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亠⿲刀丫𱍸⿲丿二丨(.,J);⿳亠⿲刀𬼸𱍸⿲丿二丨(H)
U+9F4A(Basic)
齊部0畫 共14畫 核心字
官話
qi2
ji1
ji4
zi1
zhai1
jian3
粵語
cai4
zaai1
zai6
zi1
cai2
日語
サイ
セイ
セン
韓語
越南
tề
trai
廣韻
從/齊開/平
從/齊開/去
集韻
從/齊四開/平
精/齊四開/平
從/齊四開/去
精/脂開/平
莊/皆開/平
精/仙開/上
從/脂開/平
從/齊四開/上
精/齊四開/去
訓読
おごそか(厳か)
そろう(揃う)
ととのえる(整える)
ひとしい(等しい)
ものいみ(物忌み)
Sources 各源例字
G1-466B
HB1-BBF4
T1-6B7D
J0-736E
K0-703A
V1-6D33
KP0-ECA1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01Ad
02Ha
02Mo
03Ha
03Mo
Comparison 用字對比
⿑ (U+2FD1)
Single
Evolution 字形演化
甲骨文
賓組
甲骨文
黃組
金文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早期
春秋
金文
春秋中期或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
戰國
金文
戰國早期
戰國
金文
戰國晚期
戰國
金文
戰國
楚(戰國)
簡帛
郭店
楚(戰國)
簡帛
包山
楚(戰國)
簡帛
信陽
楚(戰國)
簡帛
望山
楚(戰國)
簡帛
新蔡葛陵
楚(戰國)
簡帛
上博
簡帛
睡虎地
簡帛
嶽麓書院
簡帛
關沮
簡帛
張家山
隸書
說文小篆
傳抄
三體石經
傳抄
春秋僖公石經
傳抄
唐代石刻篆文
傳抄
隸釋 隸續
傳抄
汗簡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傳抄
古文四聲韻
石經
熹平石經
石經
三體石經
石經
開成石經
印刷字體
廣韻
印刷字體
增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Calligraphy 後世書法
Origin 字源諸說
Three seedlings with same height -> Uniform.
《說文解字》: 徂兮切禾麥吐穗上平也。象形。凡齊之屬皆从亝。
《字源》:象形 像谷穗上端齐平之形《漢多》:甲金文「齊」象穀粒之形。金文將三穀粒下角尖加長為三竪。又將三竪連在一起。
Meaning 字義
qi2
(1)
禾麦吐穗上平整
(2)
整齐neat, even, uniform
(3)
平 1.平等 2.高低一样to reach the height of, to be level with
(4)
一致
(5)
同等;相等same 百花齐放
(6)
全;齐全complete 齐备
(7)
列;排列
(8)
正;正常
(9)
中;中央
(10)
戒饬
(11)
疾,敏捷
(12)
聚集;集合
(13)
古歌曲名
(14)
(15)
朝代名 南北朝时代,南朝萧道成代宋为帝,国号齐,史称南齐;北朝高洋代北魏为帝,国号齐,史称北齐
(16)
古国名 公元前11世纪,西周封吕尚于齐,国都营丘(今山东省淄博市);春秋时,齐国为五霸之主,战国时为七雄之一 又唐末黄巢建都长安,也称齐国
(17)
通「臍」 肚脐
qi2
(1)
肚脐 腹正中脐带脱落结疤后的凹陷navel
(18)
古地名 今山东省泰山以北黄河流域和胶东半岛地区,为战国时齐地,汉以后,仍沿称为齐
(19)
ji1
(20)
通「躋」 升;登
ji1
(1)
登上;上升rise up 跻身
(21)
通「齏」 用酱拌细切的菜或肉,亦泛指酱菜
ji1
(1)
用酱拌细切的菜或肉,亦泛指酱菜to break or smash into pieces
ji4
(22)
后作「劑」 1.调配;调节 2.分量 3.特指调味品 4.药剂
ji4
(4)
调节;调和 如:调剂to adjust
(5)
分剂,一定的分量
(6)
药剂;制剂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
(23)
带糟的浊酒
(24)
合金的配料比例
(25)
分级;界限
(26)
限制
(27)
通「濟」 1.成 2.止;息
ji4
(11)
停止
(12)
成就;成功
zi1
(28)
指长衣的下摆
(29)
将丧服下部的边折转缝起来 也作「𪗋」
𪗋 zi1
(2)
长衣的下缝
(30)
通「粢」(齍) 古代用于祭祀的谷物
zi1
(1)
稷,即谷子cereals
(31)
通「資」 1.“齊斧”,即“資斧”,利斧 2.财物
