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巠頁
U+9838(Basic)
頁部7畫 共16畫 核心字
官話
jing3
geng3
粵語
geng2
日語
ケイ
キョウ
ギョウ
韓語
越南
cảnh
廣韻
見/清A開/上
羣/清A開/平
見/青開/平
集韻
見/清A開/上
群/清A開/平
見/清A開/平
見/清B開/上
訓読
くび(首)
Sources 各源例字
G1-3E31
HB1-C056
T1-7321
J0-7074
K0-4C72
V2-913F
KP0-CFD6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Comparison 用字對比
Evolution 字形演化
春秋
金文
春秋中期
楚(戰國)
簡帛
包山
楚(戰國)
簡帛
秦家嘴
簡帛
放馬灘
簡帛
睡虎地
簡帛
張家山
隸書
說文小篆
印刷字體
廣韻
印刷字體
增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Calligraphy 後世書法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居郢切頭莖也。从𩑋巠聲。
《字源》:形声
Meaning 字義
jing3
(1)
颈项 人或动物头和躯干相连接的部分neck
(2)
脖子的前面部分
(3)
器物像颈或部位相当于颈的地位 如:瓶颈;颈联
(4)
星名
geng3
(5)
[脖頸子]也作“脖「梗」子” 脖子的后部
(喃)
cảnh 詞:cảnh hạng (cái cổ) 義:neck, throat
(喃)
nghỉnh 詞:nghỉnh cổ 義:to crane one's neck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頁部 019
《說文解字》
居郢切頭莖也。从𩑋巠聲。
《說文解字繫傳》
居穎反頭莖也。從頁巠聲。
《說文解字注》
居郢切頭莖也。从𩑋。巠聲。 [居郢切。十一部。]
《康熙字典》
【戌集下】【頁字部】 【唐韻】居郢切【集韻】【韻會】經郢切【正韻】居影切,𠀤音景。【說文】頭莖也。【釋名】頸,徑也,徑挺而長也。【廣韻】頸在前,項在後。【禮·玉藻】頭頸必中。
 又凡物之領皆曰頸。【禮·玉藻】韠其頸五寸。【註】頸,中央也。
 又【史記·天官書】七星頸爲員官,主急事。【正義】七星爲頸,一名天都,以明爲吉,暗爲凶。宋均云:頸,朱鳥頸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輈人】參分其兔圍,去一以爲頸圍。五分其頸圍,去一以爲踵圍。【註】頸,前持衡者。踵,後承軫者也。
 又【廣韻】巨成切,音𩷏。義同。
考證:〔【史記·天官書】七星頸爲負官,主急事。〕
 謹照原文負官改員官。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jing3 [ʨiŋ214] ㄐㄧㄥˇ
geng3 [kɤŋ214] ㄍㄥˇ
粵語
geng2 [keŋ35] 頸項, 頸椎, 頸動脈, 頸飾
日語
ケイ [keː] [漢]
キョウ [kʲoː] [呉]
ギョウ [gʲoː] [呉]
韓語
[kjʌŋ]
越南
cảnh [kaʲŋ313]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清A開3A小韻居郢kjæŋ項也居郢切又巨成切一項也居郢切又巨成切一
清A開3A小韻巨成ɡjæŋ項也,頸在前,項在後。巨成切,又居郢切。四項也,頸在前,項在後。巨成切,又居郢切。四
青開4小韻古靈kɛŋ鸒鵛鷋也鸒鵛鷋也
刊謬補缺切韻
清A開3A小韻居郢kĭɛŋ居郢反。又巨我反。一。居郢反。又巨我反。一。
清A開3A小韻巨成ɡĭɛŋ巨成反。頃。叉居郢反。三。巨成反。頃。叉居郢反。三。
集韻
清A開3A小韻經郢kjæŋ說文頭莖也說文頭莖也
