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玨必(.,H)
U+745F(Basic)
玉部9畫 共13畫 核心字
官話
se4
粵語
sat1
日語
シツ
シチ
韓語
越南
sắt
廣韻
生/櫛/入
集韻
生/櫛/入
生/之/去
訓読
おおごと(大琴)
Sources 各源例字
G0-492A
HB1-B7E6
T1-652E
J0-606E
K0-6322
V1-5F34
KP0-E4E7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01Ad
02Mo
03Mo
Comparison 用字對比
Evolution 字形演化
甲骨文
花東子卜辭
隸書
說文小篆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傳抄
古文四聲韻
石經
開成石經
印刷字體
廣韻
印刷字體
增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Calligraphy 後世書法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所櫛切庖犧所作弦樂也。从珡必聲。古文瑟。
《字源》:形声 《說文新證》:先秦「瑟」字僅見於楚文字。其初形當作「⿱丌⿰丌丌」,从三或二「丌」形,或加「必」」聲,置於「丌」形何所取義,劉國勝謂即「辛」字,或謂象軫、柱之形,皆乏確證,待考
Meaning 字義
se4
(1)
古拨弦乐器 形似古琴,每弦一柱,但无徽位a kind of stringed plucked instrument
(2)
庄严貌
(3)
众多貌
(4)
明洁貌
(5)
泉流貌
(6)
通「索」(suo3) 离散;孤独
suo3
(15)
孤独solitary 离群索居
(16)
离散
(7)
古水名 即今河南省罗山县之小黄河
(喃)
sắt 詞:cầm sắt 義:conjugal harmony
(喃)
◎ Nhạc cụ cổ ở Trung Hoa.#C2: 瑟 sắt
(喃)
◎ Kim loại có màu xám, cứng rắn.#C2: 瑟 sắt
(喃)
◎ Loài cá nhỏ ở ao đìa.#C2: 瑟 sắt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珡部 002𡘼
《說文解字》
所櫛切庖犧所作弦樂也。从珡必聲。古文瑟。
《說文解字繫傳》
師訖反庖犠所作弦樂也。從珡必聲。 [臣鍇曰:「弘廣也,季札觀樂,曰聖人之弘也。《史記》:『黃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黃帝悲。乃分之為二十五弦。』然則五十弦,庖犠所為也。」] 古文瑟。
《說文解字注》
所櫛切庖犧所作弦樂也。 [弦樂,猶磬曰石樂。淸廟之瑟亦練朱弦。凡弦樂以絲爲之。象弓弦,故曰弦。《淇奥》傳曰:瑟,矜莊貌。《旱麓》箋曰:瑟,絜鮮貌。皆因聲叚借也。瑟之言肅也。《楚辭》言秋氣蕭瑟。] 从珡。 [琴之屬,故从琴。] 必聲。 [所櫛切。十二部。] 古文瑟。 [玩古文琴瑟二字。似先造瑟字,而琴从之。]
《康熙字典》
【午集上】【玉字部】 〔古文〕㻎𡘼𡚉𩇰【唐韻】所櫛切【集韻】【韻會】【正韻】色櫛切,𠀤音璱。【說文】庖犧氏所作弦樂也。【徐曰】黃帝使素女鼓五十絃珡,黃帝悲,乃分之爲二十五絃。今文作瑟。【樂書】朱襄氏使士達制五絃之瑟,後瞽瞍判五絃瑟爲十五絃,復增以八爲二十三。
 又【禮圖】雅瑟八尺一寸,廣一尺八寸,二十三絃,其常用者十九絃,頌瑟七尺二寸,廣同,二十五絃盡用。【爾雅·釋樂】大瑟謂之灑。【註】長八尺一寸,廣一尺八寸,二十七絃。【書·益稷】搏拊琴瑟。【詩·周南】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又【集韻】衆多貌。【詩·大雅】瑟彼作棫。【傳】瑟,衆貌。
 又【集韻】矜莊貌。【詩·衞風】瑟兮僩兮。【傳】瑟,矜莊貌。【朱註】瑟,嚴密之貌。
 又【詩·大雅】瑟彼玉瓚。【箋】瑟,潔鮮貌。【朱註】瑟,縝密之貌。
 又【正字通】瑟瑟,珠類。元仁宗時,啟金州獻瑟瑟洞,請采之,不從。通雅曰:或以爲寶石,緯略以爲珠。程泰之則曰:世所傳瑟,瑟皆燒石爲之。然瑟瑟有三種,寶石如珠,眞者透碧。番燒者員而明,中國之水料燒珠,亦借名瑟瑟。
