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壴彡
U+5F6D(Basic)
彡部9畫 共12畫 核心字
官話
peng2
pang2
bang1
粵語
paang4
bong1
pong4
日語
ホウ
ビョウ
ボウ
韓語
越南
bang
bành
廣韻
並/庚二開/平
集韻
並/庚二開/平
並/唐一開/平
幫/唐一開/平
幫/庚二開/平
Sources 各源例字
G0-456D
HB1-B45E
T1-5F25
J0-5745
K0-7830
V1-5459
KP0-F2AC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Comparison 用字對比
Evolution 字形演化
甲骨文
賓組
甲骨文
歷組
甲骨文
何組
金文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
戰國
金文
戰國
楚(戰國)
簡帛
郭店
楚(戰國)
簡帛
新蔡葛陵
楚(戰國)
簡帛
包山
簡帛
嶽麓書院
簡帛
張家山
隸書
說文小篆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石經
開成石經
印刷字體
廣韻
印刷字體
增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Calligraphy 後世書法
Origin 字源諸說
Sound of Drum (壴) Emits (彡).
《說文解字》: 薄庚切鼓聲也。从壴彡聲。
《字源》:会意 从壴,从彡。壴,是名词“鼓”的象形初文,彡,表示飞扬散布的鼓声《漢多》:從「壴」從「彡」,「壴」象一面鼓,「彡」象鼓聲。本義為鼓聲。
Meaning 字義
peng2
(1)
象声词
(2)
行进貌
(3)
(4)
古国名 在今四川省彭山县
(5)
春秋时地名 在今河南省中牟县境内
(6)
水名 1.在湖北省房县 2.在河南省鲁山县东南,又名小滍水
(7)
[彭湃]同“「澎」湃”
peng2
(2)
[澎湃]也作“澎濞” 1.象声词 波涛冲击声 2.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如:热情澎湃的诗篇to surge, to billow
(8)
pang2
(9)
旁边;近处
(10)
通「篣」 鞭打
peng2
(2)
笞打;击打 也作「搒」、「榜」
bang4
(13)
击;鞭打
peng2
(2)
笞打;击打to flog with stick
bang1
(11)
[彭彭]盛多貌
(布)
benx 过满溢出
(壯)
壯字用同「𰷒
𰷒
(壯)
bengz 价钱贵
(壯)
壯字用同「𦝤
𦝤
(壯)
bongq 胀;膨胀
(喃)
bành 詞:tanh bành (tơi tả) 義:topsy-turvy
(喃)
◎ Cái yên rộng đặt lên lưng voi để ngồi.#C1: 彭 bành
(喃)
◎ Phồng ra, to bè.#C2: 彭 bành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壴部 004
《說文解字》
薄庚切鼓聲也。从壴彡聲。 [臣鉉等曰:當从形省乃得聲。]
《說文解字繫傳》
白亨反鼓聲也。從壴彡聲。
《說文解字注》
