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𠗲
𠗲
⿰月𭑊(.,P);⿸𰮤冫(J,Q)
U+205F2(Ext B)
冫部10畫 共12畫
官話
ling4()
ling2()
日語
リョウ
廣韻
來/蒸/平
集韻
來/蒸開/平
Sources 各源例字
GKX-0133.16
T5-365C
JMJ-031123
KP1-377F
Old versions 舊版本
Evolution 字形演化
說文小篆
印刷字體
廣韻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力膺切仌出也。从仌𦩎聲。《詩》曰:「納于𠗲陰。」𠗲或从夌。
《字源》:形声
Meaning 字義
(1)
同「凌」
ling4
(1)
结冰
ling2
(2)
冰 如:冰凌;凌汛ice
(3)
通「陵」 逾越;超过
ling2
(9)
超越;经过
(4)
攀登;升to rise 凌云
(5)
(6)
侵犯,欺侮to bully 凌辱
(7)
迫近to approach 凌晨
(8)
顶着;冒着
(9)
战栗 也作「淩」
ling2
(10)
战慄 也作「凌」
(10)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仌部 006𠗲
《說文解字》
力膺切仌出也。从仌𦩎聲。《詩》曰:「納于𠗲陰。」𠗲或从夌。
《說文解字繫傳》
力膺反仌出也。從仌朕聲。《詩》曰:「納於𠗲隂。」𠗲或從夌。
《說文解字注》
力膺切仌出也。 [仌出者,謂仌之出水文棱棱然。輕讀爲力膺切。重讀則里孕切。今俗語猶尒。豳詩。三之日納于凌陰。傳曰:凌陰,冰室也。此以冰釋凌,以室釋陰。非謂𠗲爲仌室也。鄭注《周禮・凌人》徑云凌,冰室也。似失之。] 从仌。𦨶聲。 [六部。] 詩曰:納于𣎎陰。 [《七月》文。] 𣎎或从夌。 [夌聲也。]
《康熙字典》
【子集下】【冫字部】 【集韻】閭承切,音陵。與凌同。【說文】冰出也。从仌朕聲。【韻會】今文作凌。【說文】𠗲,仌出也。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ling4 [liŋ51] ㄌㄧㄥˋ ()
ling2 [liŋ35] ㄌㄧㄥˊ ()
日語
リョウ [ɾʲoː]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3小韻力膺lieŋ上同(凌‧冰凌)上同(凌‧冰凌)
集韻
蒸開3小韻閭承lieŋ說文仌出也引詩納于𠗲隂或从夌說文仌出也引詩納于𠗲隂或从夌
增韻
蒸開3小韻閭承lieŋ从月誤今正从月誤今正
五音集韵
蒸開3lieŋ上同上同
洪武正韻
庚齊小韻離呈liəŋ从月誤从月誤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西漢
東漢
宋北魏後期
齊梁陳北周隋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董同龢
ljəŋ 蒸部
周法高
liəŋ 蒸部
李方桂
ljəŋ 蒸部
布之道諧聲域
RƏŊ
聲首
布之道擬音
rəŋ
音節類型B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KX 0133.16 康熙字典-GHZR 2241.12 汉语大字典-GZFY 624405 -T5 2260 全字庫-T丙表 00480 異體字字典-JMJ 031123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KP1 377F -
讀音 Readings
kJapanese
リョウ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KX-0133.16
KX013316 (v5.2.0)
KX (v3.1.0-5.1.0)
kIRG_TSource
T5-365C
5-365C (v3.1.0-5.2.0)
kIRG_JSource
JMJ-031123
kIRG_KPSource
KP1-377F
kRSUnicode
15.10
kTotalStrokes
12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HanYu
32089.070
kIRGHanyuDaZidian
32089.070
kIRGKangXi
0133.160
kKangXi
0133.160
kMorohashi
01689
kSBGY
199.01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KPS1
377F (v3.1.1-15.0.0)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KangXi
15.10 (v3.2.0-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