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話
keng1
粵語
hang1
日語
コウ
カン
ケイ
キョウ
ケン
韓語
경
廣韻
溪/耕開/平
匣/耕開/平
集韻
溪/耕開/平
匣/耕開/平
溪/山開/平
溪/先開/平
見/青開/去
Sources 各源例字
G3-4923
HB2-D65E
T2-3723
J1-4A64
K2-457D
KP1-570C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Evolution 字形演化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漢
說文小篆
宋
傳抄
汗簡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口莖切
牛厀下骨也。从牛巠聲。《春秋傳》曰:「宋司馬牼字牛。」
Meaning 字義
keng1
(1)
牛膝下的直骨,即牛胫骨
(2)
通「顅」(qian1) 颈长貌
→顅
qian1
(2)
长项貌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說文解字》
口莖切
牛厀下骨也。从牛巠聲。《春秋傳》曰:「宋司馬牼字牛。」
《說文解字繫傳》
懇耕反
牛膝下骨也。從牛巠聲。《春秋傳》曰:「宋司馬牼,字牛。」
《說文解字注》
口莖切
牛厀下骨也。 [牛脛也。脛者,骹也。] 从牛。巠聲。 [口莖切。十一部。] 《春秋傳》宋司馬牼字牛。 [按《仲尼弟子列傳》。宋司馬耕字牛。《左傳》哀十四年。兩書司馬牛。不偁其名。許云司馬牼。豈卽司馬耕與。外此昭卄年,卄一年宋有華牼。《孟子》書有宋牼。皆不傳其字。]
《康熙字典》
【巳集下】【牛字部】 【廣韻】口莖切【集韻】【韻會】丘耕切,𠀤音鏗。【說文】牛膝下骨也。又人名。【春秋·襄十七年】邾子牼卒。【左傳·昭二十年】使少司𡨥牼以歸。【孟子】宋牼將之楚。
又【廣韻】戸耕切【集韻】何耕切,𠀤音莖,義同。【春秋·邾子牼釋文】徐音戸耕反。
又【集韻】丘閑切,音慳。
又【集韻】古定切【類篇】吉定切,𠀤音徑。義𠀤同。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keng1 [kʰɤŋ55] ㄎㄥ
粵語
hang1 [hɐŋ5]
日語
コウ [koː] [漢]
カン [kaɴ] [漢]
ケイ [keː]
キョウ [kʲoː] [呉]
ケン [keɴ] [呉]
韓語
경 [kjʌŋ]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溪耕開
梗攝耕韻2等開口平耕韻鏗小韻口莖切kʰɐŋ牛膝骨又人名宋有司馬牼牛膝骨又人名宋有司馬牼
匣耕開
梗攝耕韻2等開口平耕韻莖小韻户耕切ɣɐŋ牛膝下骨又苦耕切牛膝下骨又苦耕切
刊謬補缺切韻
溪耕開
梗攝耕韻2等開口平耕韻鏗小韻口莖切kʰæŋ牛骨。宋有司空挳。牛骨。宋有司空挳。
匣耕開
梗攝耕韻2等開口平耕韻莖小韻尸耕切ɣæŋ牛膝下。牛膝下。
集韻
溪耕開
梗攝耕韻2等開口平耕韻銵小韻丘耕切kʰɪɐŋ說文牛膝下骨引春秋傳宋司馬牼字牛說文牛膝下骨引春秋傳宋司馬牼字牛
匣耕開
梗攝耕韻2等開口平耕韻莖小韻何耕切ɣɪɐŋ牛膝下骨牛膝下骨
溪山開
山攝山韻2等開口平山韻掔小韻丘閑切kʰæn牛䣛下骨牛䣛下骨
溪先開
山攝先韻4等開口平先韻牽小韻輕煙切kʰɛn牛膝下骨牛膝下骨
見青開
梗攝青韻4等開口去徑韻徑小韻吉定切kɛŋ牛膝下骨牛膝下骨
增韻
溪耕開
梗攝耕韻2等開口平耕韻鏗小韻丘耕切kʰɪɐŋ宋牼人名見孟子重増宋牼人名見孟子重増
五音集韵
溪山删開
山攝山韻2等開口平山韻溪母二等kʰæn牛膝下骨牛膝下骨
溪仙先A開
山攝仙韻3等開口A平仙韻溪母四等kʰjæn牛膝下骨牛膝下骨
溪庚清二開
梗攝庚韻2等開口平庚韻溪母二等開kʰɪaŋ牛膝骨又人名宋有司馬牼牛膝骨又人名宋有司馬牼
匣庚清二開
梗攝庚韻2等開口平庚韻匣母二等開ɣɪaŋ牛膝下骨又苦耕切牛膝下骨又苦耕切
見青開
梗攝青韻4等開口去徑韻見母四等開kɛŋ牛膝下骨牛膝下骨
洪武正韻
溪庚開
庚韻開口平庚韻阬小韻丘庚切kʰəŋ宋牼人名見孟子宋牼人名見孟子
古今韻會舉要
溪經平庚韻經韻溪母kʰiəŋ說文牛䣛下骨引左傳宋司馬牼字牛孟子宋牼〇平水韻増說文牛䣛下骨引左傳宋司馬牼字牛孟子宋牼〇平水韻増
蒙古字韻
kh ꡁÿing ꡦꡞꡃ平庚韻kʰjiŋ()
音韻闡微
溪東冬庚蒸青開陰平庚韻阬小韻溪母二等kʰəŋ
見東冬庚蒸青齊去聲徑韻徑小韻見母四等kiŋ
韻略易通
開庚晴開舒陰平庚晴韻kʰəŋ牛膝下骨也又宋牼人名牛膝下骨也又宋牼人名
中州音韻
溪庚青齊平聲庚青韻輕小韻kʰiəŋ牛膝骨又人名牛膝骨又人名
中華新韻
ㄎ ㄥ 陰平庚韻甲類kʰɤŋ
東國正韻
ㅋ ㆎㆁ 平搄肯亘亟韻kʰɤiŋ
戚林八音
氣悉 燈庚 陰平燈庚韻kʰeiŋ
分韻撮要
曉 登 陰平登韻hɐŋ牛膝下骨又人名宋牼牛膝下骨又人名宋牼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kʰĕŋ
