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臤豆
U+8C4E(Basic)
豆部8畫 共15畫 核心字
官話
shu4
粵語
syu6
日語
ジュ
シュ
韓語
越南
thụ
廣韻
常/虞/上
集韻
常/虞/上
訓読
たつ(立つ)
たて(縦)
Sources 各源例字
GE-4D45
HB1-BDDD
T1-6F28
J0-6C33
K1-653A
KP1-782A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Comparison 用字對比
Evolution 字形演化
春秋
玉書
侯馬盟書
簡帛
張家山
隸書
說文小篆
東漢
傳抄
說文解字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石經
開成石經
印刷字體
廣韻
印刷字體
增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Calligraphy 後世書法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臣庾切豎立也。从臤豆聲。籒文豎从殳。
《字源》:形声
Meaning 字義
shu4
(1)
立;直立to erect, upright
(2)
纵,与“横”相反vertical
(3)
汉字笔画名 如:“十”字一横一竖vertical stroke
(4)
童子,未成年的人
(5)
僮仆,家中供役使的未成年人
(6)
宫中供役使的小臣
(7)
古时对人的蔑称、贱称
(8)
(9)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臤部 004()
《說文解字》
臣庾切豎立也。从臤豆聲。籒文豎从殳。
《說文解字繫傳》
韶乳反堅立也。從臤豆聲。 [臣鍇曰:「豆,器也,故為堅立。」] 籀文堅從殳。
《說文解字注》
臣庾切堅立也。 [堅立謂堅固立之也。豎與尌音義同。而豎從臤。故知爲堅立。《周禮》内豎。鄭云:豎,未冠者之官名。葢未冠者才能自立。故名之豎。因以爲官名。豎之言孺也。] 从臤。豆聲。 [臣庾切。古音在四部。] 籒文豎。从殳。
《康熙字典》
【酉集中】【豆字部】 【唐韻】臣庾切【集韻】【韻會】上主切,𠀤音裋。【說文】豎立也。【徐曰】豆器,故爲豎立。【後漢·靈帝紀】槐樹自拔倒豎。【魏志·鍾繇傳】起偃爲豎。
 又【韻會】貞也。【字彙】直也。
 又【廣韻】童僕之未冠者。【列子·說符篇】鄰人亡羊,請楊子之豎追之。【宋書·周朗傳】婢豎無定科。
 又內廷之小臣也。【周禮·天官】內豎掌內外之通令,凡小事。【註】豎,未冠者之官名。【左傳·僖二十四年】晉侯之豎頭須,守藏者也。【註】豎,左右小吏。
 又凡𤰞鄙者皆曰豎。【史記·留侯世家】豎儒幾敗乃公事。【晉書·阮籍傳】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又姓。【左傳·昭十六年】鄭大夫豎柎。
 又【韻會】通作裋。【史記·秦始皇紀】寒者利裋褐。【註】一作短,一作豎。謂褐衣豎裁爲勞役之衣,短而且狹,故謂之短褐,亦曰豎褐。【荀子·大略篇】衣則豎褐不完。【註】僮豎之褐,亦短褐也。【集韻】或作𧞫。
 又【正韻】【字彙補】𠀤殊遇切,音樹。【通鑑】龎涓曰:遂成豎子之名。胡三省讀去聲。
 【集韻】籀作䝂。或作𠐊。俗作竪,非。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shu4 [ʂu51] ㄕㄨˋ
粵語
