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屮屮
U+8278(Basic)
艸部0畫 共6畫 核心字
官話
cao3
粵語
cou2
mong5
日語
ソウ
韓語
越南
thảo
廣韻
清/豪/上
集韻
清/豪/上
訓読
くさ(草)
Sources 各源例字
G5-6738
HB2-CA4A
T2-226A
J0-6767
K0-752C
V1-6454
KP0-EDF2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Comparison 用字對比
⾋ (U+2F8B)
Single
(α:「屮」重複)
(β:「竹」異體)
Evolution 字形演化
說文小篆
傳抄
汗簡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傳抄
集古文韻上聲韻第三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印刷字體
廣韻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Calligraphy 後世書法
Origin 字源諸說
2 x Grass (屮) -> Grass (草).
《說文解字》: 倉老切百芔也。从二屮。凡艸之屬皆从艸。
《字源》:象形 像草形《漢多》:甲骨文像枝莖柔弱的植物之形,是「艸」的象形初文。(裘錫圭、陳劍)「艸」即草木之「草」的本字。
Meaning 字義
cao3
(1)
同「草」 草本植物的总称
cao3
(2)
草本植物的名称grass, herbs 野草 青草 草本植物
(異)
「竹」的異體字異體字字典
zhu2
(1)
竹子 禾本科多年生常绿植物,茎中空,有节 可供建筑和制器物用,也可作造纸原料 枝叶经冬不凋bamboo
(2)
古代八音之一,指箫笛一类竹制乐器
(3)
竹简
(4)
竹符
(5)
草名 扁竹 也作「𥳻」
(6)
(喃)
tháu 詞:viết tháu (viết thảo) 義:way of writing
(喃)
thảo 詞:thảo (bộ gốc) 義:grass; KangXi radical 140
(喃)
◎ Viết nhanh, chữ rối, nét không rõ.#C2: 艸 thảo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艸部 001
《說文解字》
倉老切百芔也。从二屮。凡艸之屬皆从艸。
《說文解字繫傳》
此討反百芔也。從二屮。凡艸之屬皆從艸。 [臣鍇曰:「總名也。艸叢生故從二屮。」]
《說文解字注》
倉老切百芔也。 [卉下曰:艸之緫名也。是謂轉注。二屮三屮一也。引伸爲艸稿,艸具之艸。] 从二屮。 [倉老切。古音在三部。俗以草爲艸。乃別以皁爲草。] 凡艸之屬皆从艸。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字部】 【唐韻】采老切【正韻】采早切,𠀤音草。百卉也。【儀禮·士相見禮】在野則曰艸茅之臣。【說文】从二屮。凡艸之屬皆从艸。【廣韻】艸,篆文。隷變作艹。
 【集韻】直列切,音徹。草初生貌。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cao3 [tsʰɑu214] ㄘㄠˇ
粵語
cou2 [tsʰou35]
mong5 [moŋ13] 草艸(同草莽)
日語
ソウ [soː] [呉漢]
韓語
[tɕʰo]
越南
thảo [tʰaw313]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1小韻采老tsʰɑu篆文隸變作卄篆文隸變作卄
集韻
1小韻采早tsʰɑu說文百芔也从二屮或作草屮說文百芔也从二屮或作草屮
五音集韵
3kiuən=君:舉云切白虎通曰君者羣也羣下之歸心也荀卿子曰君者儀也民者影也儀正則影正君者盤也民者水也盤圎則水圎又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則流清源濁則流濁古作𠱩艸𠱭唐武后作𠁈二十=君:舉云切白虎通曰君者羣也羣下之歸心也荀卿子曰君者儀也民者影也儀正則影正君者盤也民者水也盤圎則水圎又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則流清源濁則流濁古作𠱩艸𠱭唐武后作𠁈二十
1tsʰɑu篆文隷變作廾篆文隷變作廾
薛屑開3dʑiæt古文同上→屮:艸木初生也古文同上→屮:艸木初生也
戚林八音
歌高 陰上歌高tsʰɔ
郊交 陰上郊交tsʰau
分韻撮要
陰上tsʰu同上(草木)同上(草木)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西漢
