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濅)
⿰氵𠬶(.,H)
U+6D78(Basic)
水部7畫 共10畫 核心字
官話
jin4
qin1
粵語
zam3
cam1
日語
シン
韓語
越南
tẩm
廣韻
精/侵/去
清/侵/平
集韻
精/侵/去
清/侵/平
訓読
しみる(染みる)
つかる(浸かる)
つく(付く)
ひたす(浸す)
ひたる(浸る)
やや
Sources 各源例字
G0-3D7E
HB1-AEFB
T1-563F
J0-3F3B
K0-7659
V1-5C4A
KP0-EFAE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01Ad
02Ha
02Mo
03Ha
03Mo
Comparison 用字對比
浸 (U+2F904)
T6-3874
Evolution 字形演化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傳抄
三體陰符經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石經
開成石經
印刷字體
廣韻
印刷字體
增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Calligraphy 後世書法
Origin 字源諸說
《字源》:异体 寖
Meaning 字義
jin4
(1)
古水名 未详 一说即洺水;一说即浊漳水 也作「濅」、「寖」、「𥧲
(2)
湖泽
(3)
灌溉;滋润
(4)
渗入;渗透to soak 浸透
(5)
渍;泡(在水里)
(6)
淹没
(7)
微视;仔细看
(8)
副词 表示逐步进行,相当于“渐渐”gradually 交往浸密
(9)
连词 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假使”、“如果”
qin1
(10)
[浸淫]渐进
(11)
一种眼病
(壯)
壯字用同「𬥞」
𬥞
(壯)
caem 亏本;蚀本
(壯)
壯字用同「汛」
(壯)
caemx <方>洗(澡);游泳
(壯)
壯字用同「⿰𧾷寻」
⿰𧾷寻
(壯)
cimh <方>跟;随;找
(壯)
壯字用同「鮼」
(壯)
yaemz 捕鱼的一种方法[把罾悄悄地放入水中,待鱼入网后再慢慢提起来]
(喃)
rẫm 詞:rờ rẫm 義:to feel one's way, to grope one's way
(喃)
thâm 詞:thâm trầm 義:deep
(喃)
thấm 詞:thấm nước; thấm thoát 義:absorbent; quickly soon
(喃)
thấm 詞:thấm nước; thấm thoát 義:absorbent; quickly soon
(喃)
trẫm 詞:trẫm mình 義:soak, immerse, dip, percolate
(喃)
tẩm 詞:tẩm (ngâm nước); tẩm bổ 義:to soak water; to feed up
(喃)
tắm 詞:tắm rửa 義:to bathe
(喃)
tắm 詞:tắm rửa 義:to bathe
(喃)
◎ Mưa kéo dài.#C2: 浸 tẩm
(喃)
◎ Dầm, ngâm cho thấm.#A1: 浸 tẩm
(喃)
◎ Như 沁 tắm#A2: 浸 tẩm
(喃)
◎ Dùng nước để tẩy rửa dội sạch thân thể.#F2: thuỷ氵⿰心 tâm | C2: 沁 tâm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濅
水部 107()
《說文解字》
子鴆切水。出魏郡武安,東北入呼沱水。从水𡩠聲。𡩠,籒文𡪢字。