syu6 [syː2] 豎立, 橫豎, 豎琴, 豎笛, 逆豎(叛逆之人), 二豎(疾病)
日語
ジュ [ʑɨ] [呉]
シュ [ɕɨ] [漢]
韓語
[su]
越南
thụ [tʰu3ˀ2ʔ]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3小韻臣庾dʑio立也又童僕之未冠者又姓左傳鄭有大夫豎拊臣𢈔切四立也又童僕之未冠者又姓左傳鄭有大夫豎拊臣𢈔切四
刊謬補缺切韻
3小韻殊主ʑĭu殊主反。立。正作豎。二。殊主反。立。正作豎。二。
集韻
3小韻上主dʑio說文豎立也籀从殳或从人俗作竪非是說文豎立也籀从殳或从人俗作竪非是
禮部韻略
3小韻臣𢈔dʑio臣庾切立也亦作竪又廟諱常恕切不收臣庾切立也亦作竪又廟諱常恕切不收
增韻
3小韻臣庾dʑio臣庾切立也亦作竪侸又童僕之未冠者莊子音上聲又殊遇切與廟諱常恕切音相近合照文書式迴避其上聲不當迴避竪梪樹並同今圈臣庾切立也亦作竪侸又童僕之未冠者莊子音上聲又殊遇切與廟諱常恕切音相近合照文書式迴避其上聲不當迴避竪梪樹並同今圈
五音集韵
禪三3dʑio臣庾切立也又童僕之未冠者又姓左傳鄭有大夫豎拊十字臣庾切立也又童僕之未冠者又姓左傳鄭有大夫豎拊十字
洪武正韻
魚撮小韻仁庾ȵy仁庾切立也亦作竪侸童僕未冠者莊子音上聲又殊遇切仁庾切立也亦作竪侸童僕未冠者莊子音上聲又殊遇切
古今韻會舉要
ʑiu上主切音與墅同說文豎立也从臤豆徐曰豆噐故為豎立廣韻又童僕之未冠者又貞也又姓左傳鄭大夫豎柎集韻或作𠐊侸俗作竪非〇禮韻續降上主切音與墅同說文豎立也从臤豆徐曰豆噐故為豎立廣韻又童僕之未冠者又貞也又姓左傳鄭大夫豎柎集韻或作𠐊侸俗作竪非〇禮韻續降
蒙古字韻
zh ꡚÿu ꡦꡟʐy()
音韻闡微
魚虞撮上聲小韻ʃy
中原音韻
魚模撮去聲魚模ʂiu
韻略易通
居魚去聲居魚ʂy立也立也
中州音韻
魚模撮去聲魚模小韻ʐiu童僕未冠者童僕未冠者
中華新韻
ʂu
東國正韻
ㅠㅇ 拘矩屨ziu
戚林八音
時授 須車 陽去須車sy
分韻撮要
陽去ʃy牧豎童僕之未冠者牧豎童僕之未冠者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東漢
齊梁陳北周隋
虞模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ȡi̯u
王力
ʑǐwɔ 侯部
董同龢
ʑjuɡ 侯部
周法高
djew 侯部
李方桂
djugx 侯部
鄭張尚芳
djoʔ 侯0部
白-沙
*[d]oʔ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dhoʔs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dhoh
斯塔羅斯金西漢
dhoh
斯塔羅斯金東漢
ʒhoh
許思萊上古
doʔ
許思萊東漢
dźoᴮ
布之道諧聲域
TO
聲首
布之道擬音
doʔ
音節類型B
Dialects 方言
s
su
去聲(114)
天津南開52
河北張家口蔚縣312
內蒙古興安烏蘭浩特53
遼寧沈陽41
遼寧營口蓋州51
吉林長春南關53
吉林遼源龍山52
吉林通化東昌52
吉林白山渾江53
吉林白城洮南52
吉林延邊敦化52
黑龍江哈爾濱53
黑龍江雞西雞冠53
黑龍江雞西密山52
黑龍江雙鴨山集賢53
黑龍江佳木斯同江53
黑龍江七台河勃利53
黑龍江牡丹江林口53
黑龍江黑河嫩江53
江蘇淮安漣水55
江蘇揚州
江蘇泰州33 (文,su1)
安徽馬鞍山花山53 (文)
安徽滁州天長45
安徽宣城宣州53
江西贛州章貢213
山東濰坊安丘31
