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話
zei2
粵語
caak6
zak1
日語
ソク
ゾク
韓語
즉
越南
tặc
廣韻
從/德開/入
集韻
從/德開/入
Sources 各源例字
G3-7774
H-916F
T3-5D6E
J1-6B26
K2-713D
KP1-8D3E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Evolution 字形演化
漢
說文小篆
宋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陸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昨則切
烏鰂,魚名。从𤋳則聲。
鰂或从卽。
Meaning 字義
zei2
(1)
[烏鰂]即乌「賊」,又名墨鱼 软体动物,体成袋形,背腹略扁平,内有墨囊,遇敌则放出墨汁而逃 肉味鲜美 我国沿海盛产cuttlefish
→賊
zei2
(5)
抢劫或偷窃财物的人thief
(壯)
caek 鲫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說文解字》
昨則切
烏鰂,魚名。从𤋳則聲。
鰂或从卽。
《說文解字繫傳》
殘忒反
烏鰂也。從魚則聲。
鰂或從卽。
《說文解字注》
昨則切
烏鰂魚也。 [四字句。烏俗本作鰞。今正。陶貞白云:是𪇰烏所化。其口腹猶相似。腹中有墨。能吸波潠墨。令水溷黑自衞。劉淵林云:腹中有藥。謂其背骨。今名海鰾鮹是也。] 从魚。則聲。 [昨則切。一部。《吳都賦》作賊。他書作鱡。]
鰂或从卽。 [此乃俗鰂字。以卽聲古音在十二部也。今人用爲𩺀魚字。]
《康熙字典》
【亥集中】【魚字部】 【唐韻】昨則切【集韻】【韻會】疾則切,𠀤音賊。【說文】鰞鰂,魚名。【正字通】一名墨魚。一名黑魚。狀如算囊,無鱗,兩須長似帶,腹下八足,聚生口旁,縮喙在腹下,懷扳含墨,見人及大魚至,則噀墨。方數尺,背上一骨,獨厚三四分,兩頭尖,色白,輕胞如通草,入藥名海鰾鮹。又通作賊。【蘇軾·魚說】海之魚有烏賊其名者,或从卽作鯽。【類篇】亦作鱡。 說文(121)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zei2 [tsei35] ㄗㄟˊ
粵語
caak6 [tsʰaːk2]
zak1 [tsɐk5]
日語
ソク [sokɯ] [漢]
ゾク [zokɯ] [呉]
韓語
즉 [tɕɯk]
越南
tặc [tăk3ˀ2ʔ]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從德開
曾攝登韻1等開口入德韻賊小韻昨則切dzək上同(鱡‧烏鱡魚崔豹古今注云一名河伯度事小史)上同(鱡‧烏鱡魚崔豹古今注云一名河伯度事小史)
集韻
從德開
曾攝登韻1等開口入德韻𧵪小韻疾則切dzək說文烏鰂魚名或从賊从即說文烏鰂魚名或从賊从即
五音集韵
從德開
曾攝登韻1等開口入德韻從母一等dzək=鱡:烏鰂崔豹古今注云名河伯度事小史=鱡:烏鰂崔豹古今注云名河伯度事小史
古今韻會舉要
從克黑入職韻克韻從母dzeiʔ說文烏鰂也从魚則聲古文注一名河伯度事小史埤蒼鷠鰂魚腹中有骨出南郡背有一骨闊二寸許有鬐甚長口中有墨瞋則潠人臨海記以其懐板含墨故號小史魚爾雅翼烏鰂狀如算囊兩帶極長秦王東遊棄算囊所化月令九月有寒烏入水化為烏鰂故其名為烏一云魚自游於水上烏見以為死往啄之乃卷取入水故謂烏賊今猶謂鴉鳥化為之也集韻或作鯽亦作鱡通作賊〇今増說文烏鰂也从魚則聲古文注一名河伯度事小史埤蒼鷠鰂魚腹中有骨出南郡背有一骨闊二寸許有鬐甚長口中有墨瞋則潠人臨海記以其懐板含墨故號小史魚爾雅翼烏鰂狀如算囊兩帶極長秦王東遊棄算囊所化月令九月有寒烏入水化為烏鰂故其名為烏一云魚自游於水上烏見以為死往啄之乃卷取入水故謂烏賊今猶謂鴉鳥化為之也集韻或作鯽亦作鱡通作賊〇今増
中華新韻
ㄗ ㄜ 入陽平歌韻丙類tsɤ
東國正韻
ㅉ ㅡㄱ 入搄肯亘亟韻dzɯk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周法高
dzək 職部
鄭張尚芳
zɯːɡ 職0部
布之道諧聲域
TSƏK
聲首則
布之道擬音
dzˤək
音節類型A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鰂」從「魚」,「則」聲。本義是烏鰂(或作「烏鱡」、「烏賊」),即墨魚。36 字
詳解: 由於「則」、「賊」音近,「鰂」又作「鱡」,《玉篇》:「鰂,又作鱡,群書作賊。」
「鰂」是軟體動物,身體呈扁平的袋形,腹內有黑囊,危險時噴出墨汁逃走。「烏賊」的「烏」、「墨魚」的「墨」都是指魚腹中的墨汁而言,故張舜徽指出「烏鱡」又寫作「鰞鱡」,把「烏」也當作魚,是不正確的。《說文》:「鰂,烏鰂,魚名。从魚,則聲。鯽,鰂或从卽。」張舜徽《說文解字約注》「鰂」字云:「此即今俗所稱墨魚也。亦名烏賊,生長海中。肛門近處有墨汁囊,遇敵則洩出,以自掩晦,此其所以異于他物也。凡名之曰烏曰墨,皆取黑義,謂其能以黑液自衛耳。『烏』字不當有魚旁,明矣。」
「烏鰂」(墨魚)的肉味鮮美,盛產於中國沿海地區。清代邱迵〈烏鰂行〉:「烏鰂吐沫如玄雲,妄冀屏蔽藏其身。」意謂墨魚吐出的墨汁好像黑雲,妄想遮掩它的身體。
又由於「鰂」(墨魚)在風高浪急的時候,會用其鬚纜繫石頭,故又稱為「纜魚」,《埤雅.釋魚》:「烏鰂……一名纜魚,風波稍急,即以其鬚黏石為纜。」
此外,「鰂」(墨魚)的身體像個袋子,故又被稱為「算袋魚」。「算袋」是舊時百官貯放筆硯等的袋子,相傳秦王東游,棄算袋於海,化為墨魚,形如算袋(參《酉陽雜俎.鱗介篇》)。清代周亮工《閩小記》卷上:「墨魚,一名算袋魚。一名烏鰂。」
