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話
lu3
lu2
粵語
lou5
日語
ロ
韓語
로
노
越南
lỗ
廣韻
來/模/上
集韻
來/模/上
訓読
うばう(奪う)
おろか(愚か)
おろそか(疎か)
かすめる(掠める)
しお(塩)
しおち(鹵)
たて(盾)
Sources 各源例字
G1-7852
HB1-B3BF
T1-5E25
J0-7343
K0-565D
V2-9166
KP0-D8DD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 (U+2FC4)
Single
Evolution 字形演化
商
甲骨文
𠂤組
商
甲骨文
𠂤賓間
商
甲骨文
子組
商
甲骨文
婦女卜辭
商
甲骨文
賓組
商
甲骨文
黃組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漢
簡帛
張家山
漢
說文小篆
宋
傳抄
汗簡
宋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唐
石經
開成石經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陸
當代
標準字形
港
Calligraphy 後世書法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郞古切
西方鹹地也。从卤省,象鹽形。安定有鹵縣。東方謂之㡿,西方謂之鹵。凡鹵之屬皆从鹵。
Meaning 字義
lu3
(1)
盐碱地
(2)
古指盐 也称盐卤
(3)
卤素 氟、氯、溴、碘、砹五种化学元素的统称 或叫“卤族” 为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其单质皆为双原子分子 能同大多数金属及非金属直接反应halogen
(4)
以食盐为基本原料加多种调味品对食品进行煮制 如:卤肉;卤鸡;卤豆干to stew in salty water with spices or in soy sauce
(5)
饮料浓汁或食物汤羹thick infusion 打卤面
(6)
粗率,鲁莽
(7)
通「櫓」 大盾
→櫓
lu3
(1)
兵器 大盾
(8)
通「虜」 1.俘获;虏掠 2.俘虏 3.古时对少数民族或敌方的蔑称
→虜
lu3
(1)
俘获to take prisoner 俘虏
(3)
战俘captive
(6)
古代南方人对北方人的蔑称
(9)
通「魯」 迟钝
→魯
lu3
(2)
迟钝,笨拙stupid 粗鲁
(10)
地名 汉县名,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境内
(11)
姓
lu2
(12)
同「鑪」
→鑪
lu2
(1)
同「爐」 盛火的器具,可作冶炼、取暖、烹饪等用
→爐
lu2
(1)
供做饭、烧水、取暖、冶炼等用的盛火器具或装置 如:炉灶;手炉;锅炉;熔铁炉;电炉stove
(2)
酒肆,古时酒店前放置酒坛的炉形土墩 也用为酒店的代称
(3)
酒盆
(4)
放射性化学元素 符号Rf 原子序数104 第一个被发现的超锕系元素 化学性质近似铪 由重离子轰击法人工合成而得寿命最长的同位素^261Rf,半衰期为65秒 (新拉rutherfordium)rutherfordium
(5)
姓 也作「鑢」
→鑢
lv4
(4)
姓
(喃)
lỗ 詞:lỗ mãng, thô lỗ 義:saline soil; natural salt, rock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說文解字》
郞古切
西方鹹地也。从卤省,象鹽形。安定有鹵縣。東方謂之㡿,西方謂之鹵。凡鹵之屬皆从鹵。
《說文解字繫傳》
勒古反
西方鹹地也。從西省。象鹽形。安定有鹵縣。東方謂之㡿,西方謂之鹵。凡鹵之屬,皆從鹵。 [臣鍇按:《史記》曰:「大抵東方食鹽㡿,西方食鹽鹵。」《春秋左傳》:「晉有大鹵之地。」安定在晉也。《爾雅》注:「齊有海濱廣斥也。」又,河東解縣鹽池有印鹽,方如印齒文也。]
《說文解字注》
郞古切