山東濰坊昌邑31
山東濟寧5
山東聊城5
河南漯河召陵31
河南周口淮陽312
河南駐馬店平輿53
湖北十堰丹江口31
湖北宜昌35
湖北襄陽襄樊31
湖南郴州213
湖南懷化靖州45
湖南湘西吉首24
廣西桂林臨桂35
廣西百色樂業24
廣西河池宜州24
重慶213
重慶江津24
四川成都213
四川瀘州古藺12
四川德陽中江213
四川綿陽北川213
四川遂寧射洪214
四川南充14
四川眉山東坡213
四川宜賓屏山213
四川廣安213
四川達州達縣213
四川雅安漢源13
四川巴中南江214
四川資陽安嶽213
貴州貴陽13
貴州六盤水六枝13
貴州遵義24
貴州安順西秀13
貴州畢節5
貴州銅仁思南13
貴州黔西南興義24
貴州黔東南丹寨13
貴州黔東南凱里35
貴州黔東南黎平53
貴州黔南平塘13
雲南玉溪紅塔213
雲南昭通212
雲南昭通鎮雄212
雲南麗江永勝45
雲南紅河建水21
雲南紅河蒙自212
雲南文山廣南22
雲南大理213
西藏拉薩213
陝西漢中漢臺312
河北邯鄲涉縣55
河北張家口張北213
山西太原45
山西太原陽曲454
山西大同靈丘53
山西晉城沁水53
山西朔州懷仁24
山西晉中昔陽13
山西忻州五寨52
山西臨汾隰縣44
山西呂梁孝義454
內蒙古呼和浩特玉泉35
內蒙古包頭東河52
內蒙古巴彥淖爾臨河52
內蒙古烏蘭察布集寧24
內蒙古錫林郭勒太僕寺213
河南安陽31 (名詞)
河南鶴壁鶴山31
河南新鄉衛濱21
陝西榆林吳堡53
安徽宣城旌德213
福建三明大田31 (橫~撇點折)
福建泉州南安31
江西上饒廣豐21
台灣苗栗三義55
江西贛州南康53
廣東韶關南雄42
廣東深圳42
廣東湛江廉江44 (文讀)
廣東湛江廉江44 (文讀)
廣東梅州梅縣53
廣東東莞42
廣西桂林臨桂35
江西贛州南康53
廣東深圳42
廣東東莞42
陽去(11)
江蘇南通
山西長治54
福建廈門22
福建三明寧化2
福建三明寧化2
江西贛州寧都44
廣東汕尾海豐44
廣東河源55
廣東河源55
湖南懷化辰溪55
江西贛州寧都44
陰去(1)
江西鷹潭貴溪
陽平(2)
黑龍江雞西虎林53
安徽馬鞍山花山24 (白)
陽上(2)
廣東汕頭35
廣東潮州35
陰平(3)
江蘇鹽城亭湖31
江蘇泰州21 (白,su5)
台灣彰化鹿港33
上聲(5)
安徽黃山歙縣35
安徽黃山黟縣53
安徽宣城績溪212
廣東陽江陽春31 (文讀)
廣東陽江陽春31 (文讀)
入聲(1)
浙江溫州蒼南42 (文)
sy
去聲(16)
安徽蚌埠53
安徽淮南鳳台51
廣西柳州雒容24
廣東廣州從化52
廣西桂林灌陽35
廣東珠海前山33
廣東東莞32
廣東中山石岐33
香港新界32
廣西柳州雒容24
廣東廣州從化52
廣西桂林灌陽35
廣東珠海前山33
廣東東莞32
廣東中山石岐33
香港新界32
陽去(23)
福建南平建甌44
福建寧德柘榮213
廣東韶關新豐31
廣東惠州31
福建三明泰寧213
廣東韶關22
廣東佛山22
廣東佛山順德21
廣東肇慶52
廣東清遠22
廣西南寧22
香港22
廣東韶關22
廣東韶關22
廣西賀州九都話33
廣東惠州31
廣東韶關22
廣東佛山22
廣東佛山順德21
廣東肇慶52
廣東清遠22
香港22
廣西賀州九都話33
陰去(5)
福建南平建陽332
廣東深圳寶安24
澳門33
廣東深圳寶安24
澳門33
陽平(4)
廣東雲浮21
廣東雲浮羅定21
廣東雲浮21
廣東雲浮羅定21
上聲(4)
廣東茂名信宜31 (文讀)
廣東茂名信宜31 (文讀)
廣西桂林朝陽23
廣西桂林朝陽23
si
去聲(4)
