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鏠)
⿰金夆
U+92D2(Basic)
金部7畫 共15畫 核心字
官話
feng1
粵語
fung1
日語
ホウ
韓語
越南
phong
廣韻
滂/鍾/平
集韻
敷/鍾三/平
訓読
きっさき(切っ先)
さきがけ(先駆け)
ほこ(矛)
ほこさき(矛先)
Sources 各源例字
G1-3766
HB1-BE57
T1-6F60
J0-4B2F
K0-5C72
V2-9070
KP0-DEDD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Comparison 用字對比
Relatives 關聯字
Evolution 字形演化
石經
開成石經
印刷字體
廣韻
印刷字體
增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Calligraphy 後世書法
Meaning 字義
feng1
(1)
刀、剑等兵器的尖端sharp point of knife or sword
(2)
器物的尖端
(3)
军队的前列
(4)
锐势;势头
(5)
尖锐;锐利sharp 锋利
(6)
古农具
(7)
用锋翻地
(8)
地球物理学名词 性质不同的两种气团的狭窄过渡区域 附近的气流常较活跃,形成一定特点的云雨天气分布,有时伴有大风 锋面与平面的交线称为“锋线” 有时将锋线也称作“锋”
(9)
喻成群
(喃)
phong 詞:xung phong, tiên phong 義:to assault, vanguard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鏠
金部 147()
《說文解字》
敷容切兵刃耑也。从金逢聲。
《說文解字繫傳》
甫蛩反兵耑也。從金逢聲。
《說文解字注》
敷容切兵耑也。 [兵械也。耑,物初生之題。引申爲凡物之顚與末。凡金器之尖曰鏠。俗作鋒。古亦作夆。山之顚曰夆。古無峯字。] 从金。逢聲。 [敷容切。九部。]
《康熙字典》
【戌集上】【金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𠀤敷容切,音丰。【說文】兵耑也。本作鏠。省作鋒。【釋名】刀其末曰鋒,言若鋒刺之毒利也。
 又【前漢·東方朔傳】變詐鋒起。【荀子·王制篇】嘗試之說鋒起。【註】如鋒刃齊起而難犯。
 又軍之前列。【前漢·黥布傳】布爲前鋒。
 又星名。【史記·天官書】斗杓端有兩星,一內爲矛招搖,一外爲盾天鋒。
 又國名。【史記·五帝紀】帝嚳娶𨻰鋒氏女,生放勳。【正義】作𨻰豐。
 又劒名。【典論】寶劒有三,其二曰華鋒。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feng1 [fɤŋ55] ㄈㄥ
粵語
fung1 [fuːŋ5] 鋒面, 鋒利, 鋒芒, 鋒芒畢露, 談鋒, 鋒芒逼人
日語
ホウ [hoː] [漢]
[ɸɯ] [呉]
韓語
[poŋ]
越南
phong [făwŋ33]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3小韻敷容pʰioŋ劔刃鋒也劔刃鋒也
刊謬補缺切韻
3小韻敷容pʰĭwoŋ刃類。亦作鏠。刃類。亦作鏠。
集韻
鍾三3𡴀小韻敷容pfʰiuoŋ說文兵耑也或从夆說文兵耑也或从夆
禮部韻略
鍾三3小韻敷容pfʰiuoŋ釋云戈㦸刃芒端釋云戈㦸刃芒端
增韻
鍾三3小韻敷容pfʰiuoŋ刃劒芒荀子甞試之說鋒起注如鋒刃齊起銳而難犯也亦作鏠刃劒芒荀子甞試之說鋒起注如鋒刃齊起銳而難犯也亦作鏠
五音集韵
3pfʰioŋ劒刃鋒也或从鏠劒刃鋒也或从鏠
洪武正韻