《說文解字繫傳》
進沁反水,出魏郡武安,東北入滹沱。從水𡩠聲。 [臣鍇按:《漢書》:「魏郡武安縣有濅水,東北至東昌入虖沱河,過郡五行六百一里。」]
《說文解字注》
子鴆切濅水。出魏郡武安。東北入呼沱水。 [魏郡武安,二志同。今河南彰德府武安縣縣西南五十里有武安城。《前志》武安下曰:𣼡水東北至信都國東昌入虖池河。過郡五。行六百一十里。] 从水,𡩠聲。 [子鴆切。七部。按沈浸,浸淫之字多用此。𣜩作浸。] 𡩠,籒文𡪢。 [見《宀部》。]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字部】 〔古文〕𥧲【唐韻】【集韻】【正韻】𠀤子鴆切,音祲。漬也。【詩·曹風】浸彼苞稂。
 又潤也。【詩·小雅】浸彼稻田。
 又漸也。【易·臨卦】剛浸而長。
 又沒也。【史記·趙世家】城不浸者三版。
 又涵也,沈也,澤之總名也。【莊子·逍遙遊】大浸稽天。【周禮·夏官·職方氏】揚州其浸五湖。
 又通作湛。【禮·內則】湛諸美酒。
 又【廣韻】七林切【集韻】千尋切,𠀤音侵。浸淫,漸漬也。【王褒·洞簫賦】浸淫叔子遠其類。
 或作濅寖。 唐韻(75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jin4 [ʨin51] ㄐㄧㄣˋ
qin1 [ʨʰin55] ㄑㄧㄣ
粵語
zam3 [tsɐm3] 浸入, 浸透, 浸漬, 浸濕
cam1 [tsʰɐm5] 浸淫, 浸潭
日語
シン [ɕiɴ] [呉漢]
韓語
[tɕʰim]
越南
tẩm [tə̆m313]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4小韻子鴆tsiem漬也漸也子鴆切四漬也漸也子鴆切四
4小韻七林tsʰiem浸滛也又子鴆切浸滛也又子鴆切
刊謬補缺切韻
4小韻作鴆tsĭĕm漬〻。漬〻。
集韻
3小韻子鴆tsiem漬也或作湛漬也或作湛
3小韻千尋tsʰiem浸淫漸漬或作滲濅浸淫漸漬或作滲濅
禮部韻略
3小韻子鴆tsiem子鴆切清也灌漬也子鴆切清也灌漬也
增韻
3小韻子鴆tsiem子鴆切清也漸也也洗也澤之摠名也又漸進也易剛浸而長揚子浸以光大亦作寖湛子鴆切清也漸也也洗也澤之摠名也又漸進也易剛浸而長揚子浸以光大亦作寖湛
五音集韵
3tsʰiem滛也又子鴆切滛也又子鴆切
3tsiem子鴆切漬也漸也十七字子鴆切漬也漸也十七字
洪武正韻
侵齊小韻子鴆tsiəm子鴆切漬也漸也涵也沈也澤之總名也又漸進也易剛浸而長揚子浸以光大亦作寖𥧲子鴆切漬也漸也涵也沈也澤之總名也又漸進也易剛浸而長揚子浸以光大亦作寖𥧲
古今韻會舉要
金歆tsiəm子鴆切商清音漬也増韻涵也沈也澤之總名也又漸也易臨剛浸而長楊子浸以光大或作湛禮記內則湛諸美酒亦作寖前董䇿寖明寖昌又作寖張安世傳為大司馬寖恐師古曰寖益也又作𣹰劉向傳灾異𣹰甚又作寑史記佞倖傳久之寑與中人亂又作𣷽史記河渠有餘則用溉𣷽通作濅王吉傳恩愛濅薄注古浸字子鴆切商清音漬也増韻涵也沈也澤之總名也又漸也易臨剛浸而長楊子浸以光大或作湛禮記內則湛諸美酒亦作寖前董䇿寖明寖昌又作寖張安世傳為大司馬寖恐師古曰寖益也又作𣹰劉向傳灾異𣹰甚又作寑史記佞倖傳久之寑與中人亂又作𣷽史記河渠有餘則用溉𣷽通作濅王吉傳恩愛濅薄注古浸字
蒙古字韻
dz ꡒim ꡞꡏtsim()
音韻闡微
侵齊陰平小韻tsʰim
侵齊去聲小韻tsim
中原音韻
侵尋齊去聲侵尋tsiəm
侵尋齊陰平侵尋tsiəm
韻略易通
侵尋開舒陰平侵尋tsəm水濕水濕
侵尋開舒去聲侵尋tsəm水漬水漬
中州音韻
尋侵齊去聲尋侵小韻tsiəm漬也漬也
中華新韻
ㄧㄣ 陰平ʨin又讀又讀
ㄧㄣ ʨin寖同寖同
東國正韻
ㅣㅁ 簪㾕譖戢tsim
戚林八音
曾之 賓京 陰去賓京tsiŋ
分韻撮要
陰去tsɐm漬也潤也漬也潤也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宋北魏後期
北魏後期北齊