zi1
(1)
货物、钱财的总称treasure, wealth
zhai1
(32)
同「齋」 古人祭祀或举行其他典礼前整洁身心,以示虔敬
zhai1
(1)
古人在祭祀或举行其他典礼前不饮酒,不茹荤,沐浴别居,清心寡欲,以示虔敬ablution and abstinence, to fast 斋戒
(33)
古人祭祀或典礼所居的(宫室),所用的(器物) 如:齐宫;齐车;齐服;齐牛;齐酎等
(34)
庄重;肃敬 如:齐色;齐肃
jian3
(35)
通「剪」 修剪;断
jian3
(3)
剪整齐to cut with scissors
(36)
同「醮」(jiao4) 古代婚礼的一种礼节
jiao4
(1)
古代冠礼、婚礼的一种仪节sacrifice in wedding ceremony
(喃)
chai 詞:chai lọ; chai tay; chai mặt 義:bottle; callosity; not to know shameful
𥑂
(喃)
chai 詞:chai lọ; chai tay; chai mặt 義:bottle; callosity; not to know shameful
(喃)
tày 詞:tày trời, người Tày 義:very serious, ethnic minority
(喃)
tè 詞:té he; đái tè; thấp tè 義:to sit on the floor with one's legs apart; to urinate; very low
(喃)
tề 詞:tề tựu; chỉnh tề; nhất tề 義:to gather; correct; to a man
(喃)
◎ Bằng, như, sánh ngang nhau.#A2: 齊 tề
(喃)
◎ Như 斉 tè#C2: 齊 tề
(喃)
◎ Chắp tay cung kính vái lạy.#C2: 齊 → 斉 tề
(喃)
◎ Tốn tè: khiêm tốn, nhún nhường.#C2: 齊 tề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齊部 001
《說文解字》
徂兮切禾麥吐穗上平也。象形。凡齊之屬皆从亝。 [徐鍇曰:「生而齊者莫若禾麥。二,地也。兩傍在低處也。」]
《說文解字繫傳》
自兮反禾麥吐穗上平也。象形。凡齊之屬,皆從齊。 [臣鍇曰:「生而齊者,莫若禾麥也。二,地也,兩旁在低處也。《淮南子》曰:『居髙不可以爲脩。脩,長也。居下不可以爲短也。以二節其地形以髙,卑則之形不齊而實齊也。故善爲國者,使士世其職;農安其畝;工樂其業;商便其肆,其地勢不同而其志樂同也。』《荘子》曰:『蟪蛄不知春秋,冥靈以八千歲爲春,此年壽不同而其生齊也;大鵬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鸒斯搶榆枋而不至,此大小不同而其行止齊也。』此荘周齊物之意也。」]
《說文解字注》
徂兮切禾麥吐穗上平也。象形。 [从二者,象地有高下也。禾麥隨地之高下爲高下。似不齊而實齊。參差其上者,蓋明其不齊而齊也。引伸爲凡齊等之義。古叚爲臍字。亦叚爲𥚪字。徂兮切。十五部。] 凡齊之屬皆从齊。
《康熙字典》
【亥集下】【齊字部】 〔古文〕亝【唐韻】徂兮切【集韻】【韻會】【正韻】前西切,𠀤音臍。【說文】禾麥吐穗上平也。【註】徐鍇曰:生而齊者,莫如禾麥。
 又【玉篇】整也。【正韻】無偏頗也。【荀子·富國篇】必將修禮以齊朝,正法以齊官,平政以齊民。【註】齊,整也。
 又等也。【前漢·食貨志】世家子弟富人,或鬭雞走狗馬,弋獵博戲,亂齊民。【註】如淳曰:齊,等也。無有貴賤,謂之齊民。
 又【正韻】莊也,肅也。【左傳·文二年】子雖齊聖,不先父食。【註】齊,肅也。
 又正也。【詩·小雅】人之齊聖。【註】中正通知之人也。【朱傳】齊,肅也。
 又【爾雅·釋言】殷齊,中也。【註】釋地曰:岠齊州以南。【疏】齊,中也。中州爲齊州。中州猶言中國也。【列子·黃帝篇】華胥氏之國,不知斯齊國幾千萬里。【註】斯,離也。齊,中也。
 又【廣韻】好也。
 又辨也。【易·繫辭】小大者存乎卦。【註】齊,猶言辨也。
 又速也。【爾雅·釋言】疾齊,壯也。【註】謂速也。【史記·五帝紀】幼而徇齊。【註】徇疾,齊速,言聖人幼而疾速。
 又國名。武王封太公之地,今山東靑州濟南濰縣安樂等處是也。又乾齊,縣名。屬酒泉郡。見【後漢·郡國志】。
 又姓。【風俗通·氏姓篇序】四氏,於國齊魯宋衞,是也。
 又放齊,堯臣名。
 又【諡法】執心克莊曰齊。資輔就共曰齊。
 又與臍通。【左傳·莊六年】後君噬齊。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在禮切,音薺。【集韻】齊齊,恭慤貌。【禮·玉藻】廟中齊齊。