東撮小韻方中fyuŋ刀劍芒荀子甞試之說鋒起注如鋒刀齊起銳而難犯也亦作鏠刀劍芒荀子甞試之說鋒起注如鋒刀齊起銳而難犯也亦作鏠
古今韻會舉要
pfʰuŋ說文兵耑也本作鏠从金逢聲或省作鋒又東方朔傳變詐鋒起荀子甞試之說鋒起注如鋒刃齊起銳而難犯〇韓王信傳因其蠭而東嚮趙廣漢傳彊壯螽起竝讀如鋒說文兵耑也本作鏠从金逢聲或省作鋒又東方朔傳變詐鋒起荀子甞試之說鋒起注如鋒刃齊起銳而難犯〇韓王信傳因其蠭而東嚮趙廣漢傳彊壯螽起竝讀如鋒
蒙古字韻
hw ꡰung ꡟꡃfuŋ()
音韻闡微
東冬庚蒸青合陰平小韻fuŋ
中原音韻
東鍾合陰平東鍾fuŋ
韻略易通
東洪合舒陰平東洪fuŋ刀刃之鋩刀刃之鋩
中州音韻
東鍾合平聲東鍾小韻fuŋ刃劍芒刃劍芒
中華新韻
陰平fɤŋ
東國正韻
ㅗㆁ 公拱貢穀pʰoŋ
戚林八音
非風 春公 陰平春公huŋ
分韻撮要
陰平foŋ刀劍之芒刀劍之芒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西漢
東漢
宋北魏後期
東冬鍾江
北魏後期北齊
冬鍾江
齊梁陳北周隋
冬鍾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pʰi̯uŋ
王力
pʰǐwɔŋ 東部
董同龢
pʰjuŋ 東部
周法高
pʰjewŋ 東部
李方桂
pʰjuŋ 東部
鄭張尚芳
pʰoŋ 東0部
白-沙
*pʰ(r)oŋ
許思萊上古
phoŋ
許思萊東漢
pʰuoŋ
布之道諧聲域
POŊ
聲首
布之道擬音
pʰ(r)oŋ
音節類型B
Dialects 方言
f
foŋ
陰平(57)
江蘇常州金壇31
江蘇淮安漣水31
江蘇揚州
江蘇泰州21
安徽蕪湖31
安徽安慶11
山東青島即墨1
湖北武漢55
湖北宜昌55
湖南湘西吉首55
重慶55
重慶江津55
四川成都44
四川南充55
四川雅安漢源55
四川涼山西昌33
貴州貴陽55
貴州遵義55
貴州畢節1
貴州黔東南丹寨33
貴州黔東南黎平33
雲南昆明44
雲南昭通44
雲南紅河蒙自44
雲南大理44
上海53
上海浦東新區53
江蘇蘇州44
浙江杭州33
浙江寧波52
浙江嘉興51
浙江湖州雙林44
浙江金華玉山33
浙江台州仙居334
江西上饒廣豐445
海南海口23
海南定安213
海南澄邁22
廣東韶關55
廣東深圳寶安55
廣東珠海斗門33
廣東珠海前山55
廣東佛山53
廣東佛山順德53
廣東肇慶55
廣東肇慶封開55
廣東清遠55
廣東清遠連山53
廣東東莞213
廣東雲浮55
廣東雲浮羅定55
香港55
香港大埔泰亨23
香港新界232
澳門55
廣東韶關55
廣西玉林福綿54
陽平(1)
湖北黃岡紅安 (文)
上聲(1)
湖南永州寧遠33
fəŋ
陰平(62)
北京55
河北邯鄲大名33
河北邯鄲魏縣24
江蘇徐州213
江蘇連雲港
安徽合肥212
安徽淮北213
安徽阜陽212
安徽阜陽潁上213
安徽宿州碭山213
安徽宿州埇橋212
山東濟南章丘213
山東棗莊嶧城213
山東東營廣饒213
山東煙台萊州213
山東煙台蓬萊313
山東煙台1
山東濰坊安丘213
山東濰坊昌邑213
山東濰坊臨朐213
山東濰坊壽光1
山東濟寧1
山東泰安寧陽214
山東泰安213
山東威海環翠53
山東日照東港213
山東日照五蓮213
山東臨沂莒南213
山東臨沂沂水213
山東濱州博興213
山東濱州鄒平214
山東菏澤單縣213
河南鄭州城關24
河南開封35
河南洛陽33
河南平頂山新華35
河南新鄉長垣24
河南濮陽34
河南許昌24
河南漯河召陵24
河南南陽南召14
河南商丘梁園24
河南商丘睢縣24
河南信陽33
河南周口淮陽24
河南駐馬店平輿212
湖北襄陽襄樊34
陝西寶雞44
陝西咸陽三原31
陝西漢中漢臺55
甘肅武威民勤44
甘肅臨夏243
寧夏銀川1 (刀~)