齊梁陳北周隋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tsi̯əm
王力
tsʰǐəm 侵部
董同龢
tsʰjəm 侵部
周法高
tsjiəm 侵部
李方桂
tsjəmh 侵部
鄭張尚芳
ʔsims 侵2部
shim 侵2部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cims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cimh
斯塔羅斯金西漢
cjǝmh
斯塔羅斯金東漢
cjǝmh
許思萊上古
tsəms
許思萊東漢
tsimᶜ
布之道諧聲域
TSƏM
聲首
布之道擬音
tsəmh
音節類型B
tsʰəm
音節類型B
Dialects 方言
tɕin
去聲(70)
北京51
北京平谷51
天津武清51
天津寶坻51
天津靜海53
河北秦皇島北戴河51 (~泡)
河北保定淶水314
河北承德平泉51
河北承德興隆51
河北廊坊廣陽51
內蒙古錫林郭勒錫林浩特53
遼寧鞍山海城51
遼寧營口蓋州51
遼寧鐵嶺昌圖51
遼寧葫蘆島綏中51 (文: ~透)
吉林通化東昌52
吉林白城洮南52
吉林延邊琿春52 (文)
黑龍江齊齊哈爾泰來53 (文)
黑龍江雞西雞冠53 (又)
黑龍江伊春嘉蔭51 (文)
黑龍江佳木斯同江53 (又)
黑龍江綏化蘭西53 (又)
黑龍江大興安嶺漠河52 (文)
江蘇淮安漣水55
江蘇宿遷宿城51 (又,放在水裏~一~)
安徽合肥53
安徽淮北52
安徽銅陵樅陽33
安徽滁州天長45
安徽宿州碭山53
安徽池州貴池53
安徽宣城宣州53
江西九江潯陽21
江西吉安永豐213
山東煙台5
山東臨沂平邑5
山東菏澤單縣423
河南開封31
河南平頂山新華41
河南濮陽312
河南漯河召陵31
河南周口淮陽312
湖北武漢35
湖北襄陽襄樊31
湖北隨州曾都213
湖北恩施鶴峰35
湖南常德35
廣西賀州富川35 (文)
四川攀枝花仁和213 (文)
四川涼山西昌213
貴州黔西南興義24
貴州黔東南黎平53
雲南昭通212
雲南臨滄臨翔13
陝西寶雞31
陝西漢中漢臺312
甘肅蘭州13
青海海東循化53
新疆石河子31
安徽宣城寧國31
安徽宣城宣州53
浙江溫州蒼南21
浙江溫州洞頭21
江西吉安井岡山53
湖南郴州桂東53
安徽池州東至412
湖南長沙瀏陽212
湖南永州324
湖南婁底新化45
陰去(10)
湖北孝感孝南35
湖北黃岡紅安
江蘇南京高淳35
安徽黃山甘棠33
安徽池州貴池53
江西上饒弋陽35
湖南株洲45
湖南衡陽24
湖南邵陽綏寧35
湖南岳陽45
陰平(10)
北京55 (未註明異讀原因。tɕʰin51為"沁"訓讀,七鴆切)
河北廊坊霸州45 (~透)
遼寧丹東411
江蘇鹽城亭湖31
安徽六安金安213
山東聊城1 (白,~濕)
湖北十堰丹江口35
湖北宜昌55
湖北天門55
湖北荊州監利44
上聲(1)
河北廊坊霸州214 (~種)
陽平(4)
安徽蕪湖55
浙江杭州建德33
江西吉安11
江西宜春上高24
入聲(1)
安徽安慶太湖24
陽平乙(1)
江西南昌45
tɕiŋ
去聲(15)
河北保定阜平53
江蘇常州金壇44
江蘇連雲港
江蘇泰州33
甘肅武威民勤31
甘肅臨夏42
新疆烏魯木齊213
新疆吐魯番33
新疆哈密213
新疆昌吉吉木薩爾213
新疆巴音郭楞焉耆213
河北張家口張北213
內蒙古巴彥淖爾臨河52
內蒙古烏蘭察布集寧24
廣東韶關南雄42
陰去(6)
山西長治44
上海35
江蘇鎮江丹陽45
浙江衢州開化423
浙江衢州龍游52
浙江舟山定海44
陰平(2)
青海海北門源55
山西晉城沁水21
tɕɐm
陰去(2)
廣西南寧亭子55
廣西崇左扶綏35
tɕim
陰去(1)
江西撫州黎川53
tɕiẽ
去聲(3)
山東棗莊嶧城42
山東泰安寧陽312