東漢
宋北魏後期
肴豪
北魏後期北齊
齊梁陳北周隋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tsʰɷg
董同龢
tsʰôɡ 幽部
周法高
tsʰəw 幽部
李方桂
tsʰəgwx 幽部
鄭張尚芳
shuːʔ 幽1部
許思萊上古
tshûʔ
許思萊東漢
tsʰouᴮ
布之道諧聲域
TSU
聲首
布之道擬音
tsʰˤuʔ
音節類型A
Dialects 方言
tsʰ
tsʰau
陰上(10)
廣東湛江雷州52
廣東茂名電白31
廣東汕尾海豐53
廣東揭陽53
香港大埔53
廣東江門白沙45
廣東清遠35
廣西百色田東33
廣西賀州九都話55
廣西崇左扶綏33
上聲(11)
廣西柳州雒容52
廣西桂林臨桂42
廣東中山隆都24
江西九江修水21
江西贛州寧都214
廣東深圳31
廣東惠州35
廣東東莞21
廣西桂林灌陽55
廣東清遠保安45
廣西桂林朝陽23
tsʰou
陰上(6)
廣東韶關35
廣東佛山35
廣東肇慶35
廣東雲浮35
廣東雲浮羅定35
香港35
上聲(5)
廣東中山隆都24 (文讀,白讀。)
廣東深圳寶安11
廣東珠海前山13
廣東中山石岐213
澳門13
tsʰɔ
陰上(3)
上海浦東新區33
廣東佛山順德24
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24
上聲(6)
安徽宣城寧國214
安徽宣城宣州214
江西贛州南康42
廣東廣州從化21
廣西玉林博白21
廣東佛山西岸55
陽去(1)
安徽池州貴池214
tsʰo
陰上(2)
廣東汕尾海豐53 (白,文)
廣東揭陽53 (白,文)
tsʰɔu
陰上(1)
廣東東莞35
tsʰəu
陰上(1)
廣西柳州融水55
上聲(1)
香港新界35
tsʰuo
陰上(1)
浙江衢州開化53
tsʰɛ
陰上(1)
安徽黃山甘棠35
tsʰɤɯ
陰上(1)
江西上饒廣豐52
tsʰia
陰上(1)
湖南永州道縣55
tsʰɿ
上聲(1)
湖南永州寧遠33
tsʰə
陰上(1)
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24
tsʰao
陰上(1)
雲南文山富寧33
tʃʰ
tʃʰau
陰上(4)
廣西南寧馬山31
廣西玉林北流42
廣西百色那畢33
廣西崇左24
上聲(1)
香港沙田31
tʃʰou
陰上(2)
廣西桂林臨桂42
廣西河池宜州42
tʃʰɔ
陰上(1)
廣西來賓武宣45
tʃʰɐu
陰上(5)
廣西北海35
廣西欽州35
廣西貴港桂平35
廣西貴港南江34
廣西崇左寧明35
上聲(1)
香港大埔泰亨35
tʃʰɔu
陰上(2)
廣西欽州靈山55
廣西賀州信都52
tʃʰu
陰上(2)
廣西柳州融水55
廣西百色35
tʃʰœu
陰上(1)
廣西南寧賓陽33
tʃʰɛu
陰上(1)
廣西玉林博白33
tʰau
陰上(2)
廣西貴港平南45
廣西梧州蒙山42
tʰou
陰上(1)
廣東珠海斗門55
tʰɔ
陰上(1)
廣西桂林平樂45
tʰɐu
陰上(2)
廣西玉林北流35
廣西玉林福綿33
陽上(1)
廣西梧州藤縣35
tʰo
陰上(1)
廣東清遠連山55
tɕʰ
tɕʰau
陰上(1)
廣西南寧亭子33
Notes 註
艸部的字,一般用于除了樹木以外的植物名稱,如「艾芥芹英」,有些用作形容詞,往往是表示草木的性質或狀態的,如「芬芳」;還有一部分用作動詞,也大都與草有關,例如「芟」是除草,「芻」是割草,「莝」是鍘草。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甲骨文像枝莖柔弱的植物之形,是「艸」的象形初文。(裘錫圭、陳劍)「艸」即草木之「草」的本字。
46 字
 詳解: 甲骨文像枝莖柔弱的植物之形,是「艸」的象形初文。(裘錫圭、陳劍)「屮」是由省去下半的寫法演變而來,是「艸」的異體。甲骨文的「艸」下或從「口」,乃「造」字所從的聲符。

  「艸」即草木之「草」的本字。在甲骨文中用為時間名詞,陳劍認為假借為「早」,宋華強認為假借為「朝」。《合集》4769正:「今[屮口](早/朝)」,表示「今早」或「今朝」。《合集》25371:「來[屮口](早/朝)」,「來早」或「來朝」表示將來的早上,如明早、明朝。