西方鹹地也。从㢴省。 [省字衍。此承上文《㢴部》从㢴之籒文也。謂卤也。] 囗象鹽形。 [大徐本無囗。小徐譌作𡇒。凡旣从某而又象其形,謂之合體之象形。多不成字。其成字者,則會意也。轉寫者以其不成字而刪之。致文理不可讀。皆當依此補之。合體象形,有半成字不成字者。如鹵从卤,而又以囗象之是也。有㒳不成字者。如㢴以弓象鳥,以囪象巢是也。鹵郎古切。五部。] 安定有鹵縣。 [《地理志》。安定郡鹵縣。] 東方謂之㡿。西方謂之鹵。 [《禹貢》。靑州,海濱廣厈。謂東方也。安定有鹵縣,謂西方也。大史公曰:山東食海鹽。山西食鹽鹵。然對文則分析。𢽳文則不拘。鹹地僅產鹽。引申之,《春秋經》大原亦曰大鹵。《釋名》。地不生物曰鹵。] 凡鹵之屬皆从鹵。
《康熙字典》
【亥集下】【鹵字部】 【唐韻】【正韻】郞古切【集韻】【韻會】籠五切,𠀤音魯。【說文】西方鹹地也。東方謂之㡿,西方謂之鹵。【廣韻】鹽澤也。天生曰鹵,人造曰鹽。【書·洪範疏】水性本甘,久浸其地,變而爲鹵。【易·說卦】兌爲剛鹵。又淳鹵。【左傳·襄二十五年】楚子木使表淳鹵。【註】淳鹵,埆薄之地,表異輕其賦稅。
又地名。【春秋·昭元年】晉荀吳帥師敗狄于大鹵。【註】大鹵,太原晉陽縣。
又【前漢·地理志】安定郡鹵縣。又代郡鹵成縣。
又鹵簿。【漢官儀】天子車駕次第,謂之鹵簿。兵衞以甲盾居外爲前導,皆著之簿,故曰鹵簿。
又鹵莽,輕脫苟且也。【莊子·則陽篇】昔予爲禾耕而鹵莽之,則其實亦鹵莽而報。
又香草名。【爾雅·釋草】杜,土鹵。【註】杜衡也。似葵而香。【疏】杜一名土鹵。
又【廣雅】鹵,薰也。
又通櫓,大盾也。【前漢·項籍傳】流血漂鹵。【註】鹵,盾也。【左思·吳都賦】干鹵殳鋌。
又通擄。𢯱獲也。【揚子·方言】鹵,奪也。【前漢·高帝紀】毋得掠鹵。
又【衞靑傳】車輺畜產畢收爲鹵。
又姓。【史記·游俠傳】太原鹵公孺。
又【字彙】龍都切,音爐。同鑪。【道樞】玄和子曰:鼎鹵天地之象也。【註】鹵,爐也。【釋名】地不生物曰鹵。鹵,爐也。如爐火處也。
考證:〔【說文】西方鹹地也。東方謂之𠩋。〕
謹照原文𠩋字改㡿字。〔又通攄。𢯱獲也。〕
謹照原文攄字改擄字。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lu3 [lu214] ㄌㄨˇ
lu2 [lu35] ㄌㄨˊ
粵語
lou5 [lou13] 鹵莽, 鹵素(halogens), 粗鹵
日語
ロ [ɾo] [漢]
韓語
로 [ɾo]
노 [no]
越南
lỗ [lo3ˀ5]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來模
遇攝模韻1等開口上姥韻魯小韻郎古切lo鹵簿令鹵簿令
刊謬補缺切韻
來模
遇攝模韻1等開口上姥韻魯小韻郎古切lu(鹵)薄。(鹵)薄。
集韻
來模
遇攝模韻1等合口上姥韻魯小韻籠五切lo說文西方鹹地也像鹽形安定有鹵縣東方謂之㡿西方謂之鹵或从水从土亦作瀂說文西方鹹地也像鹽形安定有鹵縣東方謂之㡿西方謂之鹵或从水从土亦作瀂
禮部韻略
來模
遇攝模韻1等合口上姥韻魯小韻郎古切lo鹹也亦作滷釋云西方謂之鹵鹹也亦作滷釋云西方謂之鹵
增韻
來模
遇攝模韻1等合口上姥韻魯小韻郎古切lo漢髙帝紀毋得鹵掠汲繢傳鹵獲因與之鹵虜通用又鹺液亦作滷又與櫓同漢書血流漂鹵又鹵簿法從物數又鹵莽輕脫苟且也漢髙帝紀毋得鹵掠汲繢傳鹵獲因與之鹵虜通用又鹺液亦作滷又與櫓同漢書血流漂鹵又鹵簿法從物數又鹵莽輕脫苟且也
五音集韵
來模
遇攝模韻1等合口上姥韻來母一等lo鹵簿令鹵簿令
洪武正韻
來模合
模韻開口上姥韻魯小韻郎古切lu漢高帝紀毋得鹵掠汲黯傳鹵獲因與之鹵虜通用又鹺液亦作滷又與櫓同漢書血流漂鹵又鹵簿法從物數又鹵莽輕脱茍且也漢高帝紀毋得鹵掠汲黯傳鹵獲因與之鹵虜通用又鹺液亦作滷又與櫓同漢書血流漂鹵又鹵簿法從物數又鹵莽輕脱茍且也
古今韻會舉要
來孤上麌韻古韻來母lu說文鹵西方鹹地也从西省●省鹽形東方謂之㡿西方謂之鹵徐按史記東方食鹽㡿西方食鹽鹵鹵西方鹹地天生曰鹵人生曰鹽釋名地不生物曰鹵左傳晉有大鹵之地爾雅注齊有海濵廣斥又河東解縣鹽池又沙鹵謂确薄之地集韻或作滷塷亦作瀂〇平水韻滷字重出誤說文鹵西方鹹地也从西省●省鹽形東方謂之㡿西方謂之鹵徐按史記東方食鹽㡿西方食鹽鹵鹵西方鹹地天生曰鹵人生曰鹽釋名地不生物曰鹵左傳晉有大鹵之地爾雅注齊有海濵廣斥又河東解縣鹽池又沙鹵謂确薄之地集韻或作滷塷亦作瀂〇平水韻滷字重出誤
