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話
wa3
wa4
粵語
ngaa5
ngaa6
aa5
ngaa2
aa2
日語
ガ
ギ
ゲ
韓語
와
越南
ngoã
廣韻
疑/麻二合/上
疑/麻二合/去
集韻
疑/麻二合/上
疑/麻二合/去
疑/支B合/上
訓読
かわら(瓦)
かわらけ(土器)
ぐらむ(グラム)
Sources 各源例字
G0-4D5F
HB1-A5CB
T1-466B
J0-3424
K0-683F
V1-5F3D
KP0-FDEF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01Ha

02Ha
⽡ (U+2F61)
Single
(α:象形字)
(象形 Pictogram)
(β:「耳」異體)
Evolution 字形演化
秦
簡帛
睡虎地
秦
簡帛
關沮
秦
簡帛
里耶
漢
說文小篆
宋
傳抄
汗簡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宋
傳抄
集古文韻上聲韻第三
宋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唐
石經
開成石經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陸
當代
標準字形
港
當代
標準字形
台
當代
標準字形
日
當代
標準字形
韓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五寡切
土器已燒之總名。象形。凡瓦之屬皆从瓦。
Meaning 字義
wa3
(1)
用土烧制成的器物;瓦制的earthen 瓦盆
(2)
古代泥土烧制的纺锤
(3)
屋瓦,覆盖屋面的建筑材料tile 瓦解
(4)
盾脊,盾背拱起如覆瓦的部分
(5)
变形呈瓦状
(6)
宋、元时都市中的游乐、贸易场所 也称“瓦子”、“瓦舍”、“瓦肆”或“瓦市”
(7)
方言 旧式车轮上的铁护板 如:车瓦;瓦盖
(8)
电力功率单位(英watt)的简称,为纪念英国发明家瓦特(James Watt)而命名 以每秒钟做出一焦耳的功为一瓦(特) 其单位符号为Wwatt
(9)
古“八音”中“土”的别称 指“塤”
(10)
古代术数家视为忌讳的月数或凶险的卦数
(11)
古地名 春秋时卫地 故址在今河南省滑县境内
(12)
姓
wa4
(13)
盖瓦to tile a roof
(異)
「耳」的異體字異體字字典
→耳
er3
(1)
听觉和平衡的器官 人和哺乳动物的耳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内耳主管听觉和全身平衡ear
(2)
闻;听
(3)
附在物体两旁便于提举的结构ear-shaped objects
(4)
谷物在久雨后所生的芽。又卷曲像耳之物
(5)
日晕
(6)
语气词 1.表示限止,相当于“而已”、“罢了” 2.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 相当于“了”、“啊”、“也”only
(7)
连词 表转折关系,相当于「而」
→而
er2
(6)
连词 1.表示并列,相当于“和”、“与” 2.表示承接 a.动作因循相继 b.相当于“就” 3.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 4.表示因果,相当于“因而”、“所以” 5.表示转折,相当于“却”、“然而” 6.提出程度更甚的明显事例为衬托,下半句常用“何况”、“而况”相呼应,相当于“且”、“尚且” 7.连接修饰语与动词and, and then, and also, but also
(8)
姓
reng2
(9)
[耳孫]古称从本身下数到八世孙为耳孙 也作“「仍」孙”
→仍
reng2
(4)
仍孙,自本身往下数第八世孙 也泛指后代子孙
(布)
ngvax 瓦
(方)
官话 他 南京 uɑ˩ (同音字)用容器舀碎粒粉末一類東西:你去~兩勺米燒飯(南京)
(喃)
ngoa 詞:nói ngoa, điêu ngoa 義:to overstate, mythomaniac
→吪
(喃)
ngoa 詞:nói ngoa, điêu ngoa 義:to overstate, mythomaniac
(喃)
ngoã 詞:thợ ngoã (thợ xây) 義:labourer, worker
(喃)
ngói 詞:nhà ngói 義:tile-roofed house
(喃)
