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糸色(.,J)
U+7D55(Basic)
糸部6畫 共12畫 核心字
官話
jue2(絶)
粵語
zyut6
zyut3
zyut2
日語
ゼツ
セツ
ゼチ
韓語
越南
tuyệt
廣韻
從/薛合/入(絶)
集韻
從/薛合/入(絶)
精/薛合/入(絶)
訓読
たえる(絶える)
たつ(断つ)
たやす(絶やす)
Sources 各源例字
GE-472D
HB1-B5B4
T1-613A
JMJ-020072
K6-1044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Comparison 用字對比
Evolution 字形演化
簡帛
放馬灘
簡帛
睡虎地
簡帛
嶽麓書院
簡帛
龍崗
簡帛
關沮
簡帛
里耶
簡帛
張家山
隸書
石經
熹平石經
石經
開成石經
印刷字體
廣韻
印刷字體
增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Calligraphy 後世書法
Origin 字源諸說
《漢多》:甲骨文從「刀」從「幺」,金文從「刀」從「𢆶」,本義為以刀切斷絲線。《說文新證》:從「刀」從「糸」,會以刀絕絲之意。戰國文字從「刀」從「𢆶」,絕意更明顯。秦漢文字從「卩」聲,與絕聲韻俱近
Meaning 字義
(異)
「絶」的異體字異體字字典
jue2
(1)
断绝,不连属to cut 绝望
(2)
割断;切断
(3)
气息中止;晕死
(4)
断根;无后代
(5)
距离远;隔绝难通
(6)
横度;穿越
(7)
绝句 诗体名 亦称“「截」句”、“断句” 律诗通常有八句,而绝句仅四句,一说是截取律诗一半而成 在唐代律诗形成以前,已有绝句 绝句一般以五、七言为主,也有六言 如:七绝;五绝quatrain
jie2
(1)
断;割断to cut off 截断
(8)
指食物断绝
(9)
险恶的;没有活动余地的
(10)
竭,尽exhausted 气绝
(11)
(12)
(13)
抛弃;免除
(14)
(15)
副词 表示程度,相当于“最”、“极”extremely 绝技
(16)
指才技特异,独一无二
(17)
指手段恶劣
(18)
极高;极深
(19)
超过
(20)
绝对;全然absolutely
(21)
语气词 罢了;了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字部】 〔古文〕𢇍𠤉【廣韻】【集韻】情雪切【韻會】徂雪切,𠀤音截。【說文】斷絲。从糸从刀从卪,象不連體絕二絲。【廣韻】絕作絕,非。【博雅】斷也。【玉篇】滅也。【書·甘誓】天用勦絕其命。
 又【詩·小雅】終踰絕險。【箋】踰度陷絕之險。
 又【禮·月令】振乏絕。【疏】不續曰絕。
 又【周禮·春官·大祝】辨九祭,七曰絕祭。【註】絕肺以祭,謂之絕祭。
 又【爾雅·釋木】正絕流曰亂。【註】直橫流也。【史記·天官書】絕漢抵營室。【註】索隱曰:絕,度也。【荀子·勸學篇】假舟檝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註】絕,過也。
 又【屈原·離騷】萎絕其何傷兮。【註】絕,落也。
 又【集韻】租悅切,音茁。義同。
 又【韻補】叶此芮切。【司馬相如·哀二世賦】以絕叶勢。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jue2 [ʨyɛ35] ㄐㄩㄝˊ (絶)
粵語
zyut6 [tsyːt2] 絕世, 絕交, 絕句, 絕色, 絕祀, 絕技, 絕育, 絕招, 絕版, 絕俗, 絕食, 絕望, 絕情, 絕筆, 絕嗣, 絕學, 絕藝, 絕代佳人, 絕妙好辭, 絕處逢生, 絕無僅有, 斷絕, 拍案叫絕, 超然絕詣
zyut3 [tsyːt3]
