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匽阝(.,H)
U+90FE(Basic)
邑部9畫 共11畫 核心字
官話
yan3
yan1
粵語
jin2
日語
エン
オク(𨜘)
韓語
廣韻
影/元開/上
影/元開/去
影/屋一/入
集韻
影/元開/上
影/元開/去
影/屋一/入
Sources 各源例字
G0-5B31
HB1-B66E
T1-6255
J14-7A34
K2-664B
KP1-7E8B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Comparison 用字對比
Evolution 字形演化
春秋
玉書
侯馬盟書
戰國
金文
戰國晚期
戰國
金文
戰國
說文小篆
印刷字體
廣韻
印刷字體
增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於建切潁川縣。从邑匽聲。
《字源》:形声
Meaning 字義
yan3
(1)
旧县名 古郾子国地,战国属魏,秦置郾县 隋改郾城县,故城在今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南
yan1
(2)
同「燕」 古国名 燕国自称为“郾”,也作「匽」
yan1
(8)
古国名 1.周代诸侯国名 本作「匽」、「郾」 姬姓,周召工奭之后,世称北燕,拥有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西端,建都蓟(今北京) 战国时称为七雄之一 后灭于秦 2.周代诸侯国名 姞姓,相传周封黄帝后裔伯𢖛于燕,世称南燕 故地在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部 3.东晋时,鲜卑慕容氏称帝,国号燕,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北燕 4.隋大业中,上谷人王须拔所建国 5.隋末高开道所建国 6.五代初,刘守光据幽州(今河北省北部)所建国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邑部 074
《說文解字》
於建切潁川縣。从邑匽聲。
《說文解字繫傳》
于建反潁川縣。從邑匽聲。
《說文解字注》
於建切潁川縣。 [二志同。《前志》曰:南陽郡雉衡山。澧水所出。東至郾入汝。郾今本譌作𨜘。全氏祖望勘以《水經》正之。今河南許州郾城縣是其地。] 从邑。匽聲。 [於建切。十四部。]
《康熙字典》
【酉集下】【邑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𠀤於建切,音堰。【說文】潁川縣名。【正字通】卽古郾子國故地,今爲開封府許州郾城縣。
 又【廣韻】同鄢。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yan3 [iɛn214] ㄧㄢˇ
yan1 [iɛn55] ㄧㄢ
粵語
jin2 [iːn35] 郾城(河南地名)
日語
エン [eɴ] [漢]
オク [okɯ] (𨜘)
韓語
[ʌn]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元開3小韻於幰ʔiɐn縣名縣名
元開3小韻於建ʔiɐn上同(鄢‧地名在楚)上同(鄢‧地名在楚)
屋一1小韻烏谷ʔuk地名地名
刊謬補缺切韻
元開3小韻於幰ĭɐn縣名。縣名。
集韻
元開3小韻隱幰ʔiɐn縣名在潁川縣名在潁川
元開3小韻於建ʔiɐn說文潁川縣說文潁川縣
屋一1小韻烏谷ʔuk地名在南陽地名在南陽
禮部韻略
元開3小韻於建ʔiɐn地名按文潁川縣地名按文潁川縣
增韻
元開3小韻於建ʔiɐn地名漢地理志潁川有郾縣唐有崔郾地名漢地理志潁川有郾縣唐有崔郾
五音集韵
元開3ʔiɐn縣名縣名
元開3ʔiɐn=鄢:地名在楚=鄢:地名在楚
屋一1ʔuk地名(𨜘)地名(𨜘)
洪武正韻
先齊小韻伊甸ʔien地名漢地理志潁川地名漢地理志潁川
古今韻會舉要
鞬堅賢ʔien說文潁川縣从邑匽聲或作鄢說文潁川縣从邑匽聲或作鄢
音韻闡微
寒删先元真文齊一上聲小韻ian
寒删先元真文齊一去聲小韻ian
韻略易通
先全齊舒上聲先全iɛn許州郾成縣許州郾成縣
中華新韻
ㄧㄢ iɛn
東國正韻
ㅓㄴ 鞬寋建訐ʔən
戚林八音
鶯亦 春公入 陰入春公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ʔi̯ăn
董同龢
ʔjăn 元部
周法高
ʔjan 元部
李方桂
janx 元部
janh 元部
鄭張尚芳
qanʔ 元1部
qans 元1部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ʔans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ʔanh
斯塔羅斯金西漢
ʔanh
斯塔羅斯金東漢
ʔanh
許思萊上古
ʔans
許思萊東漢
ʔɨɑnᶜ
布之道諧聲域
ɁAN
聲首
KOK(𨜘)
聲首𡉉
ɁOK(𨜘)
聲首𡉉
布之道擬音
ʔanʔ
ʔanh
ʔˤok(𨜘)
音節類型A
Dialects 方言
-
i
陰去(1)
上海浦東新區35
ian
