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話
qi2
ji1
粵語
kei4
kei2
日語
キ
ゴ
ギ
韓語
기
越南
kí
kì
集韻
群/之/平
見/之/平
Sources 各源例字
G0-4665
HB1-B4D1
T1-5F76
J0-347D
K0-5124
V0-3A2F
KP0-D2CE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Evolution 字形演化
唐
石經
開成石經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陸
當代
標準字形
港
當代
標準字形
台
當代
標準字形
日
Origin 字源諸說
Meaning 字義
qi2
ji1
(1)
一种文体用具 如:围棋;军棋chess
(2)
通「琪」 玉名
→琪
qi2
(1)
玉名name of jade
(3)
树根;根基
(壯)
壯字用同「⿰飠居」
→⿰飠居
(壯)
gw <方>盐
(喃)
cơi 詞:cơi đựng trầu, cơi nhà; cơi nới 義:tray (betel-tray; enlarge house); build an extension
(喃)
cờ 詞:chơi cờ; bàn cờ; cờ bạc 義:chess (play chess); chessboard; gambling
(喃)
cời 詞:thóc cời 義:palm rice
(喃)
kè 詞:cặp kè; cò kè 義:to be inseparable; to haggle
→掑
(喃)
kè 詞:cặp kè; cò kè 義:to be inseparable; to haggle
(喃)
kì 詞:kỉ tử (con cờ); kì phùng địch thủ 義:chess-man; rival
(喃)
◎ Như 𢩱 cài#C2: 棋 kỳ
→𢩱
(喃)
◎ Gài. Cắm mắc vào.#F2: thủ 扌⿰才 tài
(喃)
◎ Như 𱽟 cờ#A2: 棋 kỳ
→𱽟
(喃)
◎ Trò chơi đấu trí và tiêu khiển, do hai bên điều khiển các con cờ trên bàn cờ kẻ ô.#F2: thảo 䒑⿱机 cơ
(喃)
〄 Cờ bạc: Trò chơi ăn tiền không lương thiện.#A2: 棋 kỳ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棊
《說文解字》
渠之切
博棊。从木其聲。
《說文解字繫傳》
虔知反
博棊。從木其聲。 [臣鍇曰:「棊者,方正之名也,古通謂博弈之字爲棊,故樗蒲之子用木爲之也。按《楚辭》:『菎蔽象棊有六慱。』注謂以菎玉作簙箸也,卽今樗蒲馬也。象棊以象牙飾棊,今樗蒲矢亦四棊也,故曰以六箸行立棊為六慱。《韓子》:秦昭王使人以鈎梯上華山,以松柏為博箭,長八寸是也。《春秋左傳》曰:『弈者舉棊不定,不勝其隅。』《山海經》曰:『帝臺之棊,五色而文,大如鶉卵』是也。」]
《說文解字注》
渠之切
簙棊。 [《竹部》曰:簙,局戲也。六箸。十二棊。] 從木。其聲。 [渠之切。一部。]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字部】 同棊。又【集韻】【韻會】𠀤居之切,音基。【集韻】根柢也。或作檱。【史記·律書】萬物根棋。
(棊)【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𠀤音其。或作碁、櫀,通作棋。【說文】博棊。【徐曰】棊者,方正之名。古通謂博奕之子爲棊。
