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β: 水屬 (770/2532)
⿰氵⿹戈吴
U+3D44(Ext A)
水部11畫 共14畫
官話
han4
yu4
粵語
hon3
日語
カン
韓語
集韻
曉/寒/去
Sources 各源例字
GKX-0646.20
T4-444D
JMJ-002157
Old versions 舊版本
(α:從「大」「淢」聲)
(β:「漢」異體)
Evolution 字形演化
說文小篆
東漢
傳抄
說文解字
傳抄
汗簡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呼旰切漾也。東爲滄浪水。从水,𩁘省聲。古文。
Meaning 字義
han4
(1)
同「漢」
han4
(1)
水名 汉水,一名“汉江”,长江最长的支流 源出陕西省西南部宁强县,流经陕西省、湖北省,在武汉市入长江Han River
(2)
天河,银河
(3)
男子 本为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对汉族男子的称呼,后用作男子的通称adult male
(4)
丈夫
(5)
(6)
种族名 汉族,中华民族之一Han People
(7)
汉语的简称 如:《俄汉词典》;汉译英Chinese language
(8)
朝代名 公元前206年刘邦灭秦,前202年称帝,国号汉,建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历史上称为西汉或前汉 初始元年(公元8年),外戚王莽代汉称帝,国号新 建武元年(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朝,建都洛阳,历史上称为东汉或后汉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东汉灭亡 汉代共历二十四帝,统治406年Han Dynasty
(9)
我国古代国名 1.三国之一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 公元263年被魏灭亡 共历二帝,四十三年 2.十六国之一 即前赵 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起兵占领左国城(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称汉王,建立汉国 308年称帝,建都平阳(山西省临汾市) 310年刘聪即位做汉国皇帝,316年灭西晋 319年,渊侄刘曜迁都长安,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 3.十六国之一 即“成汉” 公元301年,巴氐族领袖李特在蜀地领导西北流民起义 304年,其子李雄称成都王,二年后称帝,国号成,都成都 338年,雄侄李寿改国号为汉,史称成汉 347年为东晋桓温所灭 4.五代时十国之一 又称南汉 公元904年初,刘隐为唐清海军节度使,据有今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917年,其弟䶮称帝,建都广州(今属广东省),国号越,后又改为汉,史称南汉 971年为北宋所灭 5.五代之一 又名后汉 公元946年,契丹灭后晋 947年,后晋河东节度使沙陀部人刘知远乘中原人民抗击契丹军时在太原称帝 契丹军北撤后,建都汴(今河南省开封市),国号汉,史称后汉 950年为后周所灭 6.五代时十国之一,又名北汉 951年后周灭后汉后,后汉河东节度使刘旻(后汉高祖刘知远弟)在太原称帝,国号汉,史称北汉 979年为北宋所灭 7.元末陈友谅所立国 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陈友谅杀死红巾军领袖徐寿辉,称帝,建都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国号汉 后为朱元璋所灭
(10)
地名 1.汉中的简称 秦置汉中郡,有今陕西省南部及湖北省西北部之地,治所在南郊 汉仍之 2.唐州名 治所在雒县,即今四川省广汉市 3.汉皋之省 汉皋山,在今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西北,别名方山、万山 4.汉口或武汉市的省称 如:京汉铁路;驻汉办事处
(11)
yu4
(2)
用同「域」
yu4
(1)
封国;封邑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漢
水部 026
《說文解字》
呼旰切漾也。東爲滄浪水。从水,𩁘省聲。 [臣鉉等曰:从𩁘省,當作𡏳。而前作相承去土从大,疑兼从古文省。] 古文。
《說文解字繫傳》
喝散反漾也,東為滄浪水。從水,難省聲。古文漢如此。
《說文解字注》
呼旰切漾也。 [《尙書》某氏傳曰:泉始出山爲漾。按漾言其微,漢言其盛也。蕭何曰:語曰天漢。其名甚美。] 東爲滄浪水。 [《禹貢》文。《水經》曰:沔水又東過鄖縣南。又東北流。又屈東南,過武當縣東北。注曰:縣西北四十里水中有洲。名滄浪洲。庾仲雍漢水記謂之千齡洲。非也。是世俗語譌。音與字變矣。地記曰:水出荆山。東南流爲滄浪之水。余按《禹貢》言又東爲滄浪之水。不言過而言爲者,明非他水決入也。葢漢,沔水自下有滄浪通稱爾。纏絡鄢郢。地連紀鄀。咸楚都矣。漁父歌之。不違水地。玉裁按鄭注《尙書》滄浪之水,言今謂夏水來同。故世變名焉。本未嘗謂他水決入。若地記云出荆山。是他水決入矣。] 从水。難省聲。 [按𪄿難暵字從𡏳聲。則𤁉下亦云𡏳聲是矣。難省聲葢淺人所改。不知文殷元寒合韵之理也。呼旰切。十四部。] 古文漢如此。 [按古文從或,從大。或者,今之國字也。]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字部】 【說文】古文漢字。註詳上。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han4 [xan51] ㄏㄢˋ
yu4 [y51] ㄩˋ
粵語
hon3 [hɔːn3]
日語
カン [kaɴ]
韓語
[han]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集韻
1小韻虚旰xɑn說文漾東為滄浪水古作㵄說文漾東為滄浪水古作㵄
五音集韵
1xɑn古文古文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KX 0646.18 康熙字典 注: 古文 GKX 0646.20 康熙字典-GHZR 1841.01 汉语大字典-T4 3645 全字庫-JMJ 002157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hàn
HAN4 QIA4 YU4 (v3.1.0-6.0.0)
kHanyuPinyin
31717.020:hàn,yù
kCantonese
hon3
hon3 wik6 (v4.1.0-13.0.0)
HON3 WIK6 (v3.1.1-4.0.1)
HON3 WIK9 (v3.1.0)
kJapanese
カン
kDefinition
(same as 漢) name of a dynasty, belonging to China, the Milky Way the Han River, (interchangeable 域) a frontier; a boundary; a region; a country, to live; to stay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KX-0646.20
KX064620 (v5.2.0)
KX (v3.1.1-5.1.0)
kIRG_TSource
T4-444D
4-444D (v3.0.0-5.2.0)
kIRG_JSource
JMJ-002157
kRSUnicode
85.11
kTotalStrokes
14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HanYu
31717.020
kIRGHanyuDaZidian
31717.020
kIRGKangXi
0646.200
kKangXi
0646.200
kMorohashi
18154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EI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