薄庚切𡔷聲也。 [詩之言𡔷聲者惟鼉𡔷逢逢。毛曰:逢逢,和也。逢逢《埤蒼》、《廣雅》作韸韸。高注《淮南》呂覽,郭注《山海經》引詩皆作韸韸。許無韸字。彭卽韸也。東陽合韵也。《毛詩》。《出車》彭彭。又《四牡》彭彭。又駟騵彭彭。又以車彭彭。凡言彭彭皆謂馬。卽《鄭風》駟介旁旁之異文。彭旁皆假借。其正字則《馬部》之騯也。言馬而假𡔷聲之字者。其壯盛相似也。《齊風》。行人彭彭。傳曰:多皃。亦盛意。] 从壴。 [𡔷省。] 从彡。 [从彡各本作彡聲。今正。从彡猶从三也。指之列多略不過三。故毛飾畫文之字作彡。彭亦从彡也。《大司馬》冬狩言三𡔷者四。言𡔷三闋者一。《左傳》曹劌亦言三𡔷。雖未知每𡔷若干聲。而从彡之意可見矣。薄庚切。古音在十部。同旁。]
《康熙字典》
【寅集下】【彡字部】 【唐韻】【集韻】薄庚切【韻會】【正韻】蒲庚切,𠀤音棚。【說文】鼓聲也。
 又軍器。【釋名】彭排,軍器也。彭,旁也,在旁排禦敵攻也。
 又水名。【左傳·桓十二年】伐絞之役,楚師分涉於彭。【註】彭水,在新昌衞縣。
 又國名。【書·牧誓】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傳】盧彭,在西北。
 又地名。【詩·鄭風】淸人在彭。【傳】衞之河上,鄭之郊也。【春秋·文二年】晉侯及秦師戰于彭衙。【註】馮翊郃陽縣西北有彭衙城。
 又州名。【唐書·地理志】彭州,垂拱二年,析益州置。
 又彭盛,縣名。【史記·項羽本紀】項王都彭城。【正義】徐州縣。【後漢·郡國志】彭城國,彭城縣,古大彭邑。
 又彭亡,聚名。【後漢·郡國志】武陽有彭亡聚。
 又【岑彭傳】彭至武陽,所營地名彭亡。
 又彭蠡,湖名。【書·禹貢】彭蠡旣豬。【前漢·地理志】豫章郡彭澤縣,彭蠡澤在西。
 又彭門,山名。【後漢·郡國志】蜀郡湔氐道縣前有兩石,對如闕,號曰彭門。
 又姓。【史記·楚世家】陸終生六子,三曰彭祖。【註】虞翻曰:名剪,爲彭姓,封於大彭。【鄭語】彭姓豕韋諸稽,則商滅之矣。【廣韻】左傳,楚有彭仲爽,漢有大司空彭宣。
 又【韻會】逋旁切【正韻】博旁切,𠀤榜平聲。【玉篇】多貌。【詩·齊風】行人彭彭。【釋文】彭,必旁反。
 又【玉篇】盛也。【韻會】壯也。【詩·大雅】駟騵彭彭。【集韻】强盛貌。
 又【廣韻】行也。【詩·小雅】四牡彭彭。【傳】彭彭,不得息也。
 又【廣韻】道也。
 又【集韻】晡橫切,音閍。衆車聲也。
 又【韻會】【正韻】𠀤蒲光切,音旁。【韻會】近也。【正韻】旁也。【易·大有】九四匪其彭,无咎。【疏】彭,旁也。
 又【類篇】彭亨,驕滿貌。【韓愈·城南聯句】苦開腹彭亨。
 又【詩·魯頌】有驪有黃,以車彭彭。【劉歆·遂初賦】求仁得仁,固其常兮。守信保己,比老彭兮。
 又與魴通。【公羊傳·成十八年】晉侯使士彭來乞師。【註】二傳士彭作士魴。
考證:〔【釋名】彭排,車器也。〕
 謹按急就篇補註引釋名,車作軍。據改。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peng2 [pʰɤŋ35] ㄆㄥˊ
pang2 [pʰɑŋ35] ㄆㄤˊ
bang1 [pɑŋ55] ㄅㄤ
粵語
paang4 [pʰaːŋ1] 彭彭, 彭祖, 彭排
bong1 [poŋ5]
pong4 [pʰoŋ1]
日語
ホウ [hoː] [呉漢]
ビョウ [bʲoː] [呉]
ボウ [boː]
韓語
[pʰɛŋ]
越南
bang [ɓaŋ33]
bành [ɓaʲŋ21]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庚二開2小韻薄庚baŋ行也道也盛也說文曰鼓聲也又姓大彭之後左傳楚有令尹彭仲爽漢有大司空彭宣薄庚切十七行也道也盛也說文曰鼓聲也又姓大彭之後左傳楚有令尹彭仲爽漢有大司空彭宣薄庚切十七
刊謬補缺切韻
庚二開2小韻薄庚bɐŋ薄庚反。姓。卂五。薄庚反。姓。卂五。
集韻
庚二開2小韻蒲庚bɪaŋ說文鼓聲也一曰水名在衛地一曰國名說文鼓聲也一曰水名在衛地一曰國名
唐一開1小韻蒲光bɑŋ壯也一曰彭亨驕滿皃玉肅讀壯也一曰彭亨驕滿皃玉肅讀
唐一開1小韻逋旁pɑŋ多皃詩行人彭彭多皃詩行人彭彭