新疆烏魯木齊44
新疆昌吉吉木薩爾44
新疆巴音郭楞焉耆44
浙江衢州開化45
浙江衢州龍游434
浙江麗水雲和324
江西九江修水24
江西贛州南康44
廣東韶關南雄23
陽平(6)
山東濟南42
山東淄博博山3
山東東營利津
山東臨沂平邑2
山東德州2
陝西西安24
平聲(1)
山西太原11
fuŋ
陰平(34)
湖北天門55
湖南郴州33
廣西柳州雒容33
廣西桂林臨桂33
江西贛州寧都42
廣東廣州從化44
廣東韶關新豐44
廣東深圳33
廣東梅州梅縣44
廣東梅州五華44
廣東東莞33
廣西南寧馬山33
廣西玉林北流55
廣西玉林博白44
香港沙田34
江西南昌42
江西撫州黎川22
廣西南寧55
廣西南寧賓陽35
廣西柳州融水52
廣西桂林臨桂45
廣西梧州蒙山53
廣西北海55
廣西欽州55
廣西欽州靈山21
廣西貴港桂平55
廣西貴港南江44
廣西玉林北流55
廣西玉林博白55
廣西百色55
廣西賀州信都44
廣西崇左52
廣西崇左寧明53
廣西梧州藤縣53
fɔŋ
陰平(8)
廣東江門白沙23
廣西百色那畢53
廣西來賓武宣55
廣東清遠保安33
廣西柳州融水53
廣西百色田東54
廣西崇左扶綏53
雲南文山富寧44
fən
陰平(4)
江蘇南京31
安徽銅陵樅陽21
甘肅蘭州53
青海海東循化13
fə̃
陰平(5)
江蘇連雲港贛榆214
安徽蚌埠212
甘肅張掖山丹24
甘肅酒泉敦煌24
青海西寧44
fɤŋ
陰平(3)
安徽亳州蒙城213
新疆哈密55
福建三明將樂55 (文讀。)
平聲(1)
新疆吐魯番214
fʊŋ
陰平(3)
浙江寧波餘姚324
浙江紹興52
廣東廣州53
fouŋ
陰平(1)
福建南平浦城35
fʌŋ
陽平(1)
江蘇南通
fə̃ɣ
陰平(1)
陝西延安寶塔213
fə̃ŋ
陰平(1)
甘肅酒泉肅州55
fieu
陰平(1)
廣東佛山西岸31
føŋ
陰平(1)
廣西南寧亭子41
fɔu
陰平(1)
廣西桂林朝陽43
fɔ̃
陰平(1)
廣西桂林平樂53
fɛŋ
陰平(1)
廣西賀州九都話24
x
xoŋ
陰平(4)
湖南常德44
湖南懷化會同11
福建南平建陽53
湖南長沙33
陽平(1)
湖北黃岡紅安 (白)
xuŋ
陰平(7)
湖南張家界大庸55
湖南永州寧遠33
福建寧德柘榮42
福建三明泰寧21
湖南永州13
廣西桂林灌陽22
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52
xɔŋ
平聲(1)
福建南平建甌54
xuəŋ
陰平(1)
安徽淮南鳳台213
xɔuŋ
陰平(1)
福建三明沙縣33
xan
陰平(1)
湖南婁底雙峰55
xue
陰平(1)
湖南永州道縣54
h
hoŋ
陰平(7)
上海浦東新區53
浙江溫州33
廣東汕頭33
廣東中山隆都55
廣東潮州33
香港大埔33
廣東中山石岐55
həŋ
陰平(1)
廣東惠州33
huŋ
陰平(3)
福建福州44
福建寧德古田55
廣西河池宜州53
hɔŋ
陰平(2)
福建泉州南安33
福建漳州漳浦55
hɒŋ
陰平(1)
福建莆田仙游54
huoŋ
陰平(1)
廣西貴港平南33
pʰoŋ
陰平(4)
海南瓊海33
海南萬寧44
海南昌江23
海南陵水33
pʰouŋ
陰平(1)
福建寧德福安332
v
voŋ
陰平(3)
海南三亞33
海南東方33
海南樂東34
ɸ
ɸən
陰平(1)
湖南湘潭33
p
puŋ
陰平(1)
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52
Notes 註
鋒 蜂 縫
《ABC上古漢語詞源詞典》認為:「鋒」的鋒利特性衍生出「蜂」蜜蜂義、「縫」的縫隙、縫紉義、「峰」的山峰義等
鋒 峰
劉鈞傑《同源字典補》認為:兩者的尖端義同源
