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
U+5C14(Basic)
小部2畫 共5畫 核心字
官話
er3()
mi3()
粵語
ji5
日語
(尒)
デイ(爾)
ナイ(爾)
韓語
越南
nhĩ(尒)
廣韻
日/支開/上(尒)
集韻
日/支開/上(尒)
泥/齊四開/上(爾)
Sources 各源例字
G0-367B
H-FBD8
T3-223F
JMJ-010290
K1-6A50
V1-5326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Comparison 用字對比
Evolution 字形演化
戰國
金文
戰國晚期
戰國
金文
戰國
楚(戰國)
簡帛
上博
楚(戰國)
簡帛
郭店
楚(戰國)
簡帛
新蔡葛陵
楚(戰國)
簡帛
九店
說文小篆
傳抄
三體石經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傳抄
集古文韻上聲韻第三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兒氏切詞之必然也。从入、丨、八。八象气之分散。
《字源》:“爾”的简化字。现在能看到的简体“尔”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中山王鼎上 《字源》:异体 爾《漢多》:「尔」古作「尒」,金文「尔」(「尒」)是截取「爾」的上部而成,故「尔」是「爾」的簡省之形。用來表示你、你們、你的、你們的。後來又借作虛詞。
Meaning 字義
(1)
同「爾」
er3
(1)
[麗爾]疏朗
(2)
花朵繁茂的样子 也作「薾」
er3
(1)
花繁盛貌
(3)
如此;这样so
(4)
代词 1.用于第二人称,相当于“你” 古上下通用,后只用于平辈或对下 2.表示指称,相当于“彼”、“此”you
(5)
叹词 表示应答,相当于“唯”
(6)
语气词 1.相当于“罢了” 2.表示陈述 3.表示判断 4.表示疑问,相当于“呢”
(7)
助词 1.用在句中 2.后缀 用于形容词或副词 相当于“然”(suffix)
(8)
同「邇」 近
er3
(1)
(距离或时间)近near 闻名遐迩
(9)
mi3
(10)
满;众 也作「濔」
mi3
(1)
水满
(布)
ndeal 肚脐 saih ~
(布)
ndes 两头不到岸 ndaans ~
(方)
徽语 宽 绩溪 n˨˩˧,黟县 n˧˥,屯溪 n˨˦,黟县 n˥˦,婺源 n˧˩ 第二人称单数代词,你
(方)
客家話 严 连城 ŋ˥ 單數第二人稱“你”
(壯)
壯字用同「㖇」
(壯)
lawz 哪;什么
(壯)
壯字用同「内」
(壯)
neix 这;此
(壯)
壯字用同「侕」
(壯)
yawz <方>怎样;如何;那样;怎么;若何
(喃)
ne 詞:đè ne (oái oăm) 義:crotchety, whimsical
(喃)
nhĩ 詞:nhĩ (đại từ nhân xưng: bạn) 義:you
(喃)
nhẽ 詞:nhẽ nào, chẳng nhẽ 義:is it possible ?
𨤧
(喃)
nhẽ 詞:nhẽ nào, chẳng nhẽ 義:is it possible ?