山東泰安21
陰平(3)
山東濟南213
山東德州1 (把肉~一~)
陝西商洛商州31
tɕiə̃
去聲(11)
江蘇徐州42
山東濟南章丘21
山東淄博博山5
山東濱州鄒平31
河南駐馬店平輿53
雲南楚雄大姚213
甘肅張掖山丹31
甘肅酒泉敦煌44
青海西寧213
山西太原陽曲454
山西呂梁中陽53
陽平(1)
山東濰坊臨朐42
tɕiən
去聲(5)
河北邯鄲魏縣312
內蒙古通遼科爾沁52
安徽阜陽潁上51
河南信陽312
湖南株洲攸縣44
陰去(2)
湖北咸寧咸安213
湖南衡陽衡山55
tɕiəŋ
去聲(9)
山西臨汾鄉寧22 (文)
山西朔州懷仁24
山西晉中昔陽13
內蒙古烏海海勃灣51
內蒙古錫林郭勒太僕寺213
陝西延安寶塔442
陝西榆林吳堡53
安徽宣城旌德213
湖南株洲醴陵
tɕĩ
去聲(5)
安徽蚌埠53
安徽淮南鳳台51
江西贛州章貢213
雲南麗江永勝45
湖南邵陽城步45 (文)
陰去(1)
湖南株洲茶陵33
陰平(1)
遼寧朝陽建平44 (又)
tɕɪ̃
去聲(2)
雲南紅河蒙自212
雲南大理213
陰平(1)
雲南昆明44
tɕĩŋ
去聲(3)
雲南普洱思茅213
甘肅酒泉肅州213
內蒙古呼和浩特玉泉35
tɕiɲ
去聲(1)
浙江寧波餘姚52
陰去(1)
江蘇常州51
tɕɪŋ
陰去(1)
浙江紹興33
陰平(1)
浙江寧波52
tɕiɛn
陰去(1)
湖南婁底雙峰35 (聲母送氣音讀法為"沁"訓讀,七鴆切)
tɕieŋ
陰平(1)
浙江杭州臨安55
tɕiĩ
去聲(2)
安徽阜陽53
安徽亳州蒙城53
tɕĩn
上聲(1)
雲南保山隆陽53
tɕiə̃ɣ
去聲(1)
陝西延安寶塔52
tɕiəɣ
去聲(1)
山西大同西坪24
tɕiəĩ
去聲(1)
山西晉城陵川24
tɕiɔõ
去聲(1)
山西晉中祁縣45
tɕiɪ̃
陰平(1)
河南焦作武陟44
tɕiɤ̃
去聲(1)
陝西榆林神木53
tɕiɤ̃ɣ
去聲(1)
陝西榆林榆陽52
tɕɪn
去聲(1)
浙江湖州雙林334
tɕiɐŋ
陰去(1)
安徽黃山歙縣213
tɕiɑ̃
陰去(1)
安徽宣城績溪35
tɕæ̃
陰去(1)
廣西桂林平樂335
tɕʰ
tɕʰin
去聲(56)
天津南開52
吉林長春南關53
吉林吉林龍潭53
吉林白城大安52 (又)
吉林延邊敦化52 (又)
吉林延邊琿春52 (白)
黑龍江哈爾濱53 (又音)
黑龍江齊齊哈爾泰來53 (又)
黑龍江雙鴨山集賢53 (又)
黑龍江牡丹江寧安51 (又)
黑龍江黑河嫩江53 (又)
黑龍江綏化肇東53
黑龍江大興安嶺漠河52 (白)
湖北荊門鍾祥214
湖南張家界大庸24
湖南郴州213
湖南永州寧遠24
湖南懷化靖州45
湖南湘西吉首24
廣西賀州富川35 (白)
重慶213
重慶江津24
四川成都213
四川攀枝花仁和213 (白)
四川瀘州古藺12
四川德陽中江213
四川綿陽北川213
四川廣元劍閣214
四川遂寧射洪214
四川內江威遠214
四川樂山井研214
四川南充14
四川眉山東坡213
四川宜賓屏山213
四川廣安213
四川達州達縣213
四川雅安漢源13
四川巴中南江214
四川資陽安嶽213
貴州貴陽13
貴州六盤水六枝13
貴州遵義24
貴州安順西秀13
貴州畢節5
貴州畢節威寧13
貴州銅仁思南13
貴州銅仁玉屏35
貴州黔東南丹寨13
貴州黔東南凱里35
貴州黔東南黎平53 (又)
貴州黔南平塘13
雲南昭通鎮雄212
西藏拉薩213
陝西安康漢陰214
陝西安康平利214
寧夏固原涇源44
陰去(2)
湖南懷化會同45
湖南益陽南縣45
陰平(2)
山東聊城1 (文)
四川自貢45
上聲(31)
河北秦皇島北戴河214 (~種)
內蒙古呼倫貝爾海拉爾213
內蒙古興安烏蘭浩特213
遼寧沈陽213
遼寧錦州213
遼寧阜新細河213
遼寧遼陽白塔213
遼寧鐵嶺開原213