廣東珠海斗門31
廣東江門白沙31
廣東珠海斗門31
廣東江門白沙31
陽去(1)
廣東陽江江城54
陰去(2)
海南海口35 (竖立)
海南澄邁35
陽平(2)
廣東中山隆都33
廣東中山隆都33
陽去'(1)
海南瓊海53
去聲(2)
廣西玉林博白42
廣西玉林博白42
去聲(3)
山東臨沂沂水21
陝西咸陽三原55
陝西安康漢陰214
陽去(1)
湖北荊州監利33
søi
陽去(3)
福建寧德福安23
廣西百色田東22
廣西百色田東22
sio
陽去(2)
湖南永州道縣52
湖南永州道縣52
siɔ
陽上(2)
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22
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22
siɛ
陰去(2)
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44
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44
陽去(2)
廣西崇左扶綏13
廣西崇左扶綏13
陰去(2)
雲南文山富寧13
雲南文山富寧13
suβ
去聲(1)
山西晉中祁縣45
suɐʔ
入聲(1)
河南安陽33 (動詞)
søy
陽去(1)
福建福州242
ʂ
ʂu
去聲(118)
北京51
北京平谷51
天津武清51
天津寶坻51
天津靜海53
河北唐山樂亭52
河北唐山遷西52
河北邯鄲館陶213
河北邯鄲大名213
河北邯鄲魏縣312
河北保定阜平53
河北保定淶水314
河北承德平泉51
河北承德興隆51
河北滄州滄縣41
河北廊坊霸州41
河北廊坊廣陽51
山西運城臨猗31
山西臨汾洪洞53
山西臨汾侯馬53
山西臨汾鄉寧22
內蒙古赤峰寧城51
內蒙古通遼科爾沁52
內蒙古呼倫貝爾海拉爾51
內蒙古錫林郭勒錫林浩特53
遼寧鞍山海城51
遼寧丹東51
遼寧錦州51
遼寧阜新細河51
遼寧遼陽白塔51
遼寧盤錦51
遼寧鐵嶺昌圖51
遼寧鐵嶺開原51
遼寧朝陽北票51
遼寧朝陽建平53
遼寧葫蘆島綏中51
吉林吉林龍潭53
吉林四平梨樹52
吉林松原寧江52
吉林白城大安52
吉林延邊琿春52
黑龍江齊齊哈爾泰來53
黑龍江大慶肇州53
黑龍江伊春嘉蔭51
黑龍江牡丹江寧安51
黑龍江綏化蘭西53
黑龍江綏化肇東53
黑龍江大興安嶺漠河52
江蘇南京44
江蘇徐州42
江蘇連雲港
江蘇宿遷宿城51
安徽合肥53
安徽淮北52
安徽安慶41
安徽宿州碭山53
安徽宿州埇橋42
安徽六安金安53
安徽亳州蒙城53
山東濟南21
山東濟南章丘21
山東淄博博山5
山東東營利津
山東濰坊壽光5
山東泰安21
山東德州5
山東德州樂陵51
山東濱州鄒平31
河南開封31
河南洛陽412
河南平頂山新華41
河南新鄉長垣213
河南許昌31
河南南陽南召42
湖北荊門鍾祥214
湖北恩施鶴峰35
湖南張家界大庸24
四川自貢14
四川攀枝花仁和213
四川廣元劍閣214
四川內江威遠214
四川樂山井研214
四川涼山西昌213
貴州畢節威寧13
雲南昆明212
雲南曲靖沾益213
雲南保山隆陽13
雲南楚雄大姚213
雲南西雙版納景洪213
雲南德宏芒市214
陝西延安寶塔52
甘肅金昌永昌53
甘肅武威民勤31
甘肅酒泉肅州213
甘肅酒泉敦煌44
甘肅臨夏42
青海海東循化53
寧夏銀川5
寧夏吳忠同心13
寧夏固原西吉44
寧夏固原原州44
新疆哈密213
新疆石河子31
河北石家莊贊皇312
河北邢臺沙河21
