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丬夕酉
U+9171(Basic)
酉部6畫 共13畫 核心字
官話
jiang4()
粵語
zoeng3
日語
ショウ(醬)
韓語
越南
tương(醬)
廣韻
精/陽開/去(醬)
集韻
精/陽開/去(醬)
Sources 各源例字
G0-3D34
Old versions 舊版本
Comparison 用字對比
Evolution 字形演化
當代
標準字形
Meaning 字義
(1)
「醬」的简化字
jiang4
(1)
肉酱meat paste
(2)
豆、麦等发酵后做成的调味品sauce
(3)
用酱或酱油腌的(菜) 如:酱肉;酱菜;酱黄瓜braised pork weasoned with soy sauce
(4)
用酱或酱油腌(菜) 如:把萝卜酱一酱to pickle vegetables in sauce or soy sauce
(5)
捣烂成泥状的食物jam-like food 果酱
(6)
搅;混杂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jiang4 [ʨiɑŋ51] ㄐㄧㄤˋ ()
粵語
zoeng3 [tsœːŋ3]
日語
ショウ [ɕoː] [漢] (醬)
韓語
[tɕaŋ]
越南
tương [tɨə̯ŋ33] (醬)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陽開3小韻子亮tsiɑŋ說文作[醬/酱]醢也漢書武帝使唐蒙風曉南越南越食蒙蜀[筠/蒟]醬[于/子]亮切四(醬)說文作[醬/酱]醢也漢書武帝使唐蒙風曉南越南越食蒙蜀[筠/蒟]醬[于/子]亮切四(醬)
刊謬補缺切韻
陽開3小韻即亮tsĭaŋ即𠅙反。以豆我味。二。(醬)即𠅙反。以豆我味。二。(醬)
集韻
陽開3小韻即亮tsiɑŋ說文鹽也从肉从酉酒以和醤也古省籀从皿(醬)說文鹽也从肉从酉酒以和醤也古省籀从皿(醬)
禮部韻略
陽開3小韻即亮tsiɑŋ釋云醬醢也漢武帝使唐䝉風曉南越越食䝉蜀枸醬(醬)釋云醬醢也漢武帝使唐䝉風曉南越越食䝉蜀枸醬(醬)
增韻
陽開3小韻子亮tsiɑŋ醢也肉醬謂之醢内則牛炙醢濡雞醢醬又豉醬謂之醢檀弓醯醢百甕又菜菹謂之醬内則芥醬漢書南越卭蜀有蒟醬字从爿从从酉當作今作醬(醬)醢也肉醬謂之醢内則牛炙醢濡雞醢醬又豉醬謂之醢檀弓醯醢百甕又菜菹謂之醬内則芥醬漢書南越卭蜀有蒟醬字从爿从从酉當作今作醬(醬)
五音集韵
陽開3tsiɑŋ子亮切說文作醬醢也漢書武帝使唐䝉風曉南越南越食蒙蜀蒟醬五(醬)子亮切說文作醬醢也漢書武帝使唐䝉風曉南越南越食蒙蜀蒟醬五(醬)
洪武正韻
陽齊小韻子亮tsiaŋ醢也肉醬謂之醢内則牛炙醢濡雞醢醬又豉醬謂之醢檀弓醯醢百甕又菜菹謂之醬内則芥醬漢書南越卭蜀有蒟醬字从爿从从酉當作今作醬(醬)醢也肉醬謂之醢内則牛炙醢濡雞醢醬又豉醬謂之醢檀弓醯醢百甕又菜菹謂之醬内則芥醬漢書南越卭蜀有蒟醬字从爿从从酉當作今作醬(醬)
古今韻會舉要
tsiaŋ說文●醢也本作𤖕从肉酉酒以和醬也爿聲今文作醬从酉將聲醢肉醬也禮記肉則濡雞醬醢又豉醬檀弓醯醢百甕醢醬也論語不得其醬不食又菜葅亦謂之醬禮記內則芥醤又漢武帝使唐䝉風曉百越食蜀蒟醬集韻或省作𨟻籀作●(醬)說文●醢也本作𤖕从肉酉酒以和醬也爿聲今文作醬从酉將聲醢肉醬也禮記肉則濡雞醬醢又豉醬檀弓醯醢百甕醢醬也論語不得其醬不食又菜葅亦謂之醬禮記內則芥醤又漢武帝使唐䝉風曉百越食蜀蒟醬集韻或省作𨟻籀作●(醬)
蒙古字韻
dz ꡒÿang ꡦꡃtsjaŋ(醬)()(醬)
音韻闡微
江陽齊去聲小韻tsiaŋ(醬)(醬)
中原音韻
江陽齊去聲江陽tsiaŋ(醬)(醬)
韻略易通
江陽齊舒去聲江陽tsiɑŋ醢也(醬)醢也(醬)
中州音韻
江陽齊去聲江陽小韻tsiaŋ醢也(醬)醢也(醬)
中華新韻
ㄧㄤ ʨiɑŋ(醬)(醬)
東國正韻
ㅑㆁ 江講絳覺tsiaŋ(醬)(醬)
戚林八音
曾之 香姜 陰去香姜tsioŋ(醬)(醬)
分韻撮要
