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話
lou4
lou2
粵語
lau6
lau2
日語
ロウ
ル
ロ
韓語
루
누
越南
lậu
廣韻
來/侯/去
集韻
來/侯/去
訓読
もらす(漏らす)
もる(漏る)
もれる(漏れる)
Sources 各源例字
G0-4229
HB1-BA7C
T1-6945
J0-4F33
K0-5729
V1-5D3A
KP0-D8FE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漏 (U+F94E)
K0-5268
Evolution 字形演化
漢
說文小篆
唐
石經
開成石經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陸
當代
標準字形
港
當代
標準字形
台
當代
標準字形
日
當代
標準字形
韓
Calligraphy 後世書法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盧后切
以銅受水,刻節,晝夜百刻。从水屚聲。
Meaning 字義
lou4
(1)
漏壶 古代计时器 传世的漏壶为铜制,分播水壶、受水壶两部分 播水壶一般有三个,置于台阶或架上,均有小孔滴水,最下层流入受水壶 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划分一百刻 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度,以表示时间water clock
(2)
更次;时刻
(3)
物体由孔穴或缝隙中滴下、透出或掉出to leak 水壶漏了
(4)
泄露to leak 泄漏
(5)
干涸;流失
(6)
溢漫
(7)
孔穴;缝隙
(8)
通达
(9)
遗漏to be missing
(10)
补足,充实
(11)
深
(12)
中医称人的体液流出不止的疾病或疮疡
(13)
中医指称人体机能的耗损
(14)
引诱;骗
(15)
通「陋」 简陋;破烂
→陋
lou4
(1)
狭隘;简陋narrow
(16)
神名
(17)
佛家语 指欲望带来的烦恼
(18)
姓
lou2
(19)
通「螻」 马身上发出的一种臭味
→螻
lou2
(3)
一种马病,其肉有臭味如蝼蛄
(壯)
壯字用同「𪶾」
→𪶾
(壯)
laeuh <方>前面加“⿰氵轉”,义为漩涡
(喃)
làu 詞:sạch làu 義:leak, drip; discharge; funnel; hour glass
(喃)
lâu 詞:thùng lâu nước 義:leak, drip; discharge; funnel; hour glass
(喃)
lạu 詞:lạu bạu (làu bàu) 義:leak, drip; discharge; funnel; hour glass
(喃)
lậu 詞:buôn lậu; lậu động (lỗ rò) 義:leak, drip; discharge; funnel; hour glass
(喃)
◎ Thuộc lòng, thông tỏ hết.#C2: 漏 lậu
(喃)
〄 Sáng rõ, sáng sủa.#C2: 漏 lậu
(喃)
〄 Sạch sẽ, quang đãng.#C2: 漏 lậu
(喃)
◎ Nhỏ giọt (đồng hồ nước). Trỏ thời gian trôi đi.#A1: 漏 lậu
(喃)
◎ Dò rỉ, để lọt ra ngoài.#A1: 漏 lậu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說文解字》
