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衤氏(.,J)
U+8879(Basic)
衣部4畫 共9畫 核心字
官話
ti2
zhi3
qi2
粵語
kei4
zi2
日語
テイ
タイ
韓語
廣韻
章/支開/平
羣/支A開/平
集韻
透/齊四開/上
群/支A開/平
Sources 各源例字
G1-563B
HB1-B04E
T1-5833
J1-5C36
K2-5E37
KP1-7367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01Ha
02Ha
Comparison 用字對比
Relatives 關聯字
Evolution 字形演化
說文小篆
石經
開成石經
印刷字體
廣韻
印刷字體
增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他禮切帛赤黃色。从糸是聲。緹或从氏。
Meaning 字義
ti2
(1)
同「緹」 橘红色的丝织品
ti2
(1)
橘红色的丝织物;一种赤色的丝织物
zhi3
(2)
副词 相当于“仅仅” 后作「只」
qi2
(3)
[衹衼]僧尼的法衣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緹
糸部 107
《說文解字》
他禮切帛赤黃色。从糸是聲。緹或从氏。
《說文解字繫傳》
他禮切帛丹黃色。從糸是聲。緹或從氏。
《說文解字注》
他禮切帛丹黃色也。 [謂丹而黃也下文云:縓,帛赤黃色。丹與赤不同者,丹者如丹沙。與赤異。其分甚微。故鄭注《草人》曰:赤緹,縓色也。酒正五齊。四曰緹齊。注曰:緹者,成而紅赤。若今下酒矣。按紅赤者,赤而白。緹齊不純赤。故謂之紅赤。緹齊俗作醍。見《禮運》。] 从糸。是聲。 [他禮切。十六部。] 緹或作衹。 [从衣,氏聲也。古氏與是同用。故是聲亦从氏聲。此篆與《衣部》袛裯之袛大別。其義則彼訓短衣。其音則氐聲在十五部。氏聲在十六部也。按唐石經《周易》衹旣平。詩衹攪我心。亦衹以異。《左傳》衹見疏也。《論語》亦衹以異。以及凡訓適之字皆从衣氏。葢有所受之矣。張參《五經文字》、《經典》字畫之砥柱也。《衣部》曰:衹止移切。適也。《廣韵》本孫愐《唐韵》曰:衹章移切。適也。《玉篇・衣部》亦曰:衹之移切。適也。舊字相承可據如是。至《集韵》云:祇章移切。適也。始从示。然恐轉寫轉刊之誤耳。至《類篇》則衹祇二文皆訓適。至《韵會》而从示之祇訓適矣。此其遞譌之原委也。衹之訓適,以其音同在十六部而得其義。凡古語䛐皆取諸字音。不取字本義。皆叚借之法也。攷毛公我行其野傳曰:衹,適也。鄭《何人斯》箋,《論語》注曰:衹,適也。服虔《左傳》襄卄九年解云:衹,適也。王弼注坎卦曰:衹,辭也。顔師古《竇嬰傳》注曰:衹,適也。此古字古言之存者章章也。自宋以來刊版之書多不省照。衣改從示者不少。學者所宜訂正。錢氏大昕飬新錄乃云:《說文》無衹字。《五經文字》承《玉篇》之誤。未免千慮一失耳。衹譌祇。俗又作秖。唐人詩文用之,讀如支。今則改用只,讀如質。此古今推移之變也。若《史記・韓安國傳》云:禔取辱耳。此用衹之同音字。如《周易》衹旣平。他家作禔而異其義。要是同音。] 顔元孫《干祿字書》石本祇秖注云:上神祇,巨移反。下適秖,章移反。是則秖字起於唐初。葢六朝俗字。
《康熙字典》
【申集下】【衣字部】 【唐韻】巨支切【集韻】翹移切,𠀤音岐。【廣韻】衹衼,尼法衣。【類篇】𧛣裟謂之衹衼。
 又【類篇】章移切,音支。適也。【前漢·竇嬰傳】衹加懟自明揚主之過。【師古曰】其字从衣。
 又土禮切,同緹。帛丹黃色也。 唐韻(75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ti2 [tʰi35] ㄊㄧˊ
zhi3 [tʂɿ214] ㄓˇ
qi2 [ʨʰi35] ㄑㄧˊ
粵語
kei4 [kʰei1]
zi2 [tsiː35]
日語
[ki] [漢]
[gi] [呉]
[ɕi] [呉漢]
テイ [teː] [漢]
タイ [tai] [呉]
韓語
[ki]
[tɕi]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支開3小韻章移tɕiɛ[衹/祇]適也又巨支切[衹/祇]適也又巨支切
支A開3A小韻巨支ɡjɛ衹衼尼法衣衹衼尼法衣
刊謬補缺切韻
支開3小韻章移tɕǐe適。又渡䐗反。適。又渡䐗反。
支A開3A小韻巨支ɡǐe(衹)秖。(衹)秖。
集韻
齊四開4小韻土禮tʰɛi說文帛丹黃色或作衹說文帛丹黃色或作衹
支A開3A小韻翹移ɡjɛ𧛣裟謂之衹衼𧛣裟謂之衹衼
增韻
支開3小韻章移tɕiɛ同上司馬遷傳衹取辱耳増入同上司馬遷傳衹取辱耳増入
洪武正韻
支齊小韻旨而tʃie同上司馬遷傳衹取辱耳同上司馬遷傳衹取辱耳
音韻闡微
支微齊泰灰齊陽平小韻ki
中華新韻
陰平tʂɿ適也秪同又但也適也秪同又但也
tʂɿ祇同祇同
東國正韻
ㅣㅇ 貲紫恣tsi
戚林八音
之箕 陽平之箕ki
分韻撮要