陰去tsœŋ醢也肉醬謂之醢又豉醬(醬)醢也肉醬謂之醢又豉醬(醬)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tsi̯aŋ(醬)
王力
tsǐaŋ 陽部(醬)
董同龢
tsjaŋ 陽部(醬)
周法高
tsjaŋ 陽部(醬)
李方桂
tsjaŋh 陽部(醬)
鄭張尚芳
ʔsaŋs 陽0部(醬)
白-沙
*[ts]aŋ-s(醬)
許思萊上古
tsaŋh(醬)
許思萊東漢
tsiɑŋᶜ(醬)
布之道諧聲域
TSAŊ(醬)
聲首
布之道擬音
tsaŋh(醬)
音節類型B
Dialects 方言
tɕiaŋ
去聲(44)
北京51
江蘇徐州42
江蘇連雲港
江蘇揚州
安徽阜陽潁上51
安徽宿州碭山53
山東濟南21
山東棗莊嶧城42
山東濰坊臨朐21
山東泰安寧陽312
山東泰安21
山東濱州鄒平31
山東菏澤單縣423
河南開封31
河南濮陽312
河南漯河召陵31
河南信陽312
湖北武漢35
湖北宜昌35
湖北襄陽襄樊31
湖北荊門鍾祥214
湖北天門44
湖南常德35
湖南張家界大庸24
湖南郴州213
湖南永州寧遠24
湖南湘西吉首24
重慶213
四川成都213
四川自貢14
四川南充14
四川達州達縣213
四川雅安漢源13
四川涼山西昌213
貴州貴陽13
貴州遵義24
貴州畢節5
貴州黔東南丹寨13
貴州黔東南黎平53
雲南昭通212
陝西西安44
陝西寶雞31
甘肅臨夏42
寧夏銀川5 (~油)
陰去(4)
湖北黃岡紅安
湖南懷化會同45
上海浦東新區35
浙江紹興33
tɕiɔŋ
去聲(2)
甘肅蘭州13
江西吉安井岡山53
陰去(2)
江西贛州寧都31
江西撫州黎川53
陽平(1)
江西吉安11
陽平乙(1)
江西南昌45
tɕiɑŋ
去聲(20)
河北邯鄲魏縣312
江蘇常州金壇44
江蘇淮安漣水55
江蘇泰州33
安徽蚌埠53
安徽淮北52
安徽阜陽53
安徽亳州蒙城53
山東濟南章丘21
河南平頂山新華41
河南周口淮陽312
河南駐馬店平輿53
重慶江津24
陝西漢中漢臺312
甘肅武威民勤31
青海海東循化53
新疆烏魯木齊213
新疆吐魯番33
新疆哈密213
新疆昌吉吉木薩爾213
陰去(2)
江蘇鎮江丹陽45
浙江杭州445
tɕiã
去聲(7)
安徽銅陵樅陽33
雲南昆明212
雲南紅河蒙自212
雲南大理213
浙江湖州雙林334
安徽宣城宣州53
湖南永州324
陰去(6)
上海35
浙江金華玉山52
浙江衢州開化423
浙江衢州龍游52
安徽池州貴池53
江西上饒廣豐424
陽平(1)
安徽蕪湖55
陰平(1)
浙江寧波52
tɕia
去聲(5)
山東淄博博山5
山東煙台5
山東濟寧5
山東臨沂平邑5
山東德州5
陰去(1)
浙江台州仙居55
tɕiɔ̃
去聲(3)
甘肅酒泉敦煌44
青海西寧213
江西贛州南康53
陰去(1)
湖南株洲茶陵33
tɕioŋ
去聲(1)
廣東韶關南雄42
tɕian
去聲(1)
安徽安慶41
陰去(1)
江西上饒弋陽35
tɕiɑ
去聲(2)
山東濰坊壽光5
山東聊城5
tɕᴇŋ
陰去(1)
廣西南寧亭子55
tɕiɑ̃
去聲(3)
安徽合肥53
安徽淮南鳳台51
甘肅張掖山丹31
tɕiɒ̃
去聲(2)
新疆巴音郭楞焉耆213
山西太原45
陰去(1)
安徽黃山甘棠33
tɕiẽ
陰去(1)
江蘇南通
tɕaŋ
陰上(1)
上海浦東新區33
tɕiᴀ̃
去聲(1)
浙江寧波餘姚52
陰去(1)
浙江嘉興334
tɕiɑ̃ɣ
去聲(1)
陝西延安寶塔52
tɕiɑ̃ŋ
去聲(1)
甘肅酒泉肅州213
tɕiᴀɲ
陰去(1)
江蘇常州51
tɕi
陰去(1)
浙江溫州42
tɕiœ
去聲(1)
安徽宣城寧國31
tɕiaũ
陰去(1)
福建南平浦城423
tɕiõŋ
去聲(1)
湖南株洲醴陵
tɕiɒŋ
陰去(1)
湖南婁底雙峰35
tɕin
陰去(1)
湖南永州寧遠55
tɕiᴇ̃
陰去(1)
廣西桂林平樂335
ts
tsiaŋ
去聲(17)
河北邯鄲大名213
江蘇南京44
江蘇連雲港贛榆51
山東東營廣饒31
山東濰坊昌邑31
山東濱州博興21
