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話
xi2(襲)
日語
シュウ
集韻
邪/緝/入
Sources 各源例字
GKX-1128.08
T7-664D
JMJ-048515
Old versions 舊版本
Evolution 字形演化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漢
說文小篆
東漢
傳抄
說文解字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似入切
左衽袍。从衣,龖省聲。
籒文襲不省。
Meaning 字義
(1)
同「襲」
→襲
xi2
(1)
死者穿的衣服,衣襟在左边
(2)
重衣,衣上加衣
(3)
重叠;重复
(4)
因袭;照旧to imitate, to carry on as before
(5)
承受;继承
(6)
袭击;袭取to assault
(7)
盖
(8)
沦陷
(9)
及于;扑向
(10)
重合;合拢;调和
(11)
返,还
(12)
量词 多用于服装被褥 1.相当于“副”、“套” 2.相当于“重”、“层”measure word for suits of clothing
(13)
姓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襲
《說文解字》
似入切
左衽袍。从衣,龖省聲。
籒文襲不省。
《說文解字繫傳》
似集反
左衽袍。從衣,龖省聲。 [臣鍇曰:「衣一襲,謂單複稱具也。」]
籀文襲不省。
《說文解字注》
似入切
𠂇衽袍。 [小斂大斂之前衣死者謂之襲。《士䘮禮》。乃襲三稱。注曰:遷尸於襲上而衣之。凡衣死者。左衽不紐。按《喪大記》。小斂大斂。祭服不倒。皆左衽結絞不紐。襲亦左衽不紐也。袍,褻衣也。記曰:纊爲繭。緼爲袍也。許曰:袍,襺也。《士喪禮》。襲衣有爵弁服,皮弁服,褖衣。注。褖衣所以表袍者。子羔之襲繭衣裳與稅衣爲一是也。斂始於襲。襲始於袍。故單言袍也。襲字引申爲凡揜襲之用。若記曰帛爲褶。《士喪禮》古文作襲。叚借字也。《喪大記》、《玉藻》用禮今文作褶。注曰:褶,袷也。有表裏而無著。許依古文禮。故不收褶字。凡《經典》重襲之義。如筮襲于夢。武王所用。祥襲則行。不襲則增。修德而改⺊。皆當作褶。褶義之引申。] 从衣。龖省聲。 [似入切。七部。]
籒文襲不省。
《康熙字典》
【申集下】【衣字部】 【集韻】籀文襲字。 集韻(1039)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xi2 [ɕi35] ㄒㄧˊ (襲)
日語
シュウ [ɕɨː]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集韻
邪緝
深攝侵韻3等開口入緝韻習小韻席入切ziep說文左衽袍也一曰因也籀作𧟟說文左衽袍也一曰因也籀作𧟟
五音集韵
邪緝
深攝侵韻3等開口入緝韻邪母四等ziep籀文籀文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讀音 Readings
kJapanese
シュウ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KX-1128.08
KX112808
(v5.2.0)
KX
(v3.1.0-5.1.0)
kIRG_TSource
T7-664D
7-664D
(v3.1.0-5.2.0)
kIRG_JSource
JMJ-048515
kRSUnicode
145.32
kTotalStrokes
37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HanYu
53124.140
kIRGHanyuDaZidian
53124.140
kIRGKangXi
1128.080
kKangXi
1128.080
kMorohashi
34761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KangXi
145.32
(v3.2.0-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