 又【廣韻】在詣切【集韻】【正韻】才詣切,𠀤音劑。【禮·內則】凡食齊,視春時。【周禮·天官·醬人註】食有和齊,藥之類也。又酒以度量節作者謂之齊。【周禮·天官·酒正】五齊三酒,亦作齌。
 又火齊,珠名。一曰似雲母。重疊而開,色黃赤如金。
 又【集韻】子計切,音霽。和也。【周禮·天官·食醫】八珍之齊。
 又【正韻】津私切,音貲。【論語】攝齊升堂。孔安國曰:衣下曰齊。【禮曲禮】兩手摳衣去齊尺。【註】齊,謂裳下緝也。
 又莊皆切。與齋同。【禮·祭統】齊之爲言齊也,齊不齊以致齊者也。
 又牋西切,音齏。與齏同。【周禮·天官·醢人五齊註】齊,當爲齏。五齊,昌本𦜉析蜃豚拍深蒲也。【疏】齏葅菜肉之通稱。
 又與躋同。【禮·樂記】地氣上齊。
 又【廣韻】疾私切,與薺通。【禮·玉藻】趨中采齊。【鄭註】齊,當爲楚薺之薺。【釋文】齊,依註作薺,疾私反。
 又【正韻】才資切,音疵。引玉藻采齊當讀疵音。
 又【正韻】齋字,古單作齊。詳齋字註。
 又【集韻】子淺切,音翦。同剪。【說文】斷也。剪取其齊,故謂齊爲剪。【儀禮·旣夕】馬下齊髦。【註】齊,剪也。
考證:〔【易·繫辭】齊大小者存乎卦。〕
 謹照原文齊大小者改齊小大者。〔【爾雅·釋言】疾齊,壯也。【註】猶速也。〕
 謹照原註猶速也改謂速也。〔【禮·祭統】齊之爲言齊也,齊不齊以致其齊也。〕
 謹照原文以致其齊也改以致齊者也。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qi2 [ʨʰi35] ㄑㄧˊ
ji1 [ʨi55] ㄐㄧ
ji4 [ʨi51] ㄐㄧˋ
zi1 [tsɿ55]
zhai1 [tʂai55] ㄓㄞ
jian3 [ʨiɛn214] ㄐㄧㄢˇ
粵語
cai4 [tsʰɐi1] 齊全, 整齊, 百花齊放, 齊名, 齊集, 齊備, 齊大非耦, 齊心協力, 白髮齊眉, 齊頭並進, 等量齊觀, 並駕齊驅, 良莠不齊, 洪福齊天, 金鼓齊鳴, 見賢思齊
zaai1 [tsaːi5]
zai6 [tsɐi2] 火齊珠
zi1 [tsiː5] 齊衰, 齊盛
cai2 [tsʰɐi35]
日語
サイ [sai] [漢]
セイ [seː] [漢]
[ɕi] [呉漢]
[ʑi]
セン [seɴ]
韓語
[tɕe]
越南
tề [te21]
trai [tɕaj33]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齊開4小韻徂奚dzɛi整也中也莊也好也疾也等也亦州名春秋時齊國秦爲郡後魏置州因齊地以名之又姓風俗通氏姓篇序曰四氏於國齊魯宋衞是也徂奚切九整也中也莊也好也疾也等也亦州名春秋時齊國秦爲郡後魏置州因齊地以名之又姓風俗通氏姓篇序曰四氏於國齊魯宋衞是也徂奚切九
齊開4小韻在詣dzɛi火齊似雲母重沓而開色黃赤似金出日南又齊和又徂兮切火齊似雲母重沓而開色黃赤似金出日南又齊和又徂兮切
刊謬補缺切韻
齊開4小韻徂嵆dziei徂𭖽反。中。七。徂𭖽反。中。七。
集韻
齊四開4小韻前西dzɛi說文禾麥吐穗上平也象形一曰等也中也疾也水旋而深入也一曰國名亦姓或作齊𠫸俗作斊非是說文禾麥吐穗上平也象形一曰等也中也疾也水旋而深入也一曰國名亦姓或作齊𠫸俗作斊非是
齊四開4小韻牋西tsɛi說文登也引商書予顛躋或作隮齊䠁𨹶𨹷𢁃說文登也引商書予顛躋或作隮齊䠁𨹶𨹷𢁃
齊四開4小韻才詣dzɛi和也或作齍和也或作齍
脂開3小韻津私tsiɪ說文稷也或作齋粢𪗉說文稷也或作齋粢𪗉
皆開2𥚪小韻莊皆tʃɪɐi同示同示
仙開3𤣔小韻子淺tsiæn說文齊斷也或作齊俗作剪非是說文齊斷也或作齊俗作剪非是
脂開3小韻才資dziɪ等也等也
齊四開4小韻在禮dzɛi齊齊恭慤皃齊齊恭慤皃
齊四開4小韻子計tsɛi和也周禮八珍之齊徐邈讀和也周禮八珍之齊徐邈讀
禮部韻略
齊四開4小韻前西dzɛi前西切釋云整也等也亦太師吕望所封國新補子兮又津夷才詣三切見本韻及脂霽二韻前西切釋云整也等也亦太師吕望所封國新補子兮又津夷才詣三切見本韻及脂霽二韻
齊四開4小韻子兮tsɛi子予切與躋同升也禮地氣上齊天氣下降當於躋字下亦作齊新制添入又前西津夷才詣三切見本韻及脂霽二韻子予切與躋同升也禮地氣上齊天氣下降當於躋字下亦作齊新制添入又前西津夷才詣三切見本韻及脂霽二韻
齊四開4小韻才詣dzɛi和也周禮食醬六食六飲之齊酒正五齊三酒亦作齊又津夷前西及新補子兮三切見脂齊二韻和也周禮食醬六食六飲之齊酒正五齊三酒亦作齊又津夷前西及新補子兮三切見脂齊二韻
增韻
齊四開4小韻前西dzɛi
齊四開4小韻牋西tsɛi
齊四開4小韻才詣dzɛi同上周禮食醫注食有和齊藥之類也又和也又酒以度量節作者謂之齊周禮五齊三酒亦作齋又火齊珠名又脂齊皆薺四韻同上周禮食醫注食有和齊藥之類也又和也又酒以度量節作者謂之齊周禮五齊三酒亦作齋又火齊珠名又脂齊皆薺四韻
脂開3小韻津夷tsiɪ論語攝齊升堂孔安國曰衣下曰齊禮喪服有齊衰謂裳下緝曰齊又見下又齊皆薺霽四韻増入論語攝齊升堂孔安國曰衣下曰齊禮喪服有齊衰謂裳下緝曰齊又見下又齊皆薺霽四韻増入
皆開2小韻莊皆tʃɪɐi又支齊薺霽四韻増入又支齊薺霽四韻増入
