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話
zi3(子)
zi5(子)
粵語
zi2
日語
シ
韓語
자
廣韻
精/之/上
集韻
精/之/上
訓読
こ(子)
Sources 各源例字
G5-415F
T3-234E
JMJ-000723
Old versions 舊版本
Evolution 字形演化
商
甲骨文
子組
商
甲骨文
圓體類子卜辭
商
甲骨文
劣體類子卜辭
商
甲骨文
賓組
商
甲骨文
歷組
漢
說文小篆
東漢
傳抄
說文解字
宋
傳抄
汗簡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宋
傳抄
集古文韻上聲韻第三
宋
傳抄
三體陰符經
宋
傳抄
集古文韻上聲韻第三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卽里切
十一月,陽气動,萬物滋,人以爲偁。象形。凡子之屬皆从子。
古文子从巛,象髮也。
籒文子囟有髮,臂脛在几上也。
Meaning 字義
(1)
同「子」
→子
zi3
(1)
古代指儿、女;现在专指儿子sons and daughters, son
(2)
子孙,后代offspring
(3)
特指太子,君位的继承人
(4)
诸侯服丧期间的称呼
(5)
臣民,百姓
(6)
爱,像对子女一样地爱护
(7)
尽儿女之道,善事父母
(8)
收养为子
(9)
我国古代第四等爵位名fourth rank in five feudal titles of nobility
(10)
古代士大夫的通称
(11)
古代对男子的通称man 男子
(12)
古代对女子的称呼woman 女子
(13)
泛指人people
(14)
代词 表示第二人称,相当于“你”或“您”you, your (respectful form)
(15)
古人对自己老师的称呼teacher
(16)
指先秦百家的著作,及此后图书四部分类(经、史、子、集)中的第三部类,包括哲学、科学、和艺术等类书籍 如《老子》、《荀子》、《韩非子》等philosophy category in library
(17)
动物的幼儿young animal
(18)
动物的卵egg 鱼子
(19)
植物的果实或种子 如:松子;莲子;裸子植物;被子植物seed
(20)
滋生
(21)
结果实
(22)
称细小的物件 如:子弹;子石;算盘子small objects
(23)
特指棋子
(24)
幼小的;稚嫩的 如:子鸡;子畜;子姜young
(25)
古代货币轻者称为子
(26)
利钱,息金
(27)
副,偏(指官职)
(28)
指派生的、从属的(与本体或母体相对而存在的事物) 如:子注;子句;子目;子城;子堤;子公司;子母钟
(29)
地支的第一位 1.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如:1984年为农历甲子年 2.用以纪月,即农历十一月 3.用以纪日 4.用以纪时,即夜半11时至1时first in Dizhi, 11pm to 1am
(30)
五行属水
(31)
十二生肖属鼠
(32)
似
(33)
量词 如:两子儿钱
(34)
用同「則」(ze2) 作,做
→則
ze2
(8)
作;做to do
(35)
用同「姊」
→姊
zi3
(1)
姐姐elder sister
(36)
副词 1.表示限制,相当于“只” 2.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虽然”
(37)
姓
zi5
(38)
助词 1.构词后缀 a.加在名次之后 如:桌子;刀子 b.用于量词之后 如:两下子;那阵子;几帮子;一辈子 c.用于动词之后,构成名词或名词性词组 2.表示动态,相当于“着(zhe5)”(noun suffix used after a noun, used after an adjective or a verb, suffix of a few quantifiers)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子
《說文解字》
卽里切
十一月,陽气動,萬物滋,人以爲偁。象形。凡子之屬皆从子。 [李陽冰曰:「子在襁緥中,足併也。」]
古文子从巛,象髮也。
籒文子囟有髮,臂脛在几上也。
《說文解字繫傳》
津矣反
十一月陽气動,萬物滋入以為稱。象形也。凡子之屬,皆從子。 [臣鍇曰:「十一月夜半,陽气所起,人承陽本其初,故以為稱。《律厤志》曰:『孳萌於子也。』通論詳矣。」]
古文子從巛,髪也。
籀文子從囟有髪,臂脛在几上也。
《說文解字注》
卽里切、卽里切
十一月昜气動。萬物滋。 [《律書》。子者,滋也。言萬物滋於下也。《律曆志》曰:孶萌於子。] 人㠯爲偁。 [人各本譌入。今正。此與以朋爲朋攩,以韋爲皮韋,以烏爲烏呼,以來爲行來,以西爲東西一例。凡言以爲者,皆許君發明六書叚借之法。子本陽气動萬物滋之偁。萬物莫靈於人。故因叚借以爲人之偁。] 象形。 [象物滋生之形。亦象人首與手足之形也。卽里切。一部。] 凡子之屬皆从子。
古文子。从巛。象髮也。 [象髮與𩠐同意。]
籒文子,𦥓有髮, [巛也。] 臂, [北也。] 脛, [人也。] 在几上也。 [《木部》曰:牀者,安身之几坐也。]
《康熙字典》
【寅集上】【子字部】 【集韻】子古作㜽。註詳部首。 集韻(1039)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zi3 [tsɿ214] ㄗˇ (子)
zi5 [tsɿ] ㄗ˙ (子)
粵語
zi2 [tsiː35]
日語
シ [ɕi]
韓語
자 [tɕa]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精之
