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𱥻米(.,T)
U+7CB1(Basic)
米部7畫 共13畫 核心字
官話
liang2
粵語
loeng4
日語
リョウ
韓語
越南
lương
廣韻
來/陽開/平
集韻
來/陽開/平
訓読
あわ(粟)
Sources 各源例字
G0-413B
HB1-B864
T1-656B
J0-646D
K0-555C
KP0-D7E3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Comparison 用字對比
Evolution 字形演化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
春秋
金文
春秋早期
簡帛
睡虎地
簡帛
張家山
隸書
說文小篆
石經
開成石經
印刷字體
廣韻
印刷字體
增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Calligraphy 後世書法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呂張切米名也。从米,梁省聲。
《字源》:形声
Meaning 字義
liang2
(1)
(2)
细粮;精美的饭食fine strain of millet
(布)
liangs 1.高粱 haux ~ 2.房梁 ~ raanz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米部 002
《說文解字》
呂張切米名也。从米,梁省聲。
《說文解字繫傳》
栁昌反米名。從米,梁省聲。
《說文解字注》
呂張切禾米也。 [各本作米名也。今正。古訓詁多不言某名。如《毛傳》但言水也,山也,艸也,木也皆是。上文粟與米皆兼禾黍言。粱則專爲禾米。故別言之。淺人不得其解。乃刪禾字矣。生曰苗。秀曰禾。稾實幷刈曰禾。其實曰粟。粟中人曰米。米可食曰粱。《禮經》。簠陳稻粱。簋陳黍稷。《聘禮》。米百筥。設於中庭。十以爲列。黍粱稻皆二行。稷四行。《內則》。飯黍,稷,稻,粱,白黍,黃粱。《食醫》。六食。犬宜粱。《喪大記》。君用粱。大夫用稷。士用粱。凡黍稷稻之米無別名。禾之米則曰粱。自䊪以至於侍御皆粱也。《小雅》黃鳥。無啄我粟。兼禾黍言之。二章言粱。三章言黍。其目也。粟言連秠。粱黍言米。又其別也。] 从米。梁省聲。 [呂張切。十部。]
《康熙字典》
【未集上】【米字部】 【廣韻】【集韻】【韻會】呂張切【正韻】龍張切,𠀤音梁。【說文】米名也。【篇海】似粟而大,有黃靑白三種,又有赤黑色者。【韻會小補】粱,粟類,米之善者,五穀之長,今人多種粟而少種粱,以其損地力而收穫少也。【爾雅·釋草註】虋,赤粱粟。芑,白粱粟。【周禮·天官】犬宜粱。【疏】犬味酸而溫,粱米味甘而微寒,氣味相成,故云犬宜粱。【廣志】有具粱、解粱,有遼東赤粱。【本草】白粱味甘,微寒,無毒,主除熱益氣,有襄陽竹根者最佳。黃粱出靑、冀。【杜甫·贈衞八處士詩】夜雨翦春韭,新炊閒黃粱。【註】《本草》香美逾諸粱,俗呼竹根黃。
 又莠類曰粱。【爾雅·釋草】稂,童粱。【註】莠類。【疏】稂,一名童粱。
 【集韻】或作梁。
考證:〔【說文】稻穀名。〕
 謹照原文改米名也。〔【杜詩】新炊聞黃粱。〕
 謹照原文聞改閒。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liang2 [liɑŋ35] ㄌㄧㄤˊ
粵語
loeng4 [lœːŋ1] 高粱, 夢斷黃粱, 膏粱子弟
日語
リョウ [ɾʲoː] [漢]
韓語
[ɾjaŋ]
[jaŋ]
越南
lương [lɨə̯ŋ33]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陽開3小韻吕張liɑŋ稻𥹭廣志曰遼東有赤𥹭魏武以爲粥也俗作梁稻𥹭廣志曰遼東有赤𥹭魏武以爲粥也俗作梁
集韻
陽開3𣌩小韻吕張liɑŋ說文米名或从禾說文米名或从禾
禮部韻略
陽開3小韻龍張liɑŋ榖名釋云粟𩔖也米之善者廣志遼東有赤梁魏武以為粥榖名釋云粟𩔖也米之善者廣志遼東有赤梁魏武以為粥
增韻