zyut2 [tsyːt35]
日語
ゼツ [zetsɨ]
セツ [setsɨ] [漢]
ゼチ [zetɕi] [呉]
韓語
[tɕʌɭ]
越南
tuyệt [twiə̯t3ˀ2ʔ]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薛合3小韻情雪dziuæt斷也作絶非情雪切一(絶)斷也作絶非情雪切一(絶)
刊謬補缺切韻
薛合3小韻情雪dzĭuɛt情雪反。斷󠄂。一。(絶)情雪反。斷󠄂。一。(絶)
集韻
薛合3小韻徂雪dziuæt情(徂)雪切說文斷絲也古作𢇍象不連體絶二絲(絶)情(徂)雪切說文斷絲也古作𢇍象不連體絶二絲(絶)
薛合3小韻租恱tsiuæt斷也或从刀从手(絶)斷也或从刀从手(絶)
禮部韻略
薛合3小韻徂雪dziuæt徂雪切釋按説文斷絲也(絶)徂雪切釋按説文斷絲也(絶)
增韻
薛合3小韻情雪dziuæt情雪切斷也竒也冠也超也横度又直度也息也相去遼逺也止之也熄也峭極也古作_俗作絶監本从色誤今正(絶)情雪切斷也竒也冠也超也横度又直度也息也相去遼逺也止之也熄也峭極也古作_俗作絶監本从色誤今正(絶)
五音集韵
薛屑合3tsiuæt並同上→㔃:絕㫁物也(絶)並同上→㔃:絕㫁物也(絶)
薛屑合3dziuæt情雪切㫁也作絕非二(絶)情雪切㫁也作絕非二(絶)
洪武正韻
屑撮小韻情雪dzyet情雪切斷也奇也冠也超也橫度又直度也息也相去遼遠也止之也熄也峭極也古作𢇍俗作絶从色誤(絶)情雪切斷也奇也冠也超也橫度又直度也息也相去遼遠也止之也熄也峭極也古作𢇍俗作絶从色誤(絶)
古今韻會舉要
厥玦tsyeʔ斷也本作絶集韻或作𢴭〇今増(絶)斷也本作絶集韻或作𢴭〇今増(絶)
厥玦dzyeʔ徂雪切商濁音說文斷絲也从糸从刀从卩廣韻斷也増韻又竒也冠也超也度也息也相去遼逺也止之也熄也峭極也古作𢇍反㡭為𢇍前路温舒傳𢇍者不可復屬(絶)徂雪切商濁音說文斷絲也从糸从刀从卩廣韻斷也増韻又竒也冠也超也度也息也相去遼逺也止之也熄也峭極也古作𢇍反㡭為𢇍前路温舒傳𢇍者不可復屬(絶)
蒙古字韻
ts ꡐwÿa ꡧꡦdzyɛ(絶)()(絶)
音韻闡微
曷黠屑月質物撮一入聲小韻tsʰyat(絶)(絶)
中原音韻
車遮撮入平車遮tsiuɛ(絶)(絶)
韻略易通
先全撮入入聲先全tsyɛt断也(絶)断也(絶)
中州音韻
車遮撮入平車遮小韻dziuɛ斷也(絶)斷也(絶)
中華新韻
ㄩㄝ 入陽平ʨyɛ(絶)(絶)
東國正韻
ㆊㅭ 鞬寋建訐dzyel(絶)(絶)
戚林八音
曾之 光入 陽入tsuoʔ(絶)(絶)
分韻撮要
鴛入 陽入tsyt斷絕滅絕又最也(絶)斷絕滅絕又最也(絶)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西漢
東漢
宋北魏後期
黠屑薛
北魏後期北齊
黠屑薛
齊梁陳北周隋
黠屑薛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dzʰi̯wat(絶)
王力
dzǐwat 月部(絶)
董同龢
dzʰjuæt 祭部(絶)
周法高
dzjiwat 月部(絶)
李方桂
dzjuat 祭部(絶)
鄭張尚芳
zod 月3部(絶)
白-沙
*[dz]ot(絶)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ʒ́hot(絶)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ʒhwat(絶)
斯塔羅斯金西漢
ʒhwat(絶)
斯塔羅斯金東漢
ʒhjwat(絶)
許思萊上古
dzot(絶)
許思萊東漢
dzyat(絶)
布之道諧聲域
TSOT
聲首𢇍
布之道擬音
dzot
音節類型B
Dialects 方言
tɕyɛ
陽平(81)
天津南開24
天津武清35
天津靜海55
河北邯鄲魏縣53
河北邢臺巨鹿41
河北保定阜平24
河北保定淶水45