◎ Vật liệu lợp mái nhà, hình tấm nhỏ, bằng đất sét nung.#A2: 瓦 ngõa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說文解字》
五寡切
土器已燒之總名。象形。凡瓦之屬皆从瓦。
《說文解字繫傳》
五寡反
土器巳燒之總名。象形也。凡瓦之屬,皆從瓦。 [臣鍇曰:「象乙乙交相任受也。」]
《說文解字注》
五寡切
土器巳燒之總名。 [《土部》坏下曰:一曰瓦未燒。互謂巳燒者也。凡土器未燒之素皆謂之坏。已燒皆謂之瓦。毛《詩・斯干》傳曰:瓦,紡專也。此瓦中之一也。古史攷曰:夏時昆吾氏作瓦。按有虞氏上陶。瓦之不起於夏時可知也。許書《缶部》曰:古者昆吾作匋。壺系之昆吾圜器。韋昭云:昆吾祝融之孫。陸終第二子。名黎。爲己姓。封於昆吾衞是也。然則昆吾作匋,謂始封之昆吾。非夏桀之昆吾也。《廣韵》引《周書》神農作瓦器。當得其實。說詳《缶部》。凡燒瓦器之竈曰窯。] 象形也。 [象卷曲之狀。五寡切。古音在十七部。讀如阿。] 凡瓦之屬皆从瓦。
《康熙字典》
【午集上】【瓦字部】 【唐韻】【集韻】【正韻】𠀤五寡切,音邷。【說文】土器已燒之總名。【廣韻】古史考,夏時昆吾氏作瓦。【史記·龜箂傳】桀爲瓦室。【註】世本曰:昆吾作陶。張華博物記亦云:桀作瓦,蓋是昆吾爲桀作也。【史記·廉頗傳】秦軍鼓譟勒兵武安,屋瓦盡震。【正字通】後世瓦制不古,其類非一。漢武故事,起神屋以銅爲瓦,漆其外。又吳國傳,大秦國王宮殿水精爲瓦。又明皇雜錄,虢國夫人恩寵傾一時,奪韋嗣立宅,以廣其居。後復歸韋氏,因大風折屋,墜堂上,不損。視之,瓦皆堅木也。又王縉傳:五臺山祠鑄銅爲瓦,金塗之。又【詩·小雅】載弄之瓦。【傳】瓦,紡塼也。
又【儀禮·燕禮】公尊瓦大兩。【註】大音泰。瓦大,有虞氏之尊也。
又【左傳·昭二十六年】射之中楯瓦。【註】瓦,楯脊。
又瓦合。【禮·儒行】毀方而瓦合。【註】呂氏曰:陶者爲瓦,必圓而割,分之則瓦,合之則圓,而不失其瓦之質。
又瓦解。【史記·匈奴傳】其困敗則瓦解雲散矣。
又人名。【左傳·昭二十三年】楚囊瓦爲令尹。【註】囊瓦,子囊之孫子常也。
又地名。【春秋·隱八年】宋公齊侯衞侯盟于瓦屋。【註】瓦屋,周地。
又【定八年】公會晉師于瓦。【註】瓦衞地。【後漢·郡國志】東郡有瓦亭。
又【廣韻】五化切【集韻】吾化切,𠀤音迓。【廣韻】泥瓦屋。【集韻】施瓦於屋也。
又【集韻】【韻會】𠀤五委切,音頠。屋甃也。【莊子·騈拇篇】騈於辯者,纍瓦結䋲竄句。【註】瓦,五委反。當作丸。
又【韻補】叶阮古切,音五。【韓愈·元和聖德詩】皇帝儉勤,盥濯陶瓦。斥遣浮華,好此絺紵。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wa3 [ua214] ㄨㄚˇ
wa4 [ua51] ㄨㄚˋ
粵語
ngaa5 [ŋaː13] 弄瓦, 瓦解, 瓦特
ngaa6 [ŋaː2]
aa5 [aː13]
ngaa2 [ŋaː35]
aa2 [aː35]
日語
ガ [ga] [漢]
ギ [gi]
ゲ [ge] [呉]
韓語
와 [wa]
越南
ngoã [ŋwa3ˀ5]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疑麻二合
假攝麻韻2等合口上馬韻瓦小韻五寡切ŋua古史考曰夏時昆吾氏作瓦也五寡切二古史考曰夏時昆吾氏作瓦也五寡切二
疑麻二合
假攝麻韻2等合口去禡韻瓦小韻五化切ŋua泥瓦屋五化切一泥瓦屋五化切一
刊謬補缺切韻
疑麻二合
假攝麻韻2等合口上馬韻瓦小韻五寡切ŋwa五寡反。一。五寡反。一。
疑麻二合
假攝麻韻2等合口去禡韻瓦小韻五化切ŋwa五化反。苫屋。一。五化反。苫屋。一。
集韻
疑麻二合
假攝麻韻2等合口上馬韻瓦小韻五寡切ŋua說文土器也燒之緫名象形說文土器也燒之緫名象形
疑麻二合
假攝麻韻2等合口去禡韻瓦小韻吾化切ŋua施瓦於屋也或作𤬦施瓦於屋也或作𤬦
疑支B合
止攝支韻3等合口B上紙韻頠小韻五委切ŋiuɛ屋甃也莊子纍瓦結繩屋甃也莊子纍瓦結繩
禮部韻略
疑麻二合
假攝麻韻2等合口上馬韻瓦小韻五寡切ŋua鰥寡也五寡切釋云燒土為之夏時昆鰥寡也五寡切釋云燒土為之夏時昆
增韻
疑麻二合
假攝麻韻2等合口上馬韻瓦小韻五寡切ŋua五寡切屋瓦又紙韻今圈五寡切屋瓦又紙韻今圈
疑支B合
止攝支韻3等合口B上紙韻頠小韻魚毁切ŋiuɛ屋甃莊子纍瓦結繩音危委反集韻同又馬韻增入屋甃莊子纍瓦結繩音危委反集韻同又馬韻增入
五音集韵
疑脂支之B合
止攝脂韻3等合口B上旨韻疑母三等合ŋiuɪ屋甃也莊子纍瓦結䋲屋甃也莊子纍瓦結䋲
疑歌戈麻二合
假攝麻韻2等合口上馬韻疑母二等合ŋua五寡切古史考曰夏時昆吾氏作瓦也五五寡切古史考曰夏時昆吾氏作瓦也五
疑歌戈麻二合