盧后切
以銅受水,刻節,晝夜百刻。从水屚聲。
《說文解字繫傳》
勒豆反
㠯銅受水刻節,晝夜百刻。從水屚聲。 [臣鍇曰:「屚音漏,屋屚也。」]
《說文解字注》
盧后切
㠯銅受水。刻節。晝夜百節。 [百節各本作百刻。今依《韵會》所據小徐本訂。晝夜以百節之。故爲刻者百。因𧦝百刻矣。《周禮》挈壼氏。凡喪,縣壼以代哭者。皆以水火守之。分以日夜。注云:以水守壼者,爲沃漏也。以火守壼者,夜則視刻數也。分以日夜者,異晝夜漏也。漏之箭,晝夜共百刻。冬夏之閒有長短焉。《文選注》引司馬彪曰:孔壼爲漏。浮箭爲刻。下漏數刻。以考中星,昏明星焉。按晝夜百刻。每刻爲六小刻。每小刻又十分之。故晝夜六千分。每大刻六十分也。其散於十二辰。每一辰八大刻,二小刻。共得五百分也。此是古法。《樂記》。百度得數而有常。注云:百度,百刻也。《靈樞經》。漏水下百刻。以分晝夜。] 从水屚。取屚下之義。屚亦聲。 [此依《韵會》而更考定之如此。屚,屋穿水下也。故云取屚下之義。盧后切。四部。今字皆假漏爲屚。]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字部】 【唐韻】靈𠋫切【集韻】【韻會】【正韻】郎豆切,𠀤音陋。滲漏也。【說文】漏以銅壷受水,刻節畫,夜百刻。亦取漏下之義。【周禮·夏官】挈壷氏,掌漏刻之官。又泄也。【左傳·僖四年】齊寺人貂始漏師于多魚。【疏】言漏洩師之密謀也。
又遺失也。【荀子·脩身篇】易忘曰漏。
又【爾雅·釋宮】西北隅謂之屋漏。【詩·大雅】尚不愧于屋漏。【箋】漏,隱也。
又竅也。【白虎通·聖人篇】禹耳三漏,是謂大通。
又穿也。【淮南子·泰族訓】朱絃漏越。【註】漏穿越琴瑟兩頭也。
又德澤下究也。【前漢·吾丘壽王傳】天下漏泉。【註】言潤澤下霑,如屋之漏。
又江名。【水經注】楡水東逕漏江縣伏流山下,復出蝮口,謂之漏江。
又井名。漏井,所以受水潦者。見【周禮·地官·鄭註】。
又【正韻】盧侯切,音樓。【禮·內則】馬黑脊而般臂漏。【周禮】作螻。【註】漏當爲螻。言如螻蛄臭也。 周禮(25)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lou4 [lou51] ㄌㄡˋ
lou2 [lou35] ㄌㄡˊ
粵語
lau6 [lɐu2] 漏稅, 漏洞, 漏夜, 漏水, 漏氣, 漏網之魚, 漏報, 漏網, 漏雨, 漏出, 漏電, 漏失, 漏盡, 漏斗
lau2 [lɐu35]
日語
ロウ [ɾoː] [漢]
ル [ɾɯ] [呉]
ロ [ɾo]
韓語
루 [ɾu]
누 [nu]
越南
lậu [lə̆w3ˀ2ʔ]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來侯
流攝侯韻1等開口去候韻陋小韻盧候切ləu漏刻說文曰漏以銅受水刻節晝夜百刻爾雅曰西北隅謂之屋漏又禹耳三漏漏刻說文曰漏以銅受水刻節晝夜百刻爾雅曰西北隅謂之屋漏又禹耳三漏
刊謬補缺切韻
來侯
流攝侯韻1等開口去候韻陋小韻盧候切ləu屋下水。屋下水。
集韻
來侯
流攝侯韻1等開口去候韻屚小韻郎豆切ləu說文以銅受水刻莭晝夜百節一曰泄也說文以銅受水刻莭晝夜百節一曰泄也
禮部韻略
來侯
流攝侯韻1等開口去候韻漏小韻郎豆切ləu郎豆切釋云以銅受水刻節晝夜百刻一曰泄也郎豆切釋云以銅受水刻節晝夜百刻一曰泄也
增韻
來侯
流攝侯韻1等開口去候韻漏小韻郎豆切ləu郎豆切滲漏又爾雅西北隅謂之屋漏荀子易忌曰漏説文漏以銅受水刻節晝夜百刻亦取漏下之義又竅也廣韻禹耳三漏亦作屚又侯韻今圈郎豆切滲漏又爾雅西北隅謂之屋漏荀子易忌曰漏説文漏以銅受水刻節晝夜百刻亦取漏下之義又竅也廣韻禹耳三漏亦作屚又侯韻今圈