河北承德平泉35
河北承德興隆55
河北滄州滄縣53
河北廊坊霸州53
河北廊坊廣陽35
河北衡水故城53
山西運城垣曲22
山西臨汾洪洞24
內蒙古通遼科爾沁35
內蒙古呼倫貝爾海拉爾24
內蒙古興安烏蘭浩特35
內蒙古錫林郭勒錫林浩特24
遼寧大連34
遼寧大連金州52
遼寧鞍山海城35
遼寧丹東24
遼寧營口蓋州24
遼寧盤錦35
遼寧鐵嶺昌圖35
遼寧鐵嶺開原35
遼寧朝陽北票35
遼寧葫蘆島綏中35
吉林四平梨樹24
吉林白山渾江24
吉林松原寧江24
吉林白城大安35
吉林白城洮南24
吉林延邊琿春24
黑龍江哈爾濱24
黑龍江齊齊哈爾泰來24
黑龍江雞西虎林53
黑龍江雞西雞冠24
黑龍江雞西密山24
黑龍江雙鴨山集賢35
黑龍江大慶肇州24
黑龍江伊春嘉蔭35
黑龍江佳木斯同江24
黑龍江七台河勃利24
黑龍江牡丹江林口24
黑龍江牡丹江寧安35
黑龍江黑河嫩江24
黑龍江綏化蘭西24
黑龍江綏化肇東24
黑龍江大興安嶺漠河35
安徽蚌埠55
安徽淮南鳳台55
安徽阜陽潁上33
河南開封52
河南平頂山新華342
河南濮陽42
河南漯河召陵53
河南周口淮陽53
河南駐馬店平輿42
湖北十堰丹江口51
湖北恩施鶴峰12
湖南郴州21
貴州遵義21
貴州銅仁玉屏21
雲南保山隆陽33
雲南楚雄大姚42
雲南大理31
陝西西安24
陝西銅川耀州24
陝西寶雞53
陝西咸陽三原35
陝西延安寶塔24
陝西商洛商州35
甘肅天水清水13
甘肅慶陽寧縣24
甘肅隴南康縣211
河南安陽52
河南鶴壁鶴山53
河南濟源312
湖南懷化辰溪24
陰平(1)
湖南懷化靖州24
平聲(1)
山西臨汾侯馬213
tɕye
陽平(36)
北京35
北京平谷55
河北唐山樂亭212
河北唐山遷西22
河北秦皇島北戴河35
遼寧沈陽35
遼寧錦州35
遼寧阜新細河35
遼寧遼陽白塔35
遼寧朝陽建平35
吉林長春南關24
吉林吉林龍潭24
吉林遼源龍山24
吉林通化東昌24
江西吉安永豐53 (文)
河南信陽55
湖北宜昌12
湖北襄陽襄樊52
湖北荊門鍾祥31
湖南永州寧遠31
重慶31
四川成都21
四川綿陽北川31
四川廣元劍閣31
四川南充31
四川廣安21
四川達州達縣31
四川資陽安嶽31
貴州畢節威寧31
西藏拉薩21
甘肅蘭州51
甘肅張掖山丹53
寧夏固原涇源35
新疆烏魯木齊52
河北邢臺沙河51
湖南衡陽11 (~種)
入聲(11)
安徽安慶43 (文)
安徽池州貴池334 (~對)
四川瀘州古藺22
四川遂寧射洪33
四川眉山東坡24
貴州黔東南丹寨42
福建南平浦城32
安徽池州東至55 (文)
湖南株洲茶陵21
湖南益陽安化45
湖南益陽南縣24 (文)
去聲(6)
江西贛州章貢213
湖南常德35
四川自貢14
四川內江威遠214
四川樂山井研214
寧夏吳忠同心13
陰平(2)
四川雅安漢源55
湖南邵陽綏寧13 (文:~對)
tɕyə
陽平(22)
河北張家口蔚縣41
江蘇徐州45
江蘇宿遷宿城55
安徽宿州碭山55
山東濟南42
山東濟南章丘55
山東淄博博山3
山東棗莊嶧城55
山東濰坊壽光2
山東濟寧2
山東泰安寧陽42
山東泰安42
山東德州2
山東德州樂陵55
山東聊城2
山東濱州鄒平55
陝西渭南合陽24 (文)
甘肅金昌永昌13
甘肅武威民勤53
甘肅酒泉肅州53
新疆石河子52
河南新鄉衛濱52
入聲(1)
江蘇連雲港
去聲(2)
寧夏銀川5
寧夏中衛沙坡頭13
陰平(3)
河南三門峽湖濱53
甘肅酒泉敦煌24
甘肅臨夏243
平聲(4)
甘肅白銀會寧13
甘肅定西安定13
甘肅甘南合作13
寧夏固原西吉213
tɕie
陽平(7)
江西吉安永豐53 (白)
湖北武漢213
四川德陽中江31
雲南曲靖沾益31
雲南普洱思茅31
雲南西雙版納景洪31
雲南德宏芒市31
入聲(8)
安徽銅陵樅陽55
安徽池州貴池334 (~代)
