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屯頁(.,J)
U+9813(Basic)
頁部4畫 共13畫 核心字
官話
dun4
du2
粵語
deon6
duk6
deon2
日語
トツ
トン
ドン
トチ
韓語
越南
đốn
廣韻
端/魂/去
集韻
端/痕合/去
定/痕合/去
訓読
くるしむ(苦しむ)
つかれる(疲れる)
つまずく(躓く)
とどまる(留まる)
とみに(頓に)
ぬかずく(額突く)
ひたぶる(頓)
Sources 各源例字
G1-3659
HB1-B979
T1-6761
J0-465C
K0-544B
V1-6B75
KP0-D6C9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01Ad
02Ha
02Mo
03Ha
03Mo
04Ha
Comparison 用字對比
Evolution 字形演化
隸書
說文小篆
傳抄
春秋僖公石經
傳抄
汗簡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石經
熹平石經
石經
開成石經
印刷字體
廣韻
印刷字體
增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Calligraphy 後世書法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都困切下首也。从𩑋屯聲。
《字源》:形声
Meaning 字義
dun4
(1)
以头叩地kowtow
(2)
以足或物叩地put feet and things on ground
(3)
止宿;屯驻to be stationed, short pause 安顿 抑扬顿挫
(4)
放置,安放to place 整顿
(5)
舍弃;废弃
(6)
用力牵引;扣紧to drag
(7)
上下抖动使整齐to make in order by shaking
(8)
僵仆;仆
(9)
损坏;败坏
(10)
宿食之所 也指宿食所需之物
(11)
昏乱be confused
(12)
量词 名量用于饭的餐数;动量用于吃饭、斥责、劝说、打骂等行为的次数measure word for meal
(13)
副词 表示情态,相当于“立刻”、“忽然”suddenly
(14)
通「鈍」 不锋利;不颖悟
dun4
(1)
(刀剑)不锋利blunt
(15)
古国名 在今河南省商水县北,公元前496年灭于楚
(16)
du2
(17)
[冒頓]见“冒(mo4)”
(喃)
dún 詞:dún mình; dún vai 義:to show modesty; to shrug one's shoulders
(喃)
lún 詞:sụt lún 義:sink
(喃)
nhún 詞:nhún mình 義:to show modesty
(喃)
nhún 詞:nhún mình 義:to show modesty
(喃)
rón 詞:rón rén 義:to walk on tiptoe
(喃)
rón 詞:rón rén 義:to walk on tiptoe
(喃)
đon 詞:đon đả; đon lúa 義:warmly; two handfuls of rice
(喃)
đon 詞:đon đả; đon lúa 義:warmly; two handfuls of rice
(喃)
đón 詞:đưa đón, đón đường 義:to meet and see off, to stop (someone) on his way
(喃)
đón 詞:đưa đón, đón đường 義:to meet and see off, to stop (someone) on his way
(喃)
đún 詞:đún đởn (không đứng đắn, chớt nhã) 義:be in jest
(喃)