來侯
流攝侯韻1等開口平侯韻婁小韻盧侯切ləu禮記馬黒脊而般臂漏周禮作螻鄭司農曰螻蛄臭也又候韻増入禮記馬黒脊而般臂漏周禮作螻鄭司農曰螻蛄臭也又候韻増入
五音集韵
來侯
流攝侯韻1等開口去候韻來母一等ləu漏刻說文曰漏以銅受水刻節晝夜百刻爾雅曰西北隅謂之屋漏又禹耳三漏漏刻說文曰漏以銅受水刻節晝夜百刻爾雅曰西北隅謂之屋漏又禹耳三漏
洪武正韻
來尤開
尤韻開口去宥韻漏小韻郎豆切lou郎豆切滲漏又爾雅西北隅謂之屋漏荀子易忌曰漏說文漏以銅受水刻節晝夜百刻亦取漏下之義又竅也廣韻禹耳三漏亦作屚又尤韻郎豆切滲漏又爾雅西北隅謂之屋漏荀子易忌曰漏說文漏以銅受水刻節晝夜百刻亦取漏下之義又竅也廣韻禹耳三漏亦作屚又尤韻
來尤開
尤韻開口平尤韻樓小韻盧侯切lou禮記禮記
古今韻會舉要
來鉤裒浮去宥韻冓韻來母lou詩文以銅受水刻節晝夜百節亦取漏下之義从水屚聲一曰泄也易甕敝漏又滲漏又竅也廣韻禹耳三漏又爾雅室西壮隅謂之屋漏詩文以銅受水刻節晝夜百節亦取漏下之義从水屚聲一曰泄也易甕敝漏又滲漏又竅也廣韻禹耳三漏又爾雅室西壮隅謂之屋漏
蒙古字韻
l ꡙʰiw ꡜꡞꡓ去尤韻ləw()
音韻闡微
來尤開去聲宥韻陋小韻來母一等lou
中原音韻
來尤侯開去聲尤侯韻ləu
韻略易通
來幽樓開去聲幽樓韻ləu滲漏又銅壺更漏滲漏又銅壺更漏
中州音韻
來尤侯開去聲尤侯韻陋小韻ləu滲~又刻~滲~又刻~
中華新韻
ㄌ ㄡ 去侯韻lou
東國正韻
ㄹ ㅜㅱ 去鳩九救韻luu
戚林八音
柳 郊交 陽去郊交韻lau
柳 溝勾 陽去溝勾韻leu
分韻撮要
來 修 陽去修韻lɐu洩漏又更漏洩漏又更漏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宋北魏後期
尤侯幽
北魏後期北齊
尤侯幽
齊梁陳北周隋
尤侯幽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lu
王力
lɔ 侯部
董同龢
lûɡ 侯部
周法高
lew 侯部
李方桂
lugh 侯部
鄭張尚芳
roːs 侯0部
白-沙
*[Nə-r]ˤok-s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rhōs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rhōh
斯塔羅斯金西漢
rhwāh
斯塔羅斯金東漢
rhwāh
許思萊上古
rôh
rôkh
許思萊東漢
loᶜ
布之道諧聲域
RO
聲首屚
布之道擬音
rˤoh
Dialects 方言
l
ləu
去聲(34)
官江蘇連雲港贛榆51
官安徽淮北52
官安徽宿州碭山53
官安徽宿州埇橋42
官山東淄博博山5
官山東棗莊嶧城42
官山東濰坊臨朐21
官山東濰坊壽光5
官山東泰安寧陽312
官山東聊城5
官山東濱州鄒平31
官河南洛陽412
官河南信陽312
官湖南湘西吉首24
官廣西桂林臨桂35
官貴州貴陽13
官貴州遵義24
官貴州黔東南丹寨13
官貴州黔東南黎平53
官雲南昆明212
官雲南紅河蒙自212
官陝西寶雞31
官陝西延安寶塔52
官甘肅蘭州13
官甘肅武威民勤31
官甘肅張掖山丹31
官甘肅酒泉肅州213
官新疆昌吉吉木薩爾213
晉山西太原45
吳安徽宣城宣州53
客江西九江修水53
湘湖南永州324
湘廣西桂林灌陽35
粵香港新界32
陽去(4)
官湖北黃岡紅安
吳浙江麗水雲和223
湘湖南長沙11 ((白))
平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35
陰去(3)
吳安徽池州貴池53
閩福建南平建陽332
湘湖南長沙55 ((文))
上聲(2)
客廣東廣州從化21