山西大同西坪24
山西晉城陵川24
山西呂梁中陽53
內蒙古烏海海勃灣51
內蒙古鄂爾多斯東勝52
河南焦作武陟13
河南濟源24
陝西延安寶塔442
陝西榆林神木53
陝西榆林榆陽52
江西九江修水53
湖南株洲攸縣44 (讀書音)
江西九江修水53
陽去(2)
河北石家莊無極451
湖南湘西瀘溪53
陽平(3)
山東煙台萊州42
寧夏銀川3 (~立)
寧夏中衛沙坡頭53
陰平(2)
山西運城垣曲53
寧夏固原涇源31
上聲(1)
甘肅平涼崆峒53
ʂy
去聲(1)
青海西寧213
ʂʯ
去聲(11)
河北衡水故城31
江西九江潯陽21
山東東營廣饒31
河南鄭州城關41
河南三門峽湖濱212
河南商丘睢縣312
湖北隨州曾都213
貴州銅仁玉屏35
陝西寶雞31
陝西安康平利214
河南濟源24 (又)
陽去(2)
湖北孝感孝南55
湖北黃岡紅安
ʂʊ
去聲(1)
雲南普洱思茅213
ʂɯ
去聲(1)
雲南臨滄臨翔13
ʃ
ʃu
去聲(7)
河北秦皇島北戴河51
山東濰坊臨朐21
山東日照東港21
山東濱州博興21
甘肅白銀會寧44
香港沙田53
香港沙田53
陽去(3)
台灣新竹芎林33
廣西欽州靈山33
廣西欽州靈山33
陰去(2)
廣西南寧馬山55
廣西南寧馬山55
陽平(1)
山東青島即墨2
陰平(3)
甘肅慶陽寧縣31
廣東揭陽揭西53
廣東揭陽揭西53
上聲(3)
陝西銅川耀州52
陝西商洛商州53
甘肅定西安定53
ʃy
去聲(8)
江蘇連雲港贛榆51
廣西百色西林24
廣西來賓武宣24
福建三明沙縣24
廣東清遠連南51
廣東清遠連南51
香港大埔泰亨33
香港大埔泰亨33
陽去(19)
福建漳州詔安33
湖北黃石陽新
廣東廣州22
廣西柳州融水24
廣西貴港桂平22
廣西貴港南江21
廣西玉林北流21
廣西百色22
廣西崇左寧明22
廣東佛山西岸22
廣東清遠保安11
廣西柳州融水24
廣西貴港桂平22
廣西貴港南江21
廣西玉林北流21
廣西百色22
廣西崇左寧明22
廣東佛山西岸22
廣東清遠保安11
陰去(3)
福建三明將樂324
廣西賀州信都35
廣西賀州信都35
陽平(1)
山東威海環翠33
陽上(4)
廣東清遠連山13
廣西河池宜州24
廣東清遠連山13
廣西河池宜州24
ʃi
陽去(9)
廣東茂名化州31
廣西梧州蒙山214
廣西北海22
廣西欽州22
廣西玉林博白21
廣西梧州蒙山214
廣西北海22
廣西欽州22
廣西玉林博白21
陰去(3)
海南定安35 (文)
廣西玉林北流53
廣西玉林北流53
陽平(2)
廣東湛江吳川31
廣西防城港東興31
ʃʯ
去聲(3)
山東煙台蓬萊42
山東日照五蓮31
山東臨沂莒南21
陽去(1)
湖南岳陽平江
ʃui
陽去(6)
廣西南寧賓陽52
廣西百色那畢22
廣西來賓武宣21
廣西南寧賓陽52
廣西百色那畢22
廣西來賓武宣21
ʃʉ
陰去(2)
福建龍岩長汀54
福建龍岩長汀54
ʃuo
陰上(2)
廣西桂林臨桂42
廣西桂林臨桂42
ʃaɯ
陽去(2)
廣西崇左22
廣西崇左22
ʃɨ
去聲(1)
甘肅天水清水443
ɕ
ɕy
去聲(18)
河北邢臺巨鹿21
安徽銅陵樅陽33
安徽池州貴池53
江西吉安永豐213
山東煙台5
河南濮陽312
河南信陽312
湖北武漢35
湖南常德35
湖南永州寧遠24
廣西賀州富川35
湖南郴州桂東53
安徽安慶太湖33
江西南昌21
江西新余分宜
湖南長沙瀏陽212
湖南衡陽常寧24
湖南婁底新化45
陽去(16)
湖南懷化會同33
安徽黃山祁門33
江西景德鎮浮梁33
福建南平邵武35
江西九江彭澤
湖北咸寧咸安33
