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話
gui1
粵語
gwai1
日語
ケイ
ケ
韓語
규
越南
khuê
廣韻
見/齊合/平
集韻
見/齊四合/平
訓読
かどだつ(角立つ)
たま(玉)
Sources 各源例字
G0-3967
HB1-A663
T1-4764
J0-373D
K0-5024
V1-5050
KP0-D1CF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01Ha

01Mo

02Ha

02Mo

03Ha
Evolution 字形演化
商
甲骨文
𠂤組
商
甲骨文
賓組
商
金文
商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楚(戰國)
簡帛
上博
漢
說文小篆
唐
石經
開成石經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陸
當代
標準字形
港
當代
標準字形
台
Calligraphy 後世書法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古畦切
瑞玉也。上圜下方。公執桓圭,九寸;矦執信圭,伯執躬圭,皆七寸;子執穀璧,男執蒲璧,皆五寸。以封諸矦。从重土。楚爵有執圭。
古文圭从玉。
Meaning 字義
gui1
(1)
古玉器名 长条形,上端作三角形,下端正方 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以为礼器jade pointed at top
(2)
古代测日影的仪器“圭表”的部件 在石座上平放着的尺叫圭,南北两端立着的标杆叫表,根据日影的长短可以测定节气和一年时间的长短
(3)
古代较小的容量单位
(4)
古代重量单位ancient weight unit
(5)
洁
(6)
姓
(喃)
khoai 詞:khoai khoái 義:pleased
(喃)
khuê 詞:khuê (sao Khuê trên trời) 義:name of a star
(喃)
que 詞:que củi 義:stick of dry wood
(喃)
quê 詞:quê mùa 義:boorish
(喃)
◎ Cơ thể ở trạng thái tốt, có sức lực, không mắc bệnh.#C2: 圭 khuê
(喃)
◎ Sao Khuê toả sáng.#A1:圭 khuê
(喃)
◎ Nơi dòng họ, gia đình sinh sống lâu đời.#C2: 圭 khuê
(喃)
〄 Xứ sở, nơi chốn.#C2: 圭 khuê
(喃)
〄 Nơi thôn dã. Thô thiển, mộc mạc.#C2: 圭 khuê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說文解字》
古畦切
瑞玉也。上圜下方。公執桓圭,九寸;矦執信圭,伯執躬圭,皆七寸;子執穀璧,男執蒲璧,皆五寸。以封諸矦。从重土。楚爵有執圭。
古文圭从玉。
《說文解字繫傳》
消兮反
瑞玉也,上員下方。公執桓圭,九寸;侯執信圭,伯執躬圭,皆七寸;子執糓璧,男執蒲璧,皆五寸。圭以封諸侯,從重土。楚爵有執圭者。 [臣鍇按:《周禮》注:「桓圭作雙柱,或以爲雙瓛形;信圭,蓋刻為人形;躬圭亦為人形;穀璧、蒲璧皆為糓蒲形。所謂五玉亦曰五瑞,旣分之土田,又以玉為信也。」]
古文圭從玉。
《說文解字注》
古畦切
