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
舟
官話
zhou1
粵語
zau1
日語
シュ
シュウ
韓語
주
越南
chu
廣韻
章/尤/平
集韻
章/尤/平
訓読
ふな(船)
ふね(船)
Sources 各源例字
G0-565B
HB1-A6E0
T1-4861
J0-3D2E
K0-7147
KP0-E9F6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01Ad

02Ha

02Mo

03Ha

03Mo
⾈ (U+2F88)
Single
Evolution 字形演化
商
甲骨文
𠂤賓間
商
甲骨文
子組
商
甲骨文
花東子卜辭
商
甲骨文
賓組
商
甲骨文
歷組
商
甲骨文
出組
商
甲骨文
歷無名間
商
甲骨文
組類不明
商
金文
商
西周
甲骨文
西周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或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春秋
篆書
石鼓文
戰國
金文
戰國
楚(戰國)
簡帛
包山
楚(戰國)
簡帛
上博
楚(戰國)
簡帛
郭店
楚(戰國)
簡帛
新蔡葛陵
漢
說文小篆
宋
傳抄
汗簡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宋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唐
石經
開成石經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陸
當代
標準字形
港
當代
標準字形
台
當代
標準字形
日
當代
標準字形
韓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職流切
船也。古者,共鼓、貨狄,刳木爲舟,剡木爲楫,以濟不通。象形。凡舟之屬皆从舟。
Meaning 字義
zhou1
(1)
船boat
(2)
以船渡;乘船,行船
(3)
载,用船运
(4)
器物名 1.古代祭器 2.酒器
(5)
服
(6)
通「周」 1.环绕;佩带 2.朝代名,西周
→周
zhou1
(10)
环绕to make a circuit
(18)
朝代名 1.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后建立,建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南) 历史上称平王东迁以前为西周,以后为东周 公元前256年为秦所灭,共历三十四王,八百多年 2.南北朝时,宇文觉代西魏称帝,国号周 史称北周 为隋所灭 3.唐时,武则天临朝执政,改国号为周 4.五代时,郭威继后汉称帝,国号周 史称后周 960年为宋所灭Zhou Dynasty
(7)
通「輈」 车辕
→輈
zhou1
(1)
小车上的独辕,一木居舆前正中,朝前曲而向上 也泛指车辕shaft
(8)
姓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說文解字》
職流切
船也。古者,共鼓、貨狄,刳木爲舟,剡木爲楫,以濟不通。象形。凡舟之屬皆从舟。
《說文解字繫傳》
隻留反
船也。古者,共鼓、貨狄刳木為舟,剡木為楫,以濟不通。象形。凡舟之屬,皆從舟。 [臣鍇按:共鼓、貨狄二人,黃帝臣也。]
《說文解字注》
職流切
船也。 [《邶風》。方之舟之。傳曰:舟,船也。古人言舟。漢人言船。毛以今語釋古。故云舟卽今之船也。不傳於《柏舟》而傳於此者,以見方之爲泭而非船也。] 古者共𡔷,貨狄刳木爲舟。剡木爲楫。以濟不通。 [郭注《山海經》曰:《世本》云:共𡔷,貨狄作舟。《易・𣪠辭》曰:刳木爲舟。剡木爲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葢取諸渙。共𡔷貨狄,黃帝堯舜閒人。貨狄疑卽化益。化益卽伯益也。《考工記》故書舟作周。] 象形。 [職流切。三部。] 凡舟之屬皆从舟。