湖南株洲茶陵12
湖南株洲茶陵12
湖南長沙11 ((白))
湖南株洲21 (白)
湖南衡陽213
湖南衡陽衡山44
湖南邵陽綏寧22
湖南岳陽11
廣西玉林福綿21 (陽去調在記音時記為21,實際音值近同22。)
廣西玉林福綿21 (陽去調在記音時記為21,實際音值近同22。)
陰去(6)
安徽蕪湖南陵45
湖南長沙55 ((文))
湖南株洲45 (文)
湖南益陽南縣45
廣西柳州融水435
廣西柳州融水435
陽平(1)
安徽蕪湖55
陽上(5)
湖南株洲醴陵
廣西桂林平樂33
廣西梧州藤縣35
廣西桂林平樂33
廣西梧州藤縣35
陰平(4)
福建南平邵武
安徽池州東至33
江西上饒弋陽33
江西上饒弋陽33
上聲(1)
浙江杭州建德213
入聲(1)
湖南益陽安化45
陰上(2)
廣西南寧亭子33
廣西南寧亭子33
ɕye
陽去(1)
福建南平浦城21
陽上(1)
江西上饒廣豐24
ɕiu
陽去(1)
江西南昌進賢
z
zy
陽平(1)
浙江舟山定海23
陽去(6)
江蘇南京高淳25
江蘇常州24
江蘇蘇州31
浙江杭州13
浙江嘉興223
江蘇常州24 (古全濁上聲字讀成陽去調)
陽平(3)
浙江杭州臨安33
浙江寧波113
浙江寧波餘姚113
陽上(2)
江蘇無錫33 (無錫方言古陽上有歸入陽上與陽去兩個讀法,此字是讀成陽上調。)
江蘇無錫33
zəu
陽上(2)
安徽黃山甘棠31
安徽黃山甘棠31
zɿ
陽去(1)
上海13
陽上(1)
浙江湖州雙林231
上聲(1)
浙江溫州35
f
fu
去聲(15)
安徽阜陽53
山東棗莊嶧城42
山東泰安寧陽312
山東臨沂平邑5
山東菏澤單縣423
河南商丘梁園41
陝西西安44
陝西渭南合陽55
甘肅蘭州13
甘肅隴南康縣24
甘肅甘南合作53
新疆烏魯木齊213
新疆吐魯番33
新疆昌吉吉木薩爾213
新疆巴音郭楞焉耆213
陽平(1)
青海海北門源13
ʑ
ʑy
去聲(1)
湖南永州324
陽去(2)
江蘇無錫江陰223 (江陰方言古全濁上與古陽平一樣歸入陽去。)
江蘇無錫江陰223 (江陰方言古全濁上與古陽平一樣歸入陽去。)
陽平(1)
浙江台州仙居312
陽上(1)
浙江衢州龍游213
ʑyʯ
陽去(2)
江蘇鎮江丹陽113 (丹陽後巷古全濁上多讀成陽去調。)
江蘇鎮江丹陽113 (丹陽後巷古全濁上多讀成陽去調。)
陽上(1)
浙江紹興113
ʑye
陽上(1)
浙江金華玉山22
ʑyo
陽去(2)
浙江衢州開化212
浙江衢州開化212
tɕʰ
tɕʰy
陽平(1)
遼寧大連金州52
陽上(1)
江西上饒婺源31
陰平(2)
江西撫州黎川22 ((~心旁))
江西撫州黎川22 ((~心旁))
ɦʑ
ɦʑy
去聲(2)
安徽宣城宣州53
安徽宣城宣州53
陽去(2)
安徽池州貴池214
安徽池州貴池214
x
xia
陽去(1)
海南萬寧42
陰平(3)
海南瓊海33
海南定安213 (白)
海南陵水33
tʃʰ
tʃʰu
去聲(1)
遼寧大連52
陽去(1)
海南東方42
tʃʰy
上聲(1)
湖南邵陽洞口21
ɬ
ɬy
陽去(1)
福建莆田仙游21
ɬi
陽去(2)
廣西貴港平南22
廣西貴港平南22
t
tuan
陰去(2)
湖南永州寧遠55
湖南永州寧遠55
tom
陰平(1)
海南定安213
l
ləu
陽平(1)
江蘇常州金壇35
liʔ
陽入(1)
海南樂東3
ʑʱ
ʑʱy
陰去(2)
上海浦東新區35
上海浦東新區35
ɕʑ
ɕʑyʮ
陰去(2)
江蘇泰州靖江51 (靖江方言是古全濁上多讀成陽去,但碰到ɕʑ等聲母會變成陰去。)