 又瑟瑟,風聲。【古樂府·陌上桑】風瑟瑟,木𢴼𢴼,思念公子徒以憂。
 又蕭瑟,隂令促急風疾暴也。【楚辭·九辯】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又人名。【戰國策】公叔之攻楚也,以幾瑟之存焉。【註】幾瑟,韓愛子。【釋文】几瑟,史記作蟣虱。
 又與索通。【梁武帝詩】瑟居超七淨。
 又【集韻】疏吏切,音駛。樂器。
 又【韻補】叶式吏切,音試。【禰衡鸚鵡賦】少昊司晨,蓐收整轡。嚴霜初降,涼風蕭瑟。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se4 [sɤ51] ㄙㄜˋ
粵語
sat1 [sɐt5] 瑟縮, 琴瑟和諧, 瑟瑟風聲
日語
シツ [ɕitsɨ] [漢]
シチ [ɕitɕi] [呉]
[ɕi]
韓語
[sɯɭ]
越南
sắt [săt35]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3小韻所櫛ʃiet樂器丗本曰庖犧作瑟所櫛切六樂器丗本曰庖犧作瑟所櫛切六
刊謬補缺切韻
3小韻所櫛ʃĭet所櫛反。琴瑟,樂器。五。所櫛反。琴瑟,樂器。五。
集韻
3小韻色櫛ʃiet說文庖犠所作弦樂一曰眾多皃一曰矜莊兒一曰泉流皃古作㻎𩇰𡚉說文庖犠所作弦樂一曰眾多皃一曰矜莊兒一曰泉流皃古作㻎𩇰𡚉
3𩢲小韻疎吏ʃie樂器樂器
禮部韻略
3小韻色櫛ʃiet色櫛切釋云樂也世本庖犠氏所作色櫛切釋云樂也世本庖犠氏所作
增韻
3小韻色櫛ʃiet色櫛切樂器世本庖羲作瑟本五十絃後析而用其半色櫛切樂器世本庖羲作瑟本五十絃後析而用其半
五音集韵
審二脂支之開3ʂiɪ樂噐樂噐
審二質櫛術開3ʂiet所櫛切樂器世本曰庖犧作瑟十八所櫛切樂器世本曰庖犧作瑟十八
洪武正韻
質開小韻色櫛ʃət色櫛切樂器世本庖羲作瑟本五十絃後析而用其半色櫛切樂器世本庖羲作瑟本五十絃後析而用其半
古今韻會舉要
ɕəʔ色櫛切次商次清次音說文●庖犧氏所作弦樂也从玨必聲徐曰黄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珡黄帝悲乃分之為二十五弦今文作瑟記均琴瑟注疏大瑟謂之灑長八尺一寸二十七絃又樂書朱襄氏使士逹制五弦之瑟後瞽瞍判五弦瑟為十五弦復増以八為二十三又禮圖雅瑟八尺一寸廣一尺八寸二十三弦其常用者十九弦頌瑟七尺二寸廣同二十五弦盡用又詩瑟彼柞棫注瑟衆貌又記大學引詩瑟兮僴兮疏瑟然顔色矜荘集韻古作𡘼𡚉色櫛切次商次清次音說文●庖犧氏所作弦樂也从玨必聲徐曰黄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珡黄帝悲乃分之為二十五弦今文作瑟記均琴瑟注疏大瑟謂之灑長八尺一寸二十七絃又樂書朱襄氏使士逹制五弦之瑟後瞽瞍判五弦瑟為十五弦復増以八為二十三又禮圖雅瑟八尺一寸廣一尺八寸二十三弦其常用者十九弦頌瑟七尺二寸廣同二十五弦盡用又詩瑟彼柞棫注瑟衆貌又記大學引詩瑟兮僴兮疏瑟然顔色矜荘集韻古作𡘼𡚉
蒙古字韻
sh ꡮʰi ꡜꡞʂʅ()
音韻闡微
曷黠屑月質物開二入聲小韻ʃət
中原音韻
支思開入上支思ʂï音史音史
韻略易通
真文齊入入聲真文ʂit樂器樂器
中州音韻
支思開入上支思小韻ʂï樂器樂器
中華新韻
入去
東國正韻
ㅡㅭ 根懇艮訖sɯl
戚林八音
時授 燈庚入 陰入燈庚seiʔ
分韻撮要
賓入 陰入ʃɐt琴瑟琴瑟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西漢
東漢
宋北魏後期
質術櫛
北魏後期北齊
質術櫛物迄
齊梁陳北周隋
質術櫛物迄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ʂi̯ĕt
王力
ʃet 質部
董同龢
set 脂部
周法高
siet 質部
李方桂
srjit 脂部
鄭張尚芳
smriɡ 質2部
白-沙
*[s.m]ri[t]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srit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srit
斯塔羅斯金西漢
ṣjǝt
斯塔羅斯金東漢
ṣǝt
許思萊上古
srit
許思萊東漢
ṣit
布之道諧聲域
SIK
聲首
布之道擬音
srik
音節類型B
Dialects 方言
s
sei
陰平(9)
安徽淮北213
山東濟寧1
山東泰安寧陽214
山東菏澤單縣213