《康熙字典》
【未集下】【舟字部】 【唐韻】【集韻】【正韻】職流切【韻會】之由切,𠀤音周。【說文】船也。【釋名】舟言周流也。【易·繫辭】刳木爲舟,剡木爲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書·說命】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爾雅·釋水】天子造舟。【註】比船爲橋。【又】諸侯維舟。【註】維連四船。【又】大夫方舟。【註】倂兩船。【又】士特舟。【註】單船。【揚子·方言】關西謂之船,關東謂之舟。今吳越皆謂之船。【世本】黃帝臣共鼓貨狄,刳木爲舟。【呂氏春秋】虞姁作舟。【山海經】滛梁生番禺,是始爲舟。【物理論】化〈彳瓜〉作舟。【束皙·發蒙記】伯盆作舟。又【正韻】載也。
又【韻會】帶也。【詩·大雅】何以舟之,惟玉及瑤,鞞琫容刀。【傳】舟,帶也。
又尊下臺,若今時承槃。【周禮·春官·司尊】春祠夏禴,祼用雞彝鳥彝,皆有舟。【正字通】一說古彝有舟,設而陳之,爲禮神之器。以酌以祼,皆挹諸其中而注之。舟與彝二器相須,猶尊之與壷,缾之與罍。先儒謂舟形如盤,若舟之載物,彝居其上,非也。今考漢敦足舟,𠂹花舟,舟之用在于容,非虛設以承彝也。形制詳博古圖。
又地名。【左傳·襄十四年】子囊師于棠,以伐吳。吳人自臯舟之隘要而擊之。【註】臯舟,吳險阨之道。
又【昭十三年】克息舟城而居之。【註】息舟,楚邑。
又【哀二十一年】請除館于舟道。【註】舟道,齊地。
又覆舟,山名。【淮南子·地形訓】維出覆舟。
又官名。【禮·月令】季春之月,令舟牧覆舟,五覆五反。【註】舟牧,主舟之官也。
又姓。【左傳】晉有大夫舟之僑。
又與周通。【周禮·冬官考工記】作舟以行水。【註】故書舟作周。鄭司農云:周當爲舟。
又【韻補】叶陟魚切,音朱。【道藏歌】玉龜七寶林,唱贊願同舟。丹景曜目精,令我心踟躇。
又【詩·大雅】何以舟之。【朱註】之遙反。與下刀叶。 左傳(-45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zhou1 [tʂou55] ㄓㄡ
粵語
zau1 [tsɐu5] 舟山, 舟山群島, 舟車
日語
シュ [ɕɨ] [呉]
シュウ [ɕɨː] [漢]
韓語
주 [tɕu]
越南
chu [tɕu33]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章尤
流攝尤韻3等開口平尤韻周小韻職流切tɕiəu舟船墨子曰工倕作舟吕氏春秋曰虞姁作舟丗本曰共鼓貨狄作舟二人並黃帝臣又姓左傳晉大夫舟之僑舟船墨子曰工倕作舟吕氏春秋曰虞姁作舟丗本曰共鼓貨狄作舟二人並黃帝臣又姓左傳晉大夫舟之僑
刊謬補缺切韻
章尤
流攝尤韻3等開口平尤韻周小韻職鳩切tɕĭəu舩(舟)。舩(舟)。
集韻
章尤
流攝尤韻3等開口平尤韻周小韻之由切tɕiəu說文船也古者共鼓貨狄刳木為舟剡木為楫以濟不通說文船也古者共鼓貨狄刳木為舟剡木為楫以濟不通
禮部韻略
章尤
流攝尤韻3等開口平尤韻周小韻之由切tɕiəu釋云船也刳木為之詩何以舟之帶也又姓晉大夫舟之僑釋云船也刳木為之詩何以舟之帶也又姓晉大夫舟之僑
增韻
章尤
流攝尤韻3等開口平尤韻周小韻之由切tɕiəu方言闗西謂之船闗東謂之舟今吳越皆謂之船偏旁作月又載也服也詩何以舟之方言闗西謂之船闗東謂之舟今吳越皆謂之船偏旁作月又載也服也詩何以舟之
五音集韵
照三尤
流攝尤韻3等開口平尤韻照母三等tɕiəu舟船墨子曰工倕作舟吕氏春秋曰虞姁作舟世本曰共皷貨狄作舟二人並黄帝臣又姓左傳晋大夫舟之僑舟船墨子曰工倕作舟吕氏春秋曰虞姁作舟世本曰共皷貨狄作舟二人並黄帝臣又姓左傳晋大夫舟之僑
洪武正韻
照尤齊
尤韻開口平尤韻周小韻職流切tʃiou方言闗西謂船闗東謂舟吳越皆謂之船又載也服也詩何以舟之方言闗西謂船闗東謂舟吳越皆謂之船又載也服也詩何以舟之