đún 詞:đún đởn (không đứng đắn, chớt nhã) 義:be in jest
(喃)
đốn 詞:đốn cây 義:to cut down a tree
(喃)
đốn 詞:đốn cây 義:to cut down a tree
(喃)
◎ Lún phún: Như 潠 lún#C2: 頓 đốn
(喃)
◎ Lún phún: mưa thưa thớt, nhỏ hạt.#F2: thuỷ 氵⿰巽 tốn
(喃)
〄 Lún phún: (cỏ, rêu) mọc thưa, ngắn, nhấp nhô không đều.#C2: 頓 đốn
(喃)
◎ Như 吨 đon#C2: 頓 đốn
(喃)
◎ Săn đón hỏi han.#F2: khẩu 口⿰屯 truân
(喃)
◎ Như 屯 đón#C2: 頓 đốn
(喃)
◎ Chờ sẵn để tiếp nhận hoặc rước tiếp.#C2: 屯 truân
(喃)
◎ Đàn đúm: cùng nhau buông tuồng, chơi bời.#C2: 頓 đốn
(喃)
◎ Như 扽 đốn#C1: 頓đốn
(喃)
◎ Đẵn, chặt cây ở thế đứng.#F2: thủ 扌⿰屯 truân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頁部 059
《說文解字》
都困切下首也。从𩑋屯聲。
《說文解字繫傳》
都巺反下首也。從頁屯聲。 [臣鍇曰:「頓首,下首也。」]
《說文解字注》
都困切下首也。 [按當作頓首也。三字爲句。《周禮》太祝九𢷎。一曰䭬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三者分別劃然。不當頓䭫二字皆訓之曰下首,明矣。鄭曰:稽首,拜頭至地也。頓首,拜頭叩地也。空手,拜頭至手。所謂拜手也。吉拜,拜而後稽顙。謂齊衰不杖以下者。凶拜,稽顙而後拜。謂三年服者。玉裁按。九拜,以前三者爲體。後六者爲用。如六書以指事,象形,形聲,會意四者爲體。轉注,假借二者爲用也。凡經言拜手,言拜皆《周禮》之空首。《手部》𢷎字下曰首至手,何注《公羊傳》曰頭至手曰拜手皆與《周禮》空首注合。凡經言稽首,小篆作䭫。古文作𩑋。經傳無異偁。何注《公羊》云頭至地曰稽首,與《周禮》注合。凡經傳言頓首,言稽顙或單言顙皆九拜之頓首。何注《公羊》曰顙猶今叩頭,《檀弓・稽顙》注曰觸地無容皆與《周禮》頓首注合。頭至手者拱手而頭至於手。頭與手俱齊心不至地。故曰空首。若稽首,頓首則拱手皆下至地。頭亦皆至地。而稽首尙稽遲。頓首尙急遽。頓首主於以顙叩觸。故謂之稽顙。或謂之顙。《周禮》之九拜不盡知。而稽首者,吉禮也。頓首者,凶禮也。空首者,吉凶所同之禮也。經傳立文。凡單言拜及下屬稽首稽顙。言拜,言拜手者,皆空首也。言拜手稽首者,空首而稽首也。言拜而後稽顙者,空首而頓首也。言稽顙而後拜者,頓首而空首也。言稽顙而不拜者頓首而不空首也。經於吉,賓嘉曰稽首。未有言頓首者也。於喪曰稽顙。亦未有言頓首者也。然則稽顙之卽頓首無疑矣。有非喪而言頓首者,非常事也。類乎凶事也。如申包胥之九頓首而坐。以國破君亡。穆嬴頓首於宣子。以太子不立。與季平子稽顙於叔孫昭子以君亡,昭公子家駒再拜顙於齊侯以失國,正同也。若陳無宇稽顙於欒施以排患釋難。禮之過也。無宇之詐也。沿至秦漢以頓首爲請罪之辭。中山策司馬喜之頓首,別於陰姬公之稽首。漢人文字存者。蔡邕戍邊上章云:朔方髡鉗徙臣邕稽首再拜《上書》皇帝陛下。末云:臣頓首死罪稽首再拜以聞。蔡質所記立宋皇后儀首云:《尙書》令臣嚻等稽首言。末云:臣囂等誠惶誠恐頓首死罪稽首再拜以聞。許沖進《說文解字》首云:召陵萬歲里公乘臣沖䭫首再拜《上書》皇帝陛下。末云:臣沖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辠死辠䭫首再拜以聞皇帝陛下。皆頓首與稽首分別。稽首爲對敭之辭。] 从𩑋。 [首叩地,故从𩑋。] 屯聲。 [都困切。十三部。凡言供頓,頓宿皆取屯聚意。而假頓爲之。又多假頓爲鈍。]
《康熙字典》