庚二開2𥛱小韻晡横pɪaŋ眾車聲眾車聲
禮部韻略
庚二開2小韻蒲庚bɪaŋ蒲庚切釋云盛也説文鼔聲也又新補蒲光切見唐字韻蒲庚切釋云盛也説文鼔聲也又新補蒲光切見唐字韻
唐一開1小韻蒲光bɑŋ蒲光切旁也易匪其彭无咎新制添入又蒲庚切見庚字韻蒲光切旁也易匪其彭无咎新制添入又蒲庚切見庚字韻
增韻
庚二開2小韻蒲庚bɪaŋ蒲庚切行也道也盛也鼓聲又姓又地名詩清人在彭注衛之河上鄭之郊也又唐韻今圈蒲庚切行也道也盛也鼓聲又姓又地名詩清人在彭注衛之河上鄭之郊也又唐韻今圈
唐一開1小韻搏旁pɑŋ多貌詩行人彭彭重増多貌詩行人彭彭重増
五音集韵
唐開1pɑŋ多貌詩行人彭彭多貌詩行人彭彭
唐開1bɑŋ壮也一曰彭亨驕滿貌王肅說壮也一曰彭亨驕滿貌王肅說
庚清二開2pɪaŋ衆車聲衆車聲
庚清二開2bɪaŋ薄庚切行也道也盛也說文曰鼓聲也又姓大彭之後左傳楚有令尹彭仲爽漢有大司空彭宣三十六薄庚切行也道也盛也說文曰鼓聲也又姓大彭之後左傳楚有令尹彭仲爽漢有大司空彭宣三十六
洪武正韻
庚開小韻蒲庚bəŋ蒲庚切行也道也盛也鼓聲又姓又地名詩清人在彭注衛之河上鄭之郊也又陽韻蒲庚切行也道也盛也鼓聲又姓又地名詩清人在彭注衛之河上鄭之郊也又陽韻
陽合小韻蒲光buaŋ旁也易匪其彭又見下又庚韻旁也易匪其彭又見下又庚韻
陽合小韻博旁puaŋ多貌也詩行人彭彭又見上多貌也詩行人彭彭又見上
古今韻會舉要
paŋ逋旁切宫清音多貌又詩行人彭彭又本韻庚韻〇張氏補遺逋旁切宫清音多貌又詩行人彭彭又本韻庚韻〇張氏補遺
baŋ壯也近也易匪其彭一曰彭亨驕貌又本韻庚韻〇禮韻續降壯也近也易匪其彭一曰彭亨驕貌又本韻庚韻〇禮韻續降
bəŋ蒲庚切音與朋同說文鼓聲也从壴彡聲廣韻又行也道也一曰水名又地名詩清人在彭注衞之河上鄭之郊也又山名天彭山漢志注湔氏道有兩石對如闕號曰彭門江水逕闕間又國名大彭商伯今徐州彭城項羽都又史記舜紀注彭祖陸終氏之第三子籛鏗之後後為大彭亦為彭祖自堯時歴夏殷封於大彭論語正義云老彭殷賢大夫即莊子所謂彭祖李云名鏗堯臣封彭城歴虞夏商年七百嵗世本姓籛名鏗商守藏史周柱下史年八百嵗籛音翦一云即老子王弼云老耼彭祖又州名晉寧蜀郡隋濛州唐置彭州因天彭山名又姓大彭之後又陽韻易大有匪其彭步郎切音旁蒲庚切音與朋同說文鼓聲也从壴彡聲廣韻又行也道也一曰水名又地名詩清人在彭注衞之河上鄭之郊也又山名天彭山漢志注湔氏道有兩石對如闕號曰彭門江水逕闕間又國名大彭商伯今徐州彭城項羽都又史記舜紀注彭祖陸終氏之第三子籛鏗之後後為大彭亦為彭祖自堯時歴夏殷封於大彭論語正義云老彭殷賢大夫即莊子所謂彭祖李云名鏗堯臣封彭城歴虞夏商年七百嵗世本姓籛名鏗商守藏史周柱下史年八百嵗籛音翦一云即老子王弼云老耼彭祖又州名晉寧蜀郡隋濛州唐置彭州因天彭山名又姓大彭之後又陽韻易大有匪其彭步郎切音旁
蒙古字韻
p ꡌʰing ꡜꡞꡃbəŋ()
音韻闡微
江陽開陰平小韻paŋ
江陽開陽平小韻paŋ
東冬庚蒸青開陽平小韻pəŋ
中原音韻
東鍾合陽平東鍾pʰuŋ
韻略易通
庚晴開舒陽平庚晴pʰəŋ姓氏姓氏
中州音韻
東鍾合平聲東鍾小韻buŋ行也又姓行也又姓
中華新韻
陽平pʰɤŋ
東國正韻
ㆎㆁ 搄肯亘亟bɤiŋ
ㅏㆁ 江講絳覺paŋ
ㅏㆁ 江講絳覺baŋ
戚林八音
山干 陽平山干pʰaŋ
分韻撮要
陽平pʰaŋ盛也又姓盛也又姓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東漢
宋北魏後期
庚耕清青
北魏後期北齊
庚耕清青
齊梁陳北周隋
庚耕清青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bʰăŋ
王力
beaŋ 陽部
董同龢
bʰuăŋ 陽部
周法高
brwaŋ 陽部
李方桂
braŋ 陽部
鄭張尚芳
braːŋ 陽0部
白-沙