據說「烏鰂」(墨魚)的墨汁,古人曾用來書寫,一年以後就會消散。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鱗介篇》:「烏賊……江東人或取墨水……書跡如淡墨,逾年字消,如空紙耳。」故世人用「烏鰂墨」來比喻不足為據、不可靠的事物。如張令儀〈讀霍小玉傳〉一詩云:「密誓俄成烏鰂墨,新歡又占鳳凰巢。」意謂親密的誓言,轉眼如烏鰂的墨汁般消散,新的情人又占據愛巢。
東漢許慎認為「鰂」(墨魚)亦作「鯽」,二字是異體的關係,這是因為「鰂」和「鯽」的聲符「則」和「即」聲音相近之故。張舜徽《說文解字約注》「鰂」字云:「則、即雙聲,故或體作『鯽』,今則用『鯽』為𩺀魚字。」
後來的「鯽」字多用來表示一種形似鯉魚的淡水魚,鯉科,脊隆起,腹大,骨多,味美。由於這種魚的背脊隆起,故又稱「𩺀魚」。段玉裁指出「鯽」字現在用來指「𩺀」,《說文解字注》釋「鯽」云:「此乃俗鰂字。……今人用為𩺀魚字。」
又由於「鯽魚」的體積小,故又稱「鮒魚」,「鮒」從「付」聲,從「付」聲的字往往有小的意思。此外,由於「即」、「則」、「責」音近,鯽魚又用「鰂」、「鰿」來表示。故「鯽魚」又稱「鰿魚」,《玉篇.魚部》:「鰿,同鯽。」《南史.卷五十一.梁宗室傳上.臨川靖惠王宏傳》:「好食鰿魚頭,常日進三百。」
「鯽魚」又作「鰂魚」,香港島東區有一地名叫「鰂魚涌」,其中的「鰂魚」即指「鯽魚」,「鰂魚涌」表示有許多鰂魚出沒的河涌(分支的小河)。由於香港的地鐵站往往沿用所在的地名,故「鰂魚涌」又是一個港鐵站名。
關於鯽魚的圖片,參見「鯽」。1163 字相關漢字: 魚,則,賊,鱡,烏,墨,鯽,即,𩺀,鮒,付,責,鰿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3
8784
简体: 鲗
GH
1117
-GKX
1474.11
康熙字典-GHZR
5015.11
汉语大字典-GZ
caek.1.0
-G通规
7703X
-G古籍
13255
-G古壮文
209B9
-H
916F
-T3
6178
全字庫-J1
7506
-JMJ
029253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K2
8129
-KP1
8D3E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zéi
ZE2
(v2.1.0-6.0.0)
kHanyuPinyin
74701.050:zéi,zé
kCantonese
caak6
zak1
(v4.1.0-13.0.0)
CHAAK6
(v2.1.0-4.0.1)
kJapanese
ソク ゾク
kJapaneseKun
IKA
kJapaneseOn
SOKU ZOKU
kDefinition
cuttlefish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3-7774
3-7774
(v3.0.0-5.2.0)
kIRG_HSource
H-916F
916F
(v4.0.1-5.2.0)
kIRG_TSource
T3-5D6E
3-5D6E
(v3.0.0-5.2.0)
kIRG_JSource
J1-6B26
1-6B26
(v3.0.0-5.2.0)
kIRG_KSource
K2-713D
2-713D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1-8D3E
kRSUnicode
195.9
kTotalStrokes
20
kIICore
CH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heungBauerIndex
474.03
kDaeJaweon
2006.090
kHanYu
74701.050
kIRGDaeJaweon
2006.090
kIRGDaiKanwaZiten
46309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74701.050
kIRGKangXi
1474.110
kKangXi
1474.110
kMatthews
6747
kMorohashi
46309
kSBGY
530.10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NFBCN
kCheungBauer
195/09;NFBCN;zak1
kCihaiT
1530.205
kPhonetic
57
kUnihanCore2020
H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CCCII
235852
kCNS1986
E-5D6E
kCNS1992
3-5D6E
kEACC
235852
kGB3
8784
kHKSCS
916F
(v3.1.1-15.0.0)
kJis1
7506
kKPS1
8D3E
(v3.1.1-15.0.0)
kTaiwanTelegraph
7652
kXerox
310:120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20022+195.11.9
kRSKangXi
195.9
(v2.1.0-15.0.0)
異體 Variants
kSimplifiedVariant
U+9C97
kZVariant
U+9C97
(v2.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