蒙古字韻
l ꡙu ꡟ上魚韻lu()
音韻闡微
來魚虞合上聲麌韻魯小韻來母一等lu
中原音韻
來魚模合上聲魚模韻lu
韻略易通
來呼模上聲呼模韻lu鹵莽輕脫苟且也鹵莽輕脫苟且也
中州音韻
來魚模合上聲魚模韻魯小韻lu~簿~簿
中華新韻
ㄌ ㄨ 上模韻甲類lu
東國正韻
ㄹ ㅗㅇ 上孤古顧韻lo
戚林八音
柳 孤姑 陰上孤姑韻lu
分韻撮要
泥 孤 陽上孤韻nu魯莽輕躁貌魯莽輕躁貌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東漢
魚
齊梁陳北周隋
虞模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lo
王力
la 魚部
董同龢
lâɡ 魚部
周法高
laɣ 魚部
李方桂
lagx 魚部
鄭張尚芳
raːʔ 魚0部
白-沙
*[r]ˤaʔ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rhāʔ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rhā́
斯塔羅斯金西漢
rhā́
斯塔羅斯金東漢
rhā́
許思萊上古
râʔ
許思萊東漢
lɑᴮ
布之道諧聲域
RA
聲首鹵
布之道擬音
rˤaʔ
音節類型A
Dialects 方言
l
lu
上聲(86)
官河北邯鄲大名55
官河北邯鄲魏縣55
官江蘇徐州35
官江蘇連雲港
官江蘇連雲港贛榆24
官江蘇揚州
官安徽蕪湖213
官安徽蚌埠24
官安徽淮南鳳台34
官安徽淮北24
官安徽阜陽24
官安徽阜陽潁上35
官安徽宿州碭山24
官安徽宿州埇橋434
官安徽亳州蒙城24
官山東青島即墨3
官山東棗莊嶧城24
官山東東營廣饒55
官山東東營利津
官山東煙台萊州55
官山東煙台蓬萊214
官山東煙台3
官山東濰坊安丘55
官山東濰坊昌邑33
官山東濰坊臨朐55
官山東濰坊壽光3
官山東濟寧3
官山東泰安寧陽55
官山東泰安55
官山東威海環翠213
官山東日照東港55
官山東日照五蓮55
官山東臨沂莒南55
官山東臨沂平邑3
官山東臨沂沂水44
官山東德州3
官山東聊城3
官山東濱州博興44
官山東菏澤單縣33
官河南鄭州城關44
官河南開封44
官河南洛陽53
官河南平頂山新華55
官河南新鄉長垣55
官河南濮陽55
官河南許昌55
官河南漯河召陵55
官河南南陽南召33
官河南商丘梁園55
官河南商丘睢縣55
官河南周口淮陽55
官河南駐馬店平輿33
官湖南張家界大庸41 (鹽~)
官湖南郴州53 (鹽~)
官湖南永州寧遠45 (鹽~)
官湖南湘西吉首53
官貴州貴陽42
官貴州遵義53
官貴州畢節3
官貴州黔東南黎平31
官雲南昆明53
官雲南紅河蒙自31
官陝西漢中漢臺35
官甘肅蘭州44
官甘肅武威民勤212
官甘肅張掖山丹212
官青海西寧53
官新疆吐魯番51
官新疆巴音郭楞焉耆51
閩福建三明將樂51
閩福建寧德福安42
閩福建寧德古田42
閩福建寧德柘榮51
閩海南陵水31 (卤汁,)
客福建三明寧化31
客福建南平邵武
客福建龍岩長汀42
客江西吉安井岡山21
客江西宜春奉新21
贛江西萍鄉35
贛江西九江星子31
贛江西吉安53
贛江西宜春上高213
贛江西上饒弋陽51
贛湖南株洲茶陵53
湘湖南永州53 (鹽~)
陰平(6)
官陝西延安寶塔213
客廣東韶關新豐44
客廣東湛江廉江45 (文讀)
客廣東梅州五華44
客廣東清遠連南44
客廣東揭陽揭西53
陽平(16)
官山東濟南章丘55
官山東淄博博山3
官山東濱州鄒平55
官陝西寶雞53
官甘肅酒泉肅州53
官寧夏銀川3
官新疆烏魯木齊52
官新疆哈密51
官新疆昌吉吉木薩爾51
吳上海浦東新區324
吳浙江寧波113
吳浙江寧波餘姚113
閩海南瓊海22 (卤汁,)
閩海南樂東211 (卤汁,)
客廣東茂名信宜24 (文讀)
客廣東陽江陽春12 (文讀)
陰上(5)
官江蘇南通
官甘肅酒泉敦煌43
官甘肅臨夏43
官青海海東循化33
吳浙江麗水雲和53
陽去(4)
閩海南海口33 (卤汁,腌)
閩海南萬寧42 (卤汁,)
閩海南定安33 (卤汁,)
閩海南澄邁33 (卤汁,)
陽上(2)
吳浙江紹興113
吳浙江衢州龍游213
陰去(3)
吳上海浦東新區35
