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氵閒(.,H)
U+3D4E(Ext A)
水部12畫 共15畫 核心字
官話
jian4
粵語
gaan3
日語
カン
ケン
韓語
集韻
見/山開/去
訓読
たに(谷)
たにみず(谷水)
Sources 各源例字
G5-5561
H-FDCE
T3-4C7C
JA-2451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Evolution 字形演化
說文小篆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石經
開成石經
印刷字體
增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Calligraphy 後世書法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古萈切山夾水也。从水閒聲。一曰澗水,出弘農新安,東南入洛。
Meaning 字義
jian4
(1)
山间的水沟brook
(2)
古代数词 万万沟为涧
(3)
水名 1.古水名 源出河南省新安县南白石山,向东再折向北与古谷水(今涧河)合 2.涧河,即古谷(穀)水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水部 283()
《說文解字》
古萈切山夾水也。从水閒聲。一曰澗水,出弘農新安,東南入洛。
《說文解字繫傳》
溝鴈反山夾水也。從水間聲。一曰:澗出弘農新安,東南入洛。 [臣鍇曰:「澗猶隈也。」]
《說文解字注》
古莧切山夾水也。 [《釋山》、《毛傳》皆云:《小雅》。秩秩《斯干》。毛云:干,㵎也。此謂詩假借干爲㵎也。] 从水。閒聲。 [古莧切。十四部。] 一曰㵎水。出弘農新安。東南入雒。 [雒各本作洛。今正。《地理志》曰:宏農郡新安。《禹貢》㵎水在東南入雒。《禹貢》雒水,出弘農郡上雒冢領山。東北至鞏入河。按《地理志・禹貢》雒水字作雒。凡云伊水入雒,穀水入雒,㵎水入雒,廛水入雒。凡云上雒縣,雒陽縣。字皆不作洛也。且志文前後相應。此云《禹貢》雒水,則前文稱《禹貢》逾于雒。伊雒瀍㵎旣入于河,道雒自熊耳,古本必皆作雒。斷不作洛也。且志稱職方豫州川曰熒雒。雍州浸曰渭洛。二字分別畫然。可以證上稱《禹貢》,亦必分別畫然。惟豫雒,雍洛不同字。故北地歸徳下云洛水出北蠻夷中。直路下云沮水出東西入洛。左馮翊褱徳下云洛水東南入渭。與雒水字迥別。學者以是求之。可以知黄初一詔之欺人矣。漢新安縣故城在今河南河南府澠池縣東。㵎水在今澠池縣東。合於穀水。而互受通稱。同至今洛陽縣西南入洛水。]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字部】 【唐韻】古莧切【集韻】居莧切,𠀤音覸。【說文】山夾水也。【詩·召南】于㵎之中。
 又水名。【書·禹貢】伊洛瀍㵎。
 又【前漢·地理志】㵎水出金城郡,今居縣西北塞外。
 又【集韻】居閑切,音閒。義同。
 別作礀𡼥。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jian4 [ʨiɛn51] ㄐㄧㄢˋ
粵語
gaan3 [kaːn3]
日語
カン [kaɴ] [漢]
ケン [keɴ] [呉]
韓語
[kan]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刊謬補缺切韻
删開2小韻古晏kan谷。亦作礀、𡼥。谷。亦作礀、𡼥。
集韻
山開2小韻居莧kæn說文山夾水也一曰澗水出弘農新安東南入洛或作𡼥說文山夾水也一曰澗水出弘農新安東南入洛或作𡼥
禮部韻略
删開2小韻居晏kɐn釋云山夾水釋云山夾水
增韻
删開2小韻居晏kɐn山夾水山夾水
五音集韵
山删開2kæn山夾水曰澗山夾水曰澗
山删開2kæn古晏切諫諍直言以悟人也又姓風俗通云漢有治書侍史諌忠十八古晏切諫諍直言以悟人也又姓風俗通云漢有治書侍史諌忠十八
古今韻會舉要
kian說文山夾水从水間聲一曰㵎水出𢎞農新安入海史記注㵎水源出洛州新安入瀍與穀水合流經洛州入洛廣韻又溝㵎集韻或作𡼏說文山夾水从水間聲一曰㵎水出𢎞農新安入海史記注㵎水源出洛州新安入瀍與穀水合流經洛州入洛廣韻又溝㵎集韻或作𡼏
東國正韻
ㅏㄴ 干笴旰葛kan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西漢
東漢
宋北魏後期
寒桓刪
北魏後期北齊
寒桓刪
齊梁陳北周隋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kan
王力
kean 元部
董同龢
kæn 元部
周法高
kran 元部
李方桂
kranh 元部
許思萊上古
krâns
許思萊東漢
kanᶜ
Dialects 方言
k
kan
陰去(19)
福建漳州漳浦11
廣西貴港平南11
江西贛州寧都31
廣西玉林北流53
廣東韶關33
廣東佛山33
廣東佛山順德32
廣東肇慶33
廣東清遠33
廣西梧州蒙山44
廣西北海33
廣西欽州33
廣西欽州靈山24
廣西來賓武宣42
廣西崇左45
廣西崇左寧明33
香港33
澳門33
廣西南寧亭子55
陰上(9)
廣西南寧馬山31
廣東珠海斗門55
廣東江門白沙45
廣東清遠連山55
廣西貴港桂平35
廣西玉林北流35
廣西百色35
廣西河池宜州42
廣西崇左扶綏33
去聲(7)
福建泉州南安31
江西九江修水53
廣東廣州從化52
廣東深圳42
廣東珠海前山33
廣東中山石岐33
廣東雲浮羅定33
上聲(2)
廣東惠州35
廣西玉林博白21
陰平(4)
廣東東莞33
廣西桂林臨桂45
廣西百色那畢53
廣西百色田東54
陽上(1)
廣西梧州藤縣35
陽平(1)
廣東中山隆都33
kaŋ
陰去(4)
福建莆田仙游52
福建寧德福安35
福建寧德古田21
福建寧德柘榮35
陰上(1)
廣東雲浮35
陽上(1)
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22
kɔn
陰去(1)
廣西貴港南江52
陰上(2)