又【楚辭·招魂】菎蔽象棊,有六簙些。【註】樗蒱馬也。
又【博物志】堯造圍棊,丹朱善之。
又【劉向·說苑】雍周謂孟嘗君曰:足下燕居,鬭象棋,亦戰鬭之事乎。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qi2 [ʨʰi35] ㄑㄧˊ
ji1 [ʨi55] ㄐㄧ
粵語
kei4 [kʰei1] 棋盤, 棋子, 棋士, 棋局, 棋藝, 棋社, 棋王, 棋逢敵手
kei2 [kʰei35]
日語
キ [ki] [漢]
ゴ [go] [呉]
ギ [gi] [呉]
韓語
기 [ki]
越南
kí [ki35]
kì [ki21]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集韻
群之
止攝之韻3等開口平之韻其小韻渠之切ɡie木根也木根也
見之
止攝之韻3等開口平之韻姬小韻居之切kie根柢也或从箕根柢也或从箕
禮部韻略
群之
止攝之韻3等開口平之韻棋小韻渠之切ɡie與棊同春秋傳不如奕棋當於棊字下亦作棋新制添入與棊同春秋傳不如奕棋當於棊字下亦作棋新制添入
增韻
群之
止攝之韻3等開口平之韻其小韻渠之切ɡie左傳不如弈棋又曰舉棋不定増入左傳不如弈棋又曰舉棋不定増入
見之
止攝之韻3等開口平之韻姬小韻居之切kie本也史記律書箕者言萬物根棋又見下重増本也史記律書箕者言萬物根棋又見下重増
五音集韵
見脂支之B開
止攝脂韻3等開口B平脂韻見母三等開kiɪ根柢也或从箕根柢也或从箕
群脂支之B開
止攝脂韻3等開口B平脂韻群母三等開giɪ木根也木根也
洪武正韻
群支齊
支韻開口平支韻奇小韻渠宜切gie左傳不如弈棋又曰舉棋不定左傳不如弈棋又曰舉棋不定
見齊齊
齊韻開口平齊韻雞小韻堅溪切ki本也史記律書箕者言萬物根棋本也史記律書箕者言萬物根棋
古今韻會舉要
見羈平支韻羈韻見母kei本也根柢也史記律書萬物根棋集韻或作棋又本韻〇毛氏韻増本也根柢也史記律書萬物根棋集韻或作棋又本韻〇毛氏韻増
音韻闡微
見支微齊泰灰齊陰平支韻基小韻見母三等ki
中華新韻
ㄑ ㄧ 陽平齊韻甲類ʨʰi棊碁並同棊碁並同
東國正韻
ㄱ ㅢㅇ 平貲紫恣韻kɯi
戚林八音
求 之箕 陽平之箕韻ki
分韻撮要
溪 幾 陽平幾韻kʰi圍棋圍棋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鄭張尚芳
ɡɯ 之0部
白-沙
*[g](r)ə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gǝ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gǝ
斯塔羅斯金西漢
gǝ
斯塔羅斯金東漢
gǝ
許思萊上古
gə
許思萊東漢
gɨə
Dialects 方言
tɕʰ
tɕʰi
陽平(262)
官北京平谷55
官天津南開24
官天津武清35
官天津寶坻33
官天津靜海55
官河北石家莊無極213
官河北唐山樂亭212
官河北唐山遷西22
官河北秦皇島北戴河35
官河北邯鄲館陶52
官河北邯鄲大名42
官河北邯鄲魏縣53
官河北邢臺巨鹿41
官河北保定阜平24
官河北保定淶水45
官河北張家口蔚縣41
官河北承德平泉35
官河北承德興隆55
官河北滄州滄縣53
官河北廊坊霸州53
官河北廊坊廣陽35
官河北衡水故城53
官山西運城臨猗53
官山西運城垣曲22
官山西臨汾洪洞24
官山西臨汾鄉寧12
官內蒙古赤峰寧城55
官內蒙古通遼科爾沁35
官內蒙古呼倫貝爾海拉爾24
官內蒙古興安烏蘭浩特35
官內蒙古錫林郭勒錫林浩特24
官遼寧沈陽35
官遼寧大連34
官遼寧大連金州52
官遼寧鞍山海城35
官遼寧丹東24
官遼寧錦州35
官遼寧營口蓋州24