瑞玉也。 [瑞者,以玉爲信也。] 上圜下方。 [圭之制,上不正圜。以對下《方言》之,故曰上圜。上圜下方,法天地也。故應劭曰:圭自然之形。陰陽之始也。以圭爲陰陽之始,故六十四黍爲圭。四圭爲撮。十圭爲一合。量於此起焉。《方言》曰:鼃,始也。多不得其解。愚謂鼃從圭聲。與圭同音。鼃始也,卽圭始也。] 公執桓圭九寸。 [桓,《玉部》作瓛。此不改者,依《周禮》文也。鄭曰雙植謂之桓。桓圭以宫室之𧰼爲瑑飾。] 侯執信圭。伯執躳圭。皆七寸。 [鄭曰:信當爲身。身圭,躬圭皆𧰼以人形爲瑑飾。九寸,七寸謂其長也。] 子執穀璧。男執蒲璧。皆五寸。 [二玉以穀以蒲爲瑑飾。五寸謂其徑也。] 㠯封諸侯。 [詳《周禮・大宗伯・典瑞》、《玉人》。天子以封諸侯。諸侯守之以主其土田山川。故字从重土。] 从重土。 [重土者,土其土也。古畦切。十六部。] 楚爵有執圭。 [此說楚制之乖異也。其事𢽳見各書。若《國策》之景翠,莊辛。《淮南》之荆佽非,子發。《說苑》之鄂君子晳。呂覽之能得五員者。皆楚執圭者也。高注《淮南》曰:楚爵功臣賜以圭。謂之執圭。比附庸之君。]
古文圭。从王。 [古文从玉。謂頒玉以命諸侯,守此土田培敦也。小篆重土而省玉。葢李斯之失與。今《經典》中圭珪錯見。] ○圭珪移於部末者,許例當如此也。
《康熙字典》
【丑集中】【土字部】 〔古文〕珪【唐韻】古攜切【集韻】【韻會】涓畦切,𠀤音閨。【說文】瑞玉也。上圜下方,圭以封諸侯,故从重土。【書·禹貢】禹錫𤣥圭。【詩·大雅】錫爾介圭。【周禮·春官·典瑞】王執鎮圭,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又【周禮·春官】土圭以致四時日月,封國則以土地。【註】土,猶度也。土圭,测日景之圭。
又量名。【前漢·律歷志】量多少者,不失圭撮。【註】六十四黍爲圭,《後漢·與服志》:
又凡合單紡爲一系,四系爲一扶,五扶爲一首,五首爲一文,文采淳爲一圭。
又丸散之刀圭,准如梧桐子大,十分方寸匕之一,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不落爲度。見【本草綱目·序例】。
又與閨同。【禮·儒行】蓽門圭窬。
考證:〔【註】六十四黍爲圭,四圭曰撮。
又凡合單紛爲一糸,四糸爲一扶。〕
謹照後漢書原文紛改紡。糸改系。省上文四圭曰撮句。改後漢與服志。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gui1 [kuei55] ㄍㄨㄟ
粵語
gwai1 [kwɐi5] 圭臬(本解「日圭,轉指「典範」), 圭璋(玉中之貴者,人品中之高潔者), 圭表, 圭蓽, 白圭之玷, 三復白圭(慎言)
日語
ケイ [keː] [漢]
ケ [ke] [呉]
韓語
규 [kju]
越南
khuê [xwe33]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見齊合
蟹攝齊韻4等合口平齊韻圭小韻古攜切kuɛi圭璧說文曰瑞玉也上圜下方公執桓圭九寸侯執信圭伯執躬圭皆七寸子執穀璧男執蒲璧皆五寸周禮以靑圭禮東方又孟子曰六十四黍爲一王十圭爲一合古攜切十五圭璧說文曰瑞玉也上圜下方公執桓圭九寸侯執信圭伯執躬圭皆七寸子執穀璧男執蒲璧皆五寸周禮以靑圭禮東方又孟子曰六十四黍爲一王十圭爲一合古攜切十五
刊謬補缺切韻
見齊合
蟹攝齊韻4等合口平齊韻圭小韻古攜切kiwei古攜反。十三爳一合。十二。古攜反。十三爳一合。十二。
集韻
見齊四合
蟹攝齊韻4等合口平齊韻圭小韻涓畦切kiuɛi說文瑞玉也上圜下方公執桓圭九寸侯執信圭伯執躬圭皆七寸子執穀璧男執蒲璧皆五寸以封諸侯从重土楚爵有執圭一曰六十四黍為圭古作珪說文瑞玉也上圜下方公執桓圭九寸侯執信圭伯執躬圭皆七寸子執穀璧男執蒲璧皆五寸以封諸侯从重土楚爵有執圭一曰六十四黍為圭古作珪
禮部韻略
見齊四合
蟹攝齊韻4等合口平齊韻圭小韻涓畦切kiuɛi涓畦切或作珪釋云圭璧説文瑞玉也上圜下方周禮公執桓圭九寸侯執信圭伯執躬圭皆七寸以封諸侯故字从重土漢律厯志圭撮六十四黍為一圭十圭為一合涓畦切或作珪釋云圭璧説文瑞玉也上圜下方周禮公執桓圭九寸侯執信圭伯執躬圭皆七寸以封諸侯故字从重土漢律厯志圭撮六十四黍為一圭十圭為一合