清A開3A小韻渠成ɡjæŋ項也項也
清A開3A小韻吉成kjæŋ項也項也
清B開3B小韻九領kiæŋ項也項也
禮部韻略
清B開3B小韻居郢kiæŋ居郢切頭莖也按左傳屬劒於頸居郢切頭莖也按左傳屬劒於頸
增韻
清B開3B小韻居郢kiæŋ居郢切頭頸居郢切頭頸
五音集韵
庚清三A開3Akjæŋ吉成切項也二吉成切項也二
庚清三A開3Agjæŋ巨成切項也頸在前項在後又居䣆切四巨成切項也頸在前項在後又居䣆切四
庚清三A開3Akjæŋ居郢切項也又巨成切二居郢切項也又巨成切二
洪武正韻
庚齊小韻居影kiəŋ頭莖頭莖
古今韻會舉要
kiəŋ經郢切音與剄同說文頭莖也从頁巠聲經郢切音與剄同說文頭莖也从頁巠聲
蒙古字韻
g ꡂÿing ꡦꡞꡃkjiŋ()
音韻闡微
東冬庚蒸青齊陰平小韻kiŋ
東冬庚蒸青齊上聲小韻kiŋ
中原音韻
庚青齊上聲庚青kiəŋ
韻略易通
庚晴齊舒上聲庚晴kiŋ頭莖頭莖
中州音韻
庚青齊上聲庚青小韻kiəŋ頭莖頭莖
中華新韻
kɤŋ於脖~子於脖~子
ㄧㄥ ʨiŋ
東國正韻
ㅕㆁ 京景敬隔kieŋ
戚林八音
賓京 陽去賓京kiŋ
分韻撮要
陰上kiŋ頭頸頭頸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東漢
宋北魏後期
庚耕清青
北魏後期北齊
庚耕清青
齊梁陳北周隋
庚耕清青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gʰi̯ĕŋ
ki̯ĕŋ
王力
gǐeŋ 耕部
kǐeŋ 耕部
董同龢
ɡʰjeŋ 耕部
kjeŋ 耕部
周法高
ɡjieŋ 耕部
kjieŋ 耕部
李方桂
gjiŋ 耕部
kjiŋx 耕部
鄭張尚芳
keŋʔ 耕0部
ɡeŋ 耕0部
白-沙
*m-[k]eŋ (no palatalization before *-eŋ?)
*[k]eŋʔ (no palatalization before *-eŋ?)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keŋʔ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keŋ́
斯塔羅斯金西漢
keŋ́
斯塔羅斯金東漢
kjeŋ́
許思萊上古
keŋʔ
geŋ
許思萊東漢
kieŋᴮ
gieŋ
布之道諧聲域
KEŊ
聲首
布之道擬音
kˤeŋ
音節類型A
keŋʔ
音節類型B
ɡeŋ
音節類型B
Dialects 方言
k
kin
上聲(2)
福建南平邵武
湖南岳陽平江
陰上(1)
安徽黃山甘棠35
陽去(1)
福建三明泰寧213 (單字讀,白讀。)
kiŋ
上聲(2)
福建廈門53 ((文))
福建莆田仙游32
陰上(11)
廣東肇慶封開52
廣西南寧賓陽33
廣西梧州蒙山42
廣西欽州靈山55
廣西貴港桂平35
廣西貴港南江34
廣西玉林北流35
廣西玉林博白33
廣西河池宜州42
廣西來賓武宣45
廣西崇左24
陰去(6)
江西上饒廣豐424
福建廈門21
福建南平建陽332
福建寧德古田21
福建寧德柘榮35
廣東湛江雷州21
kiaŋ
上聲(13)
廣東廣州從化21
廣東深圳31
廣東惠州35
廣東梅州梅縣31
廣東梅州五華31
廣東東莞21
廣西玉林博白21
香港沙田31
福建三明泰寧354
江西撫州黎川44
廣東深圳寶安11
廣東珠海前山13
廣東中山石岐213
陰上(7)
廣西貴港平南45
香港大埔53
廣西南寧馬山31
廣西玉林北流42
廣東珠海斗門55
廣東江門白沙45
廣西百色35
陽去(1)
廣東韶關新豐31
kɛŋ
上聲(3)
香港大埔泰亨35
香港新界35
澳門13
陰上(11)
廣東廣州35
廣東韶關35
廣東佛山35
廣東佛山順德24
廣東肇慶35
廣東清遠35
廣東清遠連山55
廣西南寧35
廣西柳州融水55
廣西崇左寧明35
香港35
陰去(1)
福建漳州漳浦11
kəŋ
上聲(8)
北京214
江蘇連雲港 (白;脖項~)
山東濟南55 ((白))