古今韻會舉要
知鳩平尤韻鳩韻知母tɕiou說文●船也象形𨽻作舟古者共鼓貨狄剡木為舟剡木為檝世本云二人並黄帝臣雲笈云帝見浮葉方為舟二臣助為舟檝吕氏春秋虞姁作舟物理論化狐作墨子曰工倕作山海經云番禺作束晳𤼵蒙記云伯益作方言闗西謂之船闗東謂之舟今吴越皆謂之船又滯也詩何以舟之維玉及瑶又周禮司尊彜皆有舟注尊下臺若今承槃陸佃云舟以戒沉湎又姓左傳晉有大夫舟之僑〇毛氏曰偏旁作舟說文●船也象形𨽻作舟古者共鼓貨狄剡木為舟剡木為檝世本云二人並黄帝臣雲笈云帝見浮葉方為舟二臣助為舟檝吕氏春秋虞姁作舟物理論化狐作墨子曰工倕作山海經云番禺作束晳𤼵蒙記云伯益作方言闗西謂之船闗東謂之舟今吴越皆謂之船又滯也詩何以舟之維玉及瑶又周禮司尊彜皆有舟注尊下臺若今承槃陸佃云舟以戒沉湎又姓左傳晉有大夫舟之僑〇毛氏曰偏旁作舟
蒙古字韻
j ꡆiw ꡞꡓ平尤韻tʂiw()
音韻闡微
照尤齊陰平尤韻周小韻照母三等tʃiou
中原音韻
照尤侯齊陰平尤侯韻tʂiəu
韻略易通
枝幽樓開陰平幽樓韻tʂəu船也船也
中州音韻
照尤侯齊平聲尤侯韻周小韻tʂiəu載也載也
中華新韻
ㄓ ㄡ 陰平侯韻tʂou
東國正韻
ㅈ ㅠㅱ 平鳩九救韻tsiuu
戚林八音
曾之 秋周 陰平秋周韻tsiu
分韻撮要
照 修 陰平修韻tʃɐu船也船也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西漢
幽
東漢
幽
魏
幽
晉
幽
宋北魏後期
尤侯幽
北魏後期北齊
尤侯幽
齊梁陳北周隋
尤侯幽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tɕi̯ɷg
王力
ȶǐu 幽部
董同龢
ȶjŏɡ 幽部
周法高
tjəw 幽部
李方桂
tjəgw 幽部
鄭張尚芳
tjɯw 幽2部
白-沙
*tu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tu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tu
斯塔羅斯金西漢
tǝw
斯塔羅斯金東漢
ćǝw
許思萊上古
tu
許思萊東漢
tśu
布之道諧聲域
TU
聲首舟
布之道擬音
tu
音節類型B
Dialects 方言
ts
tsəu
陰平(23)
官江蘇淮安漣水31
官安徽銅陵樅陽21
官山東泰安寧陽214
官山東聊城1
官河南信陽33
官湖北武漢55
官湖北宜昌55
官湖北襄陽襄樊34
官湖北天門55
官湖南湘西吉首55
官廣西桂林臨桂33
官重慶江津55
官四川成都44
官四川南充55
官四川雅安漢源55
官貴州貴陽55
官貴州遵義55
官貴州黔東南丹寨33
官貴州黔東南黎平33
官雲南昭通44
官雲南紅河蒙自44
官雲南大理44
粵香港新界232
平聲(1)
晉山西太原11
tsou
陰平(12)
官安徽蚌埠212
官山東濰坊昌邑213
官山東濟寧1
官河南漯河召陵24
官河南周口淮陽24
官河南駐馬店平輿212
官湖南常德44
官湖南永州寧遠33
官四川達州達縣55
官貴州畢節1
平廣西崇左扶綏53
平雲南文山富寧44
tsɐu
陰平(18)
官廣西柳州雒容33
閩廣東中山隆都55
粵廣東韶關55
粵廣東深圳寶安55
粵廣東珠海斗門33
粵廣東珠海前山55
粵廣東佛山53
粵廣東佛山順德53
粵廣東肇慶55
粵廣東肇慶封開55
粵廣東清遠55
粵廣東中山石岐55
粵廣東雲浮55
粵廣東雲浮羅定55
粵廣西南寧55
粵香港55
粵澳門55
平廣東韶關55
tsiu
陰平(20)
閩福建廈門55
閩福建莆田仙游54
閩福建三明沙縣33
閩福建泉州南安33
閩福建漳州漳浦55
閩福建南平建陽53
閩福建寧德古田55
閩福建寧德柘榮42
閩廣東汕頭33
閩廣東潮州33
閩廣西貴港平南33
客廣東廣州從化44
客廣東韶關新豐44
客廣東深圳33
客廣東惠州33
客廣東梅州五華44
客廣東東莞33
客廣西玉林博白44
贛福建三明泰寧21
湘廣西桂林灌陽22