增韻
見齊四合
蟹攝齊韻4等合口平齊韻圭小韻涓畦切kiuɛi涓畦切瑞玉亦作珪又六十四黍為圭四圭為撮涓畦切瑞玉亦作珪又六十四黍為圭四圭為撮
五音集韵
見齊合
蟹攝齊韻4等合口平齊韻見母四等合kiuɛi古攜切圭璧說文曰瑞玉也上圓下方公執桓圭九寸侯執信圭伯執躬圭皆七寸子執榖璧男執蒲璧皆五寸周禮以青圭禮東方又孟子曰六十四黍為一圭十圭為合二十九古攜切圭璧說文曰瑞玉也上圓下方公執桓圭九寸侯執信圭伯執躬圭皆七寸子執榖璧男執蒲璧皆五寸周禮以青圭禮東方又孟子曰六十四黍為一圭十圭為合二十九
洪武正韻
見灰合
灰韻合口平灰韻規小韻居為切kuei瑞玉亦作珪又六十四黍爲圭四圭爲撮瑞玉亦作珪又六十四黍爲圭四圭爲撮
古今韻會舉要
見規惟平齊韻規韻見母kui涓畦切音與支韻規同瑞玉从重土圭以封諸侯也上圓下方徐曰既分之土田又以玉為信故从重土一曰六十四黍為一圭十圭為一合前律志不失圭撮注應劭曰圭自然之形隂陽之始四圭曰撮三指撮之又凡合單紛為一糸四糸為一扶五扶為一首五首成一文文采淳為一圭又刀圭本草云十分方寸匕之一凖如梧桐子大也又圭田考工記注圭之言潔也周謂士田曰圭又土圭周禮大司徒以土圭之灋測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先鄭注云土圭之長尺有五寸以夏至之日立八尺之表其景適正與土圭等謂之地中集韻古作珪涓畦切音與支韻規同瑞玉从重土圭以封諸侯也上圓下方徐曰既分之土田又以玉為信故从重土一曰六十四黍為一圭十圭為一合前律志不失圭撮注應劭曰圭自然之形隂陽之始四圭曰撮三指撮之又凡合單紛為一糸四糸為一扶五扶為一首五首成一文文采淳為一圭又刀圭本草云十分方寸匕之一凖如梧桐子大也又圭田考工記注圭之言潔也周謂士田曰圭又土圭周禮大司徒以土圭之灋測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先鄭注云土圭之長尺有五寸以夏至之日立八尺之表其景適正與土圭等謂之地中集韻古作珪
蒙古字韻
g ꡂÿue ꡦꡟꡠ平支韻kyɛ̆()
音韻闡微
見支微齊泰灰合陰平齊韻圭小韻見母四等kuei
中原音韻
見齊微合陰平齊微韻kui
韻略易通
見西微合陰平西微韻kui六十四黍六十四黍
中州音韻
見齊微合平聲齊微韻歸小韻kui瑞玉瑞玉
中華新韻
ㄍ ㄨㄟ 陰平微韻kuei
東國正韻
ㄱ ㆋㅇ 平雞啓罽韻kyei
戚林八音
求 雞圭 陰平雞圭韻kie
分韻撮要
古 威 陰平威韻kʷɐi上員下方封國則以爲信上員下方封國則以爲信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東漢
支
魏
支
晉
支
宋北魏後期
齊
北魏後期北齊
齊
齊梁陳北周隋
齊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kiweg
王力
giwe 支部
董同龢
kiueɡ 佳部
周法高
kweɣ 支部
李方桂
kwig 佳部
鄭張尚芳
kʷeː 支0部
白-沙
*[k]ʷˤe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kʷē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kwē
斯塔羅斯金西漢
kwē
斯塔羅斯金東漢
kwiē
許思萊上古
kwê
許思萊東漢
kue
布之道諧聲域
WE
聲首圭
KE
聲首圭
布之道擬音
kwˤe
音節類型A
Dialects 方言
k
kuɐi
陰平(31)
官廣西柳州雒容33
閩廣東中山隆都55
粵廣東韶關55
粵廣東深圳寶安55
粵廣東珠海斗門33
粵廣東佛山53
粵廣東佛山順德53
粵廣東肇慶55
粵廣東肇慶封開55
粵廣東清遠55
粵廣東中山石岐55
粵廣東雲浮55
粵廣東雲浮羅定55
粵廣西南寧55
粵廣西南寧賓陽35
粵廣西桂林臨桂45
粵廣西梧州蒙山53
粵廣西北海55