遼寧葫蘆島綏中213 (白: ~泡)
吉林四平梨樹213
吉林遼源龍山213
吉林白山渾江213
吉林松原寧江213
吉林白城大安213 (又)
吉林延邊敦化213 (又)
黑龍江哈爾濱213 (又音)
黑龍江齊齊哈爾泰來213 (又)
黑龍江雞西雞冠213 (又)
黑龍江雞西密山213
黑龍江雙鴨山集賢213 (又)
黑龍江大慶肇州213
黑龍江伊春嘉蔭213 (白)
黑龍江佳木斯同江213 (又)
黑龍江七台河勃利213
黑龍江牡丹江林口213
黑龍江牡丹江寧安213 (又)
黑龍江黑河嫩江213 (又)
黑龍江綏化蘭西213 (又)
黑龍江大興安嶺漠河213 (白)
江蘇宿遷宿城24 (~泡)
雲南文山廣南53
陽平(1)
湖南益陽安化13
平聲(1)
湖南永州寧遠35
tɕʰiŋ
陰平(5)
河北張家口蔚縣53
甘肅金昌永昌44
甘肅慶陽寧縣31
山西大同靈丘442
內蒙古鄂爾多斯東勝214
上聲(1)
甘肅定西安定53
平聲(2)
甘肅白銀會寧13
甘肅甘南合作13
tɕʰiẽ
去聲(3)
河北衡水故城31
雲南西雙版納景洪213
河南安陽31
陰平(3)
山東濟南213 ((又))
山東濟寧1
山東德州樂陵24
陽平(1)
山東德州2 (~種)
tɕʰiə̃
去聲(1)
山西運城臨猗31
陰平(3)
山西運城垣曲53
山東淄博博山1 (~水:泡茶)
山東濰坊壽光1
tɕʰiən
去聲(1)
河北唐山遷西52
陰去(1)
安徽蕪湖南陵45
陰平(2)
河北唐山樂亭31
內蒙古赤峰寧城214
上聲(2)
遼寧盤錦213
遼寧朝陽北票213
陽平(1)
河南新鄉衛濱52
tɕʰiəŋ
去聲(3)
河北邯鄲涉縣55
山西臨汾隰縣44
河南鶴壁鶴山31
陰平(1)
山西臨汾鄉寧53 (白)
tɕʰĩ
去聲(2)
遼寧朝陽建平53 (又)
湖南邵陽城步45 (白)
陰平(1)
雲南德宏芒市33
陽平(1)
寧夏中衛沙坡頭53
tɕʰɪ̃
去聲(1)
雲南昆明212 (又)
tɕʰiɛn
陰去(1)
湖南婁底雙峰35
tɕʰəm
陰去(1)
廣西柳州融水435
tɕʰieŋ
陽平(1)
山西臨汾洪洞24
tɕʰỹ
上聲(2)
遼寧大連213
遼寧大連金州213
tɕʰĩn
陰平(1)
雲南曲靖沾益44
tɕʰiə̃ɣ
去聲(1)
山西忻州五寨52
tɕʰieɪ̃
去聲(1)
山西臨汾侯馬53
tɕʰyn
上聲(1)
黑龍江雞西虎林213
tɕʰiɪn
陰平(1)
安徽馬鞍山花山211
tɕʰieɪ
上聲(1)
河南三門峽湖濱44
tɕʰiei
上聲(1)
陝西銅川耀州52
tɕʰiɤŋ
去聲(1)
甘肅平涼崆峒44
tɕʰiəʔ
入聲(1)
內蒙古包頭東河4
tɕʰiə̃n
上聲(1)
河南濟源52
ts
tsin
去聲(13)
河北邯鄲大名213
江蘇南京44
河南鄭州城關41
河南洛陽412
河南新鄉長垣213
河南許昌31
河南南陽南召42
河南商丘梁園41
河南商丘睢縣312
河北石家莊贊皇312
江西宜春奉新53
廣東深圳42
廣東清遠連南51
陰去(9)
江蘇無錫35 (據《當代吳語》一書載:無錫方言的陰去調為34,此處是35,疑印刷有誤。)
江蘇蘇州412
浙江嘉興334
海南昌江35
海南樂東213
江西九江星子214
湖北黃石陽新
湖南岳陽平江
湖南長沙55 ((~酸的:很酸))
陰平(1)
河北邯鄲館陶24
陽平(1)
山東威海環翠33
tsiŋ
去聲(2)
福建三明大田31
江西萍鄉11
陰去(9)
上海浦東新區35
江蘇泰州靖江51
浙江台州仙居55
福建莆田仙游52
福建寧德古田21
福建寧德柘榮35
海南三亞13
海南萬寧24
福建三明寧化112
tsɐm
去聲(7)
廣東珠海斗門31
廣東珠海前山33
廣東江門白沙31
廣東東莞32
廣東中山石岐33
廣東雲浮33
廣東雲浮羅定33
陰去(8)
廣東佛山33
廣東佛山順德32
廣東肇慶33
廣東清遠33
廣西南寧33 ((1))