(喃)
nẻ 詞:nứt nẻ; cười nắc nẻ 義:you; that, those; final particle
(喃)
nể 詞:nể nang 義:to have regard (for)
(喃)
◎ Tiếng cảm thán hô gọi, hướng tới.#C2: 尔 nhĩ
(喃)
◎ Lý lẽ, đạo lý, phép tắc, điều phải trái.#C2: 尔 nhĩ
(喃)
〄 Tiếng tỏ ý cảm thán về sự tình nào đó.#C2: 尔 nhĩ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八部 003
《說文解字》
兒氏切詞之必然也。从入、丨、八。八象气之分散。
《說文解字繫傳》
而俾反辭之必然也。從入、丨、八,八象氣之分散。 [臣鍇曰:「尓詞者,言之助也。《禮》曰:『鼎鼎爾,悠悠爾。』是必然。凡今試言爾則敷上脣,收下脣,气向下而分散也。指事。」]
《說文解字注》
兒氏切䛐之必然也。 [䛐今作詞。《說文》字體本作䛐。尒之言如此也。後世多以爾字爲之。凡曰果爾,不爾,云爾,莞爾,鏗爾,卓爾,鼎鼎爾,猶猶爾,聊復爾耳,故人心尙爾皆訓如此。亦有單訓此者。如《公羊》焉爾之爲於此,《孟子》然而無乎爾,則亦有乎爾是也。語助有用耳者。與爾絶殊。三國志云生女耳是也。耳之言而已也。近人爾耳不分。如《論語》女得人焉爾乎。唐石經譌爲焉耳。《詩・陳風》箋梅之樹善惡自爾。宋本譌爲善惡自耳。皆是也。古書尒字。淺人多改爲爾。如《手部》引《論語》鏗尒,《考工記》揱尒,小徐本不誤。是也。] 从丨八。八象气之分散。 [从丨八。與小同異。] 入聲。 [今本無此二字。上文作从入丨八。此依《韵會》所引小徐本訂正。入聲在七部。而尒在十五十六部閒者。於雙聲求之也。兒氏切。]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er3 [ɐər214] ㄦˇ ()
mi3 [mi214] ㄇㄧˇ ()
粵語
ji5 [iː13]
日語
[ʑi]
[ɲi] [呉] (尒)
デイ [deː] [漢] (爾)
ナイ [nai] [呉] (爾)
韓語
[i]
越南
nhĩ [ɲi3ˀ5] (尒)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支開3小韻兒氏ȵʑiɛ義與爾同說文曰詞之必然也又虜姓二氏尒朱氏本北秀容人也居尒朱川因以爲氏後魏書官氏志尒綿氏後改爲綿氏也(尒)義與爾同說文曰詞之必然也又虜姓二氏尒朱氏本北秀容人也居尒朱川因以爲氏後魏書官氏志尒綿氏後改爲綿氏也(尒)
刊謬補缺切韻
支開3小韻兒氏ȵʑǐe兒氏反。亦作尓、尓二。(爾)兒氏反。亦作尓、尓二。(爾)
集韻
支開3小韻忍氏nʑiɛ說文詞之必然也通作𤕨亦書作爾(尒)說文詞之必然也通作𤕨亦書作爾(尒)
齊四開4小韻乃禮nɛi說文滿也一曰濔濔眾也或省(爾)說文滿也一曰濔濔眾也或省(爾)
禮部韻略
支開3小韻忍氏nʑiɛ忍氏切詞之必然也(尒)忍氏切詞之必然也(尒)
增韻
支開3小韻忍止nʑiɛ忍止切尒汝又話辭俗作尓亦作爾耳從入從小監本作爾誤今正(尒)忍止切尒汝又話辭俗作尓亦作爾耳從入從小監本作爾誤今正(尒)
五音集韵
脂支之開3nʑiɪ義與爾同說文曰詞之必然又虜姓二氏尒朱氏本北秀容人也居尒朱川因以為氏後魏書官氏志云尒綿氏後改為綿氏義與爾同說文曰詞之必然又虜姓二氏尒朱氏本北秀容人也居尒朱川因以為氏後魏書官氏志云尒綿氏後改為綿氏
齊開4nɛi=濔:說文湍也一曰濔濔衆也(爾)=濔:說文湍也一曰濔濔衆也(爾)
洪武正韻
支齊小韻忍止ȵie尒汝又語辭俗作尔亦作爾耳从入从小監本作爾誤(尒)尒汝又語辭俗作尔亦作爾耳从入从小監本作爾誤(尒)
古今韻會舉要
ȵʑei忍氏切半商徵音說文●詞之必然也从丨人象氣之分散入聲今文書作尒或作尔通作爾徐曰言之助也指事又揖也禮記祭義注疏君降自阼階南鄉爾卿卿西面爾大夫爾謂揖也又詞助禮擅弓鼎鼎爾猶猶爾〇毛氏曰尒从入从⺗今作𠇍誤忍氏切半商徵音說文●詞之必然也从丨人象氣之分散入聲今文書作尒或作尔通作爾徐曰言之助也指事又揖也禮記祭義注疏君降自阼階南鄉爾卿卿西面爾大夫爾謂揖也又詞助禮擅弓鼎鼎爾猶猶爾〇毛氏曰尒从入从⺗今作𠇍誤