峯 鋒 桻 烽 㸼 杪 *夆
《漢語同源詞大典》:峯:山頂;鋒:刀劍的尖端;桻:樹的頂端;烽:報警的煙火;㸼:犎牛,突起如山峰;杪:樹梢,高而尖者。本組字皆有「頂端」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從「金」,「逢」聲。本義是刀、劍等兵器的尖端或銳利處。
27 字
 詳解: 從「金」,「逢」聲。本義是刀、劍等兵器的尖端或銳利處。《說文》:「鏠,兵耑也。从金,逢聲。」段玉裁注:「兵,械也。耑,物初生之題。引申為凡物之顚與末、凡金器之尖曰鏠。俗作鋒。」《集韻.鍾韻》:「鏠,或从夆。」例子如《戰國策.趙策三》:「且夫吳干之劍材,難夫毋脊之厚,而鋒不入;無脾之薄,而刃不斷。」《荀子.議兵》:「兌則若莫邪之利鋒,當之者潰。」又泛指器物的尖端,如北宋沈括《夢溪筆談》卷24:「方家以磁石磨針鋒,則能指南。」

  「鋒」引申指兵器。如《史記.淮陰侯列傳》:「且天下銳精持鋒欲為陛下所為者甚眾,顧力不能耳。」《文選.陸士衡〈從軍行〉》:「飛鋒無絕影,鳴鏑自相和。」呂向注:「鋒,謂兵刃也。」《三國志.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兵未交鋒,瑜即遣甘寧前據夷陵。」

  「鋒」表示軍隊的前列、先頭部隊。如《戰國策.中山策》:「魏恃韓之銳,欲推以為鋒。」鮑彪注:「鋒,軍之先。」《史記.黥布列傳》:「項王伐齊,身負板築,以為士卒先,大王宜悉淮南之眾,身自將之,為楚軍前鋒,今迺發四千人以助楚。」《後漢書.袁紹劉表列傳》:「瓚兵三萬,列為方陳,分突騎萬匹,翼軍左右,其鋒甚銳。」

  「鋒」表示鋒芒、勢頭。如《史記.淮陰侯列傳》:「聞漢將韓信涉西河,虜魏王,禽夏說,新喋血閼與,今乃輔以張耳,議欲下趙,此乘勝而去國遠鬭,其鋒不可當。」《文心雕龍.誄碑》:「自後漢以來,碑碣雲起;才鋒所斷,莫高蔡邕。」北宋蘇軾〈定風波〉:「賓主談鋒誰得似,看取,曹劉今對兩蘇張。」

  「鋒」亦是古農具。《論衡.幸偶》:「等之金也,或為劍戟,或為鋒銛。」元代王禎《農書》卷13:「鋒,古農器也。其金比犁鑱小而加銳,其柄如耒,首如刃鋒,故名鋒,取其銛利也。」引申表示用「鋒」翻地的動作,如《齊民要術.耕田》:「凡秋收之後,牛力弱,未及即秋耕者,穀、黍、穄、粱、秫茇之下,即移羸速鋒之,地恆潤澤而不堅硬。」

  「鋒」又同「蜂」,表示眾多、成群。如《漢書.谷永杜鄴傳》:「建始元年以來二十載間,群災大異,交錯鋒起,多於春秋所書。」《後漢書.光武帝紀上》:「莽末,天下連歲災蝗,寇盜鋒起。」李賢注:「鋒,字或作蜂。」《顏氏家訓.音辭》:「茲厥後,音韻鋒出,各有土風,遞相非笑,指馬之諭,未知孰是。」930 字相關漢字: 金,逢,蜂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1 2370 简体: 锋 GKX 1307.12 康熙字典-GHZR 4534.01 汉语大字典-G通规 2664X -G京族 fɔŋ1.1.0 -G古籍 02519 -HB1 BE57 -H常用 4271 -T1 7964 全字庫-T甲表 04305 異體字字典-T本土 5836 -J0 4315 -JMJ 026889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表外 0889 -J人名 一..0571 -K0 6082 -K人名 一..2172 -KP0 6261 -V2 11280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fēng
FENG1 (v2.1.0-6.0.0)
kHanyuPinlu
fēng(71)
feng1(71) (v4.0.1-6.2.0)