假攝麻韻2等合口去禡韻疑母二等合ŋua五化切泥瓦屋也二五化切泥瓦屋也二
洪武正韻
疑灰合
灰韻合口上賄韻隗小韻五罪切ŋuei屋甃莊子纍瓦結繩音危委切集韻同又馬韻屋甃莊子纍瓦結繩音危委切集韻同又馬韻
疑麻合
麻韻合口上馬韻瓦小韻五寡切ŋua五寡切屋瓦又賄韻五寡切屋瓦又賄韻
古今韻會舉要
群嬀麾上紙韻軌韻群母guei屋甃也莊子纍瓦結䋲又馬韻〇毛氏韻増屋甃也莊子纍瓦結䋲又馬韻〇毛氏韻増
疑瓜上馬韻寡韻疑母ŋua五寡切角次清音說文●土器已燒之總名象形徐曰象乙乙交相任受也古史考夏昆吾作瓦禮記儒行毁方而瓦合注吕氏曰陶者為瓦必圓而割分之則瓦合之則圓而不失其瓦之質五寡切角次清音說文●土器已燒之總名象形徐曰象乙乙交相任受也古史考夏昆吾作瓦禮記儒行毁方而瓦合注吕氏曰陶者為瓦必圓而割分之則瓦合之則圓而不失其瓦之質
蒙古字韻
x ꡝwa ꡧ上麻韻ɦwa()
音韻闡微
疑麻歌合一上聲馬韻瓦小韻疑母二等ua
疑麻歌合一去聲禡韻瓦小韻疑母二等ua
中原音韻
影家麻合上聲家麻韻ua
韻略易通
一家麻合上聲家麻韻ua陶也陶也
中州音韻
影家麻合上聲家麻韻瓦小韻jua屋瓦屋瓦
中華新韻
ㄨㄚ 上麻韻甲類ua
東國正韻
ㆁ ㅟㅇ 上嬀軌媿韻ŋui
ㆁ ㅘㅇ 上歌哿箇韻ŋua
戚林八音
語鳥 花瓜 陰上花瓜韻ŋua
語鳥 花瓜 陽去花瓜韻ŋua
分韻撮要
我 家 陽上家韻ŋa屋瓦缸瓦生女曰弄瓦屋瓦缸瓦生女曰弄瓦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魏
歌
晉
歌
北魏後期北齊
麻
齊梁陳北周隋
麻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ŋwa
王力
ŋoai 歌部
董同龢
ŋua 歌部
周法高
ŋrwa 歌部
李方桂
ŋwrarx 歌部
鄭張尚芳
ŋʷraːlʔ 歌1部
ŋʷraːls 歌1部
白-沙
*C.ŋʷˤra[j]ʔ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ŋhrōjʔ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ŋhrwāj́
斯塔羅斯金西漢
ŋhrwāj́
斯塔羅斯金東漢
ŋhrwǟ́
許思萊上古
ŋrôiʔ
ŋwâiʔ
許思萊東漢
ŋuaiᴮ
ŋɔiᴮ
布之道諧聲域
ŊOI
聲首瓦
布之道擬音
ŋrˤoiʔ
音節類型A
Dialects 方言
-
ua
上聲(195)
官北京214
官北京平谷213 (名;~匠)
官河北唐山樂亭34
官河北唐山遷西213
官河北秦皇島北戴河214
官河北邯鄲館陶44
官河北邯鄲大名55 (名)
官河北邯鄲魏縣55 (名)
官河北邢臺巨鹿55
官河北保定阜平55
官河北保定淶水24
官河北廊坊霸州214
官河北廊坊廣陽214
官山西運城臨猗44
官山西運城垣曲44
官山西臨汾鄉寧44
官內蒙古呼倫貝爾海拉爾213
官遼寧鞍山海城214
官遼寧丹東213
官遼寧錦州213
官遼寧營口蓋州213
官遼寧阜新細河213
官遼寧遼陽白塔213
官遼寧盤錦213
官遼寧鐵嶺昌圖213
官遼寧鐵嶺開原213
官遼寧朝陽北票213
官吉林長春南關213
官吉林吉林龍潭213
官吉林四平梨樹213
官吉林遼源龍山213
官吉林通化東昌213
官吉林白山渾江213
官吉林白城大安213
官吉林白城洮南213
官吉林延邊琿春213
官黑龍江哈爾濱213
官黑龍江齊齊哈爾泰來213
官黑龍江雞西虎林213
官黑龍江雞西雞冠213 (磚~)
官黑龍江雞西密山213
官黑龍江雙鴨山集賢213
官黑龍江伊春嘉蔭213
官黑龍江佳木斯同江213
官黑龍江七台河勃利213
官黑龍江牡丹江林口213
官黑龍江牡丹江寧安213
官黑龍江黑河嫩江213
官黑龍江大興安嶺漠河213
官江蘇連雲港 (磚~)
官江蘇淮安漣水212 (磚~)
官江蘇鹽城亭湖55
官江蘇揚州
官江蘇宿遷宿城24
官安徽合肥24
官安徽蕪湖213 (名詞)
官安徽淮南鳳台34 (名)
官安徽馬鞍山花山213
官安徽淮北24 (名)
官安徽銅陵樅陽224
官安徽安慶213
官安徽阜陽24 (名)
官安徽阜陽潁上35 (名)
官安徽宿州碭山24 (名)
官安徽宿州埇橋434 (名)
官安徽六安金安35
官安徽亳州蒙城24 (名)
官安徽池州貴池213
官安徽宣城宣州213
官山東棗莊嶧城24 (名)
官山東東營廣饒55 (名)
官山東煙台萊州55 (名)
官山東煙台蓬萊214 (名)
官山東煙台3
官山東濰坊壽光3 (磚~)
官山東濟寧3 (名詞)
官山東泰安寧陽55 (名)
官山東泰安55 (名)
官山東臨沂平邑3
官山東聊城3