蒙古字韻
Zh ꡔi ꡞri()
音韻闡微
支微齊泰灰齊上聲小韻ʒi
中原音韻
支思開上聲支思ɽï(爾)(爾)
韻略易通
支辭上聲支辭ʐɿ汝也近也(爾)汝也近也(爾)
中州音韻
支思開上聲支思小韻ɽï汝也(爾)汝也(爾)
中華新韻
ɐər尔同(爾)尔同(爾)
東國正韻
ㅣㅇ 貲紫恣ɲi
ㅖㅇ 雞啓罽niei(爾)(爾)
戚林八音
鶯亦 之箕 陰上之箕i(爾)(爾)
分韻撮要
陽上ɲi同上(汝也又語盡辭)同上(汝也又語盡辭)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東漢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ȵi̯ăr(爾)
王力
ȵǐei 脂部(爾)
董同龢
ȵjer 脂部
周法高
njie 脂部
李方桂
njidx 脂部
鄭張尚芳
njelʔ 歌2部
白-沙
*n[ə][r]ʔ
*nˤ[ə][r]ʔ(爾)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nhejʔ(爾)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nhé(爾)
斯塔羅斯金西漢
nhé(爾)
斯塔羅斯金東漢
ńhé(爾)
許思萊上古
neʔ
nêʔ(爾)
許思萊東漢
ńeᴮ
neᴮ(爾)
布之道諧聲域
NE(尒)
聲首
ME(尒)
聲首
布之道擬音
neʔ(尒)
音節類型B
Dialects 方言
-
i
上聲(5)
福建福州32
福建寧德古田42
福建寧德柘榮51
廣東深圳寶安11
澳門13
陽上(9)
廣東佛山13
廣東佛山順德13
廣東江門白沙21
廣東肇慶13
廣東雲浮13
廣西南寧24
廣西來賓武宣24
廣西崇左21
香港13
陽平(1)
廣西賀州九都話213
陰平(3)
香港大埔泰亨23
香港新界232
廣東清遠保安33
陰去(2)
廣東清遠33
雲南文山富寧13
ər
上聲(51)
河北邯鄲大名55
河北邯鄲魏縣55
江蘇南京212
江蘇徐州35
江蘇淮安漣水212
江蘇泰州213
安徽宿州埇橋434
安徽亳州蒙城24
山東濟南55
山東棗莊嶧城24
山東煙台萊州55
山東煙台蓬萊214
山東煙台3
山東濟寧3
山東泰安寧陽55
山東泰安55
山東威海環翠213
山東德州3
山東聊城3 (*,一種木制玩具,兩頭尖,中間粗,置於地,用棍敲擊一端,使其騰空遠飛,叫打~)
河南開封44
河南平頂山新華55
河南濮陽55
河南漯河召陵55
河南商丘梁園55
河南商丘睢縣55
河南信陽323
河南周口淮陽55
河南駐馬店平輿33
湖北宜昌42
湖北襄陽襄樊55
湖北荊門鍾祥53
湖北黃岡紅安
湖南常德31
湖南湘西吉首53
重慶53
重慶江津42
四川成都53
四川自貢53
四川達州達縣53
四川雅安漢源53
四川涼山西昌45
貴州貴陽42
貴州遵義53
貴州畢節3
雲南昭通53
陝西咸陽三原52
陝西漢中漢臺35
新疆吐魯番51
山西太原53
安徽宣城寧國214
安徽宣城宣州214
陽平(5)
陝西寶雞53
寧夏銀川3
新疆烏魯木齊52
新疆哈密51
新疆昌吉吉木薩爾51
陰上(3)
江蘇南通
甘肅酒泉敦煌43
青海海東循化33
陰平(1)
陝西延安寶塔213
ə
上聲(8)
安徽淮北24
廣西柳州雒容52
廣西桂林臨桂42
江西九江修水21
廣東韶關南雄31
湖南長沙41
廣西桂林灌陽55
廣西桂林朝陽23
陽平(1)
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21
陰上(1)
廣西柳州融水55
ɯ
上聲(5)
河南洛陽53
湖北武漢42
湖北天門11
甘肅蘭州44
甘肅張掖山丹212
ɭə
上聲(5)
山東濰坊昌邑33
山東濰坊臨朐55
山東日照東港55
山東日照五蓮55
山東臨沂莒南55
陽平(2)
山東濟南章丘55
山東濱州鄒平55
ɛ
上聲(4)
江蘇連雲港
安徽淮南鳳台34
青海西寧53
新疆巴音郭楞焉耆51
ɭ