客福建漳州詔安51
客廣東河源12
ləu
上聲(6)
官江蘇常州金壇323
官河南信陽323
官湖北黃岡紅安
官湖南懷化會同24 (鹽~)
官貴州黔東南丹寨55
贛湖南岳陽平江
陰上(1)
贛湖南株洲醴陵
陽去(1)
吳浙江嘉興223
陽上(1)
吳浙江湖州雙林231
lou
上聲(3)
官湖南常德31
閩海南東方11 (卤汁,)
閩海南昌江31 (卤汁,卤汁)
陰上(1)
閩廣東潮州53
陽去(2)
閩海南昌江32 (卤汁,卤咸菜)
平廣東韶關22
lɔu
上聲(1)
閩福建漳州漳浦53
陽去(1)
閩福建莆田仙游21 (鹽鹵,鹵水。)
leu
上聲(1)
官安徽安慶213
lɤu
上聲(1)
官陝西咸陽三原52
luə
陽上(1)
吳浙江金華玉山22
lo
陰上(1)
閩福建三明沙縣21
lɔ
陰上(1)
閩福建泉州南安55
n
nu
上聲(11)
官江蘇淮安漣水212
官江蘇泰州213
官湖北宜昌42
官湖北襄陽襄樊55
官重慶江津42
官四川成都53
官四川自貢53
官四川南充53
官四川雅安漢源53
官四川涼山西昌45
官雲南昭通53
nəu
上聲(3)
官安徽銅陵樅陽224
官湖北天門11
贛湖北黃石陽新
s
si
陰平(8)
客福建三明寧化33
客福建龍岩長汀33
客廣東湛江廉江45 (文讀)
客廣東茂名信宜45 (文讀)
客廣東清遠連南44
客廣東揭陽揭西53
贛江西萍鄉13
贛江西九江星子33
sɛi
陰平(1)
客福建漳州詔安13
siɛ
陰平(1)
客廣東河源33
sɐi
陰平(1)
平廣東韶關55
ɕ
ɕi
陰平(5)
客江西吉安井岡山24
贛江西吉安334
贛江西宜春上高42
贛江西上饒弋陽33
贛湖南株洲茶陵353
ɕiə̃
去聲(1)
官山東淄博博山5
ʔl
ʔlu
上聲(1)
吳浙江台州仙居423
ts
tsəŋ
去聲(1)
客廣東梅州五華53
ɬ
ɬi
陰平(1)
客廣東陽江陽春35 (文讀)
Notes 註
鹵 卤 滷
「鹵」义为盐,「滷」为表示咸水义的分化字,简化字合并并轮廓简化为「卤」。
斥 潟 盬 鹵
《ABC上古漢語詞源詞典》認為:兩者的「鹽堿地」義有可能同源,也許來源於「盬、鹵」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金文從「西」從數點(鹽粒),「鹵」是西方所產的鹽的專稱。28 字
詳解: 金文構形有兩說,一說從「卣」從數點,數點象鹽粒,象鹽盛載於卣(一般用作裝酒的器皿)中之形(戴侗、孫雲鶴)。一說從「西」從數點(鹽粒),「鹵」是西方所產的鹽的專稱。
「鹵」的本義是鹽,《說文解字注》:「天生曰鹵,人生曰鹽。」天然形成的鹽粒是未經加工、提煉的。「鹵」表示人的性格粗鹵,可能也是指人天生未經修飾的性格鹵莽,心思細密是經過後天修煉、修養而來的,是不自然的、人為的結果,如粗鹵、鹵莽。我們說某人是「鹵人」、「莽漢」,即是說其人粗心冒失或粗手粗腳。
由鹽引申,「鹵」又表示鹽碱地,鹽碱地上植物難以生長,《漢書.溝洫志》:「木皆立枯,鹵不生穀。」故「鹵」又表示荒地、土地貧瘠磽薄。「鹵莽」的本義是荒地上的野草,參見「莽」。《新唐書.李景略傳》:「窮塞苦寒,地塉鹵,邊戶勞悴。」《宋史.食貨志上二》:「若瘠鹵不毛,及眾所食利山林、陂塘、溝路、墳墓,皆不立稅。」
《說文》:「鹵,西方鹹地也。从西省,象鹽形。安定有鹵縣。東方謂之㡿,西方謂之鹵。凡鹵之屬皆从鹵。」《史記.貨殖列傳》:「山東食海鹽,山西食鹽鹵。」馬敍倫認為「鹵」是「鹽」的初文,「鹽」是「鹵」加「監」聲而成,按「鹵」、「鹽」古音聲韻皆近,可能屬同源關係(參季旭昇、何九盈)。
金文表示鹽鹵,免盤:「易(賜)免鹵」,即賜鹽給免。晉姜鼎:「鹵積千兩」,即食鹽一千車。566 字相關漢字: 西,卣,莽,鹽,監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1
8850
简体: 卤
GKX
1507.01
康熙字典-GHZR
4911.01
汉语大字典-GZJW
284311
-G通规
0711AX
-G古籍
06594
-HB1
B3BF
-H常用
4703
-T1
6205
全字庫-T乙表
06211
異體字字典-T本土
6441
-J0
8335
-JMJ