官河南鄭州城關44 (名)
官河南開封44 (名)
官河南洛陽53 (名)
官河南平頂山新華55 (名)
官河南新鄉長垣55 (名)
官河南濮陽55 (名)
官河南許昌55 (名)
官河南漯河召陵55 (名)
官河南南陽南召33 (名)
官河南商丘梁園55 (名)
官河南商丘睢縣55 (名)
官河南信陽323 (名)
官河南周口淮陽55 (名)
官河南駐馬店平輿33 (名)
官湖北武漢42
官湖北十堰丹江口33
官湖北宜昌42
官湖北襄陽襄樊55
官湖北荊門鍾祥53
官湖北黃岡紅安
官湖北恩施鶴峰53
官湖北天門11
官湖南常德31
官湖南張家界大庸41 (磚~)
官湖南郴州53 (磚~)
官湖南永州寧遠45 (磚~)
官湖南懷化會同24 (磚~)
官湖南懷化靖州31
官湖南湘西吉首53
官廣西柳州雒容52
官廣西桂林臨桂42
官廣西百色樂業52
官廣西賀州富川53
官廣西河池宜州53
官廣西來賓武宣53
官重慶江津42
官四川成都53
官四川自貢53
官四川瀘州古藺51
官四川德陽中江451
官四川綿陽北川53
官四川廣元劍閣352
官四川遂寧射洪351
官四川內江威遠42
官四川南充53
官四川眉山東坡53
官四川廣安53
官四川雅安漢源53
官四川資陽安嶽42
官四川涼山西昌45
官貴州貴陽42
官貴州遵義53
官貴州安順西秀54
官貴州畢節3
官貴州畢節威寧42
官貴州銅仁思南42
官貴州銅仁玉屏42
官貴州黔西南興義53
官貴州黔東南丹寨55
官貴州黔東南黎平31
官雲南昆明53
官雲南玉溪紅塔53
官雲南昭通53
官雲南麗江永勝42
官雲南臨滄臨翔53
官雲南紅河蒙自31
官雲南大理53
官雲南德宏芒市53
官西藏拉薩53
官陝西西安53 ((名詞))
官陝西銅川耀州52
官陝西咸陽三原52 (名)
官陝西渭南合陽52
官陝西安康平利445
官甘肅白銀會寧53
官甘肅平涼崆峒53
官甘肅慶陽寧縣52
官青海西寧53 (名)
官新疆石河子55
晉河北石家莊贊皇45
晉山西長治535
晉山西晉城陵川312
晉山西晉中祁縣314
晉山西臨汾隰縣21
晉山西呂梁孝義312
晉內蒙古錫林郭勒太僕寺55
晉河南焦作武陟53
晉河南濟源52
吳安徽蕪湖南陵44
閩福建莆田仙游32
閩福建漳州漳浦53
閩福建南平邵武55
閩海南澄邁21 (文瓦当)
閩台灣新北板橋51 (文)
閩台灣彰化鹿港54 (文)
贛安徽安慶太湖31
贛福建三明泰寧354 (文讀,白讀。)
贛江西南昌進賢
贛江西九江星子31
贛江西鷹潭貴溪
贛江西吉安53
贛江西撫州黎川44
贛湖北荊州監利21
贛湖南衡陽常寧44
贛湖南邵陽洞口21
湘湖南長沙41
湘湖南株洲42
湘湖南邵陽綏寧44
湘湖南岳陽42
湘湖南益陽安化21
湘湖南益陽南縣42
湘湖南永州53 (磚~)
湘湖南懷化辰溪42
湘湖南婁底新化21
湘湖南湘西瀘溪42
去聲(40)
官北京平谷51 (動;~牆)
官河北邯鄲大名213 (动)
官河北邯鄲魏縣312 (动)
官黑龍江雞西雞冠53 (~匠)
官江蘇連雲港 (~工)
官江蘇淮安漣水55 (~匠)
官江蘇宿遷宿城51 (又,~匠)
官安徽淮南鳳台51 (动)
官安徽淮北52 (动)
官安徽阜陽53 (动)
官安徽阜陽潁上51 (动)
官安徽宿州碭山53 (动)
官安徽宿州埇橋42 (动)
官安徽亳州蒙城53 (动)
官山東棗莊嶧城42 (动)
官山東東營廣饒31 (动)
官山東煙台蓬萊42 (动)
官山東煙台5 (~匠)
官山東濰坊壽光5 (~匠)
官山東濟寧5 (動詞)
官山東泰安寧陽312 (动)
官山東泰安21 (动)
官山東臨沂平邑5 (~屋頂子)
官山東聊城5 (動詞:~房頂)
官山東濱州鄒平31 (动)
官河南鄭州城關41 (动)
官河南開封31 (动)
官河南洛陽412 (动)
官河南平頂山新華41 (动)
官河南新鄉長垣213 (动)
官河南濮陽312 (动)
官河南許昌31 (动)
官河南漯河召陵31 (动)
官河南南陽南召42 (动)
官河南信陽312 (动)
官河南周口淮陽312 (动)
官河南駐馬店平輿53 (动)
官陝西西安44 ((動詞,蓋))
官陝西咸陽三原55 (动)
官青海西寧213 (动)
陽上(4)
粵廣西百色那畢24
粵廣西崇左21
平雲南文山富寧21
平雲南文山富寧21 (動詞。)
陽去(1)
閩福建寧德柘榮213
陰上(3)
閩福建泉州南安55
閩廣東汕頭53 ((文。红墙绿~))
粵廣西桂林臨桂42
陽平(5)
官安徽蕪湖55 (動詞)
官山東煙台萊州42 (动)
官山東德州樂陵55
官山東濱州鄒平55 (名)
閩海南東方21
陰平(2)
閩廣東汕頭33 ((文1。~解))
閩廣東潮州33 (文,白)
陰入(1)