平聲(1)
閩福建南平建甌54
tsɤu
陰平(2)
官安徽阜陽212
官安徽阜陽潁上213
tsəɯ
陰平(2)
吳浙江金華玉山33
吳浙江衢州龍游434
tsɔu
陰平(3)
平廣西柳州融水53
平廣西桂林朝陽43
平廣西百色田東54
tsau
陰平(2)
粵廣東東莞213
平廣西賀州九都話24
tsɤɯ
陰平(2)
官江蘇泰州21
官湖南郴州33
tseu
陰平(2)
閩福建寧德福安332
粵廣東江門白沙23
tsɤ
陰平(3)
吳上海53
吳浙江寧波餘姚324
吳浙江紹興52
tse
陰平(2)
官江蘇南通
吳浙江嘉興51
tsɵ
陰平(2)
官江蘇揚州
官安徽蕪湖31
tso
陰平(1)
官安徽淮南鳳台213
tsu
陰平(1)
客廣東梅州梅縣44
tsʌɤ
陰平(1)
官江蘇常州金壇31
tsə
陰平(1)
吳上海浦東新區53
tsei
陰平(1)
吳浙江杭州33
tsøʏ
陰平(1)
吳浙江湖州雙林44
tsieu
陰平(1)
閩福建福州44
tsɛu
陰平(1)
客江西贛州寧都42
tsɨu
陰平(1)
贛江西南昌42
tsɯə
陰平(1)
平湖南永州道縣54
tʂ
tʂəu
陰平(22)
官安徽淮北213
官安徽宿州碭山213
官安徽宿州埇橋212
官山東淄博博山1
官山東棗莊嶧城213
官山東濰坊壽光1
官山東濱州鄒平214
官河南洛陽33
官湖北荊門鍾祥24
官湖北黃岡紅安
官湖南懷化會同11
官四川自貢45
官四川涼山西昌33
官雲南昆明44
官陝西寶雞44
官陝西延安寶塔213
官甘肅蘭州53
官甘肅武威民勤44
官甘肅張掖山丹24
官甘肅酒泉肅州55
官新疆昌吉吉木薩爾44
湘湖南長沙33
tʂou
陰平(29)
官北京55
官河北邯鄲大名33
官河北邯鄲魏縣24
官江蘇徐州213
官山東濟南213
官山東濟南章丘213
官山東東營廣饒213
官山東東營利津
官山東煙台萊州213
官山東泰安213
官山東臨沂平邑1
官山東德州1
官山東菏澤單縣213
官河南鄭州城關24
官河南開封35
官河南平頂山新華35
官河南新鄉長垣24
官河南許昌24
官河南南陽南召14
官河南商丘梁園24
官河南商丘睢縣24
官湖南張家界大庸55
官陝西西安21
官陝西漢中漢臺55
官甘肅酒泉敦煌24
官甘肅臨夏243
官寧夏銀川1
官新疆烏魯木齊44
官新疆巴音郭楞焉耆44
tʂɤu
陰平(2)
官陝西咸陽三原31
官新疆哈密55
平聲(1)
官新疆吐魯番214
tʂəɯ
陰平(3)
官江蘇南京31
官江蘇連雲港
湘湖南湘潭33
tʂɤɯ
陰平(1)
官安徽亳州蒙城213
tʂɯ
陰平(3)
官安徽合肥212
官青海西寧44
官青海海東循化13
tʂeu
陰平(1)
官安徽安慶11
tʂu
陰平(1)
客江西九江修水24
tʃ
tʃəu
陰平(4)
官江蘇連雲港贛榆214
官山東濰坊臨朐213
粵廣西南寧賓陽35
粵廣西崇左52
tʃou
陰平(6)
官山東青島即墨1
官山東煙台蓬萊313
官山東威海環翠53
官山東日照東港213
官山東日照五蓮213
官山東臨沂莒南213
tʃɐu
陰平(14)
客廣西南寧馬山33
粵廣東廣州53
粵廣西柳州融水52
粵廣西梧州蒙山53
粵廣西北海55
粵廣西欽州55
粵廣西欽州靈山21
粵廣西貴港桂平55
粵廣西玉林北流55
粵廣西百色55
粵廣西百色那畢53
粵廣西河池宜州53
粵廣西來賓武宣55
粵廣西崇左寧明53
tʃiu
陰平(2)
吳浙江麗水雲和324
客廣西玉林北流55
tʃɔu
陰平(1)
粵廣東清遠連山53
tʃau
陰平(3)
粵廣西桂林臨桂45
粵廣西貴港南江44
粵廣西玉林博白55
tʃo
陰平(1)
官山東濱州博興213
tʃɔ
陰平(1)
粵廣西賀州信都44
tɕ
tɕɐu
陰平(2)
平廣西南寧亭子41
平廣西梧州藤縣53
tɕiu
陰平(4)
官山東煙台1
吳福建南平浦城35
客江西贛州南康44
客廣東韶關南雄23
tɕɤu
陰平(1)
吳浙江溫州33
tɕɔu
陰平(1)
平廣西玉林福綿54