粵廣西欽州55
粵廣西欽州靈山21
粵廣西貴港桂平55
粵廣西貴港南江44
粵廣西玉林北流55
粵廣西玉林博白55
粵廣西百色55
粵廣西來賓武宣55
粵廣西崇左寧明53
粵香港55
粵澳門55
平廣東韶關55
平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52
陰上(1)
平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24
kuei
陰平(31)
官江蘇連雲港
官江蘇淮安漣水31
官安徽蕪湖31
官安徽銅陵樅陽21
官安徽安慶11
官湖北武漢55
官湖北宜昌55
官湖北襄陽襄樊34
官湖北黃岡紅安
官湖北天門55
官湖南常德44
官湖南湘西吉首55
官廣西桂林臨桂33
官重慶江津55
官四川成都44
官四川自貢45
官四川南充55
官四川達州達縣55
官四川雅安漢源55
官貴州貴陽55
官貴州遵義55
官貴州畢節1
官貴州黔東南丹寨33
官雲南昆明44
官寧夏銀川1
吳上海浦東新區53
吳浙江金華玉山33
吳浙江衢州龍游434
湘廣西桂林灌陽22
粵廣東江門白沙23
平廣西崇左扶綏53
陽平(1)
湘湖南長沙13
kui
陰平(26)
官山東煙台1
官湖北荊門鍾祥24
吳浙江杭州33
吳浙江衢州開化45
吳江西上饒廣豐445
閩福建廈門55
閩福建三明將樂55
閩福建漳州漳浦55
閩廣東汕頭33
閩廣西貴港平南33
客江西九江修水24
客江西贛州寧都42
客廣東韶關新豐44
客廣東深圳33
客廣東惠州33
客廣東梅州梅縣44
客廣東梅州五華44
客廣東東莞33
客廣西玉林北流55
客廣西玉林博白44
粵廣西柳州融水52
粵廣西百色那畢53
粵廣西賀州信都44
粵廣西崇左52
平湖南永州道縣54
平廣西賀州九都話24
kue
陰平(7)
官江蘇南通
官山東青島即墨1
官山東東營利津
官山東濰坊壽光1
官山東濟寧1
吳上海53
客江西贛州南康44
kuəi
陰平(3)
官江蘇南京31
湘湖南湘潭33
粵香港新界232
ky
陰平(1)
閩福建南平建陽53
平聲(1)
閩福建南平建甌54
kuᴇi
陰平(2)
平廣西南寧亭子41
平廣西玉林福綿54
kuɛi
陰平(2)
粵廣東清遠連山53
平廣西桂林朝陽43
kuɛ
陰平(1)
吳浙江台州仙居334
kye
陰平(1)
吳福建南平浦城35
kie
陰平(1)
閩福建福州44
ke
陰平(1)
閩福建莆田仙游54
kyi
陰平(1)
閩福建三明沙縣33
ki
陰平(1)
閩福建寧德福安332
kɐi
陰平(1)
粵廣東珠海前山55
kuɔi
陰平(1)
粵廣東東莞213
kuᴇ
陰平(1)
平廣西柳州融水53
kʰ
kʰuɐi
陰平(2)
客廣西南寧馬山33
粵廣西河池宜州53
kʰui
陽平(1)
客廣東廣州從化35
kʰuᴇi
陽平(1)
平廣西梧州藤縣212
kʰøi
陰平(1)
平廣西百色田東54
tɕ
tɕy
陰平(1)
吳浙江溫州33
Notes 註
珪 窐 閨 袿 圭
《漢語同源詞大典》:珪:玉圭;窐:甑下孔,引申而指門旁圭形小洞;閨:上圓下方之門;袿:圭形衣物;圭:瑞玉。本組字皆有「圭」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奊 哇 傾 *圭
《漢語同源詞大典》:奊:頭不正;哇:靡靡之音;傾:傾斜不正。本組字皆有「不正」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絓 罣 糾 *圭
《漢語同源詞大典》:絓:糾纏成結;罣:掛住、絆住;糾:糾纏。本組字皆有「絆」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洼 窐 眭 坑 *圭