河南洛陽412
河南新鄉長垣213
河南許昌31
河南南陽南召42
河南商丘梁園41
廣西柳州雒容24
廣西桂林臨桂35
陝西咸陽三原55
廣東湛江廉江44 (文讀)
廣東陽江陽春42 (文讀)
廣西桂林灌陽35
陰去(9)
江蘇無錫江陰435
江蘇蘇州412
海南海口35 (文)
海南澄邁35 (文)
海南樂東213 (文)
廣西玉林博白52
湖南永州道縣33
廣西桂林朝陽35
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44
陽平(1)
山東威海環翠33
陽上(1)
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22
tsiɔŋ
去聲(9)
福建泉州南安31
江西九江修水53
江西宜春奉新53
廣東深圳42
廣東茂名信宜51 (文讀)
廣東清遠連南51
廣東東莞42
廣東揭陽揭西42
廣西玉林博白42
陰去(13)
福建廈門21 ((文))
福建三明將樂324 (文讀。)
福建南平建甌33
福建南平建陽332
廣東中山隆都11
福建三明寧化112
福建漳州詔安51
福建龍岩長汀54
廣東韶關新豐53
廣東惠州213
江西九江星子214
湖南岳陽平江
廣東深圳寶安24
陽平(1)
廣東中山隆都33 (文讀,白讀。)
陰平(1)
廣東珠海斗門33
tsiɑŋ
去聲(3)
安徽宿州埇橋42
河南鄭州城關41
河南商丘睢縣312
陽平(1)
山東煙台萊州42
tsiã
陰去(1)
江蘇無錫35 (據《當代吳語》一書載:無錫方言的陰去調為34,此處是35,疑印刷有誤。)
tsœŋ
去聲(4)
廣東珠海前山33
廣東中山石岐33
廣東雲浮33
廣東雲浮羅定33
陰去(9)
廣東韶關33
廣東佛山33
廣東佛山順德32
廣東肇慶33
廣東清遠33
廣西南寧33
香港33
澳門33
廣東韶關33
陰平(1)
香港新界232
tsio
陰去(7)
廣東湛江雷州21
廣東茂名電白44
廣西貴港平南11
海南海口35 (白)
海南瓊海213
海南澄邁35 (白)
海南陵水35
tsia
去聲(1)
山東東營利津
tsiɔ̃
去聲(1)
江西萍鄉11
陰去(1)
湖北黃石陽新
tsioŋ
去聲(2)
廣東梅州梅縣53
廣東梅州五華53
陰去(1)
福建南平邵武
陽去(1)
福建三明泰寧213
tsian
陰去(2)
湖南長沙55
湖南湘潭55
tsiɑ
陽平(1)
山東青島即墨2 (又)
陰平(1)
山東青島即墨1 (又)
tsiũ
去聲(1)
福建泉州南安31
陰去(3)
福建廈門21 ((白))
福建莆田仙游52
福建漳州漳浦11
tsiõ
陰去(4)
廣東汕頭213
廣東汕尾海豐213
廣東揭陽213
香港大埔21
tsie
陰去(3)
海南三亞13
海南昌江35
海南樂東213 (白)
tsøŋ
去聲(1)
廣東東莞32
tsᴇŋ
陰去(3)
廣西百色田東35
廣西崇左扶綏35
雲南文山富寧13
tsiŋ
去聲(1)
福建三明沙縣24
陰去(1)
廣西柳州融水435
tsiəŋ
陰去(1)
廣西賀州九都話52
tsiẽ
陰去(1)
廣東潮州213
tsyøŋ
陰去(2)
福建寧德古田21
福建寧德柘榮35
tsiᴀŋ
陰去(1)
江蘇無錫江陰435
tsɪ̃
陰去(1)
江蘇泰州靖江51
tsuɔŋ
陰去(1)
福建福州212
tsiɔ
陰去(1)
海南萬寧24
tsyɒŋ
陰去(1)
廣東河源12
tsɔn
陽平(1)
江西宜春上高24
tsiœŋ
陰平(1)
廣東江門白沙23
tsiuŋ
陰去(1)
廣東肇慶封開433
tse
陰去(1)
廣東佛山西岸52
tsɛn
陰去(1)
廣東清遠保安53
tʃiaŋ
陰去(2)
廣西桂林臨桂33
廣西來賓武宣42
tʃiɔŋ
去聲(1)
香港沙田53
tʃiã
陰去(1)
浙江麗水雲和55
tʃœŋ
陰去(1)
廣東廣州33
tʃio
陰去(1)
海南定安35
tʃioŋ
陰去(1)
廣西玉林北流53
tʃie
陰去(1)
海南東方35
tʃøŋ
陰去(3)