客廣東陽江陽春31 (文讀)
lou
去聲(45)
官北京51
官河北邯鄲大名213
官河北邯鄲魏縣312
官江蘇徐州42
官安徽蚌埠53
官山東濟南21
官山東濟南章丘21
官山東東營廣饒31
官山東東營利津
官山東煙台蓬萊42
官山東煙台5
官山東濰坊安丘31
官山東濰坊昌邑31
官山東濟寧5
官山東泰安21
官山東日照東港21
官山東日照五蓮31
官山東臨沂莒南21
官山東臨沂平邑5
官山東臨沂沂水21
官山東德州5
官山東菏澤單縣423
官河南鄭州城關41
官河南開封31
官河南平頂山新華41
官河南新鄉長垣213
官河南濮陽312
官河南許昌31
官河南漯河召陵31
官河南南陽南召42
官河南商丘梁園41
官河南商丘睢縣312
官河南周口淮陽312
官河南駐馬店平輿53
官湖南常德35
官湖南永州寧遠24
官貴州畢節5
官陝西西安44
官陝西漢中漢臺312
官甘肅酒泉敦煌44
官甘肅臨夏42
官寧夏銀川5
官新疆烏魯木齊213
官新疆巴音郭楞焉耆213
粵廣東江門白沙31
陽去(2)
粵廣東肇慶封開21
平雲南文山富寧22
陽平(3)
官山東青島即墨2
官山東煙台萊州42
官山東威海環翠33
lau
去聲(2)
閩福建三明沙縣24
閩福建泉州南安31
陽去(18)
吳浙江溫州22
閩福建廈門22 ((白))
閩福建莆田仙游21
閩福建漳州漳浦33
閩福建寧德福安23
閩福建寧德古田324 (單字讀,走漏。)
閩福建寧德柘榮213
閩廣東汕頭31
閩廣東中山隆都31
閩廣東潮州11 (文,白)
閩廣東揭陽11
閩廣西貴港平南22
閩海南定安33 (漏水)
閩香港大埔32
粵廣西貴港南江21
粵廣西玉林博白21
粵廣西賀州信都213
平廣西賀州九都話33
陰去(7)
閩福建寧德古田21
閩廣東茂名電白44
閩廣東汕尾海豐213
閩廣東潮州213
閩海南海口35 (漏水)
閩海南澄邁35 (漏水)
閩海南昌江35
陰平(11)
閩廣東湛江雷州213
閩海南海口23 (雨漏)
閩海南三亞33
閩海南瓊海33
閩海南萬寧44
閩海南東方33
閩海南定安213
閩海南澄邁22 (雨漏)
閩海南樂東34
閩海南陵水33
粵廣西桂林臨桂45
lɐu
去聲(5)
官廣西柳州雒容24
粵廣東珠海斗門31
粵廣東珠海前山33
粵廣東中山石岐33
粵香港大埔泰亨33
陽去(27)
粵廣東廣州22
粵廣東韶關22
粵廣東深圳寶安32
粵廣東佛山22
粵廣東佛山順德21
粵廣東肇慶52
粵廣東清遠22
粵廣西南寧22
粵廣西南寧賓陽52
粵廣西柳州融水24
粵廣西梧州蒙山214
粵廣西北海22
粵廣西欽州22
粵廣西欽州靈山33
粵廣西貴港桂平22
粵廣西玉林北流21
粵廣西百色22
粵廣西百色那畢22
粵廣西河池宜州213
粵廣西來賓武宣21
粵廣西崇左22
粵廣西崇左寧明22
粵香港22
粵澳門22
平廣東韶關22
平廣西梧州藤縣22
平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55
陽平(3)
閩廣東中山隆都33 (文讀,白讀。)
粵廣東雲浮21
粵廣東雲浮羅定21
上聲(1)
客廣東茂名信宜31 (文讀)
陽上(1)
平廣西南寧亭子13
lɛu
去聲(3)
客香港沙田53
贛江西南昌21
贛江西新余分宜
陽去(9)
閩福建寧德福安23
閩福建寧德柘榮213 (文讀,白讀,瀉肚子。)
客福建漳州詔安33
客福建南平邵武
客江西贛州寧都44
贛江西南昌進賢
贛江西九江彭澤
贛江西撫州黎川13
贛湖南岳陽平江
陰去(2)
客廣西南寧馬山55
客廣西玉林北流53
上聲(1)
客廣東揭陽揭西21
ləɯ
去聲(3)
官江蘇南京44
官江蘇連雲港
客廣東韶關南雄42