《漢語同源詞大典》:洼:深池,引申為低凹;窐:空而深,引申為低凹;眭:目深;坑:深凹處。本組字皆有「低凹」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挂 畦 劃 *圭
《漢語同源詞大典》:挂:劃分;畦:五十畝土地,人所劃分;劃:劃分。本組字皆有「劃分」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繐 憓 鏸 穗 𦒎 圭 *惠
《漢語同源詞大典》:繐:細疏布;憓:多智謀,心思細;鏸:三棱矛,引申為尖銳;穗:禾穗;𦒎:鳥翅羽莖之末端,尖而細部;圭:玉器,呈三角形。本組字皆有「細而尖」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金文從二「士」,本義疑為禮玉。15 字
詳解: 金文從二「士」,構形初義不明,疑象禮神用的玉器之形。高鴻縉認為「圭」是「卦」的初文,「士」象竹籌縱橫,按金文「士」象斧鉞之形,此說不可信。古代的禮玉「圭」的起源一向有取像於斧鉞之說,故「圭」很可能像斧鉞形之禮玉。
金文表示玉圭,是玉製禮器,長條形,上端呈三角形,下端為方形。五年琱生簋:「琱生則堇圭」,林澐讀「堇」為「覲」,表示琱生獻圭致謝。又表示圭瓚,用以盛鬯酒灌祭,以圭為柄者稱圭瓚。多友鼎:「易(賜)女(汝)圭瓚一」。
《說文》:「瑞玉也。上圜下方。公執桓圭,九寸;矦執信圭,伯執躬圭,皆七寸;子執穀璧,男執蒲璧,皆五寸。以封諸矦。从重土。楚爵有執圭。珪,古文圭从玉。」288 字相關漢字: 士,卦,堇,覲
Relatives 相關字
Yixiezi 異寫字 (works in progress)
As phonetic component 作聲旁
圭卦佳㰪娃𣫴𫭳奎𡌤奊黊𡐠规𧠹𦋅𪖢哇𡌲詿诖𪗹㪈挂⿺爪圭𣥮䞨跬恚㤬⿲忄牛圭胿䯓觟𦐰晆𱢹銈𫓯珪洼烓桂㾏茥䅅筀絓𮉤⿰瓜圭㙓畦𬫀崖砉硅厓袿鞋𦈰𩰳𬴸劸𦓯邽𡧩窐䙵閨闺𤬿街徍𫻮刲𠜤罣𤞇𪊧蛙䖯鼃䵷𱌃⿱圭黾鮭鲑䳏𱉤卦𩳴𫙌啩掛⿰氵卦𱣧⿱艹卦𦁊褂𥦛𨵗𬮯𰻀罫佳⿰佳𡿨𱓊龿𩋔𠡬𮄂娃㥨𣕁奎㛻𪑭睳喹㨒⿰扌⿱𰅳王䠑㥣鍷煃楏𠝥蝰奊䜁𧏂𪃤黊蘳规𫰹𰥪𰓻椝𬃀鬶窥𬮭𫚜⿱规鸟𧠹嫢𡙭瞡⿰口規摫𢵅⿱雨規⿰金規⿰火規槻槼𭬉鬹𡪽窺𥨖闚䲅𪄯𨾚挂⿰口挂跬𠏠恚㜇𥉖𠹤𩝤𧫉𤌷洼⿰口洼䨟𱛿⿱宀洼窪烓𧟼桂𥉯𠺺溎蓕崖𬿕⿰崖頁𥊅⿰崖見嘊⿰言崖漄⿱山大𰧛𰏍𨖭𰳘砉𢝇湱𤊴𤎃剨騞𬴃厓𠊎娾睚𧡋⿰厓见啀𪘬𱌷𫨾捱𨂉𢛄涯𪞢𣔦𦲒堐𱗴崕⿰革厓⿰厓布𪺾𧍊⿰魚厓鞋⿰亻鞋嚡邽⿵門邽窐𱷎䙵𰟜⿰火⿱垔上閨⿱艹閨罣𢠪𤌒蛙𲀒掛𫫔𦟺𩋔𱕦涯𠽎𦹹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0
2571
-G1
2571
-G7
6.一.13
-GT
0964
-GKX
0224.02
康熙字典-GHZR
0449.02
汉语大字典-GZJW
325511
-G通规
3570
-G京族
kwe1.0.0
-G古籍
03102
-HB1
A663
-H常用
0738
-T1
3968
全字庫-T甲表
00744
異體字字典-T本土
0968
-J0
2329
-JMJ
008908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MJ
057213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
IVS: E0102
J人名
一..0081
-K0
4804
-K人名
一..0738
-KP0
4947
-V1
4848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guī
GUI1
(v2.1.0-6.0.0)
kTGHZ2013
123.130:guī
kHanyuPinyin
10418.050:guī
kXHC1983
0416.050:guī
0416.050:guī
(v5.1.0)
kCantonese
gwai1
GWAI1
(v2.1.0-4.0.1)