tɕiou
陰平(1)
官河南濮陽34
上聲(1)
平湖南永州寧遠33
tɕiɯ
陰平(2)
吳浙江衢州開化45
吳江西上饒廣豐445
tɕʏ
陰平(1)
吳浙江寧波52
tɕiɤu
陰平(1)
吳浙江台州仙居334
tɕiəu
陰平(1)
湘湖南永州13
t
təu
陰平(2)
平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52
平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52
tiʊ
陰平(1)
湘湖南婁底雙峰55
z
zou
陰平(2)
官山東濰坊安丘213
官山東臨沂沂水213
Notes 註
舟 輈
《ABC上古漢語詞源詞典》認為:「舟」的船義和「輈」的小車上的獨轅義同源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甲金文象舟船之形。《說文》云:「舟,船也。」22 字
詳解: 古代木船用大樹挖削而成。《說文》云:「舟,船也。古者共鼓、貨狄刳木爲舟,剡木爲楫,以濟不通。」許慎認為古時侯共鼓與貨狄二人,把木挖空作船,把木削作槳來渡河。「舟」字甲骨文、金文是象形字,象木船形,本義是船。戰國以後,由於「舟」字的寫法與「月」形相當接近,不少字的「舟」旁與「月」旁相混,如「朕」、「服」等。
「舟」字甲骨文用作方國名。傳世文獻仍有此用例,如《國語.鄭語》:「禿姓舟人,則周滅之矣」,韋昭注:「禿姓,彭祖之別。舟人,國名。」疑「舟」字甲骨文亦可用作祭名,如《屯南》2296:「庚申卜,舟燎二牢」。「燎」亦祭名,「牢」指圈養的牛,因此全句指庚申日占卜,以兩頭牛進行舟祭和燎祭。另有以為「舟」字有用作本義,如《合集》24609:「王其尋舟于河。」于省吾認為「尋舟」指順水而行舟,這裏指王順水乘舟渡河,此例也有以為「尋」為祭名,「舟」也作祭名用。金文「舟」字用作本義。如鄂君啟舟節:「屯三舟為一航」,指集合三艘船為一組來航行。另伯唐父鼎有「舟龍」一詞,張政烺認為指龍形之舟,姑備一說。「舟」字金文亦可用作族氏名與人名。
「舟」字於傳世文獻中可通作「周」。如《詩.小雅.大東》:「舟人之子,熊羆是裘。」鄭玄箋:「舟,當作周。」518 字相關漢字: 月,朕,服,燎,牢,尋,周
Relatives 相關字
Subradicals 附屬部首 (1部)
船Yixiezi 異寫字 (works in progress)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IRGN
2878.2FB72
-G0
5459
-G1
5459
-GT
5297
-GKX
1008.24
康熙字典-GHZR
3256.15
汉语大字典-GZFY
209902
-GZJW
242011
-G通规
0484
-G常用
常.6.118
-G部件
0498
-G古籍
13765
-HB1
A6E0
-H常用
3386
-T1
4065
全字庫-T甲表
03410
異體字字典-T本土
4624
-J0
2914
-JMJ
021376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MJ
058427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
IVS: E0103
J常用
0886
-K0
8139
-K敎育
1577
-KP0
7386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zhōu
ZHOU1
(v2.1.0-6.0.0)
kHanyuPinlu
zhōu(13)
zhoū(13)
(v6.3.0-8.0.0)
zhou1(13)
(v4.0.1-6.2.0)
kTGHZ2013
481.100:zhōu
kHanyuPinyin
53055.010:zhōu
kXHC1983
1504.060:zhōu