【戌集下】【頁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都困切,敦去聲。【說文】下首也。【周禮·春官·大祝】辨九𢷎,二曰頓首。【註】頓首,拜頭叩地也。
 又【博雅】頓,僵也。
 又【揚子·方言】頓愍,惛也。江湘之閒謂之頓愍。南楚飮毒藥懣亦謂之頓愍,猶中齊言眠眩也。
 又【增韻】貯也,宿食所也。【隋書·煬帝紀】每之一所,輒數道置頓。
 又【增韻】次也。又食一次也。【世說新語】襄陽羅友,嘗伺人祠乞食。往太蚤,主人問何得在此。答曰:聞卿祠,欲乞一頓食耳。【杜甫詩】頓頓食黃魚。
 又陡頓,遽也。【列子·天瑞篇】一氣不頓盡,一形不頓虧。
 又壞也。【左傳·襄四年】甲兵不頓。【註】頓,壞也。正義曰:頓,謂挫傷折壞,今俗語委頓是也。
 又止也。【史記·王翦傳】三日三夜不頓舍。
 又捨也。【曹植·七啟】頓網縱綱。【註】頓,捨也。縱,緩也。
 又地名。【詩·衞風】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傳】丘一成爲頓丘。【前漢·地理志】頓丘縣屬東郡。【師古註】以丘名縣也。丘一成爲頓丘,謂一頓而成也。
 又國名。【春秋·僖二十五年】楚人圍𨻰,納頓子于頓。【前漢·地理志】南頓縣屬汝南郡。【註】故頓子國。頓迫於𨻰,其後南徙,故號南頓。
 又姓。【魏志·華陀傳】有頓子獻。
 又【集韻】徒困切【正韻】杜困切,𠀤音鈍。【集韻】不利也。【前漢·賈誼傳】芒刃不頓。【註】頓,讀曰鈍。
 又【韻會】【正韻】𠀤當沒切,音咄。【前漢·匈奴傳】單于太子曰冒頓。【註】冒,音墨。頓,音毒。
考證:〔【釋名】頓,僵也。〕
 謹按語出博雅,今將釋名改爲博雅。〔【曹植·七啓】頓綱縱綱。〕
 謹照原文頓綱改頓網。〔【春秋·僖二十五年】楚子圍陳,納頓子于頓。〕
 謹据經文楚子改楚人。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dun4 [tuən51] ㄉㄨㄣˋ
du2 [tu35] ㄉㄨˊ
粵語
deon6 [tɵn2] 頓首, 頓挫, 頓悟, 頓筆, 頓號, 困頓
duk6 [tuːk2] 冒頓
deon2 [tɵn35]
日語
トツ [totsɨ]
トン [toɴ] [呉漢]
ドン [doɴ]
トチ [totɕi]
韓語
[ton]
越南
đốn [ɗon35]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1小韻都困tuən說文云下首也亦姓魏志華佗傳有督郵頓子獻都困切三說文云下首也亦姓魏志華佗傳有督郵頓子獻都困切三
刊謬補缺切韻
1小韻都困tuən都困反。止。亦作𢻴*,二。都困反。止。亦作𢻴*,二。
集韻
痕合1小韻都困tuən說文下首也說文下首也
痕合1小韻徒困duən不利也通作不利也通作
禮部韻略
痕合1小韻都困tuən都困切釋按文下首也新補音鈍見本韻都困切釋按文下首也新補音鈍見本韻
痕合1小韻徒困duən音鈍漢書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頓又左傳甲兵不頓新制添入又都困切見本韻音鈍漢書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頓又左傳甲兵不頓新制添入又都困切見本韻
增韻
痕合1小韻都困tuən都困切下首又貯也次也社甫詩頓頓食黄魚謂食一次也又壞也左傳襄公四年甲兵不頓昭元年師徒不頓又丘一成曰頓丘詩至于頓丘又徒頓遽也又見下又没韻今圈都困切下首又貯也次也社甫詩頓頓食黄魚謂食一次也又壞也左傳襄公四年甲兵不頓昭元年師徒不頓又丘一成曰頓丘詩至于頓丘又徒頓遽也又見下又没韻今圈
痕合1小韻徒困duən史記賈誼賦莫邪為頓漢書芒刃不頓又不頓一㦸翟方進遲頓不及事增入史記賈誼賦莫邪為頓漢書芒刃不頓又不頓一㦸翟方進遲頓不及事增入
没合1小韻當没tuət冐頓匈奴頭曼子冐音墨又慁韻增入冐頓匈奴頭曼子冐音墨又慁韻增入
五音集韵
1tuən都困切說文云下首也亦姓魏志華陀傳内云有督郵頓子献八都困切說文云下首也亦姓魏志華陀傳内云有督郵頓子献八