kJapanese
ケイ ケ たま
kJapaneseKun
TAMA
kJapaneseOn
KEI
kKorean
KYU
kHangul
규:0N
규
(v5.0.0-10.0.0)
kVietnamese
quê
kTang
*guei
kDefinition
jade pointed at top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0-3967
0-3967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A663
kIRG_TSource
T1-4764
1-4764
(v3.0.0-5.2.0)
kIRG_JSource
J0-373D
0-373D
(v3.0.0-5.2.0)
kIRG_KSource
K0-5024
0-5024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D1CF
kIRG_VSource
V1-5050
1-5050
(v3.1.1-5.2.0)
3-2756
(v3.1.0)
1-2756
(v3.0.0)
kRSUnicode
32.3
kTotalStrokes
6
kIICore
AGTJ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DaeJaweon
0456.050
kFennIndex
272.02
kGSR
0879a
kHanYu
10418.050
kIRGDaeJaweon
0456.050
kIRGDaiKanwaZiten
04887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10418.050
kIRGKangXi
0224.020
kKangXi
0224.020
kKarlgren
458
kMatthews
3609
kMeyerWempe
1368a
kMorohashi
04887 04887:E0101
04887
(v2.1.0-15.0.0)
kNelson
1052
kSBGY
091.42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GG
kCihaiT
312.402
kFenn
48F
kFourCornerCode
4010.4
kFrequency
5
(v3.2.0-15.1.0)
kHKGlyph
0737
kPhonetic
699 710
699
(v3.2.0-4.0.1)
kUnihanCore2020
G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A663
kCCCII
213777
kCNS1986
1-4764
kCNS1992
1-4764
kEACC
213777
kGB0
2571
kGB1
2571
kJinmeiyoKanji
2010
kJis0
2329
kKoreanName
2015
kKPS0
D1CF
(v3.1.1-15.0.0)
kKSC0
4804
(v2.1.0-15.0.0)
kMainlandTelegraph
0964
kTaiwanTelegraph
0964
kTGH
2013:3570
kXerox
263:164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1811+32.3.3
kRSKangXi
32.3
(v2.1.0-15.0.0)
異體 Variants
kSemanticVariant
U+73EA<kMatth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