脂開3小韻才資dziɪ禮記玉藻趨以采齊増入禮記玉藻趨以采齊増入
齊四開4小韻在禮dzɛi齊齊恭慤貎禮記玉藻篇廟中齊齊又脂齊皆霽四韻齊齊恭慤貎禮記玉藻篇廟中齊齊又脂齊皆霽四韻
五音集韵
脂支之開3tsiɪ=粢:祭飯=粢:祭飯
脂支之開3dziɪ等也等也
齊開4tsɛi=躋:登也升也又音霽=躋:登也升也又音霽
齊開4dzɛi徂奚切整也中也荘也好也疾也等也亦州名春秋時齊國秦為郡後魏置州因齊地以名之又姓風俗通氏姓篇序曰四氏於國齊魯宋衛是也或作亝𠫼俗作齊字二十六徂奚切整也中也荘也好也疾也等也亦州名春秋時齊國秦為郡後魏置州因齊地以名之又姓風俗通氏姓篇序曰四氏於國齊魯宋衛是也或作亝𠫼俗作齊字二十六
照二皆佳夬開2tʂɪɐi=齋:並同上義→⿵𠫼小:莊皆切說文戒潔也𨽻字作齋齊古作𠫸籕作𥜷或作𩱳十三=齋:並同上義→⿵𠫼小:莊皆切說文戒潔也𨽻字作齋齊古作𠫸籕作𥜷或作𩱳十三
齊開4dzɛi齊齊恭慤貌齊齊恭慤貌
仙先開3tsiæn=前:說文齊㫁也俗作剪非是=前:說文齊㫁也俗作剪非是
齊開4tsɛi和也周禮八珍之齊徐邈讀和也周禮八珍之齊徐邈讀
齊開4dzɛi火齊似雲母重沓而開色黄赤似金出日南又齊和又徂兮切火齊似雲母重沓而開色黄赤似金出日南又齊和又徂兮切
洪武正韻
齊齊小韻前西dzi前西切整也莊也等也好也又疾也詩仲山甫徂齊又正也詩人之齊聖鄭云中正通知之人也楊倞曰齊無偏頗也又國名又姓又見下又支皆薺霽四韻前西切整也莊也等也好也又疾也詩仲山甫徂齊又正也詩人之齊聖鄭云中正通知之人也楊倞曰齊無偏頗也又國名又姓又見下又支皆薺霽四韻
齊齊小韻牋西tsi記地氣上齊又見前記地氣上齊又見前
齊齊小韻才詣dzi同上周禮食醫注食有和齊藥之類也又和也又酒以度量節作者謂之齊周禮五齊三酒亦作齋又火齊珠名又支齊皆薺四韻同上周禮食醫注食有和齊藥之類也又和也又酒以度量節作者謂之齊周禮五齊三酒亦作齋又火齊珠名又支齊皆薺四韻
支齊小韻津私tsie論語攝齊升堂孔安國曰衣下曰齊禮喪服有齊衰謂裳下緝曰齊又見下又齊皆薺霽四韻論語攝齊升堂孔安國曰衣下曰齊禮喪服有齊衰謂裳下緝曰齊又見下又齊皆薺霽四韻
皆齊小韻莊皆tʃiai又支齊薺霽四韻又支齊薺霽四韻
支齊小韻才資dzie禮記玉藻趨以采齊禮記玉藻趨以采齊
齊齊小韻在禮dzi齊齊恭慤貌禮記玉藻篇廟中齊齊又齊皆霽三韻齊齊恭慤貌禮記玉藻篇廟中齊齊又齊皆霽三韻
古今韻會舉要
dzei前西切商濁音說文本作●禾麥吐穗上平也徐曰生而齊者莫若禾麥二地也●兩旁在低處也淮南子二以節其地形以髙卑則之形不齊而實齊也當作𠫼今文作齊一曰等也前食貨志齊民注齊等也無有貴賤今言平民又禮記玉藻廟中齊齊注㳟慤貌又書齊聖注中也每事得中鄭云中正通知之義楊倞曰齊無偏頗也又速也史幼而狥齊注裴駰云徇疾齊速言聖人幼而疾速書大傳多聞而齊給鄭注齊疾也又水旋而深入也莊子與汨偕出與齊偕入又國名太師吕望所封都營丘之側秦為郡後魏置齊州宋濟南府又姓風俗通曰氏於國齊魯宋是也又本韻支佳薺霽韻前西切商濁音說文本作●禾麥吐穗上平也徐曰生而齊者莫若禾麥二地也●兩旁在低處也淮南子二以節其地形以髙卑則之形不齊而實齊也當作𠫼今文作齊一曰等也前食貨志齊民注齊等也無有貴賤今言平民又禮記玉藻廟中齊齊注㳟慤貌又書齊聖注中也每事得中鄭云中正通知之義楊倞曰齊無偏頗也又速也史幼而狥齊注裴駰云徇疾齊速言聖人幼而疾速書大傳多聞而齊給鄭注齊疾也又水旋而深入也莊子與汨偕出與齊偕入又國名太師吕望所封都營丘之側秦為郡後魏置齊州宋濟南府又姓風俗通曰氏於國齊魯宋是也又本韻支佳薺霽韻
tɕai莊皆切次商清音說文戒潔也本作𥚪从示齊聲𠫼古齊字也示齊為齋示明也祇也齊者萬物之㓗齊也隷作齋又燕居之室曰齋歐陽氏曰齋之為言居於此而齋戒也或作齊禮記齊之為言齊也齊不齊以致齊也經傳齋字多作齊集韻亦作●古作𠫸籀作𥜷〇易資斧子夏作齋斧虞云當為齋齋戒入廟而受斧也詩聖敬日躋禮記作齊鄭注古齋字莊皆切次商清音說文戒潔也本作𥚪从示齊聲𠫼古齊字也示齊為齋示明也祇也齊者萬物之㓗齊也隷作齋又燕居之室曰齋歐陽氏曰齋之為言居於此而齋戒也或作齊禮記齊之為言齊也齊不齊以致齊也經傳齋字多作齊集韻亦作●古作𠫸籀作𥜷〇易資斧子夏作齋斧虞云當為齋齋戒入廟而受斧也詩聖敬日躋禮記作齊鄭注古齋字
dzei齊齊㳟慤貌禮記玉藻篇廟中齊齊又支齊佳霽韻〇毛氏韻増齊齊㳟慤貌禮記玉藻篇廟中齊齊又支齊佳霽韻〇毛氏韻増
dzei說文齊也从刀齊聲廣韻分劑又藥劑唐儒學𫝊武為救世砭劑通作齊周禮食醫注食有和齊藥之𩔖也前藝文志百藥齊和與劑同史記封禪書諸藥齊又支韻說文齊也从刀齊聲廣韻分劑又藥劑唐儒學𫝊武為救世砭劑通作齊周禮食醫注食有和齊藥之𩔖也前藝文志百藥齊和與劑同史記封禪書諸藥齊又支韻
蒙古字韻
ts ꡐi ꡞdzi()
ts ꡐi ꡞdzi()
j ꡆay ꡭtʂaj()
音韻闡微
支微齊泰灰齊陽平小韻tsi
支微齊泰灰齊去聲小韻tsʰi
中原音韻
齊微齊陽平齊微tsʰi
齊微齊陰平齊微tsi
韻略易通
西微齊陽平西微tsʰi等也整也等也整也
中州音韻
支思開平聲支思小韻tsï裳下緝曰~裳下緝曰~
齊微齊平聲齊微小韻dzi整也整也
中華新韻
陽平ʨʰi