*C.[b]ˤraŋ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bhāŋ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bhāŋ
斯塔羅斯金西漢
bhāŋ
斯塔羅斯金東漢
bhāŋ
許思萊上古
brâŋ
bâŋ
pâŋ
許思萊東漢
baŋ
bɑŋ
pɑŋ
布之道諧聲域
PAŊ
聲首
布之道擬音
brˤaŋ
音節類型A
Dialects 方言
pʰaŋ
陽平(54)
福建三明將樂22
福建南平建陽334
福建寧德福安22
福建寧德古田33
福建寧德柘榮21
廣東茂名電白11
廣東中山隆都33
香港大埔44
福建漳州詔安54
福建南平邵武
福建龍岩長汀24
江西九江修水13
江西贛州寧都13
江西吉安井岡山11
江西宜春奉新13
廣東廣州從化35
廣東韶關南雄21
廣東韶關新豐24
廣東深圳11
廣東湛江廉江12 (文讀)
廣東茂名信宜24 (文讀)
廣東惠州11
廣東梅州梅縣11
廣東梅州五華13
廣東河源31
廣東陽江陽春12 (文讀)
廣東清遠連南24
廣東東莞11
廣東揭陽揭西24
廣西南寧馬山213
廣西玉林北流24
廣西玉林博白23
香港沙田21
福建三明泰寧33
江西撫州黎川35
廣東廣州21
廣東韶關21
廣東珠海斗門22
廣東珠海前山21
廣東佛山42
廣東佛山順德42
廣東江門白沙22
廣東肇慶21
廣東清遠21
廣東中山石岐51
廣東雲浮21
廣西南寧21
廣西玉林北流32
廣西玉林博白232
香港21
香港大埔泰亨21
澳門21
廣東韶關21
雲南文山富寧31
陽去(1)
廣東中山隆都31 (文讀,白讀。)
陰去(1)
福建南平建甌33
pʰəŋ
陽平(61)
北京35
河北邯鄲大名42
河北邯鄲魏縣53
江蘇徐州45
江蘇連雲港
安徽合肥55
安徽淮南鳳台55
安徽淮北44
安徽阜陽55
安徽阜陽潁上33
安徽宿州碭山55
安徽宿州埇橋55
山東濟南42
山東濟南章丘55
山東淄博博山3
山東棗莊嶧城55
山東東營廣饒53
山東東營利津
山東煙台萊州42
山東煙台蓬萊55
山東濰坊安丘42
山東濰坊昌邑53
山東濰坊臨朐42
山東濰坊壽光2
山東濟寧2
山東泰安寧陽42
山東泰安42
山東威海環翠33
山東日照東港42
山東日照五蓮53
山東臨沂莒南42
山東臨沂平邑2
山東臨沂沂水53
山東德州2
山東聊城2
山東濱州博興53
山東濱州鄒平55
山東菏澤單縣52
河南鄭州城關53
河南開封52
河南洛陽31
河南平頂山新華342
河南新鄉長垣51
河南濮陽42
河南許昌42
河南漯河召陵53
河南南陽南召52
河南商丘梁園52
河南商丘睢縣42
河南信陽55
河南周口淮陽53
河南駐馬店平輿42
陝西西安24
陝西寶雞53
陝西咸陽三原35
陝西漢中漢臺42
甘肅武威民勤53
寧夏銀川3 (姓)
新疆烏魯木齊52
新疆昌吉吉木薩爾51
新疆巴音郭楞焉耆24
陰平(1)
甘肅臨夏243
平聲(1)
山西太原11
去聲(1)
山東煙台5
pʰən
陽平(25)
江蘇南京24
安徽蕪湖55 (白)
安徽銅陵樅陽13
安徽安慶35
湖北武漢213
湖北宜昌12
湖北襄陽襄樊52
湖北荊門鍾祥31
湖北黃岡紅安
湖北天門13
湖南郴州21
重慶31
重慶江津21
四川成都21
四川自貢31
四川南充31
四川達州達縣31
四川雅安漢源31
貴州貴陽21
貴州遵義21
貴州畢節2
貴州黔東南丹寨53
貴州黔東南黎平213
甘肅蘭州51
湖北黃石陽新
陰平(1)
青海海東循化13
pʰoŋ
陽平(14)
江蘇常州金壇35
江蘇淮安漣水35
江蘇揚州
江蘇泰州45
安徽蕪湖55 (文)
山東青島即墨2
湖南常德213
四川涼山西昌52
雲南昆明31
雲南昭通31
雲南紅河蒙自53
雲南大理31
海南三亞21
海南昌江21
陽去(1)
湖南永州寧遠21
pʰuŋ
