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話
ju1
粵語
guk1
日語
キク
コク
韓語
국
越南
cúc
廣韻
見/屋三/入
集韻
見/屋三/入
訓読
すくう(掬う)
Sources 各源例字
G5-3331
HB2-CBD6
T2-2556
J14-234C
K1-5A74
KP1-386C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Evolution 字形演化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或晚期
漢
說文小篆
宋
傳抄
汗簡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宋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居六切
在手曰匊。从勹、米。
Meaning 字義
ju1
(1)
满握;满捧
(2)
捧起
(布)
jus 救
(二简)
「鞠」的二簡字,已廢止
→鞠
ju1
qiong1
(1)
古代一种用革制的皮球a kind of ball in ancient times 蹴鞠
(2)
弯曲
(3)
匍匐
(4)
生;养to bring up
(5)
爱
(6)
幼稚
(7)
盈;多
(8)
告诫
(9)
高貌
(10)
星名
(11)
通「鞫」 1.审问 2.穷困 3.穷尽
→鞫
ju1
(1)
穷究,审问to interrogate 鞫讯
→𥷚
ju1
(1)
审理罪犯
(2)
穷尽
(3)
穷困impoverished
(12)
通「菊」(ju2) 菊花
→菊
ju2
(2)
菊花 菊科 多年生草本 秋季开花 原产我国,品种很多,后世界各地普遍栽培,为著名观赏植物 黄菊和白菊入药chrysanthemum
(13)
姓
qu1
(14)
果菜
(15)
通「𥶶」(麯) 酵母。因指曲酶色,即淡黄色
→𥶶
qu1
(1)
同「麹」 酿酒的发酵剂或酶制剂
→麴
qu1
(1)
酒曲 也作「麯」yeast
(16)
[鞠藭]即“「芎」藭” 伞形科 多年生草本 根状茎含挥发性油状生物碱 中医学上以干燥根状茎入药
→芎
xiong1
(1)
[芎藭]又名川穹 伞形科 多年生草本 羽状复叶,秋天开白花,全草有香气,根状茎入药chuanxiong rhizome
(二简)
「掬」的二簡字,已廢止
→掬
ju1
(1)
撮取
(2)
同「匊」 1.满握;满捧 2.捧起to hold with both hands
→匊
ju1
(1)
满握;满捧
(2)
捧起
(3)
撅;翘起
(4)
量词 相当于“捧”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說文解字》
居六切
在手曰匊。从勹、米。 [臣鉉等曰:今俗作掬,非是。]
《說文解字繫傳》
居逐反
在手曰匊。從勹、米。 [臣鍇曰:「手掬米,會意。菊、掬從此。」]
《說文解字注》
居六切
在手曰匊。 [《唐風》。椒聊之實。蕃衍盈匊。《小雅》。終朝采綠。不盈一匊。毛皆云:兩手曰匊。此云在手。恐傳寫之誤。《手部》曰:持,握也。握,搤持也。搤,捉也。捉,搤也。把握也。然則在手曰捉,曰搤,曰握,曰持,曰把。不曰匊也。據篇,韵所言則許書之譌久矣。《玉篇》曰:古文作臼。此語尤誤。臼者,叉手也。叉者,手指相錯也。《廣韵》以兩手奉物訓臼,誤矣。《方言》曰:掬,離也。燕之外郊朝鮮洌水之閒曰掬。此方俗殊語。不係乎本字也。] 从勹米。 [會意。米至𢽳。兩手兜之而聚。居六切。三部。俗作掬。]
《康熙字典》
【子集下】【勹字部】 〔古文〕𦥑【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居六切,音菊。【說文】在手曰匊。【徐曰】手掬米,會意。【玉篇】兩手也,滿手也,手中也,物在手也。【詩·唐風】椒聊之實,蕃衍盈匊。【朱子詩】從容出妙句,珠貝爛盈匊。又【韻會】一手曰匊。【詩·小雅】終朝采綠,不盈一匊。【賈島詩】虬龍一匊波,洗蕩千萬春。【集韻】或作掬。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ju1 [ʨy55] ㄐㄩ
粵語
guk1 [kuːk5]
日語
キク [kikɯ] [呉漢]
コク [kokɯ]
韓語
국 [kuk]
越南
cúc [kuk35]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見屋三
通攝東韻3等開口入屋韻菊小韻居六切kiuk物在手物在手
刊謬補缺切韻
見屋三
通攝東韻3等開口入屋韻菊小韻居六切kĭuk物在手。物在手。
集韻
見屋三
通攝東韻3等合口入屋韻匊小韻居六切kiuk說文在手曰匊或从手說文在手曰匊或从手
禮部韻略
見屋三
通攝東韻3等合口入屋韻匊小韻居六切kiuk居六切在手曰匊亦作掬詩不盈一匊左傳舟中之指可掬居六切在手曰匊亦作掬詩不盈一匊左傳舟中之指可掬
增韻
見屋三
通攝東韻3等合口入屋韻匊小韻居六切kiuk居六切詩傳兩手曰匊謂以兩手奉物廣韻物在手亦作掬本作臼居六切詩傳兩手曰匊謂以兩手奉物廣韻物在手亦作掬本作臼
五音集韵
見屋三
通攝東韻3等合口入屋韻見母三等kiuk物在手物在手
洪武正韻
見屋撮
屋韻開口入屋韻匊小韻居六切kyuk居六切詩傳兩手曰匊謂以兩手奉物廣韻物在手亦作掬本作居六切詩傳兩手曰匊謂以兩手奉物廣韻物在手亦作掬本作
古今韻會舉要
見匊入屋韻匊韻見母kiuʔ居六切角清音說文●在手曰匊徐曰手掬米㑹意菊掬字从此詩椒聊繁衍盈匊又不盈一匊注兩手曰匊又一手曰匊詩詁曰兩手曰臼屈掌曰匊居六切角清音說文●在手曰匊徐曰手掬米㑹意菊掬字从此詩椒聊繁衍盈匊又不盈一匊注兩手曰匊又一手曰匊詩詁曰兩手曰臼屈掌曰匊
蒙古字韻
g ꡂÿu ꡦꡟ入魚韻ky()
音韻闡微
見屋沃陌職錫撮入聲屋韻菊小韻見母三等kyk
中華新韻
ㄐ ㄩ 入陽平魚韻丙類ʨy
東國正韻
ㄱ ㅜㄱ 入弓重䛪匊韻kuk
分韻撮要
見 東入 陰入東韻kok同上(兩手捧物曰掬)同上(兩手捧物曰掬)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ki̯ɷk
王力
kǐuk 覺部
董同龢
kjok 幽部
周法高
kjəwk 覺部
李方桂
kjəkw 幽部