1duən不利也通作鈍不利也通作鈍
洪武正韻
真合小韻都困tuən都困切下首又貯也次也杜甫詩頓頓食黄魚謂食一次也又壞也左傳襄公四年甲兵不頓昭元年師徒不頓又丘一成曰頓丘詩至于頓丘又陟頓遽也又見下又質韻都困切下首又貯也次也杜甫詩頓頓食黄魚謂食一次也又壞也左傳襄公四年甲兵不頓昭元年師徒不頓又丘一成曰頓丘詩至于頓丘又陟頓遽也又見下又質韻
真合小韻杜困duən史記賈誼賦莫史記賈誼賦莫
質合小韻當没tuət冐頓匈奴頭曼子冐音墨又震韻冐頓匈奴頭曼子冐音墨又震韻
古今韻會舉要
tuən都困切徵清音說文下首也从頁屯聲徐曰頓首下首也周禮注拜頭叩也增韻又貯也又宿食所也次也又食一次也杜詩頓頓食黄魚又壞也左傳襄四年甲兵不頓昭元年師徒不頓又陡頓遽也又地名國名漢書注南頓故頓子國又姓魏華佗傳有頓子獻又沒韻本韻都困切徵清音說文下首也从頁屯聲徐曰頓首下首也周禮注拜頭叩也增韻又貯也又宿食所也次也又食一次也杜詩頓頓食黄魚又壞也左傳襄四年甲兵不頓昭元年師徒不頓又陡頓遽也又地名國名漢書注南頓故頓子國又姓魏華佗傳有頓子獻又沒韻本韻
tuʔ増韻冐頓匃奴頭曼子冐音墨又慁韻〇毛氏韻増増韻冐頓匃奴頭曼子冐音墨又慁韻〇毛氏韻増
蒙古字韻
d ꡊun ꡟꡋtun()
音韻闡微
寒删先元真文合二去聲小韻tun
中原音韻
真文合去聲真文tuən
韻略易通
真文合舒去聲真文tuən下首至地下首至地
中州音韻
真文合去聲真文小韻tuən貯也貯也
中華新韻
入陽平tu冒~冒~
ㄨㄣ tuən
東國正韻
ㅗㄴ 昆衮睔骨ton
ㅗㅭ 昆衮睔骨tol
戚林八音
低聲 春公 陰去春公tuŋ
分韻撮要
陽去tɵn俯首叩地也又停頓物件也俯首叩地也又停頓物件也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twən
王力
tuən 文部
董同龢
tuə̂n 文部
周法高
twən 文部
李方桂
tənh 文部
鄭張尚芳
tuːns 文2部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tūrs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twǝ̄nh
斯塔羅斯金西漢
twǝ̄nh
斯塔羅斯金東漢
twǝ̄nh
許思萊上古
tûns
許思萊東漢
tuən
tuət
布之道諧聲域
TUN
聲首
布之道擬音
tˤunh
音節類型A
Dialects 方言
t
tən
去聲(30)
江蘇淮安漣水55
江蘇揚州
安徽合肥53
安徽銅陵樅陽33
安徽安慶41
山東煙台蓬萊42
山東煙台5
河南信陽312
湖北武漢35
湖北宜昌35
湖北襄陽襄樊31
湖北荊門鍾祥214
湖北天門44
湖南常德35
湖南張家界大庸24
湖南郴州213
湖南永州寧遠24
重慶213
重慶江津24
四川成都213
四川達州達縣213
四川涼山西昌213
貴州貴陽13
貴州遵義24
貴州畢節5
貴州黔東南丹寨13
貴州黔東南黎平53
浙江湖州雙林334
安徽宣城宣州53
江西九江修水53
陰去(15)
湖北黃岡紅安
湖南懷化會同45
江蘇無錫35 (據《當代吳語》一書載:無錫方言的陰去調為34,此處是35,疑印刷有誤。)
江蘇蘇州412
浙江嘉興334
安徽黃山甘棠33
安徽池州貴池53
福建南平邵武
江西撫州黎川53
湖北黃石陽新
湖南長沙55
湖南湘潭55 ((豎立:~起放))
廣西崇左45
廣西柳州融水435
廣西崇左扶綏35
陽去(1)
廣西桂林臨桂23
陽平(2)
安徽蕪湖55
山東威海環翠33
陰平(1)
廣西梧州藤縣53
tun
去聲(6)
江蘇南京44
河南洛陽412
陝西寶雞31
陝西漢中漢臺312
甘肅蘭州13
福建泉州南安31
陰去(9)
浙江杭州445
福建廈門21 ((文))
福建漳州漳浦11 (文讀,一頓飯。)
廣東茂名電白44
海南東方35 (文)
福建漳州詔安51
江西贛州寧都31
廣東惠州213
廣東河源12 (異讀[t/t][un/un][12/24]白讀|文讀)
陽去(2)
廣西貴港平南22