陽去(4)
吳浙江金華玉山31 (異讀[l][u/əɯ][31]文/白)
吳浙江衢州龍游231
客福建三明寧化2 (異讀[l/l][əɯ/iəɯ][2/2]文讀|白讀)
客福建龍岩長汀21
leu
去聲(2)
官安徽安慶41
客廣東梅州梅縣53
陽去(2)
閩福建三明將樂231
客廣東韶關新豐31
上聲(3)
客廣東梅州五華31
客廣東東莞21
客廣西玉林博白21
lɤu
去聲(5)
官安徽阜陽53
官安徽阜陽潁上51
官陝西咸陽三原55
官新疆吐魯番33
官新疆哈密213
陽去(1)
吳浙江台州仙居22
lei
去聲(1)
贛湖南株洲醴陵
陽去(4)
吳江蘇常州24
吳江蘇鎮江丹陽113
吳浙江杭州13
贛福建三明泰寧213
lɔu
陽去(5)
粵廣東清遠連山214
平廣西柳州融水134
平廣西玉林福綿21 (陽去調在記音時記為21,實際音值近同22。)
平廣西百色田東22
平廣西崇左扶綏13
le
陽去(3)
吳浙江嘉興223
閩福建南平建甌44
湘湖南婁底雙峰33
陰去(1)
官江蘇南通
lɤɯ
去聲(2)
官安徽亳州蒙城53
官湖南郴州213
lu
去聲(1)
官湖南張家界大庸24
陽去(2)
吳浙江金華玉山31 (異讀[l][u/əɯ][31]文/白)
吳浙江衢州開化212
陽入(1)
平湖南永州寧遠22
lɯ
去聲(3)
官安徽合肥53
官青海西寧213
官青海海東循化53
lɤ
陽去(2)
吳上海13
吳浙江紹興22
陽平(1)
吳浙江寧波餘姚113
lɑu
陽去(2)
閩福建福州242 ((文))
平廣東清遠保安11
陰去(1)
閩福建福州212
lɵ
去聲(1)
官江蘇揚州
陽平(1)
官安徽蕪湖55
lo
去聲(2)
官安徽淮南鳳台51
官山東濱州博興21
liau
陽去(2)
官湖南懷化會同33
客廣東惠州31
liu
去聲(1)
客廣東深圳42
陽去(1)
贛江西上饒弋陽21
lø
陽去(1)
贛湖南株洲茶陵12
lʌɤ
去聲(1)
官江蘇常州金壇44
liə
去聲(1)
官山東淄博博山5 (酒~e)
lə
陰去(1)
吳上海浦東新區35
lᴇi
陽去(1)
吳江蘇無錫213
lᴇɪ
陽去(1)
吳江蘇無錫江陰223
løy
陽去(1)
吳江蘇泰州靖江31
lœʏ
陽平(1)
吳浙江寧波113
løʏ
陽平(1)
吳浙江湖州雙林113
liɑo
陽去(1)
吳福建南平浦城21
lɔ
陽去(1)
閩福建廈門22 ((文))
lieu
陽去(1)
閩福建莆田仙游21
lio
去聲(1)
閩福建泉州南安31
liəɯ
陽去(1)
客福建三明寧化2 (異讀[l/l][əɯ/iəɯ][2/2]文讀|白讀)
lɜ
去聲(1)
客江西贛州南康53
lɐi
去聲(1)
客廣東湛江廉江44 (文讀)
luai
陽去(1)
客廣東河源55
læi
去聲(1)
客廣東清遠連南51
lai
陰去(1)
贛江西鷹潭貴溪
lɯə
陽去(1)
平湖南永州道縣52
lɔi
陽去(1)
平廣東佛山西岸22
la
陽去(1)
平廣西桂林朝陽21
lao
陽去(1)
平廣西桂林平樂35
n
nəu
去聲(15)
官江蘇淮安漣水55
官安徽銅陵樅陽33
官湖北武漢35
官湖北宜昌35
官湖北襄陽襄樊31
官湖北荊門鍾祥214
官湖北天門44
官重慶江津24
官四川成都213
官四川自貢14
官四川南充14
官四川雅安漢源13
官四川涼山西昌213
官雲南昭通212
官雲南大理213
nou
去聲(2)
官重慶213
官四川達州達縣213
nəɯ
陽去(1)
湘湖南湘潭21
nɤɯ
去聲(1)
官江蘇泰州33 (文,n1)
陰平(1)
官江蘇泰州21 (白,n5)
nø
陽去(1)
贛湖北黃石陽新
d
dy
陽去(1)
吳安徽黃山甘棠325