山東東營利津
山東煙台3 (白;脖~子)
山東濰坊壽光3 (脖~子)
山東德州3 (脖~子)
山東聊城3 (白)
去聲(1)
山東東營利津 (挺著脖子)
陽平(1)
山東淄博博山3 (脖耳~)
keŋ
陰上(2)
廣西玉林福綿33
廣西崇左扶綏33
陰去(1)
廣東茂名電白44
陽上(1)
廣西梧州藤縣35
kẽ
陰去(4)
廣東汕頭213
廣東汕尾海豐213
廣東潮州213
廣東揭陽213
kiɛŋ
上聲(1)
廣東中山隆都24
陰上(3)
廣西貴港平南45
廣西北海35
廣西欽州35
kɪŋ
陰上(1)
浙江金華玉山45
kən
陰上(2)
廣西百色那畢33
廣西百色田東33
kɛiŋ
去聲(1)
福建三明沙縣24
陽去(1)
福建福州242
keiŋ
陽去(2)
福建南平建甌44
福建寧德福安23
kᴇŋ
陰上(2)
廣東雲浮35
廣西柳州融水55
koŋ
上聲(1)
山東青島即墨3
kien
上聲(1)
廣西柳州雒容52
kieĩ
陰上(1)
福建南平浦城44
kun
上聲(1)
福建廈門53 ((白))
køŋ
陰上(1)
廣東東莞35
kieŋ
陰上(1)
廣東雲浮羅定35
kĩ
陰上(1)
廣西賀州信都52
上聲(1)
廣東佛山西岸55
kiai
上聲(1)
廣東清遠保安45
kɐŋ
陰上(1)
廣西南寧亭子33
kai
上聲(1)
廣西桂林朝陽23
kᴇi
陰上(1)
廣西桂林平樂45
kiuŋ
陰上(1)
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24
kiɔ
陰上(1)
廣西賀州九都話55
kɯn
陰上(1)
雲南文山富寧33
tɕin
上聲(35)
江蘇南京212
江蘇淮安漣水212
江蘇揚州
安徽合肥24
安徽蕪湖213
安徽銅陵樅陽224
安徽安慶213
湖北武漢42
湖北宜昌42
湖北襄陽襄樊55
湖北荊門鍾祥53
湖北黃岡紅安
湖北天門11
湖南常德31
湖南郴州53
湖南永州寧遠45
重慶53
重慶江津42
四川成都53
四川自貢53
四川南充53
四川達州達縣53
四川雅安漢源53
四川涼山西昌45
貴州貴陽42
貴州遵義53
貴州黔東南丹寨55
雲南昭通53
江蘇蘇州52
安徽宣城寧國214
安徽宣城宣州214
江西九江彭澤
湖南長沙41
湖南湘潭42 ((文~椎))
湖南永州53
陰上(3)
江蘇無錫324 (據《當代吳語》一書載:無錫方言的陰上調為323,此處是324,疑印刷有誤。)
浙江杭州53
浙江嘉興44
陽去(1)
安徽池州貴池214
陰平(1)
湖南張家界大庸55
tɕiŋ
上聲(6)
北京214 (文,白)
江蘇常州金壇323
江蘇泰州213
山東濟寧3
浙江台州仙居423
江西鷹潭貴溪
陰上(5)
上海浦東新區33
江蘇鎮江丹陽324
江蘇泰州靖江334
浙江衢州開化53
浙江衢州龍游45
陰去(1)
上海35
去聲(7)
江蘇連雲港 (文)
山東濟南21 ((文))
山東淄博博山5
山東濰坊壽光5 (文讀)
山東德州5 (文)
山東聊城5 (文)
陝西西安44
tɕiaŋ
上聲(7)
湖南懷化會同24
貴州黔東南丹寨55
貴州黔東南黎平31
江西九江修水21
江西宜春奉新21
江西南昌進賢
江西新余分宜
陰上(1)
湖南株洲醴陵
tɕɪ̃
上聲(2)
雲南紅河蒙自31
雲南大理53
去聲(1)
雲南昆明212
tɕiɲ
上聲(1)
浙江寧波餘姚435
陰上(2)
江蘇無錫江陰45
江蘇常州334
tɕɪŋ
上聲(1)
浙江寧波325
陰上(1)
浙江紹興334
tɕaŋ
上聲(1)
浙江溫州35
tɕiən
陰上(1)
江蘇無錫324
tɕɪn
陰上(1)
浙江湖州雙林53
tɕiã
上聲(1)
江西贛州南康42
tɕiɑŋ
上聲(1)
江西南昌213 ((脖子))
tɕian
上聲(1)
湖南湘潭42 ((白。~把子:頸子))
tɕiɛn
上聲(1)
湖南婁底雙峰31 (文,白)
tɕiɒŋ
上聲(1)
湖南婁底雙峰31
tɕiou
上聲(1)