閩江西上饒廣豐53 (~解)
陽入(1)
閩福建南平建甌42
a
陽上(2)
粵廣東佛山順德13
粵廣東佛山順德13 (動詞。)
uɑ
上聲(35)
官河北石家莊無極35
官河北承德平泉214
官河北承德興隆213
官河北滄州滄縣55
官山西臨汾洪洞42
官山西臨汾侯馬44
官內蒙古興安烏蘭浩特213
官江蘇南京212
官江蘇常州金壇323
官江蘇泰州213
官安徽滁州天長42
官江西九江潯陽24
官山東濰坊安丘55 (名)
官山東濰坊臨朐55 (名)
官山東威海環翠213 (名)
官山東日照五蓮55 (名)
官山東臨沂沂水44 (名)
官湖北孝感孝南52
官四川攀枝花仁和53
官四川宜賓屏山42
官四川巴中南江353
官貴州六盤水六枝42
官貴州黔南平塘24
官雲南保山隆陽53
官雲南昭通鎮雄53
官雲南楚雄大姚53
官陝西安康漢陰45
官寧夏固原涇源52
晉山西呂梁中陽423
晉陝西榆林吳堡412
贛江西南昌213
贛湖北黃石陽新
湘湖南衡陽33
湘湖南衡陽衡山13
湘湖南邵陽城步42
去聲(5)
官山東濰坊安丘31 (动)
官山東濰坊臨朐21 (动)
官山東日照五蓮31 (动)
官山東臨沂沂水21 (动)
官陝西寶雞31 (动)
陽上(2)
吳浙江金華玉山22
吳江西上饒廣豐24
陽平(2)
官山東威海環翠33 (动)
官陝西寶雞53 (名)
ia
陽上(2)
閩廣東湛江雷州33 (白,文)
閩廣東汕尾海豐35
陽去(2)
閩廣東揭陽11
閩海南瓊海42 (白)
o
上聲(1)
徽浙江杭州建德213
uᴀ
上聲(11)
官內蒙古錫林郭勒錫林浩特213
官遼寧大連213
官遼寧大連金州213
官山東菏澤單縣33 (名)
官四川樂山井研42
官雲南曲靖沾益53
官雲南普洱思茅52
官雲南西雙版納景洪53
官陝西漢中漢臺35 (名)
晉陝西延安寶塔53
贛安徽池州東至35
去聲(2)
官山東菏澤單縣423 (动)
官陝西漢中漢臺312 (动)
uo
上聲(1)
平廣西桂林朝陽23
陽去(1)
閩福建寧德福安23
陰上(1)
官江蘇南通
uɔ
上聲(3)
官湖北隨州曾都353
官雲南紅河建水33
晉河北邢臺沙河33
uᴀr
上聲(1)
官山東濰坊昌邑33 (名)
去聲(1)
官山東濰坊昌邑31 (动)
uɒ
上聲(2)
贛湖北咸寧咸安42
湘湖南湘潭42
iɑ
上聲(1)
官山東青島即墨3
uɐ
上聲(1)
徽安徽黃山祁門42
ŋ
陰上(1)
平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24
ŋ
ŋua
上聲(5)
官廣西百色西林45
閩福建福州32 ((文))
閩福建三明將樂51
客福建龍岩長汀42
贛湖南長沙瀏陽24
陽上(5)
粵廣西南寧賓陽22
粵廣西梧州蒙山35
粵廣西河池宜州24
粵廣西來賓武宣24
平廣西賀州九都話22
陽去(1)
閩福建寧德古田324
陰去(1)
客福建漳州詔安51
ŋa
上聲(38)
吳安徽宣城宣州214
閩廣東中山隆都24 (文讀,白讀。)
閩廣東中山隆都24 (動詞。文讀,白讀。)
閩台灣苗栗三義31
客江西吉安井岡山21
客江西宜春奉新21
客湖南株洲攸縣31
客廣東廣州從化21
客廣東韶關南雄31 ((~片))
客廣東湛江廉江31 (文讀)
客廣東茂名信宜31 (文讀)
客廣東惠州35
客廣東惠州35 (動詞。)
客廣東梅州梅縣31
客廣東梅州五華31
客廣東汕尾海豐35
客廣東河源24
客廣東陽江陽春31 (文讀)
客廣東清遠連南22
客廣東揭陽揭西21
客廣西玉林博白21
客廣西玉林博白21 (動詞。)
客台灣新竹芎林24
贛江西萍鄉35
贛江西九江彭澤
贛江西新余分宜
贛江西宜春上高213
贛江西上饒弋陽51
粵廣東深圳寶安11
粵廣東深圳寶安11 (動詞。)
粵廣東珠海前山13
粵廣東珠海前山13 (動詞。)
粵廣東陽江江城21
粵廣東中山石岐213
粵廣東中山石岐213 (動詞。)
粵廣西防城港東興24
粵澳門13
粵澳門13 (動詞。)
去聲(1)
客廣東韶關南雄42 ((蓋瓦))
陽上(31)
吳江蘇南京高淳45
粵廣東韶關13
粵廣東韶關13 (動詞。)
粵廣東佛山13
粵廣東湛江吳川24
粵廣東肇慶13
粵廣東肇慶13
粵廣東肇慶封開242
粵廣東清遠連山13
粵廣東清遠連山13 (動詞。)
粵廣東東莞13
粵廣東東莞13 (動詞。)
粵廣東雲浮13
粵廣東雲浮13
粵廣東雲浮羅定13
粵廣東雲浮羅定13
粵廣西南寧24
粵廣西北海23
粵廣西欽州23
粵廣西欽州靈山22
粵廣西貴港桂平24
粵廣西玉林北流23
粵廣西玉林博白24
粵廣西百色23
粵廣西崇左寧明23
粵香港13
平廣東韶關13
平廣西桂林平樂33