陝西咸陽三原31
陝西延安寶塔213
陝西漢中漢臺55
青海西寧44
新疆巴音郭楞焉耆44
陽平(1)
湖南湘西吉首11
上聲(1)
山東煙台萊州55
平聲(1)
新疆吐魯番214
sɐt
陰入(4)
廣東珠海前山55
廣東肇慶55
廣東中山石岐55
廣西柳州融水55
上陰入(11)
廣東韶關55
廣東珠海斗門55
廣東佛山順德55
廣東江門白沙55
廣東肇慶封開55
廣東清遠55
廣東雲浮55
廣東雲浮羅定55
香港55
澳門55
廣東韶關55
陰入(1)
福建南平建甌24
陰平(6)
安徽阜陽212
安徽阜陽潁上213
山東聊城1
河南漯河召陵24
河南周口淮陽24
河南駐馬店平輿212
入聲(2)
湖南張家界大庸11
貴州黔東南黎平24
陽平(2)
湖南郴州21
貴州貴陽21
上聲(2)
山東威海環翠213
湖南懷化會同24
陰平(2)
安徽蚌埠212
山東德州1 (文)
入聲(1)
湖南長沙24
陽平(5)
湖北荊門鍾祥31
廣西柳州雒容21
廣西桂林臨桂31
雲南昆明31
廣西桂林灌陽33
去聲(4)
甘肅武威民勤31
甘肅酒泉肅州213
甘肅酒泉敦煌44
寧夏銀川5
上聲(1)
山東煙台蓬萊214
se
陰入(1)
福建南平建陽214
陰平(4)
江蘇徐州213
安徽宿州碭山213
河南信陽33
湖南永州13
入聲(2)
安徽安慶43
福建南平浦城32
陽平(5)
重慶31
四川成都21
四川南充31
四川達州達縣31
湖南婁底雙峰13
去聲(1)
湖南常德35
陰平(1)
安徽淮南鳳台213
入聲(1)
湖北天門324
陽平(3)
湖北武漢213
湖北宜昌12
湖南永州寧遠31
去聲(5)
北京51
湖北襄陽襄樊31
新疆烏魯木齊213
新疆哈密213
新疆昌吉吉木薩爾213
上聲(1)
山東煙台3
səʔ
陰入(10)
上海5
江蘇無錫55
江蘇常州55
江蘇鎮江丹陽55
江蘇泰州靖江55
浙江杭州5
浙江嘉興54
浙江湖州雙林54
浙江紹興55
浙江衢州龍游5
入聲(3)
江蘇南京5
江蘇淮安漣水34
江蘇泰州3
sɐk
陰入(2)
廣東東莞44
廣西玉林博白55
上陰入(2)
廣東佛山55
廣西百色田東33
陽入(1)
廣東中山隆都55
sit
陰入(5)
福建廈門32
廣東廣州從化22
廣東韶關新豐1
廣東梅州梅縣1
廣東東莞22
陰平(2)
河南洛陽33
陝西寶雞44
入聲(2)
湖北黃岡紅安
湖南湘潭24 ((琴~))
sai
陰平(2)
河南商丘睢縣24
四川雅安漢源55
入聲(1)
浙江溫州213
sa
陰入(2)
湖南永州道縣35
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35
入聲(1)
廣西桂林朝陽55
陰去(1)
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44
sɛʔ
陰入(1)
江蘇南通
入聲(1)
重慶江津33
sɐʔ
陰入(2)
浙江寧波餘姚55
廣東深圳寶安55
入聲(1)
安徽合肥4
sek
陰入(2)
廣東汕頭2
廣東潮州21
set
陰入(3)
廣東深圳21
廣東惠州35
廣西玉林博白31
sɤʔ
陰入(2)
江蘇蘇州4
浙江台州仙居5
sik
陰入(1)
福建廈門32
sœk
陰入(2)
福建寧德福安5
福建寧德柘榮5
si
陽去(1)
雲南文山富寧22
suəʔ
去聲(1)
江蘇常州金壇44
sæɛ
陰平(1)
河南鄭州城關24
陽平(1)
雲南紅河蒙自53
sɜʔ
陰入(1)
江蘇無錫江陰55
sʮɔʔ
陰入(1)
浙江寧波55
sɪʔ
陰入(1)
浙江寧波餘姚55
sʌʔ
陰入(1)
浙江衢州開化5
seiʔ
陰入(1)
浙江麗水雲和5
saiʔ
陰入(1)
福建福州23
sɛk
陰入(1)
福建漳州漳浦32
seik
陰入(1)
福建寧德古田2
sət
陰入(1)
江西贛州寧都2
sək
陰入(1)
香港新界35
sia
陰入(1)
廣西賀州九都話33
ʂ
ʂei
陰平(13)
江蘇連雲港贛榆214
安徽宿州埇橋212
安徽亳州蒙城213
山東濟南213 ((白))
山東淄博博山1
山東棗莊嶧城213
山東東營廣饒213
山東濰坊壽光1
山東泰安213
山東日照東港213
山東臨沂莒南213
山東臨沂平邑1
河南商丘梁園24
入聲(2)
山東濟南章丘44
山東東營利津
陽平(1)
山東濱州鄒平55
上聲(4)
山東青島即墨3
山東濰坊安丘55
山東濰坊昌邑33