陽平(3)
湖南張家界大庸21
廣西柳州雒容21
江西吉安11
pʰɛ
陽平(5)
海南萬寧22
海南東方21
海南昌江21
海南樂東211
海南陵水11
pʰã
陽平(3)
福建莆田仙游24 (姓。)
江西贛州南康11
江西萍鄉44
pʰə̃
陽平(4)
江蘇連雲港贛榆54
安徽蚌埠55
甘肅張掖山丹53
青海西寧24
陰平(1)
甘肅酒泉敦煌24
pʰẽ
陽平(5)
廣東汕頭55
廣東汕尾海豐55
廣東潮州55
廣東揭陽55
湖南株洲茶陵424
pʰɛŋ
陽平(2)
福建漳州漳浦213
廣東東莞21
pʰɤŋ
陽平(2)
安徽亳州蒙城44
新疆哈密51
平聲(1)
新疆吐魯番214
pʰɐŋ
陽平(3)
廣東雲浮羅定21
廣西崇左31
廣西崇左寧明21
pʰĩ
陽平(2)
福建廈門35 ((白))
福建泉州南安24
pʰɔ̃
陽平(1)
福建三明沙縣31
pʰɛ̃
陽平(1)
福建漳州漳浦213
pʰɑŋ
陽平(1)
福建三明寧化35
陽平甲(1)
江西南昌24
pʰæŋ
陽平(2)
廣東深圳寶安21
香港新界21
pʰiɛŋ
陽平(1)
廣西欽州靈山53
pʰʌŋ
陽平(1)
江蘇南通
pʰə̃ɣ
陽平(1)
陝西延安寶塔24
pʰə̃ŋ
陽平(1)
甘肅酒泉肅州53
pʰiŋ
陽平(1)
福建廈門35 ((文))
pʰe
陽平(1)
廣東湛江雷州11
pʰæ
陽平(1)
海南瓊海22
pʰan
陽平(1)
江西宜春上高24
pʰɛn
陽平(1)
江西上饒弋陽13
pʰẽŋ
陽平(1)
湖南株洲醴陵
p
paŋ
陽平(10)
廣東清遠連山21
廣西南寧賓陽213
廣西北海21
廣西欽州21
廣西貴港桂平21
廣西百色52
廣西來賓武宣22
廣東佛山西岸24
廣西梧州藤縣212
廣西百色田東41
pən
陽平(2)
湖南懷化會同31
湖南長沙13
puŋ
陽平(6)
湖南永州寧遠31
廣西桂林臨桂31
廣西柳州融水21
廣西桂林臨桂21
廣西河池宜州31
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33
陽平(1)
廣西貴港平南12
pɛŋ
陽平(2)
廣西百色那畢31
廣西賀州九都話213
pɔ̃
陽平(1)
廣西桂林平樂31
pɛ̃
陽平(1)
廣西賀州信都24
peŋ
陽平(1)
廣東肇慶封開24
piɛŋ
陽平(1)
廣西貴港南江22
pᴇŋ
陽平(2)
廣西南寧亭子21
廣西崇左扶綏21
paĩ
陽平(1)
福建南平浦城213
piəŋ
陽平(1)
廣西梧州蒙山21
pie
陽平(1)
湖南永州道縣31
pa
陽平(1)
廣東清遠保安25
pɔŋ
陽平(1)
廣西柳州融水21
pɔu
陽平(1)
廣西桂林朝陽22
pøu
陽平(1)
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21
b
baŋ
陽平(3)
江蘇蘇州24
浙江紹興231
江西九江星子24
陽去(1)
江蘇無錫江陰223
bəŋ
陽平(2)
浙江衢州開化341 (文,白)
安徽宣城寧國11
bən
陽平(3)
安徽黃山甘棠213
安徽池州貴池35
湖南湘潭12 ((1。新派))
boŋ
陽平(5)
湖南湘西吉首11
江蘇常州213
江蘇鎮江丹陽31
江蘇泰州靖江223
浙江杭州213 ((又))
buŋ
陽平(2)
湖南永州33
廣西桂林灌陽33
陽平(2)
浙江衢州龍游21
浙江麗水雲和423
bã
陽平(3)
浙江寧波113
浙江湖州雙林113
浙江台州仙居312
陽去(2)
上海13
江蘇無錫213 (無錫方言無陽平調,古陽平調的字併入陽去調。)
bᴀ̃
陽平(2)
浙江寧波餘姚113
浙江嘉興231
bæ̃
陽平(2)
江西上饒廣豐341
湖南婁底雙峰13
bᴀŋ