ȵ
ȵʮ
去聲(1)
吳安徽宣城寧國31
ŋ
ŋau
去聲(1)
粵廣東東莞32
Notes 註
流 屚 漏 霤 溜 廇 餾
這些字均為來母,「屚漏」侯部,「流霤溜廇餾」幽部,侯幽對轉。這些字都有水流下的意思,故同源。
溝 漏
《ABC上古漢語詞源詞典》認為:「溝」的溝渠義可能是「漏」加上前加k得來
漏 漉 䍡 灓
《ABC上古漢語詞源詞典》認為:「漏」的滴落和「漉䍡」的滲下義同源。與「灓」的滲漏下義同源
漏 瘻
劉鈞傑《同源字典補》認為:兩字同音,淋巴結和痔瘡形成的潰瘍長期流血叫瘻,有漏出義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從「水」,「屚」聲,本義為古代計時器漏壺。21 字
詳解: 從「水」,「屚」聲,本義為古代計時器漏壺。《說文》:「以銅受水刻節,晝夜百刻。从水,屚聲。」《史記‧司馬穰苴列傳》:「穰苴先馳至軍,立表下漏待賈。」
「漏」可表示更次、時刻。《漢書‧董賢傳》:「二歲餘,賢傳漏在殿下。」顏師古注:「傳漏,奏時刻。」
「漏」還表示液體、氣體、光線等從孔隙中滲出或透出。《易‧井》:「井谷射鮒,甕敝漏。」孔穎達疏:「有似甕敝漏水,水漏下流,故曰甕敝漏也。」
「漏」亦表示乾涸、流失。《荀子‧王制》:「筐篋已富,府庫已實,而百姓貧,夫是之謂上溢而下漏。」王先謙集解引王引之曰:「溢,滿也,漏之言漉也。」
「漏」也指疏漏。漢班固《史述贊‧述高紀》:「實天生德,聰明神武。秦人不綱,網漏於楚。」
「漏」還表示泄露。《韓非子‧外儲說右上》:「今為人主而漏其群臣之語,是猶無當之玉卮也。」355 字相關漢字: 水,屚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0
3409
-G1
3409
-G7
14.丶.66
-GT
3345
-GKX
0645.13
康熙字典-GHZR
1855.09
汉语大字典-GZFY
693601
-GZ
laeuh.0.1
-G通规
3168
-G常用
常.14.75
-G京族
lau2.0.1
-G京族
lau2.1.0
-G京族
lɔt8.0.1
-G京族
lɤu6.0.0
-G古籍
06562
-HB1
BA7C
-H常用
2290
-T1
7337
全字庫-T甲表
02306
異體字字典-T本土
3081
-J0
4719
-JMJ
015814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常用
2123
-K0
5072
Compatibility: F94E
K0
5509
-K敎育
1146
-KP0
5694
-V1
6126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lòu
LOU4 LOU2
(v4.0.1-6.0.0)
LOU2 LOU4
(v3.1.0-3.2.0)
LOU4 LOU2
(v2.1.0-3.0.0)
kHanyuPinlu
lòu(68)
loù(68)
(v6.3.0-8.0.0)
lou4(68)
(v4.0.1-6.2.0)
kTGHZ2013
232.010:lòu
kHanyuPinyin
31731.110:lòu,lóu
kXHC1983
0734.100:lòu
0734.100:lòu
(v5.1.0)
kCantonese
lau6
LAU6
(v2.1.0-4.0.1)
kJapanese
ロウ ル ロ もる もれる もらす
kJapaneseKun
MORU MORERU MORASU
kJapaneseOn
ROU
kKorean
LWU
kHangul
누:0 루:0E