官遼寧阜新細河35
官遼寧遼陽白塔35
官遼寧盤錦35
官遼寧鐵嶺昌圖35
官遼寧鐵嶺開原35
官遼寧朝陽北票35
官遼寧朝陽建平35
官遼寧葫蘆島綏中35
官吉林長春南關24
官吉林吉林龍潭24
官吉林四平梨樹24
官吉林遼源龍山24
官吉林通化東昌24
官吉林白山渾江24
官吉林松原寧江24
官吉林白城大安35
官吉林白城洮南24
官吉林延邊敦化24
官吉林延邊琿春24
官黑龍江哈爾濱24
官黑龍江齊齊哈爾泰來24
官黑龍江雞西虎林53
官黑龍江雞西雞冠24
官黑龍江雞西密山24
官黑龍江雙鴨山集賢35
官黑龍江大慶肇州24
官黑龍江伊春嘉蔭35
官黑龍江佳木斯同江24
官黑龍江七台河勃利24
官黑龍江牡丹江林口24
官黑龍江牡丹江寧安35
官黑龍江黑河嫩江24
官黑龍江綏化蘭西24
官黑龍江綏化肇東24
官黑龍江大興安嶺漠河35
官江蘇南京24
官江蘇徐州45
官江蘇南通
官江蘇連雲港
官江蘇淮安漣水35
官江蘇鹽城亭湖213
官江蘇揚州
官江蘇泰州45
官江蘇宿遷宿城55
官安徽蕪湖55
官安徽蚌埠55
官安徽淮南鳳台55
官安徽淮北44
官安徽銅陵樅陽13
官安徽安慶35
官安徽阜陽55
官安徽阜陽潁上33
官安徽宿州碭山55
官安徽宿州埇橋55
官安徽亳州蒙城44
官安徽池州貴池24
官安徽宣城宣州24
官江西九江潯陽44
官江西贛州章貢42
官江西吉安永豐53
官山東濟南42
官山東濟南章丘55
官山東青島即墨2
官山東淄博博山3
官山東棗莊嶧城55
官山東東營廣饒53
官山東東營利津
官山東煙台萊州42
官山東濰坊安丘42
官山東濰坊昌邑53
官山東濰坊臨朐42
官山東濰坊壽光2
官山東濟寧2
官山東泰安寧陽42
官山東泰安42
官山東日照東港42
官山東臨沂沂水53
官山東德州2
官山東德州樂陵55
官山東聊城2
官山東濱州博興53
官山東濱州鄒平55
官山東菏澤單縣52
官河南鄭州城關53
官河南開封52
官河南洛陽31
官河南平頂山新華342
官河南新鄉長垣51
官河南濮陽42
官河南許昌42
官河南漯河召陵53
官河南三門峽湖濱31
官河南南陽南召52
官河南商丘梁園52
官河南商丘睢縣42
官河南信陽55
官河南周口淮陽53
官河南駐馬店平輿42
官湖北武漢213
官湖北十堰丹江口51
官湖北宜昌12
官湖北襄陽襄樊52
官湖北荊門鍾祥31
官湖北孝感孝南22
官湖北黃岡紅安
官湖北隨州曾都42
官湖北恩施鶴峰12
官湖北天門13
官湖南常德213
官湖南張家界大庸21
官湖南郴州21
官湖南永州寧遠31
官湖南懷化靖州213
官重慶31
官重慶江津21
官四川成都21
官四川自貢31
官四川攀枝花仁和31
官四川瀘州古藺31
官四川德陽中江31
官四川綿陽北川31
官四川廣元劍閣31
官四川遂寧射洪31
官四川內江威遠31
官四川樂山井研31
官四川眉山東坡31
官四川宜賓屏山31
官四川廣安21
官四川雅安漢源31
官四川巴中南江31
官四川資陽安嶽31
官四川涼山西昌52
官貴州六盤水六枝21
官貴州遵義21
官貴州安順西秀31
官貴州畢節威寧31
官貴州銅仁思南21
官貴州銅仁玉屏21
官貴州黔西南興義21
官貴州黔東南丹寨53
官貴州黔東南凱里22
官貴州黔東南黎平213
官貴州黔南平塘53
官雲南昆明31
官雲南曲靖沾益31
官雲南保山隆陽33
官雲南昭通31
官雲南昭通鎮雄31
官雲南普洱思茅31
官雲南臨滄臨翔31
官雲南楚雄大姚42
官雲南紅河建水53
官雲南紅河蒙自53
官雲南文山廣南31
官雲南西雙版納景洪31
官雲南德宏芒市31
官西藏拉薩21
官陝西西安24
官陝西銅川耀州24
官陝西寶雞53
官陝西咸陽三原35
官陝西渭南合陽24
官陝西延安寶塔24
官陝西漢中漢臺42
官陝西安康漢陰42
官陝西安康平利52
官陝西商洛商州35