陰上tʃi敬也但也又音其敬也但也又音其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鄭張尚芳
kje 支0部
ɡe 支0部
布之道諧聲域
TE
聲首
KE
聲首
布之道擬音
te
音節類型B
ɡe
Notes 註
衹 隻 只 *祇秖
1.「衹」的本义丝织物等,「只」从口从八字形,本义即为虚词。「衹zhi3」作虚词为假借义。二者通用,合并为「只zhi3」。2.「祇」「秖」为「衹」的异写字而已。「祇」另用于表示地神,读qi2另出字头。3.「隻zhi1」为量词,简化时合并为「只zhi1」。简化时增加并混淆了「只」的字义。
衹 軝 䉻 赤 *氏
《漢語同源詞大典》:衹:橘紅色的絲織品;軝:車轂上紅色的裝飾;䉻:紅米;赤:赤色。本組字皆有「紅色」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漢語多功能字庫
同「緹」字,參見「緹」。12 字相關漢字: 緹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1 5427 简体: 只 GKX 1112.30 康熙字典-GHZR 3282.03 汉语大字典-G通规 0246BX -G古籍 13639 -HB1 B04E -T1 5619 全字庫-T乙表 04473 異體字字典-J1 6022 -JMJ 023912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K2 6223 -KP1 7367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zhǐ
QI2 ZHI3 (v4.0.1-6.0.0)
QI2 (v3.1.0-3.2.0)
QI2 ZHI3 (v2.1.0-3.0.0)
kHanyuPinyin
53079.080:tǐ,zhī,qí
kXHC1983
1486.141:zhǐ
1486.141:zhǐ (v5.1.0)
kCantonese
zi2
JI2 (v2.1.0-4.0.1)
kJapanese
キ ギ シ テイ タイ
kJapaneseKun
TAMATAMA
kJapaneseOn
KI GI SHI TEI TAI
kDefinition
only, merely, but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1-563B
1-563B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B04E
kIRG_TSource
T1-5833
1-5833 (v3.0.0-5.2.0)
kIRG_JSource
J1-5C36
1-5C36 (v3.0.0-5.2.0)
kIRG_KSource
K2-5E37
2-5E37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1-7367
kRSUnicode
145.4
kTotalStrokes
9
10 (v3.1.0-6.0.0)
kIICore
AT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DaeJaweon
1578.140
kHanYu
53079.080
kIRGDaeJaweon
1578.140
kIRGDaiKanwaZiten
34141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53079.080
kIRGKangXi
1112.300
kKangXi
1112.300
kMeyerWempe
242
kMorohashi
34141
kSBGY
040.44 044.06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LHVP
kCihaiT
1211.104
kFourCornerCode
3224.0
kPhonetic
1184*
kUnihanCore2020
HM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B04E
kCCCII
232D7C
kCNS1986
1-5833
kCNS1992
1-5833
kEACC
232D7C
kGB1
5427
kJis1
6022
kKPS1
7367 (v3.1.1-15.0.0)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22472+83.4.5 C+22472+145.5.4
kRSKangXi
145.4 (v2.1.0-15.0.0)
異體 Variants
kSimplifiedVariant
U+53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