廣東韶關新豐31
上聲(10)
廣東深圳31
廣東湛江廉江31 (文讀)
廣東梅州梅縣31
廣東梅州五華31
廣東河源24 (異讀[t/t][un/un][12/24]白讀|文讀)
廣東陽江陽春31 (文讀)
廣東東莞21
廣東揭陽揭西21
廣西玉林博白21
香港沙田31
陰上(1)
廣西玉林北流42
陰平(1)
廣東茂名信宜45 (文讀)
陽上(1)
廣東汕尾海豐35
tɐn
去聲(4)
廣西柳州雒容24
廣東珠海前山33
廣東東莞32
廣東雲浮羅定33
陰去(12)
廣東肇慶封開433
廣西南寧賓陽55
廣西柳州融水45
廣西梧州蒙山44
廣西北海33
廣西欽州33
廣西貴港桂平33
廣西百色33
廣西來賓武宣42
廣西崇左寧明33
廣西南寧亭子55
廣西玉林福綿52
陽去(7)
廣東肇慶52
廣西南寧22
廣西百色那畢22
廣西河池宜州213
廣東佛山西岸22 (不符合該方言古今對應規律。)
廣西百色田東22
雲南文山富寧22
陰上(4)
廣西南寧馬山31
廣東珠海斗門55
廣東江門白沙45
廣西玉林北流35
陽平(3)
廣東中山隆都33
廣東清遠21
廣東雲浮21
tuən
去聲(23)
北京51
河北邯鄲大名213
河北邯鄲魏縣312
安徽淮北52
安徽阜陽潁上51
安徽宿州碭山53
安徽亳州蒙城53
山東菏澤單縣423
河南鄭州城關41
河南開封31
河南平頂山新華41
河南濮陽312
河南許昌31
河南漯河召陵31
河南南陽南召42
河南商丘梁園41
河南商丘睢縣312
河南周口淮陽312
湖南湘西吉首24
廣西桂林臨桂35
四川自貢14
四川雅安漢源13
雲南昭通212
tuə̃
去聲(17)
江蘇徐州42
安徽阜陽53
山東濟南章丘21
山東淄博博山5
山東濰坊昌邑31
山東濰坊臨朐21
山東濰坊壽光5
山東臨沂沂水21
山東濱州博興21
山東濱州鄒平31
河南駐馬店平輿53
雲南昆明212
雲南紅河蒙自212
雲南大理213
甘肅張掖山丹31
甘肅酒泉敦煌44
青海西寧213
陰去(1)
浙江金華玉山52
陽平(1)
山東青島即墨2 (又)
陰平(2)
山東青島即墨1 (又)
山東淄博博山1 (量詞,一~炭)
tuŋ
去聲(8)
甘肅武威民勤31
甘肅臨夏42
寧夏銀川5
新疆烏魯木齊213
新疆哈密213
新疆昌吉吉木薩爾213
新疆巴音郭楞焉耆213
廣東韶關南雄42
陰去(5)
福建南平建陽332
福建寧德古田21 (單字讀,食三頓。)
福建寧德柘榮35
廣東湛江雷州21
廣東揭陽213
陽去(1)
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35
陽上(2)
廣東汕頭35 ((文。停~))
廣東潮州35 (文,白)
tuẽ
去聲(13)
安徽宿州埇橋42
山東濟南21
山東棗莊嶧城42
山東東營廣饒31
山東東營利津
山東濰坊安丘31
山東濟寧5 (一~飯)
山東泰安寧陽312
山東泰安21
山東日照五蓮31
山東德州5
陝西西安44
陝西咸陽三原55
陰平(1)
山東濟寧1 (~首)
təŋ
去聲(6)
江蘇常州金壇44
江蘇連雲港
江蘇泰州33
安徽宣城寧國31
湖南株洲醴陵
香港新界32
陰去(5)
上海35
江蘇鎮江丹陽45
江蘇泰州靖江51
浙江麗水雲和55
廣西桂林朝陽35
陰上(1)
上海浦東新區33
tui
陰去(1)
海南東方35 (白)
tœn
去聲(1)
廣東中山石岐33
陰去(2)
廣東韶關33
廣東韶關33
陽去(4)
廣東佛山22
廣東佛山順德21
香港22
澳門22
tẽ
去聲(3)
山東日照東港21
山東臨沂莒南21
江西贛州南康53
陰去(1)
湖南株洲茶陵33
陽平(1)
山東煙台萊州42
tə̃
去聲(3)
江蘇連雲港贛榆51
安徽蚌埠53
安徽淮南鳳台51
touŋ
陰去(3)
福建福州212 ((文))
福建寧德福安35
福建寧德古田21
去聲(1)
福建泉州南安31
陰去(2)
福建廈門21 ((白))
香港大埔21 (一頓飯)
tan
陰去(1)
廣西貴港南江52
陰上(2)
廣西玉林博白33