廣西貴港桂平33
廣西百色33
廣西崇左寧明33
tʃiŋ
陰去(1)
廣西柳州融水45
tʃɛŋ
陰去(3)
廣西南寧賓陽55
廣西百色那畢45
廣西崇左45
tʃiəŋ
陰去(1)
廣西貴港南江52
tʃiɛŋ
陰去(3)
廣西北海33
廣西欽州33
廣西欽州靈山24
tʃaŋ
去聲(1)
山東煙台蓬萊42
tʃiøŋ
陰去(1)
廣西南寧馬山55
tʃø̃
陰去(1)
廣西賀州信都35
tʃeŋ
陰去(1)
廣西河池宜州44
tʃyœŋ
陰平(1)
香港大埔泰亨23
t
tiaŋ
陰去(2)
廣東清遠連山35
廣西玉林北流53
tiɔŋ
去聲(1)
廣東廣州從化52
ta
陰去(1)
廣西玉林福綿52
z
ziɑŋ
去聲(2)
山東濰坊安丘31
山東臨沂沂水21
tθiɑŋ
去聲(2)
山東日照東港21
山東臨沂莒南21
ȶ
ȶiɑŋ
去聲(1)
山東日照五蓮31
ɬ
ɬiəŋ
陰去(1)
廣西梧州蒙山44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0 2920 繁体: 醬 G7 13.丶.0 -GT 6830 -GHZR 3819.03 汉语大字典-GZFY 672102 -G通规 2986 -G常用 常.13.104 -G一简 一..122 繁体: 醬 G京族 tuuːŋ1.2.1 -TE 6794 全字庫-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jiàng
JIANG4 (v2.1.0-6.0.0)
kHanyuPinlu
jiàng(36)
jiang4(36) (v4.0.1-6.2.0)
kTGHZ2013
168.030:jiàng
kXHC1983
0561.040:jiàng
0561.040:jiàng (v5.1.0)
kCantonese
zoeng3
JEUNG3 (v3.2.0-4.0.1)
kJapaneseKun
HISHIO
kJapaneseOn
SHOU
kKorean
CANG
kDefinition
any jam-like or paste-like food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0-3D34
0-3D34 (v3.0.0-5.2.0)
kRSUnicode
164.6
kTotalStrokes
13
kIICore
AG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DaeJaweon
0000.000 (v2.1.0-3.0.0)
kHanYu
63582.020
kIRGHanyuDaZidian
63582.020
kIRGKangXi
1283.051
kKangXi
1283.051
kMorohashi
99999 (v2.1.0-5.1.0)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LNMCW
kFourCornerCode
3760
kFrequency
5 (v3.2.0-15.1.0)
kUnihanCore2020
G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CCCII
275D32
kEACC
275D32
kGB0
2920
kMainlandTelegraph
6830
kTaiwanTelegraph
6830 (v2.1.0-11.0.0)
kTGH
2013:2986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KangXi
164.6 (v2.1.0-15.0.0)
異體 Variants
kTraditionalVariant
U+91AC
kZVariant
U+91AC (v2.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