山東臨沂沂水44
ʂɛ
陰平(8)
河北邯鄲大名33
河北邯鄲魏縣24
山東德州1 (白)
河南開封35
河南新鄉長垣24
河南濮陽34
河南許昌24
河南南陽南召14
ʂə
陰平(1)
甘肅臨夏243
入聲(1)
江蘇連雲港
ʂɤ
去聲(2)
甘肅蘭州13
甘肅張掖山丹31
ʂai
陰平(1)
河南平頂山新華35
ʂᴇ
陰平(1)
青海海東循化13
ɬ
ɬɐt
陰入(4)
廣西北海55
廣西玉林北流55
廣西百色55
廣西崇左寧明55
中入(1)
廣西百色那畢33
ɬɐk
陰入(3)
廣西南寧賓陽55
廣西梧州蒙山55
廣西崇左55
下陰入(1)
廣西南寧亭子33
ɬit
陰入(2)
廣西貴港平南42
廣西玉林北流22
ɬɛʔ
陰入(1)
福建莆田仙游2
ɬek
陰入(1)
廣西南寧55
ɬik
陰入(1)
廣西欽州55
ɬat
陰入(1)
廣西貴港南江33
ʃ
ʃei
上聲(1)
山東日照五蓮55
ʃɐt
陰入(3)
廣西柳州融水52
廣西欽州靈山55
廣西來賓武宣55
上陰入(1)
廣東廣州5
ʃe
上聲(1)
山東濱州博興44
ʃɐk
陰入(2)
廣西貴港桂平55
廣西河池宜州55
ʃat
陰入(1)
廣西賀州信都52
ʃuɐt
上陰入(1)
廣東清遠連山55
ʃieʔ
陰入(1)
廣西桂林臨桂55
θ
θɐk
陰入(1)
廣西南寧馬山22
ɕ
ɕɐt
上陰入(1)
廣西梧州藤縣55
p
pi
陰去(1)
廣西玉林福綿52
Notes 註
筝 瑟
王力《同源字典》認為:兩字的「樂器」義同源,兩字莊山旁紐,耕質通轉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戰國楚系文字從二「」,亦有從三「」,下或加注聲符「必」。「瑟」是撥弦樂器,形似古琴。
54 字
 詳解: 戰國楚系文字從二「」,亦有從三「」,見於《上博竹書一.孔子詩論》。下或加注聲符「必」。郭珂認為「」象瑟柱之形,楚文字的「瑟」是以瑟體的部件瑟柱代表樂器「瑟」。因為樂器「瑟」上的瑟柱數量較多,就以兩個(或三個)瑟柱表示樂器「瑟」。可備一說。《說文》小篆上部很可能由「」形訛變而來。

  「瑟」是撥弦樂器,形似古琴,常與「琴」、「竽」、「笙」等一起合奏。據傳世文獻記載,「瑟」早在西周時期已開始流行。如《詩.周南.關睢》:「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尚書.益稷》:「夔曰戛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祖考來格。」先秦和漢代的墓葬中也發現了不少瑟,形制不一。除了後世常用的25弦瑟外,還有19、21、23、24等弦數的瑟。(參王子初)

  「瑟」引申表示莊嚴貌。如《詩.衛風.淇奧》:「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毛傳:「瑟,矜莊貌。」

  「瑟」也表示眾多。如《詩.大雅.旱麓》:「瑟彼柞棫,民所燎矣。」

  「瑟」還可作擬聲詞,形容風聲。如《文選.劉公幹〈贈從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北宋蘇軾〈仙都山鹿〉:「長松千樹風蕭瑟,仙宮去人無咫尺。」486 字相關漢字: 必,琴,竽,笙

Relatives 相關字
Yixiezi 異寫字 (works in progress)
Same etymological decomposition 同構字
𤨝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0 4110 -G1 4110 -G7 13.一.1 -GT 3844 -GKX 0738.11 康熙字典-GHZR 1204.03 汉语大字典-GZFY 638210 -G通规 2825 -G常用 次.13.0 -G古籍 09056 -HB1 B7E6 -H常用 2572 -T1 6914 全字庫-T甲表 02587 異體字字典-T本土 3485 -J0 6478 注: 90調整 JMJ 017359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MJ 017360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 IVS: E0103 K0 6702 -K人名 一..2893 -KP0 6871 -V1 6320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SE4 (v2.1.0-6.0.0)