gʰĕŋ
董同龢
ɣeŋ 耕部
周法高
kreŋ 耕部
ɡreŋ 耕部
李方桂
griŋ 耕部
鄭張尚芳
kʰreːŋ 耕0部
ɡreːŋ 耕0部
白-沙
*m-kʰˤ<r>eŋ
*kʰˤ<r>eŋ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khrēŋ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khrēŋ
斯塔羅斯金西漢
khrēŋ
斯塔羅斯金東漢
khriēŋ
許思萊上古
khrêŋ
grêŋ
許思萊東漢
kʰɛŋ
gɛŋ
布之道諧聲域
KEŊ
聲首巠
布之道擬音
kʰrˤeŋ
音節類型A
ɡrˤeŋ
音節類型A
Notes 註
脛 桱 頸 涇 娙 經 蛵 鋞 徑 牼 䀴 莖 𤭓 勁 杠 *巠
《漢語同源詞大典》:脛:小腿,長而直;桱:床前几,長而直;頸:頸項;涇:直流的水波;娙:女性身長、苗條;經:織布機上的縱線;蛵:蜻蜓,形長直;鋞:溫器,筒狀物,長且直;徑:小路,捷徑;牼:牛脛骨;䀴:直視;莖:草木莖杆;𤭓:長頸酒器;勁:強勁,有正直義;杠:床前橫木,長而直。本組字皆有「長而直的物體」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3
4103
简体: 𰠲
GKX
0700.30
康熙字典-GHZR
2123.19
汉语大字典-GZJW
356511
-G古籍
05495
-HB2
D65E
-T2
2303
全字庫-T乙表
02473
異體字字典-J1
4268
-JMJ
016836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K2
3793
-KP1
570C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kēng
KENG1
(v2.1.0-6.0.0)
kHanyuPinyin
31810.130:kēng
kCantonese
hang1
HANG1
(v2.1.0-4.0.1)
kJapanese
コウ カン ケイ キョウ ケン
kJapaneseOn
KOU KYOU KAN KEN
kDefinition
ox shank, person's name
man
(v2.1.0-5.1.0)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3-4923
3-4923
(v3.0.0-5.2.0)
kIRG_HSource
HB2-D65E
kIRG_TSource
T2-3723
2-3723
(v3.0.0-5.2.0)
kIRG_JSource
J1-4A64
1-4A64
(v3.0.0-5.2.0)
kIRG_KSource
K2-457D
2-457D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1-570C
kRSUnicode
93.7
kTotalStrokes
11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DaeJaweon
1114.090
kGSR
0831q
kHanYu
31810.130
kIRGDaeJaweon
1114.090
kIRGDaiKanwaZiten
20023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31810.130
kIRGKangXi
0700.300
kKangXi
0700.300
kMatthews
3355
kMorohashi
20023
kSBGY
187.45 188.39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HQMVM
kCihaiT
871.302
kFourCornerCode
2151.1
kPhonetic
623
kUnihanCore2020
HM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D65E
kCCCII
22556D
kCNS1986
2-3723
kCNS1992
2-3723
kEACC
22556D
kGB3
4103
kJis1
4268
kKPS1
570C
(v3.1.1-15.0.0)
kTaiwanTelegraph
8721
kXerox
304:247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21956+93.4.7
kRSKangXi
93.7
(v2.1.0-15.0.0)
異體 Variants
kSimplifiedVariant
U+3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