029769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K0
5461
-K人名
一..1449
-KP0
5661
-V2
11370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lǔ
LU3
(v2.1.0-6.0.0)
kHanyuPinyin
74609.010:lǔ,lú
kXHC1983
0737.051:lǔ
0737.051:lǔ
(v5.1.0)
kCantonese
lou5
LOU5
(v2.1.0-4.0.1)
kJapanese
ロ しお しおち たて
kJapaneseKun
SHIO SHIOCHI TATE
kJapaneseOn
RO
kKorean
LO
kHangul
로:0N
로
(v5.0.0-10.0.0)
kDefinition
saline soil; natural salt, rock salt; Kangxi radical 197
saline soil; natural salt, rock
(v2.1.0-14.0.0)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1-7852
1-7852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B3BF
kIRG_TSource
T1-5E25
1-5E25
(v3.0.0-5.2.0)
kIRG_JSource
J0-7343
0-7343
(v3.0.0-5.2.0)
kIRG_KSource
K0-565D
0-565D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D8DD
kIRG_VSource
V2-9166
2-9166
(v3.1.1-5.2.0)
kRSUnicode
197.0
kTotalStrokes
11
kIICore
AT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2425
kDaeJaweon
2035.010
kFennIndex
319.05
kGSR
0071a
kHanYu
74609.010
kIRGDaeJaweon
2035.010
kIRGDaiKanwaZiten
47528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74609.010
kIRGKangXi
1507.010
kKangXi
1507.010
kLau
1941
kMatthews
4153
kMeyerWempe
1628
kMorohashi
47528
kNelson
5372
kSBGY
265.21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YWII
kCihaiT
1546.602
kFenn
654K
kFourCornerCode
2160.0
kHDZRadBreak
⿄[U+2FC4]:74609.010
kHKGlyph
4700
kPhonetic
822
kUnihanCore2020
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B3BF
kCCCII
235D3C
kCNS1986
1-5E25
kCNS1992
1-5E25
kEACC
235D3C
kGB1
8850
kJis0
8335
kKoreanName
2015
kKPS0
D8DD
(v3.1.1-15.0.0)
kKSC0
5461
(v2.1.0-15.0.0)
kTaiwanTelegraph
7767
kXerox
271:242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7414+197.11.0
kRSKangXi
197.0
(v2.1.0-15.0.0)
異體 Variants
kSimplifiedVariant
U+5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