江西九江潯陽53 (~對)
湖北黃岡紅安
貴州黔東南丹寨42
貴州黔東南黎平24
湖南株洲醴陵
湖南益陽南縣24 (白)
去聲(1)
湖南邵陽城步45 (斷~)
tɕiɛ
陽平(11)
四川攀枝花仁和31
貴州貴陽21
貴州六盤水六枝21
貴州安順西秀31
貴州黔西南興義21
雲南昆明31
雲南玉溪紅塔31
雲南昭通31
雲南麗江永勝31
雲南臨滄臨翔31
雲南文山廣南31
入聲(2)
湖北孝感孝南213
四川涼山西昌31
tɕyt
下陽入(1)
廣西南寧亭子22
tɕyᴇ
陽平(7)
山西臨汾鄉寧12 (文)
內蒙古赤峰寧城55
吉林延邊敦化24
貴州黔東南凱里22
陝西漢中漢臺42
陝西安康漢陰42
新疆昌吉吉木薩爾51
入聲(1)
安徽蕪湖南陵24
陰平(1)
青海海東循化13
tɕyəʔ
陽入(2)
山西太原54
山西呂梁孝義423
入聲(8)
河北張家口張北32
山西長治53
山西臨汾隰縣3
內蒙古包頭東河4
內蒙古烏海海勃灣43
內蒙古鄂爾多斯東勝4
陝西榆林神木4
陝西榆林吳堡3
tɕyɤ
陽平(6)
山西運城臨猗53
安徽淮北44
甘肅平涼崆峒24
寧夏固原原州24
新疆哈密51
陝西延安寶塔243
入聲(1)
安徽滁州天長4
平聲(1)
新疆吐魯番214
tɕyɛʔ
陽入(1)
山西太原陽曲212
入聲(3)
重慶江津33
山西忻州五寨4
安徽宣城宣州5
tɕyeʔ
入聲(3)
江蘇南京5
安徽馬鞍山花山5 (又)
安徽宣城宣州4
去聲(1)
江蘇常州金壇44
陰入(1)
山西呂梁中陽4
tɕyo
陽平(4)
天津寶坻33
山東濰坊臨朐42
新疆巴音郭楞焉耆24
河南焦作武陟312
入聲(1)
四川宜賓屏山33
tɕyɐʔ
入聲(5)
安徽合肥4
安徽六安金安4
河北邯鄲涉縣32
內蒙古巴彥淖爾臨河4
內蒙古錫林郭勒太僕寺21
tɕy
陽平(2)
貴州畢節2
貴州銅仁思南21
tɕyaʔ
陽入(1)
山西晉城沁水54
入聲(4)
山西朔州懷仁4
內蒙古呼和浩特玉泉34
內蒙古烏蘭察布集寧32
安徽宣城績溪32
tɕieʔ
入聲(2)
安徽蕪湖5
安徽馬鞍山花山5 (又:~八代)
tɕi
陽平(3)
湖北隨州曾都42
雲南紅河建水53
雲南紅河蒙自53
tɕyʊʔ
入聲(2)
江蘇鹽城亭湖5
江蘇泰州3 (文,thy8)
tɕyʌʔ
陽入(1)
山西晉城陵川23
入聲(2)
山西晉中昔陽43
陝西榆林榆陽3
tɕyɛt
陰入(1)
江西南昌進賢
tɕyu
陽平(2)
青海西寧24
青海海北門源13
tɕyɑʔ
陽入(1)
山西晉中祁縣324
入聲(1)
山西大同西坪4
tɕiɐʔ
陽入(1)
浙江杭州建德12
tɕyɪʔ
入聲(1)
江蘇淮安漣水34
tɕyiʔ
入聲(1)
江蘇揚州
tɕyei
陽平(1)
湖南湘西吉首11
tɕyɪ
陽平(1)
四川巴中南江31
tɕyœ
入聲(1)
貴州黔南平塘31
tɕyi
陽平(1)
雲南昭通鎮雄31
tɕyᴀʔ
入聲(1)
山西大同靈丘5
tɕʯɛʔ
入聲(1)
安徽宣城寧國5
tɕyːɛ
入聲(1)
安徽黃山祁門24
tɕyɑ
陽平(1)
湖南衡陽11 (說~了)
ts
tsyɛ
陽平(6)
河北石家莊無極213
安徽阜陽55
河南洛陽31
河南新鄉長垣51
河南許昌42
河南商丘睢縣42
陽入(2)
福建南平建甌42 ((又音))
廣西賀州九都話21
陽去(1)
廣西桂林朝陽21
平聲(1)
河北石家莊贊皇54
tsye
陽平(4)
河南鄭州城關53
河南南陽南召52
廣西柳州雒容21
廣西桂林臨桂31
陽入(1)
福建南平建陽4 (文讀,切。)
tsyə
陽平(7)
江蘇連雲港贛榆54
山東青島即墨2
山東東營廣饒53
山東東營利津
山東煙台萊州42
山東濰坊昌邑53
山東濱州博興53
tsie
入聲(2)
湖南長沙24
湖南湘潭24
陽上(1)
福建三明沙縣53
tsiɛ
陽平(1)
