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半(.,K)
U+7554(Basic)
田部5畫 共10畫 核心字
官話
pan4
粵語
bun6
日語
ハン
バン
韓語
越南
bạn
廣韻
並/桓/去
集韻
並/桓合/去
訓読
あぜ(畦)
くろ(畔)
くろ(畦)
そむく(背く)
ほとり(辺)
Sources 各源例字
G0-454F
HB1-AF60
T1-5663
J0-484A
K0-5A6D
KP0-DCF5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01Ad
02Ha
02Mo
03Ha
03Mo
Comparison 用字對比
Evolution 字形演化
簡帛
青川木牘
簡帛
嶽麓書院
簡帛
龍崗
簡帛
張家山
隸書
說文小篆
石經
開成石經
印刷字體
廣韻
印刷字體
增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Calligraphy 後世書法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薄半切田界也。从田半聲。
《字源》:形声
Meaning 字義
pan4
(1)
田界border of a field
(2)
界限;疆界
(3)
边;旁边;边侧side, bank 河畔
(4)
回避;躲避
(5)
混乱貌
(6)
通「叛」 1.违背 2.叛变 3.离;离开
pan4
(1)
背离;反叛to betray 背叛
(7)
通「般」(pan2) 乐
pan2
(3)
快乐;游乐
pan2
(10)
乐,高兴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田部 015
《說文解字》
薄半切田界也。从田半聲。
《說文解字繫傳》
蒲腕反田界也。從田半聲。 [臣鍇按:《列子》曰:「聽逰於疆畔者。」]
《說文解字注》
薄半切田界也。 [田界者,田之竟處也。《左傳》。子產曰:行無越思。如農之有畔,其過鮮矣。一夫百畞,則畔爲百畞之界也。引申爲凡界之偁。或叚泮爲之。《氓詩》曰:隰則有泮。傳曰:泮,坡也。坡卽陂。箋云:泮讀爲畔。畔,涯也。《經典》多借爲叛字。《論語》。佛肸以中牟畔。《大雅》。無然畔援。傳曰:無是畔道。無是援取。] 从田。半聲。 [薄半切。十四部。]
《康熙字典》
【午集上】【田字部】 【廣韻】【集韻】【正韻】𠀤薄半切,音叛。【說文】田界也。【左傳·襄二十五年】行無越思,如農之有畔。【史記·周本紀】耕者皆讓畔。
 又【博雅】畔,離也。【書·胤征】畔官離次。
 又倍也。【禮·王制】革制度衣服者爲畔,畔者君討。【前漢·高帝紀】漢王幷關中而齊梁畔之。
 又【詩·大雅】無然畔援。【箋】畔援,猶跋扈也。【釋文】韓詩云:畔援,武强也。
 又【韻補】叶皮變切,音卞。【杜篤·論都賦】昔在彊秦,爰初開畔。霸自岐雍,國富人衍。衍,音宴。
 又【轉注古音】畔,讀作盤。【漢𥓓】引易屯卦畔桓居貞。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pan4 [pʰan51] ㄆㄢˋ
粵語
bun6 [puːn2] 河畔, 畔奐, 枕畔, 畔約, 畔援, 倍畔, 讓畔
日語
ハン [haɴ] [漢]
バン [baɴ] [呉]
韓語
[pan]
越南
bạn [ɓan3ˀ2ʔ]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1小韻薄半buɑn田界也田界也
刊謬補缺切韻
1小韻薄半buɑn隴隔比〻。隴隔比〻。
集韻
桓合1小韻薄半buɑn說文田界也說文田界也
禮部韻略
桓合1小韻薄半buɑn薄半切田界薄半切田界
增韻
桓合1小韻薄半buɑn薄半切田界亦作泮又與叛同薄半切田界亦作泮又與叛同
五音集韵
1bɑn㛶𡞟無宜適也㛶𡞟無宜適也
洪武正韻
寒合小韻薄半buon薄半切田界亦作泮又與叛同薄半切田界亦作泮又與叛同
古今韻會舉要
bon薄半切宫濁音說文田界也从田半聲左傳政如農之有畔或作泮詩隰則有泮薄半切宫濁音說文田界也从田半聲左傳政如農之有畔或作泮詩隰則有泮
蒙古字韻
p ꡌon ꡡꡋbɔn()
音韻闡微
寒删先元真文合一去聲小韻pʰuan
中原音韻
桓歡合去聲桓歡puɔn
韻略易通
端桓舒去聲端桓puɔn田界田界
中州音韻
桓歡合去聲桓歡小韻buɔn田界田界
中華新韻
pʰan
東國正韻
ㅏㄴ 干笴旰葛ban
戚林八音
歡官 陽去歡官puaŋ
分韻撮要
陰去pʰun田岸又邊也田岸又邊也
陽去pun界也亦作叛界也亦作叛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西漢
東漢
宋北魏後期
寒桓刪
北魏後期北齊
寒桓刪
齊梁陳北周隋
寒桓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bʰwɑn
王力
pʰuan 元部
董同龢
bʰuân 元部
周法高
bwan 元部
李方桂
