠保安33
tʅk
下陽入(1)
平廣西南寧亭子22
tɔu
陽去(1)
平廣西桂林朝陽21
tᴇi
陽去(1)
平廣西桂林平樂35
tʰ
tʰi
陽平(9)
官山西運城垣曲22
官山西臨汾洪洞24 (白)
官山西臨汾鄉寧12
官河南三門峽湖濱31
官四川廣元劍閣31 (白)
官陝西渭南合陽24
晉陝西延安寶塔243 (白)
贛湖南衡陽常寧21
湘湖南婁底雙峰13
陽入(1)
閩福建三明將樂5
入聲(5)
徽安徽宣城旌德55
贛湖南株洲醴陵
贛湖南郴州安仁313
湘湖南株洲24
湘湖南益陽安化45
陰平(2)
贛安徽池州東至33 (白)
贛江西新余分宜
陽去(3)
徽安徽黃山歙縣33
客福建三明寧化2
贛江西九江彭澤
去聲(3)
官山東煙台5
贛安徽安慶太湖33
贛湖南邵陽洞口35
陰入(1)
湘湖南岳陽5
平聲(4)
官山西臨汾侯馬213
官甘肅白銀會寧13
官甘肅定西安定13
官寧夏固原西吉213
陰去(2)
官湖南懷化會同45
湘湖南邵陽綏寧35
tʰiəʔ
入聲(1)
晉山西臨汾隰縣3
tʰiʔ
陽入(4)
官江蘇南通
贛江西南昌2
贛江西鷹潭貴溪
贛江西上饒弋陽3
入聲(1)
客湖南郴州桂東42
tʰik
陽入(3)
粵廣西欽州靈山22
粵廣西貴港南江23
粵廣西玉林北流22
下陽入(1)
粵廣西玉林博白22
tʰiak
陽入(5)
客廣東廣州從化55
客廣東韶關新豐5
客廣東汕尾海豐2
客廣東河源2
客廣東清遠連南5
陰入(1)
客江西贛州寧都2
tʰek
陽入(1)
客廣西玉林博白5
tʰiɪʔ
陽平(1)
官江蘇泰州45 (白,ti7)
tʰie
陽入(1)
客江西贛州南康55
tʰak
陽入(8)
閩台灣苗栗三義5
客廣東深圳55
客廣東湛江廉江5 (文讀)
客廣東梅州梅縣5
客廣東東莞55
客廣西玉林北流55
客香港沙田5
客台灣新竹芎林2
tʰieʔ
入聲(1)
徽安徽宣城績溪32
tʰia
入聲(2)
客廣東韶關南雄54
贛湖南長沙瀏陽42
去聲(1)
贛江西萍鄉11
tʰit
陽入(5)
客江西九江修水5
客江西吉安井岡山5
客江西宜春奉新5
客廣東陽江陽春5 (文讀)
客廣西南寧馬山55
入聲(1)
贛江西宜春上高5
tʰeʔ
陽入(1)
吳江西上饒廣豐23
tʰiaʔ
陽入(1)
客湖南株洲攸縣5
tʰe
陽去(1)
客福建龍岩長汀21
tʰə
陽去(2)
閩福建南平邵武35 (又)
客福建南平邵武
tʰɛt
陽入(2)
客福建漳州詔安3
客廣東揭陽揭西5
tʰɐi
陽去(1)
贛湖北黃石陽新
tʰiər
陰去(1)
徽江西景德鎮浮梁213
tʰo
入聲(1)
徽江西上饒婺源53
tʰiat
陽入(1)
客廣東茂名信宜5 (文讀)
tʰək
陽入(1)
客廣東惠州31
tʰæ
陰平(1)
贛湖北咸寧咸安44
d
di
陽平(2)
湘湖南永州33
湘廣西桂林灌陽33
入聲(1)
吳浙江溫州213
diəʔ
陽入(3)
吳浙江杭州2
吳浙江嘉興12
吳浙江衢州龍游23
diʔ
陽入(1)
吳浙江麗水雲和24
入聲(1)
吳安徽宣城寧國5
diɪʔ
陽入(6)
吳上海1
吳江蘇常州23
吳江蘇蘇州23
吳江蘇鎮江丹陽24
吳浙江寧波23
吳浙江台州仙居2
dieʔ
陽入(3)
吳浙江湖州雙林23
吳浙江衢州開化24
吳浙江舟山定海2
dia
陰去(1)
贛江西九江星子214
dɪʔ
陽入(5)
吳江蘇無錫23
吳江蘇無錫江陰12
吳江蘇泰州靖江34
吳浙江寧波餘姚23
吳浙江紹興23
diɛ
陰上(1)
吳安徽黃山甘棠35
diɐʔ
陽入(1)
吳浙江杭州臨安12
deʔ
陽入(1)
吳浙江金華玉山23
diɛʔ
陽入(1)
吳江蘇南京高淳113
ʔd
ʔdiʔ
陰入(1)
閩海南樂東5
ʔdek
陰入(1)
閩海南定安5
ʔdak
陽入(2)
閩海南海口3
閩海南澄邁3
ʔdiau
陰平(1)
閩海南陵水33 (箫)
ʔdai
陽去(1)
閩海南三亞51
ʔdap
陽入(1)
閩海南昌江3
ts
tsi
陽平(1)
官甘肅隴南康縣211
tsɿ
陽平(3)
官甘肅武威民勤53
官青海西寧24
官新疆巴音郭楞焉耆24
tsu
陽去(2)
平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55
平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35
dʱ
dʱiəʔ
陽入(1)
吳上海浦東新區12
dʱiʔ
入聲(1)
贛湖南岳陽平江
dʱiɪʔ
陽入(1)
吳上海浦東新區12
tɕʰ
tɕʰi
陽平(2)
官陝西銅川耀州24
官甘肅慶陽寧縣24 (白讀)
h
hi
陰平(1)
贛福建三明泰寧21
hə
陽去(1)
閩福建南平邵武35 (又)
l
li
入聲(1)
湘湖南婁底新化24
liɑʔ
陽入(1)
贛江西南昌2 ((~子))
ɗ
ɗek
陽去(1)
粵廣東茂名化州31
ɗeʔ
陽平(1)
粵廣東湛江吳川31
ȶ
ȶi
陽平(1)
官山東日照五蓮53
tʂʰ
tʂʰəu
陽平(1)
官湖北黃岡紅安
tsʰ
tsʰi
陽平(1)
官甘肅天水清水13
tɕ
tɕi
陽平(1)
官寧夏固原涇源35
r
riʔ
入聲(1)
吳安徽宣城宣州5
-
at
陽入(1)
閩海南陵水3 (喷呐)
ɬ
ɬiu
陰平(1)
平雲南文山富寧44
Notes 註
籥 笛 篴
《ABC上古漢語詞源詞典》認為:「籥」「笛篴」的樂器義同源
岫 宙 袖 笛 䩜 *由