山東威海環翠33
tsit
陽入(4)
廣東茂名電白1
廣東汕尾海豐2
廣東珠海斗門21
廣東江門白沙21
陽去(1)
廣東陽江江城54
下陽入(2)
廣西玉林博白22
廣西百色田東22
下陰入(2)
廣東中山隆都33 (文讀,白讀。)
雲南文山富寧33
上陽入(1)
廣西崇左扶綏22
tsyt
陽入(12)
廣東韶關22
廣東珠海前山33
廣東佛山22
廣東佛山順德21
廣東肇慶33
廣東清遠22
廣東中山石岐33
廣東雲浮22
廣西南寧22
香港22
澳門22
廣東韶關22
下陰入(1)
廣東肇慶封開43
tsyᴇ
陽平(1)
河北邯鄲館陶52
tsuat
陽平(1)
台灣彰化鹿港24 (文)
陽入(5)
福建廈門5 ((文))
福建泉州南安3 (文讀)
福建漳州漳浦14
海南昌江3
台灣新北板橋2
tsiɛt
陽入(1)
廣東中山隆都55
tsyeʔ
入聲(1)
江蘇南京5
tsut
陽入(1)
廣西柳州融水23
tsyo
陽平(1)
安徽宿州埇橋55
tsue
陽平(1)
湖南湘西瀘溪24 (文)
tsi
陽去(1)
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35
tsø
陽平(1)
廣西河池宜州21
陰去(1)
福建莆田仙游52
tsoʔ
陽入(3)
廣東汕頭5
廣東潮州4
廣東揭陽5
tsuak
陽入(1)
廣東汕尾海豐5
tsuɛ
陽平(1)
河北邯鄲大名42
陽入(1)
福建南平建甌42
tsə
上聲(1)
江西上饒廣豐34 (死絕)
tsuə
陽平(2)
山東臨沂平邑2
浙江溫州蒼南24
tsiɔʔ
陽入(1)
廣東深圳寶安22
tsuɪi
入聲(1)
安徽宣城旌德55
tsuaʔ
陽入(2)
福建三明大田5
江西上饒廣豐23 (絕對)
tsəʔ
陽平(1)
台灣彰化鹿港24 (白)
陽入(1)
福建泉州南安3 (死絕。)
tsuok
陽入(2)
福建寧德古田5
福建寧德柘榮2
tsuaiʔ
陽入(1)
海南樂東3
tsuo
陽平(1)
山東菏澤單縣52
tsuət
陽入(1)
浙江溫州洞頭24
tsuoʔ
陽入(1)
福建福州5
tseʔ
陽入(1)
福建廈門5 ((白))
tsyøʔ
陽入(1)
福建莆田仙游4 (文讀,絕戶。)
tsɛʔ
陽入(1)
福建漳州漳浦14
tsuk
陽入(1)
福建寧德福安2
tsiek
陽入(1)
廣東湛江雷州2
tsɤ
入聲(1)
湖南婁底新化24
tsøt
陽入(1)
廣東東莞22
tsyp
陽入(1)
香港新界22
tsyɐi
陽去(1)
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55
tsʰ
tsʰyɛ
去聲(1)
湖南邵陽洞口35
tsʰie
陽去(2)
福建三明寧化2
湖北黃石陽新
tsʰiɛ
陽去(1)
江西景德鎮浮梁33
tsʰiɛt
陽入(5)
台灣苗栗三義5
江西九江修水5
江西宜春奉新5
廣東湛江廉江5 (文讀)
台灣新竹芎林2
tsʰue
入聲(1)
廣東韶關南雄54
陰去(1)
湖南婁底雙峰35 (文,白)
tsʰy
陽去(1)
湖南永州道縣52
tsʰiet
陽入(4)
福建漳州詔安3
廣東廣州從化55
廣東梅州梅縣5
廣東揭陽揭西5
tsʰɛt
陽入(1)
江西吉安井岡山5
tsʰet
陽入(4)
廣東深圳55
廣東梅州五華5
廣東東莞55
廣西玉林博白5
tsʰyø
陰平(1)
福建三明將樂55
tsʰiat
陽入(3)
廣東韶關新豐5
廣東茂名信宜5 (文讀)
廣東陽江陽春5 (文讀)
tsʰyɛt
陽入(1)
廣東清遠連南5
tsʰe
入聲(1)
江西上饒婺源53
陽去(1)
福建龍岩長汀21
tsʰyet
陽入(1)
廣東惠州31
tsʰyat
陽入(1)
廣東河源2
tsʰuei
陰去(1)
湖南湘西瀘溪213 (白)
tsʰoi
陽去(1)