止攝之韻3等開口上止韻子小韻即里切tsie古文(子‧子息環濟要略曰子猶孳也孳恤下之稱也亦辰名爾雅云太歳在子曰困敦又殷姓又漢複姓十一氏左傳鄭大夫子人[氏/九]魯大夫子服氏子家羈莊子有子桑扈皇子吿敖何氏姓苑有子乾子仲子工子革子臧子師等氏即里切八)古文(子‧子息環濟要略曰子猶孳也孳恤下之稱也亦辰名爾雅云太歳在子曰困敦又殷姓又漢複姓十一氏左傳鄭大夫子人[氏/九]魯大夫子服氏子家羈莊子有子桑扈皇子吿敖何氏姓苑有子乾子仲子工子革子臧子師等氏即里切八)
集韻
精之
止攝之韻3等開口上止韻子小韻祖似切tsie說文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入以為偁象形古作㜽𢀈說文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入以為偁象形古作㜽𢀈
五音集韵
精脂支之開
止攝脂韻3等開口上旨韻精母四等開tsiɪ並古文並古文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西漢
之
東漢
之
魏
之
晉
之
宋北魏後期
之
齊梁陳北周隋
脂之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布之道諧聲域
TSƏ
聲首子
布之道擬音
tsəʔ
音節類型B
Dialects 方言
ts
tsɿ
陰上(16)
吳上海浦東新區33
吳江蘇無錫324 (無錫方言古全清上聲歸入陰上為323調,此處為324調。)
吳江蘇無錫江陰45
吳江蘇常州334
吳江蘇鎮江丹陽324
吳江蘇泰州靖江334
吳安徽黃山甘棠35
客廣西南寧馬山31
客廣西玉林北流42
粵廣東珠海斗門55
粵廣西貴港桂平35
粵廣西河池宜州42
粵廣西崇左寧明35
平湖南永州道縣55
平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24
平廣西賀州九都話55
上聲(9)
官廣西柳州雒容52
官廣西桂林臨桂42
吳安徽宣城寧國214
吳安徽宣城宣州214
客江西九江修水21
客江西贛州南康42
客廣東廣州從化21
客廣西玉林博白21
湘廣西桂林灌陽55
陽去(1)
吳安徽池州貴池214
陰去(1)
平湖南永州寧遠55 (孔子)
tsi
陰上(10)
閩廣東茂名電白31
粵廣東韶關35
粵廣東江門白沙45
粵廣東肇慶35
粵廣東雲浮35
粵廣東雲浮羅定35
粵香港35
平廣西柳州融水55
平廣西百色田東33
平雲南文山富寧33
上聲(7)
閩廣東中山隆都24
粵廣東深圳寶安11
粵廣東珠海前山13
粵廣東中山石岐213
粵香港新界35
粵澳門13
平廣西桂林朝陽23
tsu
陰上(3)
閩廣東湛江雷州52
閩廣東汕尾海豐53
平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24
上聲(3)
客廣東深圳31
客廣東惠州35
客廣東東莞21
tsə
上聲(2)
吳浙江衢州開化53 (文,白,又)
客江西贛州寧都214
tsy
陰上(3)
粵廣東佛山35
粵廣東佛山順德24
粵廣東清遠35
tsɐi
陰上(2)
粵廣東東莞35
粵廣西玉林博白33
tsei
陰上(1)
平廣西崇左扶綏33
tsɯ
陰上(1)
閩廣東揭陽53
tsai
陰上(1)
平廣西桂林平樂45
tʃ
tʃi
陰上(4)
粵廣西柳州融水55
粵廣西北海35
粵廣西欽州35
粵廣西百色那畢33
tʃɐi
陰上(1)
粵廣西貴港南江34
tʃəi
陰上(3)
粵廣西南寧賓陽33
粵廣西桂林臨桂42
粵廣西來賓武宣45
tʃei
陰上(1)
粵廣西崇左24
tʃui
陰上(1)
粵廣西欽州靈山55
tʃyɔ
陰上(1)
粵廣西賀州信都52
t
ti
陰上(4)
粵廣東清遠連山55
粵廣西玉林北流35
平廣西梧州藤縣33
平廣西玉林福綿33
ɬ
ɬɿ
陰上(1)
粵廣西百色35
ɬi
陰上(1)
粵廣西梧州蒙山42
ɬu
陰上(1)
閩廣西貴港平南45
l
lə
陽入(1)
平湖南永州寧遠22 (桃子。)
tɕ
tɕi
陰上(1)
平廣西南寧亭子33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4
3363
-G5
3363
-GKX
0277.02
康熙字典
注: 古文
GKX
0277.16
康熙字典-GHZR
1083.03
汉语大字典-T3
0346
全字庫-JMJ
000723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zǐ
ZI3
(v3.1.0-6.0.0)
kCantonese
zi2
daai2 zi2
(v4.1.0-13.0.0)
DAAI2 JI2
(v3.1.0-4.0.1)
kJapanese
シ こ
kDefinition
(ancient form of 子) child, seed, 1st terrestrial branch
(ancient form of 子) child, seed, the first of the twelve Celestial Stems ( 天干)
(v3.1.0-3.2.0)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5-415F
5-415F
(v3.0.0-5.2.0)
kIRG_TSource
T3-234E
3-234E
(v3.0.0-5.2.0)
kIRG_JSource
JMJ-000723
kRSUnicode
39.3
kTotalStrokes
6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HanYu
21011.030
kIRGHanyuDaZidian
21011.030
kIRGKangXi
0277.160
kKangXi
0277.160
kMorohashi
06940
kSBGY
254.01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VV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