香港33
澳門33
廣西百色田東35
陰平(3)
廣東韶關55
廣東陽江江城33
廣東韶關55
陽平(1)
廣東中山隆都33 (文讀,白讀。)
陽去(1)
廣西南寧22 ((2~水))
tsim
去聲(11)
福建泉州南安31
台灣苗栗三義55
台灣彰化鹿港31
廣東廣州從化52
廣東湛江廉江44 (文讀)
廣東茂名信宜51 (文讀)
廣東梅州梅縣53
廣東陽江陽春42 (文讀)
廣東東莞42
廣東揭陽揭西42
廣西玉林博白42
陰去(16)
福建廈門21
福建漳州漳浦11
廣東汕頭213
廣東湛江雷州21
廣東茂名電白44
廣東汕尾海豐213
廣東潮州213
廣東揭陽213
廣西貴港平南11
海南海口35
香港大埔21
台灣新北板橋21
福建漳州詔安51
廣東韶關新豐53
廣東河源12
台灣新竹芎林11
陽去(1)
廣東惠州31
tsiẽ
去聲(3)
安徽宿州埇橋42
山東東營廣饒31
陝西咸陽三原55
陽平(1)
山東煙台萊州42
tsiə̃
去聲(2)
江蘇連雲港贛榆51
山東濱州博興21
陽平(1)
山東青島即墨2
tsiən
去聲(1)
河北邢臺沙河21
tsĩ
去聲(2)
山東濰坊昌邑31
雲南紅河建水21
tsən
陰去(2)
福建南平邵武213
福建南平邵武
陰平(3)
福建三明泰寧21
江西九江彭澤
江西新余分宜
tsɪ̃
陰去(1)
福建三明將樂324
tsẽ
去聲(1)
湖南衡陽常寧24
tseŋ
陰去(2)
江蘇南通
福建龍岩長汀54
tsiɲ
陰去(1)
江蘇無錫江陰435
tsɪŋ
陰去(1)
浙江金華玉山52
tseiŋ
陰去(3)
江西上饒廣豐424
福建南平建甌33
福建寧德福安35
tsiɛn
去聲(1)
湖南郴州安仁51
tsəm
去聲(1)
香港新界32
陰去(1)
雲南文山富寧13
tsə̃
陰平(1)
山東濰坊壽光1
tsien
去聲(1)
江西上饒廣豐21
tsɛiŋ
去聲(1)
福建三明沙縣24
陰去(1)
福建福州212
tsɐŋ
陰去(1)
廣東深圳寶安24
tsam
陰去(1)
廣西玉林博白52
tsã
陽去(2)
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55
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35
tsɐ̃
去聲(1)
雲南玉溪紅塔213
tsaŋ
陰去(1)
浙江溫州42
tsəŋ
陰去(1)
浙江麗水雲和55
tseĩ
陰去(1)
福建南平浦城423
tsæn
陰去(1)
安徽黃山祁門213
tsɛn
陽平(1)
江西景德鎮浮梁24
tsɛ̃
去聲(1)
江西上饒婺源35
tsiom
陰去(1)
海南瓊海213
tsiem
陰去(1)
海南澄邁35
tsun
陰去(1)
海南陵水35
tsəĩ
去聲(1)
湖南邵陽洞口35
tsɔm
陰去(1)
廣東肇慶封開433
tsɐn
陰去(1)
廣東佛山西岸52
tsʌn
陰去(1)
廣東清遠保安53
tsɛi
陽去(1)
廣西賀州九都話33
tʃin
陰去(1)
海南東方35
tʃɐm
去聲(1)
廣西防城港東興33
陰去(10)
廣東廣州33
廣西北海33
廣西欽州33
廣西欽州靈山24
廣西貴港桂平33
廣西百色33
廣西百色那畢45
廣西來賓武宣42
廣西崇左45
廣西崇左寧明33
陰平(2)
廣西南寧賓陽35
香港大埔泰亨23
tʃim
去聲(1)
香港沙田53
陰去(3)
海南定安35
廣西南寧馬山55
廣西玉林北流53
tʃən
去聲(1)
山東煙台蓬萊42
tʃɐŋ
去聲(1)
廣東湛江吳川33
tʃam
陰去(1)
廣西貴港南江52
tʃæe
去聲(1)
安徽黃山黟縣24
tʃiam
陰去(1)
廣西賀州信都35
tsʰ
tsʰin
去聲(1)
廣西桂林臨桂35
陰去(2)
湖南長沙55 ((洇:~濕兩張紙))
湖南湘潭55
陰平(1)