廣東佛山西岸22
tsʰu
陰平(1)
廣東清遠保安33
tɕʰ
tɕʰyɛ
陽平(1)
甘肅天水清水13
入聲(1)
湖南張家界大庸11
陰平(2)
江西新余分宜
江西吉安334
tɕʰyə
陽平(1)
陝西渭南合陽24 (白)
tɕʰie
入聲(2)
湖南長沙瀏陽42
湖南株洲24
陽去(1)
湖北咸寧咸安33
陰平(1)
安徽池州東至33 (白)
陰去(1)
湖南邵陽綏寧35 (白:~種)
陰入(1)
湖南岳陽5
上聲(1)
湖南衡陽衡山13
tɕʰiɛ
入聲(1)
湖北荊州監利55
陽去(1)
江西九江彭澤
去聲(2)
安徽安慶太湖33
江西萍鄉11
陰去(1)
湖南懷化會同45
tɕʰyᴇ
陽平(1)
山西臨汾鄉寧12 (白)
tɕʰiɛt
陽入(1)
江西贛州寧都5
入聲(1)
江西宜春上高5
tɕʰyɛʔ
入聲(1)
湖南郴州桂東42
tɕʰy
陽入(1)
湖南永州寧遠22
tɕʰiɛʔ
陽入(3)
湖南株洲攸縣5
江西鷹潭貴溪
江西上饒弋陽3
tɕʰyʊʔ
陽平(1)
江蘇泰州45 (白,ty7)
tɕʰyɵʔ
陽入(1)
江西南昌2
tɕʰyʔ
陽入(1)
江蘇南通
tɕʰiᴇ
陰平(1)
安徽黃山黟縣21
tɕʰuæ
去聲(1)
江西贛州南康53
tɕʰya
陰去(1)
湖南婁底雙峰35
tʃyɛ
陽平(1)
廣西百色西林31
tʃye
陽平(1)
廣西百色樂業31
tʃit
陽入(6)
廣西桂林臨桂23
廣西北海22
廣西防城港東興2
廣西欽州22
廣西百色22
廣西崇左22
上陽入(2)
廣西南寧賓陽52
廣西百色那畢22
tʃyt
陽入(3)
廣東廣州2
廣西貴港桂平22
廣西崇左寧明22
tʃut
陽入(2)
廣西柳州融水35
廣西來賓武宣22
tʃyø
陽平(1)
廣西來賓武宣31
tʃə
陽平(1)
山東煙台蓬萊55
tʃuɪi
入聲(1)
安徽黃山歙縣21
tʃuaiʔ
陽入(1)
海南東方3
tʃiʔ
去聲(1)
廣東湛江吳川33
tʃuɔt
陽入(1)
廣西河池宜州12
tʃɵk
陽入(1)
香港大埔泰亨33
dʑye
入聲(1)
湖南邵陽城步34 (~對)
dʑyɛʔ
陽入(1)
浙江衢州開化24
dʑyɐʔ
陽入(1)
江西上饒廣豐23
dʑieʔ
陽入(2)
浙江湖州雙林23
浙江舟山定海2
dʑiɪʔ
陽入(1)
浙江紹興23
dʑɪʔ
陽入(1)
浙江寧波餘姚23
dʑyɔʔ
陽入(2)
浙江寧波23
浙江寧波餘姚23
dʑiəʔ
陽入(2)
浙江杭州2
浙江衢州龍游23
dʑiɐʔ
陽入(1)
浙江杭州臨安12
dʑyɵʔ
陽入(1)
浙江嘉興12
dʑɐʔ
陽入(1)
浙江寧波餘姚23
t
tit
陽去(1)
廣東茂名化州31
tuat
陽入(4)
海南瓊海2
海南定安2
海南澄邁3
海南陵水3
tuak
陽入(2)
海南海口3
海南萬寧2
tyɛt
下陽入(1)
廣西玉林福綿22
tui
陰入(1)
福建南平建陽214
tuai
陽去(1)
海南三亞51
tœt
陽入(1)
廣西玉林北流22
ʑ
ʑye
陽平(1)
湖南永州33
ʑyɛʔ
陽入(1)
江蘇南京高淳113
ʑyeʔ
陽入(1)
江蘇常州23
ʑiɪʔ
陽入(1)
上海1
ʑyɔʔ
陽入(1)
浙江台州仙居2
ʑiɔʔ
陽入(1)
江蘇常州23
ʑiʌʔ
陽入(1)
浙江金華玉山23
ʑiæ
陰上(1)
安徽黃山甘棠35
z
zye
陽平(1)
廣西桂林灌陽33
zyə
陽平(1)
山東臨沂沂水53
ziɪʔ
陽入(1)
江蘇蘇州23
zɪʔ
陽入(1)
江蘇無錫23
zyɐ
陽平(1)
山東濰坊安丘42
tʃʰ
tʃʰit
陽入(1)
廣西欽州靈山22
tʃʰyt
陽入(1)
廣西貴港南江23
tʃʰɛt
陽入(3)
廣西南寧馬山55
廣西玉林北流55
香港沙田5
tʂue
入聲(2)
安徽安慶43 (白)
湖南郴州安仁313
tʂʯa
入聲(1)