平廣西桂林平樂33 (動詞。)
平廣西梧州藤縣35
平廣西梧州藤縣35 (動詞。)
陽去(1)
閩廣東茂名電白43
陰上(5)
客廣西南寧馬山31
客廣西玉林北流42
粵廣東廣州35
粵廣東江門白沙45
粵廣東江門白沙45 (動詞。)
陽平(1)
粵廣東茂名化州13
陰平(1)
粵香港大埔泰亨23
陰去(2)
粵廣東清遠33
粵廣東清遠33 (動詞)
ŋuɑ
陽上(1)
吳福建南平浦城54
陽去(1)
閩福建福州242
ŋɑ
上聲(3)
客福建三明寧化31
贛湖南岳陽平江
贛湖南郴州安仁53
陽上(1)
吳浙江衢州龍游213
ŋo
上聲(5)
吳浙江溫州35
吳安徽宣城寧國214
徽安徽宣城績溪212
客湖南郴州桂東21
湘湖南婁底雙峰31
陽上(1)
吳浙江紹興113
陽去(2)
吳上海13
吳江蘇蘇州31
陰上(4)
吳江蘇無錫江陰45 (江陰方言古次濁上多讀成陰上)
吳江蘇常州334
吳江蘇泰州靖江334 (靖江方言古次濁上多讀成陰上)
吳浙江麗水雲和53
陽平(4)
吳浙江杭州臨安33
吳浙江寧波113
吳浙江寧波餘姚113
吳浙江舟山定海23
ŋᴀ
上聲(1)
徽安徽黃山歙縣35
陰平(2)
粵香港新界232
粵香港新界232 (動詞。)
ŋɔ
去聲(1)
徽安徽宣城旌德213
陽上(3)
吳安徽黃山甘棠31
粵廣西貴港南江23
粵廣西賀州信都31
陽去(2)
吳浙江衢州開化212
吳浙江衢州開化212
陽平(1)
吳上海浦東新區324
陰去(1)
粵廣西柳州融水45
ŋuo
上聲(1)
徽江西景德鎮浮梁31
ŋu
陽上(2)
吳江蘇無錫33
平湖南永州道縣22
ŋɒ
陰上(1)
吳江蘇鎮江丹陽324
ŋɵ
陽去(2)
閩廣東中山隆都31
閩廣東中山隆都31
ŋʊ
陽上(1)
吳浙江湖州雙林231
ŋoɔ
上聲(1)
徽安徽黃山黟縣53
ŋə
陽上(1)
徽江西上饒婺源31
ŋɛ
陰上(1)
閩廣西貴港平南45
ŋɐɯ
上聲(1)
平廣東佛山西岸55
ŋɔu
陰平(1)
平廣東清遠保安33
v
va
上聲(40)
官天津南開213
官天津武清214
官天津寶坻213
官天津靜海213
官河北衡水故城55
官內蒙古通遼科爾沁213
官遼寧沈陽213
官遼寧葫蘆島綏中213
官吉林延邊敦化213
官黑龍江大慶肇州213
官黑龍江綏化蘭西213
官黑龍江綏化肇東213
官江蘇徐州35 (名)
官江西贛州章貢453
官江西吉安永豐24
官山東濟南55
官山東東營利津 (磚~)
官山東德州3
官河南三門峽湖濱44
官貴州黔東南凱里41
官雲南文山廣南53
官甘肅蘭州44
官甘肅張掖山丹212
官甘肅定西安定53
官甘肅隴南康縣55
官寧夏固原西吉53
官寧夏固原原州53
官新疆吐魯番51 (名)
晉河北張家口張北55
晉山西太原53
晉山西朔州懷仁53
晉內蒙古呼和浩特玉泉53
晉內蒙古包頭東河312
晉內蒙古巴彥淖爾臨河213
晉內蒙古烏蘭察布集寧53
晉河南安陽43
晉河南新鄉衛濱55
閩海南昌江31 (千瓦)
客福建南平邵武
贛湖南株洲茶陵53
去聲(7)
官江蘇徐州42 (动)
官山東濟南21 ((~刀))
官山東淄博博山5 (~工)
官山東東營利津 (~刀)
官山東德州5 (~刀)
官陝西延安寶塔52 (动)
官新疆吐魯番33 (动)
陽上(2)
平廣西崇左扶綏11
平廣西崇左扶綏11 (動詞。)
陰上(3)
官甘肅天水清水52
官甘肅酒泉敦煌43
贛湖南株洲醴陵
陽平(7)
官山東淄博博山3
官甘肅酒泉肅州53
官寧夏銀川3
官寧夏吳忠同心53
官寧夏中衛沙坡頭53
官新疆昌吉吉木薩爾51
晉陝西榆林榆陽213
陰平(8)
官陝西延安寶塔213 (名)
官甘肅金昌永昌44
官青海海北門源55
晉山西太原陽曲312
晉山西忻州五寨13
晉內蒙古烏海海勃灣224
晉內蒙古鄂爾多斯東勝214
晉陝西榆林神木213
vɑ
上聲(11)
官河北張家口蔚縣44
官內蒙古赤峰寧城35
官安徽蚌埠24 (名)
官山東日照東港55 (名)
官山東臨沂莒南55 (名)
官山東濱州博興44 (名)
官陝西商洛商州53
官甘肅武威民勤212
晉山西大同西坪55
晉山西晉中昔陽55
晉河南鶴壁鶴山55
去聲(4)
官安徽蚌埠53 (动)
官山東日照東港21 (动)
官山東臨沂莒南21 (动)
官山東濱州博興21 (动)
陽平(1)
官新疆烏魯木齊52
vᴀ
上聲(2)
官遼寧朝陽建平213
官甘肅甘南合作44
陰上(2)
官甘肅臨夏43
官青海海東循化33
陰平(1)
晉山西大同靈丘442
vu
陰去(1)
吳上海浦東新區35
vɒ
上聲(2)
晉河北邯鄲涉縣53
晉山西晉城沁水31
h
hua
陽上(1)
閩廣東汕尾海豐35 (白,文)
陽去(2)