湖南永州寧遠33
ts
tsiŋ
上聲(2)
廣西桂林臨桂42
廣西桂林灌陽55
tseŋ
陰上(1)
江蘇南通
tsaŋ
上聲(1)
江西贛州寧都214
tsyu
陰上(1)
湖南永州道縣55
tʃiŋ
陰上(1)
浙江麗水雲和53
tʃɪ̃
上聲(1)
福建三明將樂51
tʃən
上聲(1)
湖北黃石陽新
tʃiəŋ
陰上(1)
廣西桂林臨桂42
c
ciŋ
上聲(1)
山東煙台3 (文)
tɕʰ
tɕʰiaŋ
上聲(1)
廣東韶關南雄31
t
tøu
陽上(1)
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22
Notes 註
頸 剄
頸是脖子,剄是斷頸,二字同源。
項 頸 領
「領」是脖子,「項」是脖子後部,但也可以指脖子,「頸」也是脖子,但有時候特指脖子前部。
頸 顅
《ABC上古漢語詞源詞典》認為:「頸」的頸部義和「顅」的長頸義同源
脛 桱 頸 涇 娙 經 蛵 鋞 徑 牼 䀴 莖 𤭓 勁 杠 *巠
《漢語同源詞大典》:脛:小腿,長而直;桱:床前几,長而直;頸:頸項;涇:直流的水波;娙:女性身長、苗條;經:織布機上的縱線;蛵:蜻蜓,形長直;鋞:溫器,筒狀物,長且直;徑:小路,捷徑;牼:牛脛骨;䀴:直視;莖:草木莖杆;𤭓:長頸酒器;勁:強勁,有正直義;杠:床前橫木,長而直。本組字皆有「長而直的物體」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膉 縊 頸 *益
《漢語同源詞大典》:膉:頸部之肉;縊:以繩索勒頸部;頸:頸部。本組字皆有「頸部」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從「頁」,「巠」聲,本義為頭部與軀幹連接的部分。
24 字
 詳解: 從「頁」,「巠」聲,本義為頭部與軀幹連接的部分。金文用作人名,伯遊父盤(春秋中期):「隹(唯)六月初吉丁亥,馬頸君白(伯)遊父乍(作)其沫盤。」表示馬頸君伯遊父鑄造了用來洗臉的盤。《說文》:「頭莖也。从頁,巠聲。」典籍常見本義,如《左傳‧定公十四年》:「使罪人三行,屬劍於頸。」《漢書‧高帝紀上》:「秦王子嬰素車白馬,係頸以組。」唐代韓愈〈送窮文〉:「毛髮盡豎,竦肩縮頸。」 簡帛文字也用此本義,如《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簡151正-2:「夾頸者貴。在足下者賤。」《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簡35背-2:「以良劍刺其頸」。

  像人體頸部的物體也稱頸,如《周禮‧考工記‧輈人》:「參分其兔圍,去一以為頸圍。」鄭玄注:「頸,前持衡者。」清代鳳韶《鳳氏經說‧車制》:「駕馬引車者曰輈,輈之前鉤衡者曰頸。」347 字相關漢字: 頁,巠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1 3017 简体: 颈 GKX 1405.14 康熙字典-GHZR 4661.08 汉语大字典-GZJW 022111 -G通规 2485X -G古籍 04790 -HB1 C056 -H常用 4512 -T1 8301 全字庫-T甲表 04552 異體字字典-T本土 6149 -J0 8084 注: 78:頚 JMJ 028219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表外 0252 -K0 4482 -K人名 一..0309 -KP0 4754 -V2 11331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jǐng
JING3 GENG3 (v4.0.1-6.0.0)
JING3 (v3.1.0-3.2.0)
JING3 GENG3 (v2.1.0-3.0.0)
kHanyuPinlu
jǐng(13)