陽開3小韻龍張liɑŋ穀名穀名
五音集韵
陽開3liɑŋ稻梁廣志曰遼東有赤梁魏武以為粥也俗作粱稻梁廣志曰遼東有赤梁魏武以為粥也俗作粱
洪武正韻
陽齊小韻龍張liaŋ榖名榖名
蒙古字韻
l ꡙÿang ꡦꡃljaŋ()
音韻闡微
江陽齊陽平小韻liaŋ
中原音韻
江陽齊陽平江陽liaŋ
韻略易通
江陽齊舒陽平江陽liɑŋ精粟精粟
中州音韻
江陽齊平聲江陽小韻liaŋ穀名穀名
中華新韻
ㄧㄤ 陽平liɑŋ
東國正韻
ㅑㆁ 江講絳覺liaŋ
戚林八音
香姜 陽平香姜lioŋ
分韻撮要
陽平lœŋ穀名穀名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li̯aŋ
王力
lǐaŋ 陽部
董同龢
ljaŋ 陽部
周法高
liaŋ 陽部
李方桂
ljaŋ 陽部
鄭張尚芳
raŋ 陽0部
白-沙
*[r]aŋ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raŋ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raŋ
斯塔羅斯金西漢
raŋ
斯塔羅斯金東漢
reŋ
許思萊上古
raŋ
許思萊東漢
liɑŋ
布之道諧聲域
RAŊ
聲首
布之道擬音
raŋ
音節類型B
Dialects 方言
l
liaŋ
陽平(58)
北京35
河北邯鄲大名42
江蘇南京24
江蘇徐州45
江蘇連雲港
江蘇連雲港贛榆54
江蘇揚州
安徽阜陽潁上33
安徽宿州碭山55
山東濟南42
山東棗莊嶧城55
山東東營廣饒53
山東煙台蓬萊55
山東濰坊昌邑53
山東泰安寧陽42
山東泰安42
山東濱州博興53
山東濱州鄒平55
山東菏澤單縣52
河南開封52
河南洛陽31
河南新鄉長垣51
河南濮陽42
河南許昌42
河南漯河召陵53
河南南陽南召52
河南商丘梁園52
河南信陽55
湖北黃岡紅安
湖南常德213
湖南張家界大庸21
湖南郴州21
湖南永州寧遠31
湖南懷化會同31
湖南湘西吉首11
廣西柳州雒容21
廣西桂林臨桂31
貴州貴陽21
貴州遵義21
貴州畢節2
貴州黔東南丹寨53
貴州黔東南黎平213
陝西寶雞53
陝西咸陽三原35
上海浦東新區324
江蘇蘇州24
福建漳州漳浦213
廣東汕頭55
廣東潮州55
廣東清遠連山21
廣西桂林臨桂21
廣西玉林北流32
廣西玉林博白232
廣西來賓武宣22
湖南永州道縣31
廣西桂林朝陽22
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21
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33
陰平(2)
山東威海環翠53
甘肅臨夏243
liɑŋ
陽平(23)
河北邯鄲魏縣53
安徽蚌埠55
安徽淮北44
安徽阜陽55
安徽宿州埇橋55
安徽亳州蒙城44
山東濟南章丘55
山東煙台萊州42
山東濰坊安丘42
山東日照東港42
山東日照五蓮53
山東臨沂莒南42
山東臨沂沂水53
河南鄭州城關53
河南平頂山新華342
河南商丘睢縣42
河南周口淮陽53
河南駐馬店平輿42
陝西漢中漢臺42
新疆烏魯木齊52
新疆哈密51
新疆昌吉吉木薩爾51
浙江杭州213
陰平(1)
青海海東循化13
平聲(1)
新疆吐魯番214
liɔŋ
陽平(16)
甘肅蘭州51
福建廈門35 ((文))
福建三明將樂22 (量布。)
福建泉州南安24
福建南平建陽334
江西九江修水13
江西贛州寧都13
廣東廣州從化35
廣東韶關新豐24
廣東深圳11
廣東惠州11
廣東東莞11
廣西南寧馬山213
廣西玉林博白23
廣東深圳寶安21
廣東珠海斗門22
陽去(1)
廣東中山隆都31
陽平乙(1)
江西南昌45
lœŋ
陽平(15)
廣東廣州21
廣東韶關21
廣東珠海前山21
廣東佛山42
廣東佛山順德42
廣東肇慶21
廣東清遠21
廣東中山石岐51
廣東雲浮21
廣東雲浮羅定21
廣西南寧21
香港21
香港新界21
澳門21
廣東韶關21
liã
陽平(8)
安徽蕪湖55
雲南紅河蒙自53
浙江金華玉山24
浙江衢州開化341
浙江衢州龍游21
浙江麗水雲和423