ʨi火~火~
東國正韻
ㅡㄱ 搄肯亘亟tsɯk
ㆍㅇ 貲紫恣tsɤ
ㅐㅇ 佳解蓋tsai
ㅖㅇ 雞啓罽tsiei
ㅖㅇ 雞啓罽dziei
ㅖㅇ 雞啓罽dziei
ㅖㅇ 雞啓罽dziei
戚林八音
曾之 須車 陰平須車tsy
曾之 西街 陰平西街tsɛ
曾之 西街 陽平西街tsɛ
分韻撮要
陽平tsʰɐi整齊不參差也又國名整齊不參差也又國名
陰平tʃai竹佳切莊也恭也潔也洗心曰齊竹佳切莊也恭也潔也洗心曰齊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西漢
東漢
宋北魏後期
北魏後期北齊
齊梁陳北周隋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dzʰiər
王力
dziei 脂部
董同龢
dzʰied 脂部
周法高
dzer 脂部
李方桂
dzid 脂部
dzidh 脂部
鄭張尚芳
zliːl 脂1部
zliːls 脂1部
白-沙
*[dz]ˤəj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ʒ́ǝ̄j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ʒǝ̄j
斯塔羅斯金西漢
ʒǝ̄j
斯塔羅斯金東漢
ʒǝ̄j
許思萊上古
dzî
tsi
許思萊東漢
dzei
tsi
布之道諧聲域
TSI
聲首
布之道擬音
dzˤi
音節類型A
dzˤih
音節類型A
Dialects 方言
tɕʰ
tɕʰi
陽平(84)
北京35
河北邯鄲魏縣53
江蘇徐州45
江蘇南通
江蘇連雲港
江蘇淮安漣水35
江蘇揚州
江蘇泰州45
安徽蕪湖55
安徽蚌埠55
安徽淮南鳳台55
安徽淮北44
安徽銅陵樅陽13
安徽安慶35
安徽阜陽55
安徽阜陽潁上33
安徽宿州碭山55
安徽亳州蒙城44
山東濟南42
山東濟南章丘55
山東淄博博山3
山東棗莊嶧城55
山東濰坊壽光2
山東濟寧2
山東泰安寧陽42
山東泰安42
山東德州2
山東聊城2
山東濱州鄒平55
山東菏澤單縣52
河南開封52
河南平頂山新華342
河南濮陽42
河南漯河召陵53
河南信陽55
河南周口淮陽53
河南駐馬店平輿42
湖北武漢213
湖北宜昌12
湖北襄陽襄樊52
湖北荊門鍾祥31
湖北黃岡紅安
湖北天門13
湖南常德213
湖南張家界大庸21
湖南郴州21
湖南永州寧遠31
重慶31
四川成都21
四川自貢31
四川南充31
四川達州達縣31
四川雅安漢源31
四川涼山西昌52
貴州貴陽21
貴州遵義21
貴州畢節2
貴州黔東南丹寨53
貴州黔東南黎平213
雲南昆明31
雲南昭通31
雲南紅河蒙自53
雲南大理31
陝西西安24
陝西寶雞53
陝西延安寶塔24
陝西漢中漢臺42
甘肅蘭州51
甘肅武威民勤53
甘肅張掖山丹53
甘肅酒泉肅州53
青海西寧24
寧夏銀川3
新疆烏魯木齊52
新疆哈密51
新疆昌吉吉木薩爾51
新疆巴音郭楞焉耆24
江西贛州南康11
江西贛州寧都13
江西吉安11
江西宜春上高24
江西上饒弋陽13
湖南株洲茶陵424
湖南株洲醴陵
陰平(3)
甘肅酒泉敦煌24
甘肅臨夏243
青海海東循化13
平聲(2)
新疆吐魯番214
山西太原11
去聲(1)
山東煙台5
陽平甲(1)
江西南昌24
tɕʰiɿ
陽平(1)
江蘇常州金壇35
tsʰ
tsʰi
陽平(33)
河北邯鄲大名42
江蘇南京24
江蘇連雲港贛榆54
安徽宿州埇橋55
山東青島即墨2
山東東營廣饒53
山東東營利津
山東煙台萊州42
山東濰坊安丘42
山東濰坊昌邑53
山東威海環翠33
山東臨沂沂水53
山東濱州博興53
河南鄭州城關53
河南洛陽31
河南新鄉長垣51
河南許昌42
河南南陽南召52
河南商丘梁園52
河南商丘睢縣42
廣西柳州雒容21
廣西桂林臨桂31
陝西咸陽三原35
福建三明將樂22
廣東汕頭55 ((文))
廣東湛江雷州11 (白,文)
廣東潮州55 (文,白)
福建三明寧化35 (異讀[tsʰ/tsʰ][i/ie][35/35]文讀|白讀)
福建龍岩長汀24 (異讀[tsʰ/tsʰ][e/i][24/24]白讀|文讀)
江西九江修水13
江西宜春奉新13 (白)
廣東梅州梅縣11 ((文。~國))
江西萍鄉44
陰去(1)
海南三亞13 (文姓)
tsʰɐi
陽平(16)
廣東茂名信宜24 (文讀)
湖北黃石陽新
廣東韶關21
廣東深圳寶安21
廣東珠海前山21
廣東佛山42
廣東佛山順德42
廣東肇慶21
廣東清遠21
廣東中山石岐51
廣東雲浮21
廣東雲浮羅定21
廣西南寧21
香港21
澳門21
廣東韶關21
陰上(1)
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24
tsʰe
陽平(6)
福建龍岩長汀24 (異讀[tsʰ/tsʰ][e/i][24/24]白讀|文讀)