jing3(13) (v4.0.1-6.2.0)
kHanyuPinyin
74373.070:jǐng,gěng
kXHC1983
0378.081:gěng 0601.031:jǐng
0378.081:gěng 0601.031:jǐng (v5.1.0)
kCantonese
geng2
GENG2 (v2.1.0-4.0.1)
kJapanese
ケイ キョウ ギョウ くび
kJapaneseKun
KUBI
kJapaneseOn
KEI
kKorean
KYENG
kHangul
경:0N
(v5.0.0-10.0.0)
kTang
giɛ̌ng
kDefinition
neck, throat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1-3E31
1-3E31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C056
kIRG_TSource
T1-7321
1-7321 (v3.0.0-5.2.0)
kIRG_JSource
J0-7074
0-7074 (v3.0.0-5.2.0)
kIRG_KSource
K0-4C72
0-4C72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CFD6
kIRG_VSource
V2-913F
2-913F (v3.1.1-5.2.0)
kRSUnicode
181.7
kTotalStrokes
16
kIICore
ATJ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1636 1679
kDaeJaweon
1922.190
kFennIndex
80.07 248.05
kGSR
0831n
kHanYu
74373.070
kIRGDaeJaweon
1922.190
kIRGDaiKanwaZiten
43515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74373.070
kIRGKangXi
1405.140
kKangXi
1405.140
kKarlgren
391
kLau
893
kMatthews
1126
kMeyerWempe
1125
kMorohashi
43515
kNelson
5132
kSBGY
193.26 318.28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MMMBC
kCihaiT
1478.502
kFenn
427D
kFourCornerCode
1118.6
kFrequency
5 (v3.2.0-15.1.0)
kGradeLevel
4
kHKGlyph
4509
kPhonetic
623
kUnihanCore2020
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C056
kCCCII
216048
kCNS1986
1-7321
kCNS1992
1-7321
kEACC
216048
kGB1
3017
kJis0
8084
kKoreanName
2015
kKPS0
CFD6 (v3.1.1-15.0.0)
kKSC0
4482 (v2.1.0-15.0.0)
kTaiwanTelegraph
7338
kXerox
253:333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7181+181.9.7
kRSKangXi
181.7 (v2.1.0-15.0.0)
異體 Variants
kSimplifiedVariant
U+9888
kZVariant
U+9888 (v2.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