上聲(4)
安徽阜陽24
安徽宿州碭山24
河南鄭州城關44
河南新鄉長垣55
əl
陰上(1)
浙江杭州53
ɵ
上聲(3)
安徽銅陵樅陽224
江西南昌213
江西撫州黎川44
ø
上聲(1)
福建三明將樂51
陽上(1)
廣西南寧亭子13
陰去(1)
上海浦東新區35
y
陽上(2)
廣東韶關13
廣東韶關13
ɐ
上聲(2)
四川南充53
雲南昆明53
ɑ
上聲(1)
安徽蚌埠24
ɔr
上聲(1)
安徽安慶213
ɵə
陽平(1)
山東淄博博山3
ʅ
上聲(1)
山東菏澤單縣33
陰上(1)
甘肅臨夏43
œ
上聲(1)
福建南平建甌21
e
上聲(1)
湖南湘潭42
n
ni
上聲(2)
廣東梅州梅縣31 ((文))
廣東珠海前山13
陽上(12)
廣東肇慶封開242 ((中心按:原文記ȵ聲母,這裡根據聲母表及其說明改為n。))
廣東清遠連山13
廣東雲浮羅定13
廣西梧州蒙山35
廣西北海23
廣西欽州23
廣西貴港桂平24
廣西玉林北流23
廣西百色23
廣西崇左寧明23
廣西梧州藤縣35
廣西玉林福綿13
陰平(2)
廣東梅州梅縣44 ((白))
廣東梅州五華44
陰去(1)
廣東惠州213
ny
上聲(1)
福建寧德柘榮51
nie
平聲(1)
山西太原11 ((~家,~們))
nĩ
上聲(1)
福建廈門53
陰上(1)
福建泉州南安55
nr
上聲(1)
江蘇常州金壇323
niã
陽去(1)
福建廈門22 ((白。而已))
l
li
陽平(1)
廣西貴港平南12
陰平(1)
廣東深圳33
陽去(1)
廣東韶關新豐31
上聲(3)
江蘇連雲港贛榆24
山東臨沂平邑3
江西贛州寧都214
上聲(3)
山東濱州博興44
河南許昌55
河南南陽南召33
陽上(1)
廣西百色那畢24
陽平(1)
廣西崇左扶綏21
上聲(2)
山東東營廣饒55
山東濰坊壽光3
陽上(1)
廣西百色田東13
ȵ
ȵi
陽上(5)
浙江金華玉山22 (異讀[ȵ/ʑ][i][22])
浙江衢州龍游213
廣西南寧賓陽22
廣西貴港南江23
廣西玉林博白24
陽平(1)
廣西賀州信都24
陰上(2)
廣西玉林北流42
廣西桂林臨桂42
陰平(1)
廣西玉林博白44
ȵie
陽上(1)
浙江衢州龍游213 (文/白/又)
ȵŋ
陽上(1)
浙江衢州龍游213
ȵui
陽上(1)
廣西欽州靈山22
ŋ
ŋi
上聲(2)
廣東中山隆都24
廣東中山石岐213
陽上(2)
福建南平浦城54
廣西河池宜州24
陽平(2)
廣西南寧馬山213
湖南永州道縣31
陽去(1)
廣西柳州融水24
陰去(1)
廣東佛山西岸52
ɦ
ɦər
陽平(1)
浙江寧波餘姚113
陽去(2)
江蘇無錫213
浙江嘉興223
ɦəl
陽平(2)
浙江寧波113
浙江湖州雙林113
陽去(1)
上海13
ɦl
陽上(1)
浙江紹興113
z
zi
上聲(1)
廣東廣州從化21
陽上(1)
廣東東莞13
上聲(1)
貴州黔東南黎平31
zɿ
上聲(1)
浙江溫州35
ʔ
ʔər
陰上(3)
江蘇無錫江陰45
江蘇常州334
江蘇泰州靖江334
ʔŋ
上聲(1)
浙江台州仙居423
ʐ
ʐə
上聲(2)
山東濰坊安丘55
山東臨沂沂水44
ɣ
ɣɯ
上聲(1)
甘肅武威民勤212
ɣɤ
上聲(1)
貴州黔東南丹寨55
ɲ
ɲi
陰上(1)
浙江麗水雲和53
陰平(1)
浙江麗水雲和324 (--,(你))
ʀ
ʀɯ
陽平(1)
甘肅酒泉肅州53
ʑ
ʑi
陽上(1)
浙江金華玉山22 (異讀[ȵ/ʑ][i][22])
ts
tsi
上聲(1)
福建莆田仙游32
dz
dzi
上聲(1)
福建漳州漳浦53
ɡ
ɡi
上聲(1)
廣東東莞21
ʒ
ʒi
陽平(1)
香港沙田21
ᵑɡ
ᵑɡi
去聲(1)
廣東珠海斗門31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尔」古作「尒」,金文「尔」(「尒」)是截取「爾」的上部而成,故「尔」是「爾」的簡省之形。用來表示你、你們、你的、你們的。後來又借作虛詞。
69 字