官甘肅蘭州51
官甘肅金昌永昌13
官甘肅天水清水13
官甘肅武威民勤53
官甘肅張掖山丹53
官甘肅平涼崆峒24
官甘肅酒泉肅州53
官甘肅慶陽寧縣24
官甘肅隴南康縣211
官青海西寧24
官寧夏銀川3
官寧夏吳忠同心53
官寧夏固原涇源35
官寧夏固原原州24
官寧夏中衛沙坡頭53
官新疆烏魯木齊52
官新疆哈密51
官新疆昌吉吉木薩爾51
官新疆巴音郭楞焉耆24
官新疆石河子52
晉河北邢臺沙河51
晉山西太原陽曲43
晉山西大同西坪312
晉山西長治24
晉山西晉城沁水24
晉山西朔州懷仁312
晉山西晉中昔陽33
晉山西忻州五寨44
晉山西臨汾隰縣24
晉山西呂梁中陽33
晉內蒙古呼和浩特玉泉331
晉內蒙古包頭東河44
晉內蒙古烏海海勃灣33
晉內蒙古鄂爾多斯東勝44
晉內蒙古巴彥淖爾臨河44
晉河南安陽52
晉河南鶴壁鶴山53
晉河南焦作武陟312
晉河南濟源312
晉陝西延安寶塔243
晉陝西榆林神木44
晉陝西榆林吳堡33
晉陝西榆林榆陽213
徽安徽黃山祁門54
徽江西景德鎮浮梁24
徽江西上饒婺源22
客湖南株洲攸縣213
客湖南郴州桂東24
客廣東韶關南雄21
贛安徽安慶太湖45
贛安徽池州東至224
贛湖北荊州監利13
贛湖北咸寧咸安31
贛湖南長沙瀏陽45
贛湖南衡陽常寧21
湘湖南株洲13
湘湖南衡陽衡山11
平聲(11)
官山西臨汾侯馬213
官甘肅白銀會寧13
官甘肅定西安定13
官甘肅甘南合作13
官寧夏固原西吉213
官新疆吐魯番214
晉河北石家莊贊皇54
晉河北張家口張北42
晉山西呂梁孝義33
晉內蒙古烏蘭察布集寧31
晉內蒙古錫林郭勒太僕寺53
陰平(5)
官甘肅酒泉敦煌24
官甘肅臨夏243
官青海海東循化13
晉河北邯鄲涉縣41
晉山西大同靈丘442
去聲(1)
官雲南玉溪紅塔213
陽平甲(1)
贛江西南昌24
tɕʰiɿ
陽平(3)
官安徽馬鞍山花山24
官安徽滁州天長224
官青海海北門源13
tɕʰɭ
陽平(1)
晉河南新鄉衛濱52
k
ki
陽平(20)
官廣西賀州富川31
閩浙江溫州蒼南24
閩浙江溫州洞頭113
閩福建福州53
閩福建廈門35
閩福建三明大田24
閩江西上饒廣豐24
閩廣東汕頭55
閩海南海口21
閩海南瓊海22
閩海南萬寧22
閩海南東方21
閩海南定安31
閩海南澄邁42
閩海南昌江21
閩海南樂東211
閩海南陵水11
閩台灣新北板橋24
閩台灣彰化鹿港24
粵廣東肇慶封開24
上聲(1)
閩福建南平建甌21
kʰ
kʰi
陽平(13)
官廣西河池宜州21
官廣西來賓武宣31
閩福建南平邵武33
閩海南三亞21
閩台灣苗栗三義11
客廣東韶關新豐24
客廣東梅州梅縣11
客廣東梅州五華13
客廣東汕尾海豐41
客台灣新竹芎林55
贛江西撫州黎川35
粵廣西南寧21
粵廣西防城港東興31
kʰei
陽平(4)
粵廣東湛江吳川31
粵廣東茂名化州13
粵廣東陽江江城42
平廣東韶關21
dʑ
dʑi
陽平(10)
官湖南湘西吉首11
吳浙江杭州213
吳浙江杭州臨安33
吳浙江舟山定海23
吳浙江台州仙居312
湘湖南湘潭12
湘湖南邵陽城步212
湘湖南益陽安化13
湘湖南懷化辰溪24
湘湖南湘西瀘溪24
陽去(1)
吳上海13
tɕ
tɕi
陽平(10)
官湖南懷化會同31
官雲南麗江永勝31
吳安徽蕪湖南陵213
徽浙江杭州建德33
贛湖南郴州安仁13
湘湖南長沙13
湘湖南衡陽11
湘湖南邵陽綏寧41
湘湖南岳陽13
湘湖南益陽南縣13
cʰ
cʰi
陽平(4)
官江蘇連雲港贛榆54
官山東煙台蓬萊55
官山東威海環翠33
晉山西晉城陵川53
去聲(1)
官山東煙台5
tʃʰ
tʃʰi
陽平(2)
官廣西百色樂業31
官廣西百色西林31
tʃʰʅ
陽平(3)
官山東日照五蓮53