kTGHZ2013
321.150:sè
kHanyuPinyin
21125.050:sè
kXHC1983
0989.080:sè
0989.080:sè (v5.1.0)
kCantonese
sat1
SAT1 (v2.1.0-4.0.1)
kJapanese
シツ シチ シ おおごと
kJapaneseKun
OOGOTO
kJapaneseOn
SHITSU
kKorean
SUL
kHangul
슬:0N
(v5.0.0-10.0.0)
kVietnamese
sắt
kTang
*shrit
kDefinition
large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 dignified, massive; sound of wind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0-492A
0-492A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B7E6
kIRG_TSource
T1-652E
1-652E (v3.0.0-5.2.0)
kIRG_JSource
J0-606E
0-606E (v3.0.0-5.2.0)
kIRG_KSource
K0-6322
0-6322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E4E7
kIRG_VSource
V1-5F34
1-5F34 (v3.1.1-5.2.0)
3-3646 (v3.1.0)
1-3646 (v3.0.0)
kRSUnicode
96.9
kTotalStrokes
13
kIICore
AGTJ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3853
kDaeJaweon
1149.020
kFennIndex
431.06 442.04
kGSR
0411a
kHanYu
21125.050
kIRGDaeJaweon
1149.020
kIRGDaiKanwaZiten
21133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21125.050
kIRGKangXi
0738.110
kKangXi
0738.110
kMatthews
5451
kMeyerWempe
2645
kMorohashi
21133:E0103
21133 (v2.1.0-15.0.0)
kNelson
2953
kSBGY
474.60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MGPH
kCihaiT
897.606
kFenn
77D
kFourCornerCode
1133.1
kFrequency
5 (v3.2.0-15.1.0)
kHKGlyph
2570
kPhonetic
1059 1133
1059 (v3.2.0-4.0.1)
kUnihanCore2020
G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B7E6
kCCCII
214B54
kCNS1986
1-652E
kCNS1992
1-652E
kEACC
214B54
kGB0
4110
kGB1
4110
kJis0
6478
kKoreanName
2015
kKPS0
E4E7 (v3.1.1-15.0.0)
kKSC0
6702 (v2.1.0-15.0.0)
kMainlandTelegraph
3844
kTaiwanTelegraph
3844
kTGH
2013:2825
kXerox
255:374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5671+96.4.9 V+13565+96.4.9
kRSKangXi
96.9 (v2.1.0-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