  後世借「草斗」義的「草」表示「艸」,參見「草」。239 字相關漢字: 草,屮,口,造,早,朝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4 7124 -G5 7124 -G8 1483 -GT 5335 -GKX 1017.01 康熙字典-GHZR 3380.07 汉语大字典-G通规 1408Y -HB2 CA4A -T2 0274 全字庫-T乙表 03776 異體字字典-J0 7171 -JMJ 021480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K0 8512 -K人名 二..0261 正體: 草 KP0 7782 -V1 6852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cǎo
CAO3 ZAO4 (v4.0.1-6.0.0)
CAO3 (v3.1.0-3.2.0)
CAO3 ZAO4 (v2.1.0-3.0.0)
kHanyuPinyin
53172.010:cǎo
kXHC1983
0107.051:cǎo
0107.051:cǎo (v5.1.0)
kCantonese
cou2
CHOU2 (v2.1.0-4.0.1)
kJapanese
ソウ くさ
kJapaneseKun
KUSA
kJapaneseOn
SOU
kKorean
CHO
kHangul
초:0N
(v5.0.0-10.0.0)
kVietnamese
tháu
kDefinition
grass; Kangxi radical 140
grass; KangXi radical 140 (v3.2.0-14.0.0)
grass; radical no. 140 (v2.1.0-3.1.1)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5-6738
5-6738 (v3.0.0-5.2.0)
kIRG_HSource
HB2-CA4A
kIRG_TSource
T2-226A
2-226A (v3.0.0-5.2.0)
kIRG_JSource
J0-6767
0-6767 (v3.0.0-5.2.0)
kIRG_KSource
K0-752C
0-752C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EDF2
kIRG_VSource
V1-6454
1-6454 (v3.1.1-5.2.0)
3-3B6E (v3.1.0)
1-3B6E (v3.0.0)
kRSUnicode
140.0
kTotalStrokes
6
kIICore
AJK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4778
kDaeJaweon
1475.060
kFennIndex
547.09
kGSR
1052c
kHanYu
53172.010
kIRGDaeJaweon
1475.060
kIRGDaiKanwaZiten
30638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53172.010
kIRGKangXi
1017.010
kKangXi
1017.010
kMatthews
6739
kMeyerWempe
3415a
kMorohashi
30638
kSBGY
302.32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UU
kCihaiT
1123.101
kFourCornerCode
2244.7
kFrequency
5 (v3.2.0-15.1.0)
kHDZRadBreak
⾋[U+2F8B]:53172.010
kPhonetic
213 228
213 (v3.2.0-4.0.1)
228 (v3.1.1)
kUnihanCore2020
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CA4A
kCCCII
227B77
kCNS1986
2-226A
kCNS1992
2-226A
kEACC
227B77
kGB5
7124
kGB8
1483
kJis0
7171
kKoreanName
2015
2015:U+8349 (v11.0.0-13.0.0)
kKPS0
EDF2 (v3.1.1-15.0.0)
kKSC0
8512 (v2.1.0-15.0.0)
kMainlandTelegraph
5335
kTaiwanTelegraph
5335
kXerox
315:365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6322+140.6.0
kRSKangXi
140.0 (v2.1.0-15.0.0)
異體 Variants
kSemanticVariant
U+8349<kMatthews U+8279<kMatth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