官山東臨沂莒南42
贛湖南邵陽洞口13
tsʰ
tsʰɿ
陽平(3)
官安徽六安金安55
徽安徽宣城績溪44
徽安徽宣城旌德53
平聲(1)
晉山西晉中祁縣31
ʑ
ʑi
陽平(3)
吳江蘇南京高淳11
湘湖南永州33
湘湖南婁底新化13
dz
dzɿ
陽平(1)
吳浙江溫州31
ɡ
ɡi
陽平(1)
吳浙江金華玉山24
tʂʰ
tʂʰʅ
陽平(1)
徽安徽黃山歙縣55
tʃ
tʃæe
陽平(1)
徽安徽黃山黟縣44
Notes 註
棋 𤪌
劉鈞傑《同源字典再補》:𤪌,弁縫的玉飾,排列的像圍棋子一樣。兩者同源於圍棋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甲骨文上從「木」,下從「其」聲。疑本義是樹根。23 字
詳解: 甲骨文上從「木」,下從「其」聲。疑本義是樹根。表示樹根的「棋」讀同「箕」。《集韻.之韻》:「棋,根柢也。或從箕。」《類篇.木部》:「棋,木根也。」
甲骨文借用作地名。《合集》8189:「才(在)棋」。
「棋」又音「奇」,異體作「棊」,表示一種文娛用具,即圍棋、象棋的「棋」。《睡虎地秦簡.為吏之道》簡1「棋」字從「廾」從「甾」聲,即用此義,《睡虎地秦簡.為吏之道》簡1:「畫局陳棋以為耤。」「局」是棋盤,「耤」讀為「藉」,表示借助、取法。表示描畫棋盤、布陳棋子,作為憑藉。意謂管理政務要取法奕棋,反復思考,謹慎從事。
《說文》:「棊(棋),博棊。从木,其聲。」段玉裁注:「〈竹部〉曰:『簙,局戲也。』」「博棊」即比輸嬴的棋具。316 字相關漢字: 木,其,箕,奇,棊,廾,甾,局,耤,藉
Relatives 相關字
Yixiezi 異寫字 (works in progress)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0
3869
-G1
3869
-G7
12.一.132
-GT
2759
-GKX
0532.03
康熙字典-GHZR
1312.04
汉语大字典-GZFY
588901
-GZJW
408612
-GZ
gw.1.2
-G通规
2564
-G常用
常.12.44
-G京族
ke2.0.0
-G京族
ke2.1.0
-G京族
ki2.4.0
-G京族
ki2.8.1
-G京族
kɤ2.2.0
-G古籍
08212
-HB1
B4D1
-H常用
1945
-T1
6386
全字庫-T甲表
01966
異體字字典-T本土
2583
-J0
2093
-JMJ
014041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常用
0329
-K0
4904
-K人名
一..0836
-KP0
5046
-V0
2615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qí
QI2 JI1
(v4.0.1-6.0.0)
QI2
(v3.1.0-3.2.0)
QI2 JI1
(v2.1.0-3.0.0)
kHanyuPinlu
qí(21)
qi2(21)
(v4.0.1-6.2.0)
kTGHZ2013
292.060:qí
kHanyuPinyin
21224.040:qí,jī
kXHC1983
0896.040:qí
0896.040:qí
(v5.1.0)
kCantonese
kei4
KEI4
(v2.1.0-4.0.1)
kJapanese
キ ギ ゴ
kJapaneseKun
GO
kJapaneseOn
KI GI
kKorean
KI
kHangul
기:0N
기
(v5.0.0-10.0.0)
kVietnamese
cời
kTang
ghiə
kDefinition
chess; any game similar to chess