陰去(1)
福建廈門21
ʔ
ʔi
上聲(1)
浙江溫州35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郾」從「邑」,「匽」聲,古國名,燕國的自稱。
23 字
 詳解: 金文「郾」從「匽」從「邑」,「匽」是聲符,「邑」有城邑、都城之意,「郾」是古國名,即燕國。國姓為姬,周公奭之後,在今河北省北部和遼寧省西部,國都是薊(今北京城西南隅)。戰國七雄之一,後為秦所滅。

  戰國時三晉文字及燕國皆用「郾」字表示「燕」國,而秦國則用「燕」來表示,後世改用「燕」表示燕國,是依從秦系文字之故。燕國的名字,西周金文只作「匽」,春秋戰國以後多增「邑」旁而為燕國的專名。

  「郾」又是古地名,戰國時期魏國的領土,秦朝設為縣名,在今河南省郾城縣南,《說文》:「郾,潁川縣。从邑,匽聲。」247 字相關漢字: 邑,匽,燕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0 5917 -G1 5917 -G7 11.一.160 -GT 9401 -GKX 1274.14 康熙字典-GHZR 4032.08 汉语大字典-GZJW 344811 -G通规 4781 -G古籍 11932 -HB1 B66E -T1 6653 全字庫-T乙表 05160 異體字字典-J1 6619 -J4 9020 -JMJ 026342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K2 7043 -KP1 7E8B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yǎn
YAN3 YAN1 (v4.0.1-6.0.0)
YAN1 YAN3 (v3.1.0-3.2.0)
YAN3 YAN1 (v2.1.0-3.0.0)
kTGHZ2013
423.090:yǎn
kHanyuPinyin
63782.140:yǎn,yān
kXHC1983
1328.100:yǎn
1328.100:yǎn (v5.1.0)
kCantonese
jin2
YIN2 (v2.1.0-4.0.1)
kJapanese
エン
kJapaneseOn
EN ON
kDefinition
county in Henan province
county in henan province (v2.1.0-3.0.0)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0-5B31
0-5B31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B66E
kIRG_TSource
T1-6255
1-6255 (v3.0.0-5.2.0)
kIRG_JSource
J14-7A34
J4-7A34 (v8.0.0)
J1-6233 (v6.0.0-7.0.0)
1-6233 (v3.0.0-5.2.0)
kIRG_KSource
K2-664B
2-664B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1-7E8B
kRSUnicode
163.9
kTotalStrokes
11
12 (v3.1.0-6.0.0)
kIICore
AGT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DaeJaweon
1774.020
kGSR
0253h
kHanYu
63782.140
kIRGDaeJaweon
1774.020
kIRGDaiKanwaZiten
39513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63782.140
kIRGKangXi
1274.140
kKangXi
1274.140
kMatthews
7360
kMorohashi
39513
kSBGY
280.19 398.37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SVNL
kCihaiT
1343.603
kFourCornerCode
7772.7
kPhonetic
1574A
kUnihanCore2020
GHM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B66E
kCCCII
233F47
kCNS1986
1-6255
kCNS1992
1-6255
kEACC
233F47
kGB0
5917
kGB1
5917
kJIS0213
2,90,20
kJis1
6619
kKPS1
7E8B (v3.1.1-15.0.0)
kMainlandTelegraph
9401
kTaiwanTelegraph
9351
kTGH
2013:4781
kXerox
264:172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18792+163.3.9
kRSKangXi
163.9 (v2.1.0-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