江西上饒廣豐341
湖南永州33
陽去(1)
上海13
lia
陽平(6)
山東淄博博山3
山東東營利津
山東濟寧2
山東臨沂平邑2
山東德州2
浙江台州仙居312
去聲(1)
山東煙台5
lioŋ
陽平(6)
福建寧德福安22
廣東韶關南雄21
廣東梅州梅縣11
廣東梅州五華13
廣西玉林北流24
福建三明泰寧33
løŋ
陽平(3)
廣西貴港桂平21
廣西百色52
廣西崇左寧明21
lᴇŋ
陽平(4)
廣西南寧亭子21
廣西百色田東41
廣西崇左扶綏21
雲南文山富寧31
liɑ̃
陽平(3)
安徽合肥55
安徽淮南鳳台55
甘肅張掖山丹53
liɑ
陽平(3)
山東青島即墨2
山東濰坊壽光2
山東聊城2
liɔ̃
陽平(2)
青海西寧24
江西贛州南康11
陰平(1)
甘肅酒泉敦煌24
lyøŋ
陽平(3)
福建莆田仙游24
福建寧德古田33
福建寧德柘榮21
liŋ
陽平(2)
福建三明沙縣31
廣西柳州融水21
陰平(1)
廣西柳州融水53
lɛŋ
陽平(3)
廣西南寧賓陽213
廣西百色那畢31
廣西崇左31
liəŋ
陽平(3)
廣西梧州蒙山21
廣西貴港南江22
廣西賀州九都話213
liɛŋ
陽平(3)
廣西北海21
廣西欽州21
廣西欽州靈山53
liɒ̃
陽平(1)
新疆巴音郭楞焉耆24
平聲(1)
山西太原11
lian
陽平(1)
湖南長沙13
liẽ
陽平(1)
江蘇南通
liɑ̃ɣ
陽平(1)
陝西延安寶塔24
liɑ̃ŋ
陽平(1)
甘肅酒泉肅州53
li
陽平(1)
浙江溫州31
liaũ
陽平(1)
福建南平浦城213
luoŋ
陽平(1)
福建福州53
liɒŋ
陽平(1)
湖南婁底雙峰13
liœŋ
陽平(1)
廣東江門白沙22
liuŋ
陽平(1)
廣東肇慶封開24
leŋ
陽平(1)
廣西河池宜州31
lin
平聲(1)
湖南永州寧遠35
liᴇ̃
陽平(1)
廣西桂林平樂31
lᴇ
陽平(1)
廣西梧州藤縣212
la
陽平(1)
廣西玉林福綿31
n
niaŋ
陽平(11)
湖北武漢213
湖北宜昌12
湖北襄陽襄樊52
湖北荊門鍾祥31
湖北天門13
四川成都21
四川自貢31
四川南充31
四川雅安漢源31
四川涼山西昌52
廣西桂林灌陽33
niɑŋ
陽平(4)
江蘇淮安漣水35
江蘇泰州45
重慶江津21
甘肅武威民勤53
niã
陽平(1)
安徽銅陵樅陽13
nian
陽平(1)
湖南湘潭12
niũ
陽平(1)
福建廈門35 ((白))
nio
陽平(1)
廣西貴港平南12
nø̃
陽平(1)
廣西賀州信都24
t
tiɔŋ
陽平(1)
江西撫州黎川35
ŋ
ŋøŋ
陽平(1)
廣東東莞21
Notes 註
粱 稂
劉鈞傑《同源字典補》認為:粱,粟之良者;稂,似粟米而不成實的雜草,兩者外名相似。兩字同源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金文最初從「米」從「刅」,從「米」以表示「粱」是米的一種,本義是稻粱。
35 字
 詳解: 金文最初從「米」從「刅」,從「米」以表示「粱」是米的一種,後加從「水」、「井」,「刅」、「刱」是「創」的初文,象人手足受傷之形,在這裏用作聲符。

  金文表示稻粱,史免簠:「用盛稻粱」。《說文通訓定聲》:「粱,按即粟也。」《篇海類編》:「粱,似粟而大,有黃、青、白三種,又有赤黑色者。」《詩.小雅.甫田》:「黍稷稻粱,農夫之慶。」

  《說文》:「粱,米名也。从米,梁省聲。」186 字相關漢字: 米,刅,水,井,刱,創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0 3327 -G1 3327 -G7 13.丶.93 -GT 4731 -GKX 0909.20 康熙字典-GHZR 3357.15 汉语大字典-GZFY 672201 -GZJW 417411 -G通规 3021 -G常用 常.13.127 -G布依 liangs.1 -G古籍 06220 -HB1 B864 -H常用 3042 -T1 6975 全字庫-T甲表 03062 異體字字典-T本土 4169 -J0 6877 -JMJ 019862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K0 5360 -K人名 一..1338 -KP0 5567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liáng