1504.060:zhōu
(v5.1.0)
kCantonese
zau1
JAU1
(v2.1.0-4.0.1)
kJapanese
シュウ シュ ふね ふな
kJapaneseKun
FUNE
kJapaneseOn
SHUU SHU
kKorean
CWU
kHangul
주:0E
주
(v5.0.0-10.0.0)
kTang
*jiou
kDefinition
boat, ship; Kangxi radical 137
boat, ship; KangXi radical 137
(v3.2.0-14.0.0)
boat, ship; radical no. 137
(v2.1.0-3.1.1)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0-565B
0-565B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A6E0
kIRG_TSource
T1-4861
1-4861
(v3.0.0-5.2.0)
kIRG_JSource
J0-3D2E
0-3D2E
(v3.0.0-5.2.0)
kIRG_KSource
K0-7147
0-7147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E9F6
kRSUnicode
137.0
kTotalStrokes
6
kIICore
AGTJ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161
kDaeJaweon
1466.060
kFennIndex
90.06
kGSR
1084a
kHanYu
53055.010
kIRGDaeJaweon
1466.060
kIRGDaiKanwaZiten
30350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53055.010
kIRGKangXi
1008.240
kKangXi
1008.240
kLau
1353
kMatthews
1291
kMeyerWempe
174a
kMorohashi
30350 30350:E0102
30350
(v2.1.0-15.0.0)
kNelson
3863
kSBGY
206.21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HBYI
kCihaiT
1117.301
kFenn
568E
kFourCornerCode
2744.0
kFrequency
4
(v3.2.0-15.1.0)
kHDZRadBreak
⾈[U+2F88]:53055.010
kHKGlyph
3384
kPhonetic
77
kUnihanCore2020
G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A6E0
kCCCII
21543E
kCNS1986
1-4861
kCNS1992
1-4861
kEACC
21543E
kGB0
5459
kGB1
5459
kJis0
2914
kJoyoKanji
2010
kKoreanEducationHanja
2007
kKPS0
E9F6
(v3.1.1-15.0.0)
kKSC0
8139
(v2.1.0-15.0.0)
kMainlandTelegraph
5297
kTaiwanTelegraph
5297
kTGH
2013:484
kXerox
253:312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2360+137.6.0
kRSKangXi
137.0
(v2.1.0-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