banh 元部
鄭張尚芳
baːns 元1部
白-沙
*m-pʰˤan-s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bhāns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bhānh
斯塔羅斯金西漢
bhānh
斯塔羅斯金東漢
bhānh
許思萊上古
bâns
許思萊東漢
bɑnᶜ
布之道諧聲域
PAN
聲首
布之道擬音
bˤanh
音節類型A
Dialects 方言
pʰan
去聲(33)
河北邯鄲大名213
河北邯鄲魏縣312
安徽阜陽潁上51
安徽宿州碭山53
山東煙台蓬萊42
山東煙台5
山東臨沂平邑5
山東菏澤單縣423
河南鄭州城關41
河南開封31
河南洛陽412
河南平頂山新華41
河南新鄉長垣213
河南濮陽312
河南許昌31
河南漯河召陵31
河南南陽南召42
河南商丘睢縣312
河南信陽312
河南周口淮陽312
湖南湘西吉首24
重慶江津24
四川成都213
四川雅安漢源13
四川涼山西昌213
雲南昭通212
陝西寶雞31
甘肅蘭州13
青海海東循化53
新疆烏魯木齊213
新疆吐魯番33
新疆昌吉吉木薩爾213
廣東梅州梅縣53
陽平(1)
山東威海環翠33
pʰã
去聲(23)
江蘇連雲港贛榆51
安徽淮南鳳台51
安徽阜陽53
安徽亳州蒙城53
山東濟南章丘21
山東淄博博山5
山東東營廣饒31
山東東營利津
山東濰坊昌邑31
山東濰坊臨朐21
山東濰坊壽光5
山東泰安21
山東日照東港21
山東日照五蓮31
山東臨沂莒南21
山東臨沂沂水21
山東德州5
山東濱州鄒平31
雲南紅河蒙自212
雲南大理213
陝西咸陽三原55
青海西寧213
新疆巴音郭楞焉耆213
陽平(1)
山東煙台萊州42
pʰæ̃
去聲(10)
江蘇徐州42
安徽蚌埠53
安徽宿州埇橋42
山東棗莊嶧城42
山東泰安寧陽312
陝西漢中漢臺312
甘肅酒泉肅州213
甘肅酒泉敦煌44
甘肅臨夏42
寧夏銀川5
pʰɑ̃
去聲(2)
山東濰坊安丘31
河南駐馬店平輿53
陰平(1)
山東青島即墨1
pʰõ
去聲(1)
江蘇淮安漣水55
陽平(1)
安徽蕪湖55
pʰæn
去聲(2)
安徽淮北52
河南商丘梁園41
pʰɛ
去聲(2)
甘肅武威民勤31
甘肅張掖山丹31
pʰuan
陽去(1)
福建廈門22 ((文2))
pʰa
去聲(1)
山東濱州博興21
pʰɛ̃
去聲(1)
陝西延安寶塔52
pʰɑn
去聲(1)
新疆哈密213
pʰuoŋ
陽去(1)
福建莆田仙游21
pʰuɛ̃
陰去(1)
福建三明將樂324
pʰuiŋ
陽去(1)
福建南平建甌44
p
pã
去聲(1)
陝西西安44
puan
陽去(1)
福建廈門22 ((文1))
puɑŋ
陽去(1)
福建福州242
puã
陽去(1)
福建廈門22 ((白))
puɪ̃
去聲(1)
福建三明沙縣24
poĩ
陽平(1)
廣東汕頭55 ((训))
b
陽去(1)
浙江溫州22 ((1))
上聲(1)
浙江溫州35 ((2))
ɕ
ɕin
陰去(1)
湖南長沙55
Notes 註
半 判 片 泮 畔
《ABC上古漢語詞源詞典》認為:半:一半;判:分開,片:多個分開的部分;泮:一半有水一半無水的學宮;畔:田界。這幾個字有可能同源
畔 胖 邊 *半
《漢語同源詞大典》:畔:田的邊緣;胖:脊椎兩側的肉;邊:邊緣。本組字皆有「邊緣」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從「田」,「半」聲。本義是田界。
16 字
 詳解: 從「田」,「半」聲。本義是田界。《說文》:「畔,田界也。从田,半聲。」如《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行無越思,如農之有畔,其過鮮矣。」《淮南子.覽冥》:「田者不侵畔,漁者不爭隈。」引申為邊界、界限,故《說文》段玉裁注:「引申為凡界之偁。」如《國語.周語上》「修其疆畔」,韋昭注:「畔,界也。」《文選.〈古詩一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鬱鬱園中柳。」《列子.湯問》:「國名曰終北,不知際畔之所齊限。」

  「畔」也表示回避、躲避。 《漢書.馮奉世傳》:「今乃有畔敵之名,大為中國羞。」顏師古注引如淳曰:「不敢當敵攻戰,為畔敵也。」明代陳繼儒《群碎錄》:「今人謂避人為畔。」