 詳解: 「尔」古作「尒」,金文「尔」(「尒」)是截取「爾」的上部而成,故「尔」是「爾」的簡省之形。用來表示你、你們、你的、你們的。「尔」後來發展成為現代漢語的「你」。清代洪昇〈柬李東琪〉:「我自飄零歸未得,秋江勸尔弄漁竿。」意謂我自己飄泊流離,未能歸家,在秋天的江邊,勸勉你揮動漁竿,靜靜垂釣。

  「尔」、「爾」古時本是一字,「尔」是通過省去「爾」字的下部而成,現代簡化字以「尔」來表示「爾」,是有根據的。

  古時「爾」(「尔」)、「汝」有粗略的分工,「爾」多表示複數,多用作定語(相當於「你們的」);「汝」多表示單數,多用作主語和賓語。參見「爾」。

  金文用作第二人稱代詞,作定語,中山王鼎:「母(毋)忘尔邦」,意謂不要忘記你們的國家。

  戰國竹簡「尔」表示你的、你們的,《郭店簡.緇衣》簡3:「《寺(詩)》員(云):『情(靖)共尔(爾)立(位),好氏(是)貞(正)植(直)。』」此句見於《詩經.小雅.小明》,意謂《詩經》云:「安分敬守你的職位,只喜歡正直。」(參劉釗)。《上博竹書三.周易》簡24:「豫(舍)尔(爾)霝(靈)黽(龜),觀我𢼸〈揣─朵〉頤,凶。」意謂捨棄你們的占卜的大龜的靈兆,而羨慕我們口中的食物,有凶禍。《上博竹書.周易》此句中的「尔」字阜陽漢簡本作「而」。「尔」、「而」音近。

  戰國竹簡「尔」又假借為「而」,用作虛詞,表停頓語氣,《郭店簡.六德》簡2:「乍(作)豊(禮)樂,折(制)刑灋(法),教此民尔(而)使之又(有)向也,非聖智者莫之能也。」意謂制定禮樂,規定刑法,教導民眾,使民眾有前進的目標,不是聖明有智慧的人辦不到(參劉釗)。

  「尔」後來用作虛詞,是表示「一定這樣」這類肯定語氣的助詞,是「如此」的合音,多用於應答別人,常見於句末。《說文》:「尔,詞之必然也。从入丨八。八象氣之分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尔之言『如此』也,後世多以『爾』字為之。」徐灝《說文解字注箋》:「尔即『如此』之合聲。」

  「尔尔」又作「尒尒」、「爾爾」,表示答應之聲,相當於「如此如此」、「是是(就這樣辦,就這樣辦)」,宋代程俱《北山小集.生第三兒》:「華顚有二女,尔尔聊自佳。今年熊羆夢,亦復來貧家。」意謂年老白頭的時候有兩個女兒,應答溫順,自己覺得很滿意。今年熊羆入夢來,預示第三個孩子會是兒子,即將降生在我的家中。《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媒人下床去,諾諾復爾爾。」意謂媒人下牀(即下炕)回去,連聲應諾,頻頻回答「是是」。

  成語「莞爾而笑」形容微笑的樣子。此語出自《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意謂孔子到了子游作縣長的武城,聽到了彈琴瑟唱詩歌的聲音。孔子微微笑着,說道:「宰雞,何必用宰牛的刀?(意指治理這個小地方,用得着教育嗎?)」(參楊伯峻)這亦是俗語「割雞焉用牛刀」的出處。

  「莞爾」古時又作「莞尒」,明代婁堅《吳歈小草.賦得喜字》:「喜韶顔膩理,遥翩然,微莞尒。素娥穿雲,紅蕖出水。」意謂喜愛美好的容貌、細潤的皮膚紋理,飄飄然(即「飄遙翩然」,形容輕快、舒暢得意的樣子),微微笑。白衣仙女穿過雲彩,紅色荷花露出水面。1302 字相關漢字: 尒,爾,你,汝,而

Relatives 相關字
Yixiezi 異寫字 (works in progress)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0 2291 繁体: 爾 G7 5.丿.34 -GT 1422 -GHZR 0608.04 汉语大字典-GZFY 132007 -GZJW 451011 -GZ lawz.1.3 -GZ neix.0.3 -GZ yawz.0.1 -G通规 0286 -G常用 次.5.11 -G一简 二..30 繁体: 爾 G民國一簡 0050 繁體: 爾 G布依 ndeal.0 -G布依 ndes.0 -H FBD8 -T3 0231 全字庫-T乙表 00760 異體字字典-JMJ 010290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K1 7448 -K人名 一..3975 -V1 5106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ěr