LIANG2 (v4.0.1-6.0.0)
JING1 LIANG2 (v3.1.0-3.2.0)
LIANG2 (v2.1.0-3.0.0)
kTGHZ2013
221.060:liáng
kHanyuPinyin
53149.120:liáng
kXHC1983
0706.010:liáng
0706.010:liáng (v5.1.0)
kCantonese
loeng4
LEUNG4 (v2.1.0-4.0.1)
kJapanese
リョウ あわ
kJapaneseKun
AWA
kJapaneseOn
RYOU
kKorean
LYANG
kHangul
량:0N
(v5.0.0-10.0.0)
kTang
liɑng
kDefinition
better varieties of millet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0-413B
0-413B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B864
kIRG_TSource
T1-656B
1-656B (v3.0.0-5.2.0)
kIRG_JSource
J0-646D
0-646D (v3.0.0-5.2.0)
kIRG_KSource
K0-555C
0-555C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D7E3
kRSUnicode
119.7
kTotalStrokes
13
kIICore
AGT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2319
kDaeJaweon
1335.160
kFennIndex
300.08
kGSR
0738b
kHanYu
53149.120
kIRGDaeJaweon
1335.160
kIRGDaiKanwaZiten
26962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53149.120
kIRGKangXi
0909.200
kKangXi
0909.200
kKarlgren
543
kMatthews
3952
kMeyerWempe
1545
kMorohashi
26962
kSBGY
172.01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EIFD
kCihaiT
1026.302
kFenn
489D
kFourCornerCode
3390.4
kFrequency
5 (v3.2.0-15.1.0)
kHKGlyph
3040
kPhonetic
797
kUnihanCore2020
G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B864
kCCCII
21505D
kCNS1986
1-656B
kCNS1992
1-656B
kEACC
21505D
kGB0
3327
kGB1
3327
kJis0
6877
kKoreanName
2015
kKPS0
D7E3 (v3.1.1-15.0.0)
kKSC0
5360 (v2.1.0-15.0.0)
kMainlandTelegraph
4731
kTaiwanTelegraph
4731
kTGH
2013:3021
kXerox
265:246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6046+119.6.7
kRSKangXi
119.7 (v2.1.0-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