kHanyuPinyin
64210.080:fēng
kCantonese
fung1
FUNG1 (v2.1.0-4.0.1)
kJapanese
ホウ フ ほこ ほこさき
kJapaneseKun
HOKOSAKI HOKO
kJapaneseOn
HOU
kKorean
PONG
kHangul
봉:0N
(v5.0.0-10.0.0)
kTang
piong
kDefinition
point of spear, sharp point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1-3766
1-3766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BE57
kIRG_TSource
T1-6F60
1-6F60 (v3.0.0-5.2.0)
kIRG_JSource
J0-4B2F
0-4B2F (v3.0.0-5.2.0)
kIRG_KSource
K0-5C72
0-5C72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DEDD
kIRG_VSource
V2-9070
2-9070 (v3.1.1-5.2.0)
kRSUnicode
167.7
kTotalStrokes
15
kIICore
ATJ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885
kDaeJaweon
1809.180
kFennIndex
138.02
kGSR
1197u
kHanYu
64210.080
kIRGDaeJaweon
1809.180
kIRGDaiKanwaZiten
40455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64210.080
kIRGKangXi
1307.120
kKangXi
1307.120
kKarlgren
31
kMatthews
1883
kMeyerWempe
600
kMorohashi
40455
kNelson
4860
kSBGY
037.02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CHEJ
kCihaiT
1381.604
kFenn
148F
kFourCornerCode
8715.4
kFrequency
4 (v3.2.0-15.1.0)
kGradeLevel
4
kHKGlyph
4269
kPhonetic
405
kUnihanCore2020
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BE57
kCCCII
215D6A
kCNS1986
1-6F60
kCNS1992
1-6F60
kEACC
215D6A
kGB1
2370
kJinmeiyoKanji
2010
kJis0
4315
kKoreanName
2015
kKPS0
DEDD (v3.1.1-15.0.0)
kKSC0
6082 (v2.1.0-15.0.0)
kTaiwanTelegraph
6912
kXerox
254:333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3677+167.8.7
kRSKangXi
167.7 (v2.1.0-15.0.0)
異體 Variants
kSimplifiedVariant
U+950B
kZVariant
U+950B (v2.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