廣東韶關南雄21
廣東深圳11
廣東梅州梅縣11
廣東梅州五華13
廣西玉林博白23
tsʰoi
陽平(1)
廣東揭陽55 (白,文)
tsʰei
陽平(6)
廣東汕尾海豐55
廣東廣州從化35
廣東韶關新豐24
廣東湛江廉江12 (文讀)
福建三明泰寧33
廣東江門白沙22
tsʰɔi
陽平(1)
廣東東莞21
tsʰɿ
陽平(2)
江蘇常州金壇35
安徽合肥55
陰入(1)
湖南永州寧遠13
tsʰai
陽平(1)
江西宜春奉新13 (文)
tsʰie
陽平(3)
福建三明寧化35 (異讀[tsʰ/tsʰ][i/ie][35/35]文讀|白讀)
廣東惠州11
廣東東莞11
tsʰɛi
陽平(4)
福建漳州詔安54
江西吉安井岡山11
廣東清遠連南24
廣東揭陽揭西24
tsʰiɛ
陽平(2)
廣東河源31
廣西賀州九都話213
tsʰəi
陽平(3)
廣東陽江陽春12 (文讀)
香港新界21
廣東佛山西岸24
tsʰa
陽平(1)
廣東清遠保安25
ts
tsi
陽平(6)
福建三明沙縣31 (文讀,白讀。)
廣東汕尾海豐55 (白,文)
廣東揭陽55
湖南長沙13
湖南永州道縣31
廣西桂林朝陽22
上聲(1)
福建南平建甌21 ((文。姓))
tsɐi
陽平(2)
廣東肇慶封開24
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33
tse
陽平(4)
福建廈門35 ((文))
福建莆田仙游24
福建三明沙縣31
福建泉州南安24
tsɛ
陽平(4)
福建福州53
福建寧德福安22
福建寧德古田33
福建寧德柘榮21
tsoi
陽平(6)
廣東汕頭55 ((白))
廣東湛江雷州11
廣東茂名電白11
廣東潮州55
海南樂東211 (白整齐)
香港大埔44
tsai
上聲(1)
福建南平建甌21 ((白。整~))
tsᴇi
陽平(3)
廣西百色田東41
廣西崇左扶綏21
雲南文山富寧31
tsue
陽平(2)
福建廈門35 ((白))
福建泉州南安24
tsiɛ
陽平(1)
廣西貴港平南12
tsiei
陽平(1)
福建漳州漳浦213
tsᴇ
陽平(1)
廣西柳州融水21
tʃʰ
tʃʰɐi
陽平(9)
廣東廣州21
廣西北海21
廣西欽州21
廣西欽州靈山53
廣西貴港桂平21
廣西百色52
廣西崇左31
廣西崇左寧明21
香港大埔泰亨21
tʃʰɛ
陽平(3)
廣西南寧馬山213
廣西玉林北流24
香港沙田21
tʃʰai
陽平(1)
廣西貴港南江22
tʃʰʅ
陽平(1)
山東煙台蓬萊55
dʑi
陽平(8)
湖南湘西吉首11
浙江杭州213
浙江寧波餘姚113
浙江嘉興231
浙江紹興231
浙江金華玉山24 (異讀[dʑ/z][i/ɐi][24]文/白)
江西上饒廣豐341
湖南婁底雙峰13
dʑiɿ
陽平(2)
浙江寧波113
浙江湖州雙林113
t
toi
陽平(1)
海南瓊海22
tɔi
陽平(4)
海南海口21 (白整齐)
海南萬寧22
海南定安31
海南昌江21
tai
陽平(1)
廣西玉林福綿31
tue
陽平(1)
海南陵水11
toe
陽平(1)
海南三亞21 (白整齐)
tuai
陽平(1)
海南澄邁42 (白)
ʑ
ʑi
陽平(5)
江蘇常州213
浙江衢州龍游21
浙江台州仙居312
安徽黃山甘棠213
湖南永州33
陽去(2)
上海13
江蘇鎮江丹陽113
tʃɐi
陽平(4)
廣西南寧賓陽213
廣西桂林臨桂21
廣西百色那畢31
廣西河池宜州31
tʃɛ
陽平(2)
廣西柳州融水21
廣西來賓武宣22
tʃoi
陽平(1)
海南東方21
z
zi
陽平(1)
江蘇蘇州24
陽去(1)
江蘇無錫213
zɐi
陽平(1)
浙江金華玉山24 (異讀[dʑ/z][i/ɐi][24]文/白)
ze
陽平(1)
浙江衢州開化341
zei
陽平(1)
浙江溫州31
zɿ
陽平(1)
浙江麗水雲和423
s
si
陽平(5)
海南海口21 (文姓)
海南瓊海22
海南澄邁42 (文)
海南昌江21 (齐国)
海南樂東211 (文姓)
dz
dzi
陽平(2)
江西九江星子24
湖南湘潭12
陽去(1)
江蘇無錫江陰223
dzɿ
陽平(1)
廣西桂林灌陽33
tʰi
陽平(2)
福建南平邵武
江西撫州黎川35
tʰɐi
陽平(2)
廣東珠海斗門22
廣西玉林北流32
tɕi
陽平(1)
湖南懷化會同31
tɕᴇi
陽平(1)
廣西南寧亭子21
tɕie
陽平(1)
福建南平浦城213
ʃ
ʃi
陽平(1)
海南東方21 (姓)
陰去(1)
海南定安35
ʃai
陽平(1)
廣西玉林博白232
tθʰ
tθʰi
陽平(2)
山東日照東港42
山東臨沂莒南42
ɦʑ
ɦʑi
陽平(2)
安徽池州貴池35
安徽宣城宣州13
ɬ
ɬɐi
陽平(1)
廣西梧州蒙山21
ɬɔi
陽平(1)
廣東清遠連山21
ȶʰ
ȶʰi
陽平(1)