江西九江潯陽53 (~了)
tʂʯᴇ
陽平(1)
陝西安康平利52
tʰie
陽去(2)
福建南平邵武35
福建南平邵武
tʰiɛʔ
陽入(1)
江西撫州黎川5
tʰø
陰平(1)
福建三明泰寧21
ɬ
ɬut
陽入(3)
廣東清遠連山214
廣西梧州蒙山22
廣西梧州藤縣22
ɬuɐt
陽入(1)
廣西貴港平南12
dz
dziɛ
陽去(1)
江西九江星子11
dzɪʔ
陽入(1)
江蘇無錫江陰12
dzɔʔ
陽入(1)
浙江寧波23
tθyə
陽平(2)
山東日照東港42
山東臨沂莒南42
ȶ
ȶyə
陽平(1)
山東日照五蓮53
ȶue
陽平(1)
湖南衡陽常寧21
c
cyø
去聲(1)
山東煙台5
k
kye
入聲(1)
廣西賀州富川23
ʑʱ
ʑʱiɪʔ
陽入(1)
上海浦東新區12
dʒyoʔ
陽入(1)
江蘇鎮江丹陽24
sz
szɪʔ
陰入(1)
江蘇泰州靖江55
-
y
入聲(1)
浙江溫州213
ʒ
ʒyɛʔ
陽入(1)
浙江麗水雲和24
ɦʑ
ɦʑiɛ
入聲(1)
安徽池州貴池5
dzʱ
dzʱiɛt
入聲(1)
湖南岳陽平江
ʃ
ʃut
陽入(1)
廣西賀州信都24
Notes 註
絕 截 斷
絕截皆為從母月部;斷,定母元部。定、從鄰紐,元月對轉。《說文》「截,斷也」「斷,截也」「絕,斷絲也」同源。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甲骨文從「刀」從「幺」,金文從「刀」從「𢆶」,本義為以刀切斷絲線。
33 字
 詳解: 甲骨文從「刀」從「幺」,金文從「刀」從「𢆶」,與《說文》古文同形,「幺」、「𢆶」皆象絲形,會以刀切斷絲線之意。《說文》:「絕,斷絲也。从糸从刀从卩。𢇍,古文絕。象不連體,絕二絲。」甲骨文用作人名,金文表示斷絕,中山王方壺:「以內絕卲公之業,乏其先王之祭祀。」

  「絕」可表示斷,即分成兩段或幾段。《荀子‧修身》:「其折骨絕筋,終身不可以相及也。」

  「絕」也表示斷絕。《論語‧衛靈公》:「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

  「絕」可引申為滅亡;死亡。《書‧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勦絕其命。」孔傳:「勦,截也。截絕,謂滅之。」

  「絕」還表示竭、盡。《淮南子‧本經訓》:「是以松柏箘露夏槁,江河三川絕而不流。」高誘注:「絕,竭也。」

  「絕」也指橫度;越過。《荀子‧勸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楊倞注:「絕,過。」

  「絕」亦表示拒絕。《後漢書‧張奐傳》:「董卓慕之,使其兄遺縑百匹。奐惡卓為人,絕而不受。」

  「絕」還可用作副詞。《詩‧小雅‧正月》:「終踰絕險,曾是不意。」448 字相關漢字: 刀,幺,𢆶

Relatives 相關字
Yixiezi 異寫字 (works in progress)
As semantic component 作形旁
Same semantic component 同形旁
Same phonetic component 同聲旁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E 3913 -GKX 0922.04 康熙字典-GZJW 251021 -G京族 tiːt8.0.0 -HB1 B5B4 -H常用 3096 -T1 6526 全字庫-T甲表 03117 異體字字典-T本土 4237 -JMJ 020072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K6 1044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jué