陽去(1)
江蘇無錫江陰223
biɛ
陽平(1)
浙江溫州31
bɒ̃
陽平(1)
浙江金華玉山24
buɑ̃
陽平(1)
浙江衢州開化341
biẽ
陽平(1)
湖南湘潭12 ((2。姓))
f
foŋ
陽平(2)
海南海口21 (文姓)
海南定安31 (少)
陽平(3)
海南海口21 (白姓)
海南定安31
海南澄邁42 (白)
feŋ
陽平(1)
海南澄邁42 (文)
bʱaŋ
陽平(1)
上海浦東新區324
bʱen
陽平(1)
湖南岳陽平江
Notes 註
澎 膨 蓬 *彭
《漢語同源詞大典》:澎:水漲而橫流、相衝;膨:腹部腫脹,脹大;蓬:蓬鬆。本組字皆有「膨脹」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從「壴」從「彡」,「壴」象一面鼓,「彡」象鼓聲。本義為鼓聲。
30 字
 詳解: 從「壴」從「彡」,「壴」是「鼓」的初文,「彡」象擊鼓時發出的響聲。本義為鼓聲。《說文》:「鼓,鼓聲也。從壴,彡聲。」按「彡」實非聲符,「彡」為鼓聲之標幟(李孝定)。

  甲骨文「彭」用作地名,《合集》7064:「乎(呼)取彭」,指命令攻取彭地。《詩.鄭風.清人》:「清人在彭。」毛亨傳:「彭,衛之河上,鄭之郊也。」地在今河南中牟(何琳儀),一說以為在今徐州(崔恆昇)。另「彭」又用作人名。

  金文「彭」亦用作地名,揚方鼎:「己亥,揚視事于彭」,指揚到彭地仕職辦公。又用作人名,廣簋蓋:「廣乍(作)弔彭父寶𣪕(簋)。」鄂君啟舟節有「彭射(澤)」一詞,用作地名,《漢書.地理志》列在「豫章郡」下,即今江西湖口之東(何琳儀)。

  戰國文字「彭」多用為姓氏,《上博竹書三.彭祖》簡1:「狗老問于彭祖。」《古璽彙編》3513亦有「彭𣇾」一名。《通志.氏族略二》:「彭氏,即大彭之國。在商時為諸侯伯。古祝融氏之後,有陸終氏,六子。第三子彭祖建國于彭,子孫以國為氏。」

  傳世文獻中「彭」或用作行進貌,《詩.大雅.烝民》:「四牡彭彭。」鄭玄箋:「彭彭,行貌。」另「彭」亦可用來形容盛多的樣子,《廣雅.釋訓》:「彭彭,盛也。」《詩.齊風.載驅》:「行人彭彭。」毛亨傳:「彭彭,多貌。」又《詩.魯頌.駉》:「有驪有黃,以車彭彭。」毛亨傳:「彭彭,有力有容也。」全句指有純黑色的馬,有黃赤色的馬,以牠們來駕駛馬車,壯盛而美觀。今天粵語仍以「彭彭聲」形容事物的美盛貌。618 字相關漢字: 壴,彡,鼓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0 3777 -G1 3777 -G7 12.一.52 -GT 1756 -GKX 0364.05 康熙字典-GHZR 0919.02 汉语大字典-GZFY 591701 -GZJW 182611 -GZ bengz.0.12 -GZ bongq.0.2 -G通规 2524 -G常用 次.12.8 -G布依 benx.0 -G古籍 07865 -HB1 B45E -H常用 1260 -T1 6305 全字庫-T甲表 01273 異體字字典-T本土 1616 -J0 5537 -JMJ 011269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K0 8816 -K人名 一..5405 -KP0 8212 -V1 5257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péng
PENG2 (v2.1.0-6.0.0)
kTGHZ2013
279.070:péng
kHanyuPinyin
20855.060:péng,páng,bāng,pēng
kXHC1983
0863.070:péng
0863.070:péng (v5.1.0)