江蘇泰州靖江51 (靖江方言是古全濁上多讀成陽去,但碰到ɕʑ等聲母會變成陰去。)
hʑʯ
上聲(2)
安徽宣城寧國214
安徽宣城寧國214
kʰie
陽去(1)
海南樂東53
陰平(1)
海南東方33
-
f
去聲(1)
甘肅張掖山丹31
ʒ
ʒy
陽去(1)
浙江麗水雲和223
ʔd
ʔdit
陽入(1)
海南昌江3 (直)
tʂʰ
tʂʰʉ
去聲(1)
湖南郴州安仁51
dʑy
入聲(1)
湖南邵陽城步34
ɣ
ɣy
陽去(1)
湖南婁底雙峰33
ts
tsy
陽上(1)
廣東肇慶封開242
Notes 註
樹 豎
「樹」在《廣韻》中有臣庾切、常句切上、去兩讀。上聲一讀義為「扶樹」,是動詞;去聲義為「木揔名」是名詞。「豎」字與動詞義的「樹」同音,「豎立」與「樹立」義近,二字同源。
閹 豎
在宦官這個意義上二字同義,可以連用。《後漢書 荀韓鍾陳列傳論》「漢自中世一下,閹豎擅恣」。豎有「童子」義,故往往指年幼的宦者。
乳 孺 豎 裋
劉鈞傑《同源字典補》認為:「乳孺」「豎裋」兩組字日禪旁紐,侯部疊韻。「乳孺」的小孩義和「豎裋」的童僕義同源
豎 脰 侸 𧯴 陡 *豆
《漢語同源詞大典》:豎:牢固地直立;脰:頸項,直立者;侸:直立;𧯴:豎立;陡:山勢俊俏如直立。本組字皆有「直立」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植 稙 置 豎 *直
《漢語同源詞大典》:植:戶植,門外閉時用以加鎖的中立直木;稙:種植;置:豎立;豎:豎立。本組字皆有「直立」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蒔 榯 豎 *時
《漢語同源詞大典》:蒔:移栽稻秧,引申為直立義;榯:竹木直立貌;豎:直立。本組字皆有「直立」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漢語多功能字庫
金文上從「臣」,下從「豆」,「豆」是聲符,「臣」象豎起的眼睛,「豆」是盛載食物的器皿,構形初義不明。金文用作人名。

  《說文》:「豎,豎立也。从臤豆聲。䝂,籒文豎从殳。」段玉裁改為「豎,堅立也。」注云:「堅立謂堅固立之也。豎與尌音義同,而豎從臤,故知爲堅立。」130 字相關漢字: 臣,豆

Relatives 相關字
Yixiezi 異寫字 (works in progress)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E 4537 -GKX 1192.22 康熙字典-GHZR 3804.17 汉语大字典-GZJW 181311 -G通规 1473Y -G古籍 09467 -HB1 BDDD -H常用 3879 -T1 7908 全字庫-T甲表 03909 異體字字典-T本土 5336 -J0 7619 -JMJ 024898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K1 6926 -K人名 一..2816 -KP1 782A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shù
SHU4 (v2.1.0-6.0.0)
kHanyuPinlu
shù(30)
shu4(30) (v4.0.1-6.2.0)
kHanyuPinyin
63567.140:shù
kXHC1983
1069.012:shù
1069.012:shù (v5.1.0)
kCantonese
syu6
SYU6 (v2.1.0-4.0.1)
kJapanese
ジュ シュ たつ たて