JUE2 (v2.1.0-6.0.0)
kHanyuPinlu
jué(294)
jue2(294) (v4.0.1-6.2.0)
kHanyuPinyin
53396.040:jué
kCantonese
zyut6
zyut3 zyut6 (v4.1.0-13.0.0)
JYUT6 (v2.1.0-4.0.1)
kJapanese
ゼツ セツ ゼチ たえる たやす たつ
kJapaneseKun
TAERU TATSU TAYASU
kJapaneseOn
ZETSU
kKorean
CEL
kHangul
절:E
kTang
*dzhiuɛt
kDefinition
cut, sever, break off, terminate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E-472D
GE-382D (v6.0.0-12.1.0)
E-382D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B5B4
kIRG_TSource
T1-613A
1-613A (v3.0.0-5.2.0)
kIRG_JSource
JMJ-020072
kIRG_KSource
K6-1044
kIRG_VSource
3-3978 (v3.1.0)
1-3978 (v3.0.0)
kRSUnicode
120.6
kTotalStrokes
12
kIICore
ATHM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4624
kDaeJaweon
1355.090
kFennIndex
120.07
kGSR
0296a
kHanYu
53396.041
53396.040 (v2.1.0-12.1.0)
kIRGDaeJaweon
1355.090
kIRGDaiKanwaZiten
27407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53396.040
kIRGKangXi
0922.040
kKangXi
0922.040
kLau
1587
kMatthews
1703
kMeyerWempe
3470
kMorohashi
27407
kSBGY
498.26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VFSHU
kCihaiT
1041.602
kFenn
313C
kFourCornerCode
2791.7
kFrequency
3 (v3.2.0-15.1.0)
kGradeLevel
3
kHKGlyph
3094
kPhonetic
284
kUnihanCore2020
HKM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B5B4
kCCCII
215137
kCNS1986
1-613A
kCNS1992
1-613A
kEACC
215137 (v2.1.0-3.1.1)
kKoreanEducationHanja
2007
kTaiwanTelegraph
4815 (v2.1.0-11.0.0)
kXerox
245:105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13882+120.6.6
kRSKangXi
120.6 (v2.1.0-15.0.0)
異體 Variants
kSimplifiedVariant
U+7EDD
kZVariant
U+7D76
U+7EDD (v2.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