山東日照五蓮53
ʑʱ
ʑʱi
陽平(1)
上海浦東新區324
sz
szi
陽平(1)
江蘇泰州靖江223
hz
hzɿ
陽平(1)
安徽宣城寧國11
l
lɔi
陽平(1)
福建南平建陽334 (文讀,白讀。)
dzʱ
dzʱi
陽平(1)
湖南岳陽平江
θ
θa
陽平(1)
廣西賀州信都24
ɕ
ɕᴇi
陽平(1)
廣西梧州藤縣212
Notes 註
臍 齊
《左傳 莊公六年》「後君噬齊」以齊為臍。臍是齊的分化字。
齊 齌 疾
三字均有疾速之義。《說文》「齌,炊餔疾也」引申為一般的疾。《楚辭 離騷》「反信讒而齌怒」王逸注「齌,疾也」《國語 齊語》「深耕而疾耰之」韋昭注「疾,速也」讀音也相近,均為從母,齊齌為脂部,疾為質部,脂質陰入對轉。同源。
齊 穧 儕
《漢語變調構詞考辨》:齊:作「齊整」讀平聲,引申為「調整、調配使各部分符合需要」讀去聲;穧:已割而未收斂的禾把,讀去聲;儕:同類的人,讀去聲
參 畛 軫 齊 整 *㐱
《漢語同源詞大典》:參:星名,參有七星,引申為等同、整齊義;畛:田間分界的道路,田有四界而整齊;軫:車底四周橫木,引申有方形義,為整齊形狀;齊:齊整;整:整齊。本組字皆有「整齊」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牷 詮 痊 齊 全
《漢語同源詞大典》:牷:用作祭祀完全一色的牛;詮:詳細解釋,完全之言;痊:痊愈,完全康復;齊:齊整;全:全部。本組字皆有「完全」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劑 齎 䶒 儕 齊 整
《漢語同源詞大典》:劑:以刀剪,齊斷;齎:齊備;䶒:人才整齊;儕:同輩,同類,相齊等者;齊:齊整;整:齊整。本組字皆有「齊」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嚌 齏 癠 *齊
《漢語同源詞大典》:嚌:嘗,小量食之;齏:細切的菜、肉,碎小之物;癠:短小,瘦小。本組字皆有「小」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濟 䍤 歷 *齊
《漢語同源詞大典》:濟:渡過;䍤:濾酒,過濾;歷:經歷。本組字皆有「經過」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甲金文「齊」象穀粒之形(參陳秉新)。
18 字
 詳解: 甲金文「齊」象穀粒之形(參陳秉新)。參見「黍」。《說文》:「齊,禾麥吐穗上平也。象形。凡亝之屬皆从亝。」金文將三穀粒下角尖加長為三竪。又將三竪連在一起。

  甲骨文用作地名,金文多用作人名、國名,陳侯午敦:「保又(有)齊邦」。又表示冶鑄合金的配料比例,元年春平侯矛:「右庫工帀(師)趙瘁冶韓開執齊」。《周禮.考工記》:「金有六齊:六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鍾鼎之齊;五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斧斤之齊。」197 字相關漢字: 黍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1 3875 简体: 齐 GKX 1531.06 康熙字典-GHZR 5097.21 汉语大字典-GZJW 058222 -GZJW 058511 -GZJW 159512 -G通规 0518X -G京族 tai2.0.0 -G京族 te2.0.0 -G古籍 08223 -HB1 BBF4 -H常用 4749 -T1 7593 全字庫-T甲表 04794 異體字字典-T本土 6497 -J0 8378 -JMJ 030058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 IVS: E0103 JMJ 030059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常用 1116X -J人名 二..0109 新字體: 斉 K0 8026 -K敎育 1557 -KP0 7601 -V1 7719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QI2 JI1 JI4 JIAN3 ZHAI1 ZI1 (v4.0.1-6.0.0)
QI2 (v3.1.0-3.2.0)
QI2 JI1 JI4 JIAN3 ZHAI1 ZI1 (v2.1.0-3.0.0)
kHanyuPinlu
qí(190)
qi2(190) (v4.0.1-6.2.0)
kHanyuPinyin
74783.010:qí,jī,jì,zī,zhāi,jiǎn
kXHC1983
0531.121:jì 0894.111:qí