《漢語同源詞大典》:岫:山洞;宙:棟樑,引申為天空,天圓地方;袖:衣袖,管狀物;笛:樂器,管狀物;䩜:頭盔,圓形物。本組字皆有「圓形」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Relatives 相關字
Yixiezi 異寫字 (works in progress)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0
2149
-G1
2149
-G7
11.丿.55
-GT
4564
-GKX
0879.33
康熙字典-GHZR
3151.12
汉语大字典-GZFY
551702
-G通规
2319
-G常用
常.11.91
-G古籍
01828
-HB1
B2C3
-H常用
2975
-T1
6040
全字庫-T甲表
02992
異體字字典-T本土
4047
-J0
3711
-JMJ
019401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常用
1461
学年: 3
K0
7862
-K人名
一..4225
-KP0
7142
-V1
6567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dí
DI2
(v2.1.0-6.0.0)
kHanyuPinlu
dí(11)
di2(11)
(v4.0.1-6.2.0)
kTGHZ2013
071.140:dí
kHanyuPinyin
52955.010:dí
kXHC1983
0231.050:dí
0231.050:dí
(v5.1.0)
kCantonese
dek6
DEK6
(v2.1.0-4.0.1)
kJapanese
テキ ジャク ふえ
kJapaneseKun
FUE
kJapaneseOn
TEKI JAKU
kKorean
CEK
kHangul
적:0N
적
(v5.0.0-10.0.0)
kVietnamese
địch
kTang
*dhek
kDefinition
bamboo flute; whistle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0-3551
0-3551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B2C3
kIRG_TSource
T1-5C48
1-5C48
(v3.0.0-5.2.0)
kIRG_JSource
J0-452B
0-452B
(v3.0.0-5.2.0)
kIRG_KSource
K0-6E5E
0-6E5E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E7CA
kIRG_VSource
V1-6163
1-6163
(v3.1.1-5.2.0)
3-3879
(v3.1.0)
1-3879
(v3.0.0)
kRSUnicode
118.5
kTotalStrokes
11
kIICore
AGTJ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4147
kDaeJaweon
1307.230
kFennIndex
510.03
kHanYu
52955.010
kIRGDaeJaweon
1307.230
kIRGDaiKanwaZiten
25917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52955.010
kIRGKangXi
0879.330
kKangXi
0879.330
kKarlgren
253
kLau
519
kMatthews
6217
kMeyerWempe
3066
kMorohashi
25917
kNelson
3382
kSBGY
522.13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HLW
kCihaiT
1010.604
kFenn
818E
kFourCornerCode
8860.3
kFrequency
4
(v3.2.0-15.1.0)
kGradeLevel
6
kHKGlyph
2973
kPhonetic
1512
kUnihanCore2020
G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B2C3
kCCCII
214F75
kCNS1986
1-5C48
kCNS1992
1-5C48
kEACC
214F75
kGB0
2149
kGB1
2149
kJis0
3711
kJoyoKanji
2010
kKoreanName
2015
kKPS0
E7CA
(v3.1.1-15.0.0)
kKSC0
7862
(v2.1.0-15.0.0)
kMainlandTelegraph
4564
kTaiwanTelegraph
4564
kTGH
2013:2319
kXerox
256:105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3109+118.6.5
kRSKangXi
118.5
(v2.1.0-15.0.0)
異體 Variants
kSemanticVariant
U+7BF4<kFe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