  「畔」通作「叛」,表示背叛。《說文.田部》段玉裁注:「畔,經典多借為叛字。」如《論語.雍也》:「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皇侃疏:「畔,違也,背也。」《孟子.公孫丑下》「燕人畔」,焦循正義:「畔,與叛同。」《郭店簡.老子甲》簡30:「夫天多期(忌)韋(訣),而民爾(彌)畔(叛)。」「畔」讀作「叛」。參「叛」。446 字相關漢字: 田,半,叛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0 3747 -G1 3747 -G7 10.丨.47 -GT 3961 -GKX 0760.37 康熙字典-GHZR 2718.03 汉语大字典-GZFY 483003 -G通规 1899 -G常用 次.10.41 -G古籍 07779 -HB1 AF60 -H常用 2622 -T1 5467 全字庫-T甲表 02641 異體字字典-T本土 3559 -J0 4042 -JMJ 017675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 IVS: E0103 JMJ 017676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常用 1668 -K0 5877 -K人名 一..1952 -KP0 6085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pàn
PAN4 (v2.1.0-6.0.0)
kHanyuPinlu
pàn(21)
pan4(21) (v4.0.1-6.2.0)
kTGHZ2013
275.140:pàn
kHanyuPinyin
42539.010:pàn
kXHC1983
0853.030:pàn
0853.030:pàn (v5.1.0)
kCantonese
bun6
BUN6 (v2.1.0-4.0.1)
kJapanese
ハン バン あぜ くろ そむく ほとり
kJapaneseKun
AZE KURO SOMUKU
kJapaneseOn
HAN
kKorean
PAN
kHangul
반:0N
(v5.0.0-10.0.0)
kTang
*bhɑ̀n
kDefinition
boundary path dividing fields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0-454F
0-454F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AF60
kIRG_TSource
T1-5663
1-5663 (v3.0.0-5.2.0)
kIRG_JSource
J0-484A
0-484A (v3.0.0-5.2.0)
kIRG_KSource
K0-5A6D
0-5A6D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DCF5
kRSUnicode
102.5
kTotalStrokes
10
kIICore
AGTJ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DaeJaweon
1170.230
kFennIndex
383.02
kGSR
0181k
kHanYu
42539.010
kIRGDaeJaweon
1170.230
kIRGDaiKanwaZiten
21801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42539.010
kIRGKangXi
0760.370
kKangXi
0760.370
kMatthews
4896
kMeyerWempe
2496a
kMorohashi
21801:E0103
21801 (v2.1.0-15.0.0)
kNelson
3002
kSBGY
404.44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WFQ
kCihaiT
913.204
kFenn
144K
kFourCornerCode
6905.0
kFrequency
5 (v3.2.0-15.1.0)
kGradeLevel
5
kHKGlyph
2620
kPhonetic
1089
kUnihanCore2020
G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AF60
kCCCII
214C2F
kCNS1986
1-5663
kCNS1992
1-5663
kEACC
214C2F
kGB0
3747
kGB1
3747
kJis0
4042
kJoyoKanji
2010
kKoreanName
2015
kKPS0
DCF5 (v3.1.1-15.0.0)
kKSC0
5877 (v2.1.0-15.0.0)
kMainlandTelegraph
3961
kTaiwanTelegraph
3961
kTGH
2013:1899
kXerox
300:113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3422+102.5.5 V+13988+102.5.5
kRSKangXi
102.5 (v2.1.0-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