廣西玉林博白33
廣西玉林福綿33
kien
上聲(1)
廣西柳州雒容52
kã
陰去(1)
浙江麗水雲和55
去聲(1)
江西贛州南康53
kæŋ
陰去(1)
廣東深圳寶安24
上聲(1)
香港新界35
kɛŋ
陰上(2)
廣東東莞35
廣西賀州信都52
kin
陰去(1)
廣西柳州融水45
陰上(1)
廣西柳州融水55
kɛ̃
陰去(1)
福建三明將樂324
kɔɪ̃
陰上(1)
福建三明沙縣21
ka
陰去(1)
湖南永州道縣33
ki
上聲(1)
湖南永州寧遠33
kiŋ
陽去(1)
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35
陰上(1)
廣西賀州九都話55
ts
tsien
去聲(1)
廣西桂林臨桂35
tsieŋ
上聲(1)
廣西桂林灌陽55
tsiɛ
陰去(1)
廣西桂林朝陽35
tɕiɛ̃
陰去(1)
浙江衢州開化423
tʃan
陰上(1)
廣西南寧賓陽33
Notes 註
閒 㵎
《說文》「㵎,山夾水也」《釋名 釋水》「㵎,閒也,言在兩山之閒也」。同源。
閒 覵 㵎 簡 襉
《漢語變調構詞考辨》:閒:作「縫隙」義讀平聲,引申為「使有縫隙、離間」讀去聲;覵:(從縫隙)窺伺;㵎:兩山間的水溝;簡:竹簡(有縫隙之物),讀上聲;襉:裙子上經折疊而縫成的紋路,讀去聲
癇 襉 㵎 鐗 閒 峽
《漢語同源詞大典》:癇:間歇性發作疾病;襉:衣色不純,一色為他色所間隔;㵎:山間水溝;鐗:車軸、車轂間之鐵;閒:間隔;峽:兩山相夾之水道。本組字皆有「間隔」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5 5365 简体: 𰛵 GKX 0649.22 康熙字典-GHZR 1866.05 汉语大字典-H FDCE -T3 4492 全字庫-JMJ 002164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jiàn
HAN3 JIAN4 KAN3 (v3.1.0-6.0.0)
kHanyuPinyin
31749.030:jiàn
kCantonese
gaan3
gaan2 gaan3 (v4.1.0-13.0.0)
GAAN2 GAAN3 (v4.0.1)
GAN2 GAN3 (v3.1.0-3.2.0)
kJapanese
カン ケン たに たにみず
kDefinition
brook, mountain stream
a mountain stream or torrent, a number measuring used in ancient times; a hundred million waterways (ditches) equal to a mountain stream, a river in ancient, head source in south of Henan Province, flowing east then north to combine with Gushui (today's Jianhe) (v6.1.0-14.0.0)
a mountain stream or torrent, a measurement used in ancient times; a hundred million waterways (ditches) equal to a mountain stream, a river in ancient, head source in south of Henan Province, flowing east then north to conbine with Gushui (today's Jianhe) (v4.0.1-6.0.0)
a mountain stream or torrent, a numbermeasuring used in ancient times; a hundred million waterways (ditches) equal to a mountain stream, a river in ancient, head source in south of Henan Province, flowing east then north to conbine with Gushui (today's Jianhe) (v3.1.0-3.2.0)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5-5561
5-5561 (v3.0.0-5.2.0)
kIRG_HSource
H-FDCE
FDCE (v4.0.1-5.2.0)
kIRG_TSource
T3-4C7C
3-4C7C (v3.0.0-5.2.0)
kIRG_JSource
JA-2451
A-2451 (v3.0.0-5.2.0)
kRSUnicode
85.12
kTotalStrokes
15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HanYu
31749.030
kIRGHanyuDaZidian
31749.030
kIRGKangXi
0649.220
kKangXi
0649.220
kKarlgren
375
kMeyerWempe
977
kMorohashi
18253
kSBGY
404.55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EANB
kCihaiT
830.602
kPhonetic
422
kUnihanCore2020
H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HKSCS
FDCE (v3.1.1-15.0.0)
kTaiwanTelegraph
3386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7655+85.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