廣西賀州信都52
tuə
去聲(2)
山東臨沂平邑5
山東聊城5
tɐŋ
陽去(1)
廣東深圳寶安32
陰平(1)
浙江寧波52
tɤŋ
陰去(1)
廣東揭陽213 (白,文)
tɔuŋ
陰去(2)
福建福州212
福建寧德福安35
tuɪ̃
去聲(1)
福建三明沙縣24
陰去(1)
福建三明將樂324 (文讀,一頓飯。)
tɔŋ
陰去(1)
福建寧德柘榮35
陽去(1)
福建南平建甌44
tɯŋ
陰去(2)
廣東汕頭213 ((白))
廣東潮州213
teŋ
去聲(1)
廣西桂林灌陽35
陰去(1)
福建龍岩長汀54
tɛ̃
陰去(1)
江蘇南通
tuə̃ɣ
去聲(1)
陝西延安寶塔52
tũŋ
去聲(1)
甘肅酒泉肅州213
tvən
去聲(1)
青海海東循化53
tuɤŋ
去聲(1)
新疆吐魯番33
tuəŋ
去聲(1)
山西太原45
tᴇɲ
陰去(1)
江蘇無錫江陰435
təɲ
陰去(1)
江蘇常州51
teɲ
去聲(1)
浙江寧波餘姚52
taŋ
陰去(1)
浙江溫州42
tuɵ̃
陰去(1)
浙江紹興33
tuɑ̃
陰去(1)
浙江衢州開化423
tei
陰去(1)
浙江衢州龍游52
tuɐ̃
陰去(1)
江西上饒廣豐424
tuoŋ
陰去(1)
福建莆田仙游52
tỹ
陰去(1)
福建莆田仙游52
tuɛ̃
陰去(1)
福建三明將樂324
tuĩ
陰去(1)
福建漳州漳浦11
tɛĩ
陰去(1)
福建三明寧化112
tɵn
去聲(1)
廣東廣州從化52
tɔn
去聲(1)
廣東清遠連南51
tyn
陰去(1)
福建三明泰寧51
tɨn
陽平乙(1)
江西南昌45
tɛn
陰去(1)
江西上饒弋陽35
tɤn
陰去(1)
湖南岳陽平江
ten
去聲(1)
湖南永州324
tuan
陰去(1)
湖南婁底雙峰35
tøn
陽去(1)
廣東廣州22
tɵŋ
去聲(1)
香港大埔泰亨33
tie
陰去(1)
湖南永州道縣33
tuã
陰去(1)
湖南永州寧遠55
tʌn
陽去(1)
廣東清遠保安11 (不符合該方言古今對應規律。)
tã
陽去(1)
廣西桂林平樂35
陽上(1)
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22
tuɛŋ
陰平(1)
廣西賀州九都話24
ʔd
ʔdun
陰去(3)
海南海口35 (文)
海南定安35 (文)
海南澄邁35 (文)
陽去(1)
海南樂東53 (文)
陰入'(2)
海南昌江55 (文)
海南陵水54 (文)
陽去'(1)
海南瓊海53 (文)
ʔduŋ
陰去(1)
海南三亞13 (文)
陰入'(1)
海南萬寧53 (文)
ʔdui
陰去(9)
海南海口35 (白)
海南三亞13 (白)
海南瓊海213 (白)
海南萬寧24 (白)
海南定安35 (白)
海南澄邁35 (白)
海南昌江35 (白)
海南樂東213 (白)
海南陵水35 (白)
ʔdɤŋ
陰去(1)
浙江台州仙居55
tʰən
上聲(1)
貴州黔東南丹寨55 (打~)
tʰɐn
陽去(1)
廣西欽州靈山33
d
dɤu
入聲(1)
浙江溫州213 ((冒~))
duɐn
陰去(1)
廣東清遠連山35
l
lueĩ
陰去(1)
福建南平浦城423
Notes 註
堆 屯 頓
《ABC上古漢語詞源詞典》認為:「堆」的山丘義和「屯」的山峰義相關,兩字陰入互轉
頓 沌
《ABC上古漢語詞源詞典》認為:「頓」的混亂義和「沌」的混沌義同源
扽 頓 振 *屯
《漢語同源詞大典》:扽:拉動、搖動;頓:以頭叩地;振:振動。本組字皆有「動」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迍 芚 忳 頓 *屯
《漢語同源詞大典》:迍:行路難;芚:艱難、困頓;忳:心中苦悶;頓:叩地至地,有停頓、停止義。本組字皆有「困頓」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𧽍 蹎 槙 瘨 顛 頓 *真