kCantonese
paang4
paang4 pang4 (v4.1.0-13.0.0)
PANG4 (v2.1.0-4.0.1)
kJapanese
ホウ ビョウ ボウ
kJapaneseKun
YUKU MICHI SAKAN
kJapaneseOn
HOU
kKorean
PHAYNG PANG
kHangul
팽:0N
(v5.0.0-10.0.0)
kVietnamese
bành
kDefinition
name of ancient country; surname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0-456D
0-456D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B45E
kIRG_TSource
T1-5F25
1-5F25 (v3.0.0-5.2.0)
kIRG_JSource
J0-5745
0-5745 (v3.0.0-5.2.0)
kIRG_KSource
K0-7830
0-7830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F2AC
kIRG_VSource
V1-5459
1-5459 (v3.1.1-5.2.0)
3-2B62 (v3.1.0)
1-2B62 (v3.0.0)
kRSUnicode
59.9
kTotalStrokes
12
kIICore
AGTJ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3434
kDaeJaweon
0683.110
kFennIndex
398.02
kGSR
0750a
kHanYu
20855.060
kIRGDaeJaweon
0683.110
kIRGDaiKanwaZiten
10003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20855.060
kIRGKangXi
0364.050
kKangXi
0364.050
kMatthews
5060
kMeyerWempe
2243a
kMorohashi
10003
kNelson
1591
kSBGY
184.58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GTHHH
kCihaiT
508.403
kFenn
280I
kFourCornerCode
4212.2
kFrequency
4 (v3.2.0-15.1.0)
kHKGlyph
1259
kPhonetic
1007
kUnihanCore2020
G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B45E
kCCCII
213D57
kCNS1986
1-5F25
kCNS1992
1-5F25
kEACC
213D57
kGB0
3777
kGB1
3777
kJis0
5537
kKoreanName
2015
kKPS0
F2AC (v3.1.1-15.0.0)
kKSC0
8816 (v2.1.0-15.0.0)
kMainlandTelegraph
1756
kTaiwanTelegraph
1756
kTGH
2013:2524
kXerox
256:123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4784+59.3.9
kRSKangXi
59.9 (v2.1.0-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