閩廣東湛江雷州55
閩廣東揭陽11
陽平(1)
閩海南瓊海22 (文)
hia
上聲(2)
閩江西上饒廣豐34 (紅~)
閩海南陵水31
去聲(1)
閩浙江溫州洞頭21
陽上(3)
閩廣東汕頭35 ((白))
閩廣東潮州35
閩香港大埔24
陽去(9)
閩福建廈門22 ((白))
閩福建漳州漳浦33
閩廣東茂名電白43 (白,文)
閩海南海口33
閩海南萬寧42
閩海南定安33
閩海南澄邁33 (白房瓦)
閩海南昌江32 (少说)
閩台灣新北板橋22 (白)
陰平(1)
閩台灣彰化鹿港33 (白)
入聲(1)
閩浙江溫州蒼南42
hie
上聲(1)
閩海南三亞42
陽去(2)
閩海南東方42
閩海南樂東53
hya
陽去(1)
閩福建莆田仙游21
ʋ
ʋa
上聲(2)
官吉林松原寧江213
官新疆巴音郭楞焉耆51 (名)
去聲(2)
官山東濟南章丘21 (动)
官新疆巴音郭楞焉耆213 (动)
陽平(1)
官山東濟南章丘55 (名)
ʋɑ
上聲(1)
官江蘇連雲港贛榆24 (名)
去聲(1)
官江蘇連雲港贛榆51 (动)
陽平(1)
官新疆哈密51
ɡ
ɡua
上聲(1)
閩福建廈門53 ((文))
陰上(1)
閩福建三明沙縣21
ɡa
上聲(5)
客廣東深圳31
客廣東深圳31 (動詞。)
客廣東東莞21
客廣東東莞21 (動詞。)
客香港沙田31
m
mua
上聲(1)
贛福建三明泰寧354
muɔ
陽平(1)
閩海南昌江21 (瓦片)
mɔa
陰上(2)
平廣西柳州融水55
平廣西柳州融水55 (動詞。)
ʔ
ʔua
上聲(1)
湘廣西桂林灌陽55
ʔuɑ
陰上(1)
吳浙江杭州53
ʔu
陰入(1)
平湖南永州寧遠13
ɦ
ɦuɑ
陽去(1)
吳浙江嘉興223
ɦo
陽去(1)
吳浙江嘉興223
ᵑɡ
ᵑɡa
陰上(2)
粵廣東珠海斗門55
粵廣東珠海斗門55 (動詞。)
x
xua
上聲(1)
官四川達州達縣53
ʔŋ
ʔŋo
上聲(1)
吳浙江台州仙居423
b
bua
陽上(1)
閩福建三明大田55
k
kua
陰去(1)
閩福建南平建陽332
Notes 註
瓦 𤬦
《漢語變調構詞考辨》:瓦:用土燒成的器具,特指屋瓦,讀上聲;𤬦:蓋瓦,鋪瓦,讀去聲
訛 吪 化 貨 瓦
《ABC上古漢語詞源詞典》認為:「訛吪化」的轉化義同「貨」的貨物義同源,「瓦」的土質陶器義有可能是「化」轉化義的音變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一曰象已燒製土器之形,本義為用土燒製的器物;一曰象鱗次之形,本義為屋瓦。36 字
詳解: 一曰象已燒土器之形,本義為用土燒製的器物;一曰象鱗次之形,本義為屋瓦。《說文》:「土器,已燒之總名。象形。凡瓦之屬皆从瓦。」段玉裁注:「凡土器未燒之素皆謂之坏(坯),已燒皆謂之瓦。」
簡帛文字用「土製器物」義,如《睡虎地秦簡.秦律十八種》148:「城旦舂毀折瓦器、鐵器、木器」;又如《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71背:「臧(藏)於瓦器閒,旦閉夕啟西方。」唐詩也用此義,如韓愈〈元和聖德詩〉:「皇帝勤儉,盥濯陶瓦,斥遣浮華,好此綈紵」。
古籍、簡帛文字與唐詩也用「屋瓦」之義,如《莊子·達生》:「雖有忮心者,不怨飄瓦。」《睡虎地秦簡.封診式》9:「宇二內,各有戶,內室皆瓦蓋,木大具,門桑十木。」杜甫〈越王棲歌〉:「孤城西北起高樓,碧瓦朱甍照城郭」。
由「屋瓦」義可引申出盾脊(後背拱起如覆瓦)、瓦狀等義。宋元時都市還有一種遊樂、貿易場所稱「瓦市」(瓦舍),概取「來時瓦合,去時瓦解,易聚易散」之義(吳自牧《夢粱錄》)。407 字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IRGN
2878.2FB4F
-G0
4563
-G1
4563
-GT
3907
-GKX
0747.36
康熙字典-GHZR
1522.13
汉语大字典-GZFY
068301
-GZJW
181611
-G通规
0108
-G常用
常.4.31
-G部件
0371
-G布依
ngvax.0
-G古籍
10482
-G方块壮字
F6B90
-HB1
A5CB
-H常用
2596
-T1
3875
全字庫-T甲表
02614
異體字字典-T本土
3524
-J0
2004
-JMJ
017540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常用
0165
注: 2010追加
J表外
0096
注: 2010常用
K0
7231
-K敎育
0529
-KP0
9379
-V1