廣西百色樂業35
tsʰiŋ
去聲(1)
廣西桂林灌陽35
陰去(1)
廣西桂林朝陽35
陰平(1)
甘肅隴南康縣53
陽平(1)
甘肅天水清水13
tsʰɐm
陰去(2)
廣西柳州融水45
廣西河池宜州44
陽去(1)
廣東汕尾海豐44
tsʰim
去聲(1)
廣東梅州五華53
tsʰiẽ
陰平(1)
山東東營利津
上聲(1)
陝西渭南合陽52
tsʰən
去聲(1)
廣西河池宜州24
tsʰẽ
陰去(1)
湖南湘西瀘溪213
tsʰien
去聲(1)
廣西柳州雒容24
tsʰei
陰去(1)
湖南懷化辰溪214
tsʰa
陽平(1)
湖南永州道縣31
t
tɐm
陰去(3)
廣東茂名化州33
廣西玉林北流53
廣西玉林福綿52
tim
陰去(1)
廣東中山隆都11
tən
陰平(1)
江西南昌進賢
teŋ
陰平(1)
江西鷹潭貴溪
tɔn
陰去(1)
廣東清遠連山35
tθiẽ
去聲(2)
山東日照東港21
山東臨沂莒南21
tθẽ
去聲(1)
山東日照五蓮31
tʃʰ
tʃʰin
陽平(1)
廣西百色西林31
tʃʰiən
去聲(1)
廣西來賓武宣24
tʃʰan
陰平(1)
廣西桂林臨桂45
z
zẽ
去聲(1)
山東濰坊安丘31
zə̃
去聲(1)
山東臨沂沂水21
tʰɐm
陰去(1)
廣西梧州蒙山44
tʰɔiŋ
陽去(1)
福建南平建陽43
-
in
陰平(1)
河北邢臺巨鹿33
Notes 註
浸 漸 霑 瀸
「浸」「瀸」精母,「漸」從母,「霑」端母。精從傍紐,從端鄰紐。「浸」侵部,「漸霑瀸」談部。侵談旁轉。四個字都有浸渍之義。
侵 浸
《ABC上古漢語詞源詞典》認為:「侵」的侵入義和「浸」的浸泡義可能相關
漢語多功能字庫
參見「寖」。6 字相關漢字: 寖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0 2994 -G1 2994 -G7 10.丶.127 -GT 3190 -GKX 0625.15 康熙字典-GHZR 1752.06 汉语大字典-GZFY 512902 -GZJW 312612 -GZ caem.0.2 -GZ caemx.0.2 -GZ cimh.0.3 -GZ yaemz.0.3 -G通规 2085 -G常用 常.10.228 -G京族 tɤm3.1.0 -G古籍 04697 -HB1 AEFB -H常用 2188 -T1 5431 全字庫-T6 2484 全字庫 Compatibility: 2F904 T甲表 02204 異體字字典-T本土 2947 -J0 3127 -JMJ 015372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 IVS: E0103 JMJ 015373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常用 1055 -K0 8657 -K敎育 1669 -KP0 7914 -V1 6042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jìn
JIN4 QIN1 (v4.0.1-6.0.0)
JIN4 (v3.1.0-3.2.0)
JIN4 QIN1 (v2.1.0-3.0.0)
kHanyuPinlu
jìn(51)
jin4(51) (v4.0.1-6.2.0)
kTGHZ2013
177.100:jìn
kHanyuPinyin
31635.040:jìn,qīn
kXHC1983
0593.030:jìn
0593.030:jìn (v5.1.0)
kCantonese
zam3
JAM3 (v2.1.0-4.0.1)
kJapanese
シン ひたす ひたる やや
kJapaneseKun
HITASU HITARU YAYA
kJapaneseOn
SHIN
kKorean
CHIM