누 루
(v5.0.0-10.0.0)
kVietnamese
lậu
kTang
*lòu
*lòu
(v4.1.0-5.1.0)
kDefinition
leak, drip; funnel; hour glass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0-4229
0-4229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BA7C
kIRG_TSource
T1-6945
1-6945
(v3.0.0-5.2.0)
kIRG_JSource
J0-4F33
0-4F33
(v3.0.0-5.2.0)
kIRG_KSource
K0-5729
0-5729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D8FE
kIRG_VSource
V1-5D3A
1-5D3A
(v3.1.1-5.2.0)
3-344C
(v3.1.0)
1-344C
(v3.0.0)
kRSUnicode
85.11
kTotalStrokes
14
kIICore
AGTJ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2262
kDaeJaweon
1054.060
kFennIndex
317.12 318.01
kGSR
0120a
kHanYu
31731.110
kIRGDaeJaweon
1054.060
kIRGDaiKanwaZiten
18120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31731.110
kIRGKangXi
0645.130
kKangXi
0645.130
kLau
1826
kMatthews
4152
kMeyerWempe
1504
kMorohashi
18120
kNelson
2682
kSBGY
439.51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ESMB
kCihaiT
825.602
kFenn
724D
kFourCornerCode
3712.7
kFrequency
4
(v3.2.0-15.1.0)
kGradeLevel
4
kHKGlyph
2289
kPhonetic
785
kUnihanCore2020
G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BA7C
kCCCII
214856
kCNS1986
1-6945
kCNS1992
1-6945
kEACC
214856
kGB0
3409
kGB1
3409
kJis0
4719
kJoyoKanji
2010
kKoreanEducationHanja
2007
kKPS0
D8FE
(v3.1.1-15.0.0)
kKSC0
5509
(v2.1.0-15.0.0)
kMainlandTelegraph
3345
kTaiwanTelegraph
3345
kTGH
2013:3168
kXerox
250:374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4057+85.3.11
kRSKangXi
85.11
(v2.1.0-15.0.0)
異體 Variants
kZVariant
U+F94E
(v2.1.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