6329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wǎ
WA3 WA4
(v4.0.1-6.0.0)
WA3
(v3.1.0-3.2.0)
WA3 WA4
(v2.1.0-3.0.0)
kHanyuPinlu
wǎ(46)
wa3(46)
(v4.0.1-6.2.0)
kTGHZ2013
377.100:wǎ 377.120:wà
kHanyuPinyin
21421.030:wǎ,wà
kXHC1983
1176.110:wǎ 1177.030:wà
1176.110:wǎ 1177.030:wà
(v5.1.0)
kCantonese
ngaa5
NGA5
(v2.1.0-4.0.1)
kJapanese
ガ ギ ゲ グラム かわら
kJapaneseKun
KAWARA GURAMU
kJapaneseOn
GA
kKorean
WA
kHangul
와:0E
와
(v5.0.0-10.0.0)
kVietnamese
ngói
kTang
nguǎ
nguǎ
(v4.1.0-5.1.0)
kDefinition
tile; earthenware pottery; girl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0-4D5F
0-4D5F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A5CB
kIRG_TSource
T1-466B
1-466B
(v3.0.0-5.2.0)
kIRG_JSource
J0-3424
0-3424
(v3.0.0-5.2.0)
kIRG_KSource
K0-683F
0-683F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FDEF
kIRG_VSource
V1-5F3D
1-5F3D
(v3.1.1-5.2.0)
3-364F
(v3.1.0)
1-364F
(v3.0.0)
kRSUnicode
98.0
kTotalStrokes
4
5
(v3.1.0-6.0.0)
kIICore
AGTJ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2981
kDaeJaweon
1156.050
kFennIndex
590.02
kGSR
0020a
kHanYu
21421.030
kIRGDaeJaweon
1156.050
kIRGDaiKanwaZiten
21438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21421.030
kIRGKangXi
0747.360
kKangXi
0747.360
kLau
2302
kMatthews
6998
kMeyerWempe
2002
kMorohashi
21438
kNelson
2977
kSBGY
309.32 424.23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MVNI
kCihaiT
903.202
kFenn
763C
kFourCornerCode
1071.7
kFrequency
4
(v3.2.0-15.1.0)
kGradeLevel
4
kHDZRadBreak
⽡[U+2F61]:21421.030
kHKGlyph
2594
kPhonetic
952
kUnihanCore2020
G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A5CB
kCCCII
214B70
kCNS1986
1-466B
kCNS1992
1-466B
kEACC
214B70
kGB0
4563
kGB1
4563
kJis0
2004
kJoyoKanji
2010
kKoreanEducationHanja
2007
kKPS0
FDEF
(v3.1.1-15.0.0)
kKSC0
7231
(v2.1.0-15.0.0)
kMainlandTelegraph
3907
kTaiwanTelegraph
3907
kTGH
2013:108
kXerox
251:041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1504+98.5.0
kRSKangXi
98.0
(v2.1.0-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