kHangul
침:0E
(v5.0.0-10.0.0)
kVietnamese
tắm
kTang
tzìm
tzìm (v4.1.0-5.1.0)
kDefinition
soak, immerse, dip, percolate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0-3D7E
0-3D7E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AEFB
kIRG_TSource
T1-563F
1-563F (v3.0.0-5.2.0)
kIRG_JSource
J0-3F3B
0-3F3B (v3.0.0-5.2.0)
kIRG_KSource
K0-7659
0-7659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EFAE
kIRG_VSource
V1-5C4A
1-5C4A (v3.1.1-5.2.0)
3-3357 (v3.1.0)
1-3357 (v3.0.0)
kRSUnicode
85.7
kTotalStrokes
10
kIICore
AGTJ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132 4488
kDaeJaweon
1027.010
kFennIndex
74.09 78.04
kGSR
0661m
kHanYu
31635.040
kIRGDaeJaweon
1027.010
kIRGDaiKanwaZiten
17505'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31635.040
kIRGKangXi
0625.150
kKangXi
0625.150
kLau
1328 1329
kMatthews
1092
kMeyerWempe
141a 3265
141a (v4.0.1)
kMorohashi
17505' 17505':E0102 17505:E0103
17505' (v2.1.0-15.0.0)
kNelson
2572
kSBGY
216.32 440.31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ESME
kCihaiT
799.601
kFenn
675E
kFourCornerCode
3714.7
kFrequency
5 (v3.2.0-15.1.0)
kGradeLevel
2
kHKGlyph
2186
kPhonetic
59 60
59 (v3.2.0-4.0.1)
60 (v3.1.1)
kUnihanCore2020
G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AEFB
kCCCII
21474B
kCNS1986
1-563F
kCNS1992
1-563F
kEACC
21474B
kGB0
2994
kGB1
2994
kJis0
3127
kJoyoKanji
2010
kKoreanEducationHanja
2007
kKPS0
EFAE (v3.1.1-15.0.0)
kKSC0
8657 (v2.1.0-15.0.0)
kMainlandTelegraph
3190
kTaiwanTelegraph
3190
kTGH
2013:2085
kXerox
254:257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2561+85.3.7 V+13853+85.3.7
kRSKangXi
85.7 (v2.1.0-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