《漢語同源詞大典》:𧽍:奔走時僕倒;蹎:僕倒;槙:樹木僕倒;瘨:癲癇病,有眩暈僕倒義;顛:頭頂,引申為顛倒義;頓:以頭叩地,人之身體顛倒。本組字皆有「顛倒」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僀 殢 慸 頓 *帶
《漢語同源詞大典》:僀:困頓貌;殢:困於某事物;慸:困頓,引申為困惑;頓:困頓。本組字皆有「困」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蹬 𣩟 僜 頓 *登
《漢語同源詞大典》:蹬:蹭蹬,失道難行;𣩟:㱥𣩟,病困貌;僜:醉行貌;頓:困頓。本組字皆有「困頓」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從「頁」,「屯」聲,本義為以首叩地。
18 字
 詳解: 從「頁」,「屯」聲,本義為以首叩地。《說文》:「下首也。从頁,屯聲。」《周禮‧春官‧大祝》:「一曰稽首,二曰頓首。」

  「頓」可表示以足跺地。南朝宋鮑照〈舞鶴賦〉:「引員亢之纖婉,頓脩趾之洪姱。」

  「頓」也可表示叩擊、敲打。晉王嘉《拾遺記‧魏》:「時南越獻白象子在帝前,彰(曹彰)手頓其鼻,象伏不動。」

  「頓」還表示頓仆、跌倒。漢陸賈《新語‧資質》:「仆於嵬崔之山,頓於窅冥之溪。」

  「頓」亦表示毀壞、敗落。《國語‧周語上》:「其無及廢先王之訓而王幾頓乎?」韋昭注:「頓,敗也。」

  「頓」還可表示撤除、捨棄。《文選‧曹植〈七啟〉》:「於是駴鍾鳴鼓,收旌弛旆,頓綱縱網,罷獠回邁。」李善注:「頓,猶捨也。」

  「頓」也指抖動、振動。晉陸機〈應嘉賦〉:「仰群軌以遙企,頓駿羽以婆娑。」

  「頓」還指整頓、頓而使齊。《後漢書‧馬融傳》:「然後舉天網,頓八紘,揫歛九藪之動物,繯橐四野之飛征。」

  停頓、停止也用「頓」表示。《文選‧傅毅〈舞賦〉》:「擊不致筴,蹈不頓趾。」李善注:「蹈鼓而足趾不頓,言輕且疾也。」

  「頓」還表示宿食之所、館舍。《宋書‧鮮卑吐谷渾傳》:「於是擁馬西行,日移一頓,頓八十里。」

  「頓」亦表示同時、一下子。晉張華《博物志》卷十:「人以冷水自漬至膝,可頓啖數十枚瓜。」

  「頓」還用作量詞,表示次數。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聞卿祠,欲乞一頓食耳。」586 字相關漢字: 頁,屯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1 2257 简体: 顿 GKX 1401.11 康熙字典-GHZR 4647.06 汉语大字典-G通规 1877X -G古籍 02158 -HB1 B979 -H常用 4505 -T1 7165 全字庫-T甲表 04544 異體字字典-T本土 6138 -J0 3860 注: 83調整 JMJ 028173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 IVS: E0103 JMJ 028174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常用 1563 注: 2010追加 J表外 0753 注: 2010常用 K0 5243 -K人名 一..1177 -KP0 5441 -V1 7585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dùn
DUN4 DU2 ZHUN1 (v4.0.1-6.0.0)
DU2 DUN4 ZHUN1 (v3.1.0-3.2.0)
DUN4 DU2 ZHUN1 (v2.1.0-3.0.0)
kHanyuPinlu
dùn(204)
dun4(204) (v4.0.1-6.2.0)
kHanyuPinyin
74360.050:dùn,dú
kCantonese
deon6
deon6 duk6 (v4.1.0-13.0.0)
DEUN6 DUK6 (v2.1.0-4.0.1)
kJapanese