kJapaneseKun
TATSU KOBITO
kJapaneseOn
JU
kKorean
SWU
kHangul
수:1N
(v5.0.0-10.0.0)
kTang
zhiǒ
zhiǒ (v4.1.0-5.1.0)
kDefinition
vertical; perpendicular; upright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E-4D45
GE-3E45 (v6.0.0-12.1.0)
E-3E45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BDDD
kIRG_TSource
T1-6F28
1-6F28 (v3.0.0-5.2.0)
kIRG_JSource
J0-6C33
0-6C33 (v3.0.0-5.2.0)
kIRG_KSource
K1-653A
1-653A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1-782A
kRSUnicode
151.8
kTotalStrokes
15
kIICore
ATHM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3998
kDaeJaweon
1655.150
kFennIndex
464.02
kGSR
0118g
kHanYu
63567.140
kIRGDaeJaweon
1655.150
kIRGDaiKanwaZiten
36280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63567.140
kIRGKangXi
1192.220
kKangXi
1192.220
kLau
2915
kMatthews
5877
kMeyerWempe
2773
kMorohashi
36280
kNelson
4468
kSBGY
263.03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SEMRT
kCihaiT
1261.302
kFenn
643B
kFourCornerCode
7710.8
kFrequency
5 (v3.2.0-15.1.0)
kHKGlyph
3877
kPhonetic
1322
kUnihanCore2020
HJM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BDDD
kCCCII
215957
kCNS1986
1-6F28
kCNS1992
1-6F28
kEACC
215957
kJis0
7619
kKoreanName
2015
kKPS1
782A (v3.1.1-15.0.0)
kKSC1
6926 (v2.1.0-15.0.0)
kTaiwanTelegraph
6264
kXerox
253:110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6740+151.7.9
kRSKangXi
151.8 (v2.1.0-15.0.0)
異體 Variants
kSemanticVariant
U+7AEA<kLau,kMatthews
kSimplifiedVariant
U+7AD6
kZVariant
U+7AD6 (v2.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