ER3 (v3.1.0-6.0.0)
ER3 (v2.1.0-3.0.0)
kHanyuPinlu
ěr(26)
er3(26) (v4.0.1-6.2.0)
kTGHZ2013
088.140:ěr
kXHC1983
0288.050:ěr
0288.050:ěr (v5.1.0)
kCantonese
ji5
YI5 (v3.2.0-4.0.1)
kJapanese
kJapaneseKun
NANJI SONO SHIKARI
kJapaneseOn
JI NI
kKorean
I
kHangul
이:1N
(v5.0.0-10.0.0)
kVietnamese
nể
kDefinition
you; that, those; final particle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0-367B
0-367B (v3.0.0-5.2.0)
kIRG_HSource
H-FBD8
FBD8 (v4.0.1-5.2.0)
kIRG_TSource
T3-223F
3-223F (v3.0.0-5.2.0)
kIRG_JSource
JMJ-010290
kIRG_KSource
K1-6A50
1-6A50 (v3.0.0-5.2.0)
kIRG_VSource
V1-5326
1-5326 (v3.1.1-5.2.0)
kRSUnicode
42.2
kTotalStrokes
5
kIICore
AG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DaeJaweon
0591.030
kFennIndex
125.04
kHanYu
10562.030
kIRGDaeJaweon
0591.030
kIRGDaiKanwaZiten
07479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10562.030
kIRGKangXi
0297.011
kKangXi
0297.011
kMatthews
1754
kMorohashi
07479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NF
kFourCornerCode
2790
kFrequency
3 (v3.2.0-15.1.0)
kPhonetic
65 202 1547 1550
65 (v3.1.1-4.0.1)
kUnihanCore2020
GH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CCCII
22223D
kCNS1986
E-223F
kCNS1992
3-223F
kEACC
274A45
kGB0
2291
kHKSCS
FBD8 (v3.1.1-15.0.0)
kKoreanName
2015
kKSC1
7448 (v2.1.0-15.0.0)
kMainlandTelegraph
1422
kTaiwanTelegraph
1422
kTGH
2013:286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14122+42.3.2
kRSKangXi
42.2 (v2.1.0-15.0.0)
異體 Variants
kSemanticVariant
U+5C12<kMatthews U+723E<kMatthews
kSimplifiedVariant
U+5C14
kTraditionalVariant
U+5C14 U+723E
U+723E (v2.1.0-14.0.0)
kZVariant
U+723E (v2.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