chess, any game similar to chess
(v2.1.0-3.1.1)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0-4665
0-4665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B4D1
kIRG_TSource
T1-5F76
1-5F76
(v3.0.0-5.2.0)
kIRG_JSource
J0-347D
0-347D
(v3.0.0-5.2.0)
kIRG_KSource
K0-5124
0-5124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D2CE
kIRG_VSource
V0-3A2F
0-3A2F
(v3.1.1-5.2.0)
0-2B2F
(v3.0.0-3.1.0)
kRSUnicode
75.8
kTotalStrokes
12
kIICore
AGTJ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1957
kDaeJaweon
0920.110
kFennIndex
39.05
kGSR
0952u
kHanYu
21224.040
kIRGDaeJaweon
0920.110
kIRGDaiKanwaZiten
14922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21224.040
kIRGKangXi
0532.030
kKangXi
0532.030
kKarlgren
338
kLau
1683
kMatthews
527
0527
(v2.1.0-3.1.0)
kMeyerWempe
1122
kMorohashi
14922
kNelson
2294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DTMC
kCihaiT
702.503
kFenn
102G
kFourCornerCode
4498.1
kFrequency
4
(v3.2.0-15.1.0)
kGradeLevel
3
kHKGlyph
1944
kPhonetic
604
kUnihanCore2020
G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B4D1
kCCCII
214472
kCNS1986
1-5F76
kCNS1992
1-5F76
kEACC
214472
kGB0
3869
kGB1
3869
kJis0
2093
kJoyoKanji
2010
kKoreanName
2015
kKPS0
D2CE
(v3.1.1-15.0.0)
kKSC0
4904
(v2.1.0-15.0.0)
kMainlandTelegraph
2759
kTaiwanTelegraph
2759
kTGH
2013:2564
kXerox
253:371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1593+75.4.8
kRSKangXi
75.8
(v2.1.0-15.0.0)
異體 Variants
kSemanticVariant
U+68CA<kLau,kMatthews,kMeyerWempe U+7881<kLau,kMatthews
U+68CA U+7881
(v3.2.0-4.0.1)
kZVariant
U+7881
(v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