0531.121:jì 0894.111:qí 0894.112:zhāi (v5.2.0-15.0.0)
0531.121:jì 0894.111:qí 0894.112:zhāi (v5.1.0)
kCantonese
cai4
cai4 zai6 zi1 (v4.1.0-13.0.0)
CHAI4 (v2.1.0-4.0.1)
kJapanese
セイ サイ シ ジ セン そろう
kJapaneseKun
SOROU HITOSHII HITOSHIKU
kJapaneseOn
SEI ZAI SAI
kKorean
CA CEY
kHangul
제:0E
(v5.0.0-10.0.0)
kVietnamese
tày
kTang
*dzhei
kDefinition
even, uniform, of equal length; Kangxi radical 210
even, uniform, of equal length (v2.1.0-14.0.0)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1-466B
1-466B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BBF4
kIRG_TSource
T1-6B7D
1-6B7D (v3.0.0-5.2.0)
kIRG_JSource
J0-736E
0-736E (v3.0.0-5.2.0)
kIRG_KSource
K0-703A
0-703A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ECA1
kIRG_VSource
V1-6D33
1-6D33 (v3.1.1-5.2.0)
3-4459 (v3.1.0)
1-4459 (v3.0.0)
kRSUnicode
210.0
kTotalStrokes
14
kIICore
ATJ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4705
kDaeJaweon
2068.110
kFennIndex
9.10 39.01
kGSR
0593a
kHanYu
74783.010
kIRGDaeJaweon
2068.110
kIRGDaiKanwaZiten
48560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74783.010
kIRGKangXi
1531.060
kKangXi
1531.060
kLau
203
kMatthews
560
0560 (v2.1.0-3.1.0)
kMeyerWempe
3261
kMorohashi
48560 48560:E0102
48560 (v2.1.0-15.0.0)
kSBGY
086.37 371.21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YX
kCihaiT
1569.401
kFenn
421C
kFourCornerCode
0022.3
kFrequency
4 (v3.2.0-15.1.0)
kGradeLevel
1
kHDZRadBreak
⿑[U+2FD1]:74783.010
kHKGlyph
4746
kPhonetic
56
kUnihanCore2020
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BBF4
kCCCII
21627D
kCNS1986
1-6B7D
kCNS1992
1-6B7D
kEACC
21627D
kGB1
3875
kJinmeiyoKanji
2010:U+6589
kJis0
8378
kKoreanEducationHanja
2007
kKPS0
ECA1 (v3.1.1-15.0.0)
kKSC0
8026 (v2.1.0-15.0.0)
kTaiwanTelegraph
7871
kXerox
243:361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7457+210.14.0 V+14277+210.13.0
kRSKangXi
210.0 (v2.1.0-15.0.0)
異體 Variants
kSemanticVariant
U+4E9D<kMatthews U+6589<kMatthews
kSimplifiedVariant
U+9F50
kSpecializedSemanticVariant
U+658B<kFenn U+9F4B<kFenn U+9F50<kFenn
kZVariant
U+9F50 (v2.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