トン トツ ドン トチ とみに つまずく
kJapaneseKun
NUKAZUKU TSUMAZUKU TOMINI
kJapaneseOn
TON TOTSU
kKorean
TON TWUN
kHangul
돈:0N
(v5.0.0-10.0.0)
kVietnamese
đốn
kTang
duə̀n
kDefinition
pause, stop; bow, kowtow; arrange
pause, stop; bow, kowtow;arrange (v2.1.0-3.0.0)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1-3659
1-3659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B979
kIRG_TSource
T1-6761
1-6761 (v3.0.0-5.2.0)
kIRG_JSource
J0-465C
0-465C (v3.0.0-5.2.0)
kIRG_KSource
K0-544B
0-544B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D6C9
kIRG_VSource
V1-6B75
1-6B75 (v3.1.1-5.2.0)
3-433E (v3.1.0)
1-433E (v3.0.0)
kRSUnicode
181.4
kTotalStrokes
13
kIICore
ATJ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4268
kDaeJaweon
1918.020
kFennIndex
577.02
kGSR
0427j
kHanYu
74360.050
kIRGDaeJaweon
1918.020
kIRGDaiKanwaZiten
43381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74360.050
kIRGKangXi
1401.110
kKangXi
1401.110
kMatthews
6584
kMeyerWempe
3592
kMorohashi
43381:E0103
43381 (v2.1.0-15.0.0)
kNelson
5121
kSBGY
399.09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PUMBC
kCihaiT
1476.403
kFenn
376E
kFourCornerCode
5178.6
kFrequency
4 (v3.2.0-15.1.0)
kGradeLevel
4
kHKGlyph
4502
kPhonetic
1385 1399
1385 (v3.2.0-4.0.1)
kUnihanCore2020
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B979
kCCCII
216040
kCNS1986
1-6761
kCNS1992
1-6761
kEACC
216040
kGB1
2257
kJis0
3860
kJoyoKanji
2010
kKoreanName
2015
kKPS0
D6C9 (v3.1.1-15.0.0)
kKSC0
5243 (v2.1.0-15.0.0)
kTaiwanTelegraph
7319
kXerox
246:245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3252+181.9.4 V+7764+181.9.4
kRSKangXi
181.4 (v2.1.0-15.0.0)
異體 Variants
kSimplifiedVariant
U+987F
kZVariant
U+987F (v2.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