鄭張尚芳
kluɡ 覺1部
許思萊上古
kuk
許思萊東漢
kuk
布之道諧聲域
KUK
聲首𰇶
布之道擬音
kuk
音節類型B
Notes 註
趜 鞠 𩣽 麴 匊
《漢語同源詞大典》:趜:身體彎曲;鞠:皮球,圓形物;𩣽:馬脊背彎曲;麴:酒曲,圓形物;匊:用手彎曲捧起物體。本組字皆有「彎曲」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金文從「米」,「勹」聲,是「掬」的初文。本義是兩手捧米,引申為滿握、捧起。37 字
詳解: 金文從「米」,「勹」聲,本義是兩手向上兜著,成半圓形,以捧盛米粒或其他物品。後加「手」為意符,造「掬」字。《說文》:「匊,在手曰匊。从勹、米。」段玉裁注:「兩手兜之而聚。」
「掬」可以捧土,如《抱樸子.良規》「龍門沸騰,非掬壤所遏。」意謂黃河龍門波濤翻騰,不是一把土所能阻遏的(龐月光);也可以捧水,于良史〈春山月夜〉:「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還可以捧菜,《詩.小雅.采綠》:「終朝采綠,不盈一匊。」意謂採了一大早晨的綠菜,沒有採滿一捧(馬持盈)。現代漢語「掬」已很少用,因為「捧」已兼併了「掬」,「掬」只見於「笑容可掬」之類的成語中(王鳳陽)。
金文用作人名,番匊生壺:「番匊生鑄媵壺。」意謂番匊生鑄造了陪嫁用的壺。郭沫若指出「匊」應讀為「鞠」,表示生養、撫育;「匊(鞠)」與「生」一個是字,一個是名,古人的字與名意義多相關,「番生」名「生」,字「匊(鞠)」,名字皆有生養、撫育之意。397 字相關漢字: 米,勹,掬,手,捧,鞠,生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4
1917
-G5
1917
-G8
1409
-GT
0547
-GKX
0151.12
康熙字典-GHZR
0286.06
汉语大字典-GZFY
354003
-GZJW
054511
-G二简
二.3.14
繁体: 鞠掬
G布依
jus.0
-G京族
kuk7.0.0
-G古籍
04919
-HB2
CBD6
-T2
0554
全字庫-T乙表
00263
異體字字典-J1
1993
-J4
0344
-JMJ
007765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K1
5884
-K人名
一..0679
-KP1
386C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jū
JU2
(v2.1.0-6.0.0)
kHanyuPinyin
10259.010:jū
kXHC1983
0609.181:jū
0609.181:jū
(v5.1.0)
kCantonese
guk1
GUK1
(v2.1.0-4.0.1)
kJapanese
キク コク すくう
kJapaneseKun
SUKUU TANAGOKORO
kJapaneseOn
KIKU KOKU
kKorean
KWUK
kHangul
국:1N
국
(v5.0.0-10.0.0)
kDefinition
handful
ha5dful
(v2.1.0-3.0.0)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5-3331
5-3331
(v3.0.0-5.2.0)
kIRG_HSource
HB2-CBD6
kIRG_TSource
T2-2556
2-2556
(v3.0.0-5.2.0)
kIRG_JSource
J14-234C
J4-234C
(v8.0.0)
J1-337D
(v6.0.0-7.0.0)
1-337D
(v3.0.0-5.2.0)
kIRG_KSource
K1-5A74
1-5A74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1-386C
kRSUnicode
20.6
kTotalStrokes
8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1869
kDaeJaweon
0340.180
kFennIndex
112.07
kGSR
1017a
kHanYu
10259.010
kIRGDaeJaweon
0340.180
kIRGDaiKanwaZiten
02523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10259.010
kIRGKangXi
0151.120
kKangXi
0151.120
kKarlgren
487
kMatthews
1587
kMeyerWempe
1325
kMorohashi
02523
kSBGY
455.02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PFD
kCihaiT
201.303
kFourCornerCode
2792.0
kPhonetic
680
kUnihanCore2020
HM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CBD6
kCCCII
216C6E
kCNS1986
2-2556
kCNS1992
2-2556
kEACC
216C6E
kGB5
1917
kGB8
1409
kJIS0213
2,03,44
kJis1
1993
kKoreanName
2015
kKPS1
386C
(v3.1.1-15.0.0)
kKSC1
5884
(v2.1.0-15.0.0)
kMainlandTelegraph
0547
kTaiwanTelegraph
0547
kXerox
302:101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14364+20.2.6 C+14364+119.6.2
kRSKangXi
20.6
(v2.1.0-15.0.0)
異體 Variants
kSemanticVariant
U+63AC<kMatthews,kMeyerWem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