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話
bai4
粵語
baai6
日語
ハイ
ベ
韓語
패
越南
bại
廣韻
並/夬開/去
幫/夬開/去
集韻
並/夬開/去
幫/夬開/去
訓読
まける(負ける)
やぶる(破る)
やぶれる(敗れる)
Sources 各源例字
G1-305C
HB1-B1D1
T1-5A75
J0-4754
K0-7828
V1-5824
KP0-F2A4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Evolution 字形演化
商
甲骨文
賓組
楚(戰國)
簡帛
包山
楚(戰國)
簡帛
曾侯乙墓
秦
簡帛
青川木牘
秦
簡帛
睡虎地
秦
簡帛
嶽麓書院
秦
簡帛
龍崗
秦
簡帛
關沮
漢
簡帛
張家山
漢
隸書
漢
說文小篆
漢
石經
熹平石經
魏
石經
三體石經
唐
石經
開成石經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陸
當代
標準字形
港
當代
標準字形
台
當代
標準字形
日
當代
標準字形
韓
Calligraphy 後世書法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薄邁切
毀也。从攴、貝。敗、賊皆从貝,會意。
籒文敗从賏。
Meaning 字義
bai4
(1)
毁坏to corrupt 败血症
(2)
砍伐
(3)
损;破损
(4)
废败;荒废
(5)
破烂;破旧
(6)
腐烂变质
(7)
凋残;衰朽to decay 败兴
(8)
(事情)失败 跟“成”相对to lose 一败涂地 功败垂成
(9)
打败to defeat 大败侵略军
(10)
解除;消除 如:败毒;败火to relieve (internal heat)
(11)
恶;不好的 跟“善”、“好”相对 如:败行
(12)
过失;弊病
(13)
祸灾
(14)
害;危害
(15)
沉没
(16)
败露
(17)
姓
(壯)
壯字用同「𡍹」
→𡍹
(壯)
baih 方;边;面
(喃)
bại 詞:đánh bại; bại lộ 義:be defeated; to be revealed, to be out
(喃)
bậy 詞:bậy bạ 義:to talk nonsense,to do objectionable things
→丕
(喃)
bậy 詞:bậy bạ 義:to talk nonsense,to do objectionable things
(喃)
◎ Thua trận.#A1: 敗 bại
(喃)
〄 Suy đồi, hỏng nát, đổ vỡ.#A1: 敗 bại
(喃)
◎ Đồ gốm cỡ to, thường đựng chất lỏng hoặc chất rời.#C2: 敗 bại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說文解字》
薄邁切
毀也。从攴、貝。敗、賊皆从貝,會意。
籒文敗从賏。
《說文解字繫傳》
歩拜反
毀也。從攴、貝。賊、敗皆從貝。 [臣鍇曰:「多藏必厚,亡貝貨也,故從貝。會意。」]
籀文敗從賏。 [臣鍇曰:「積貝也。」]
《說文解字注》
薄邁切
毁也。从攴貝。 [會意。貝亦聲。薄邁切。十五部。] 賊敗皆从貝。 [二字同意。古者貨貝。故從貝會意。《戈部》云:賊從戈則聲。與此不合。]
籒文敗。从賏。 [從二貝也。《老子》曰:多藏必厚亡。]
《康熙字典》
【卯集下】【攴字部】 〔古文〕贁貝𤖐【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簿邁切,音浿。【說文】毀也。【爾雅·釋言】覆也。【釋名】潰也。又壞也。【玉篇】破也。【增韻】損也。又頹也。【易·需卦】敬愼不敗也。【書·大禹謨】反道敗德。又【左傳·文十年司敗註】𨻰楚名司𡨥爲司敗。【論語】𨻰司敗問,昭公知禮乎。
又【爾雅·釋器】肉謂之敗。【註】臭壞。【論語】魚餒而肉敗。
又【廣韻】補邁切【集韻】北邁切【韻會】【正韻】布怪切,𠀤音拜。破他曰敗。【增韻】凡物不自敗而敗之,則北邁切。物自毀壞,則薄邁切。【詩·召南】勿翦勿敗。【音義】敗,必邁反。
又【左傳·莊十一年】凡師敵未𨻰曰敗,大崩曰敗績。【顏氏家訓】江南學士讀左傳,口相傳述,自爲凡例。軍自敗曰敗,打破人軍曰敗,讀補敗反,諸記傳未見補敗反。徐仙民讀左氏,唯一處有此音。又不言自敗敗人之別,此爲穿鑿耳。
又【韻補】叶蒲昧切。【荀子·賦篇】功立而身廢,事成而家敗。棄其耆老,收其後世。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bai4 [pai51] ㄅㄞˋ
粵語
baai6 [paːi2] 敗壞, 敗訴, 敗北, 敗露, 敗筆, 敗陣, 敗仗, 敗類, 敗落, 敗局, 敗軍, 敗德, 失敗
日語
ハイ [hai] [漢]
ベ [be] [呉]
韓語
패 [pʰɛ]
越南
bại [ɓaj3ˀ2ʔ]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並夬開
蟹攝夬韻2等開口去夬韻敗小韻薄邁切bai自破曰敗說文毀也薄邁切又北邁切四自破曰敗說文毀也薄邁切又北邁切四
幫夬開
蟹攝夬韻2等開口去夬韻敗小韻補邁切pai破他曰敗補邁切又音唄一破他曰敗補邁切又音唄一
刊謬補缺切韻
並夬開
蟹攝夬韻2等開口去夬韻敗小韻薄邁切bæi薄邁反。破。二。薄邁反。破。二。
集韻
並夬開
蟹攝夬韻2等開口去夬韻敗小韻簿邁切bɪai說文毀也古作贁貝𤖐說文毀也古作贁貝𤖐
幫夬開
蟹攝夬韻2等開口去夬韻敗小韻北邁切pɪai毀之也陸徳明曰毀佗曰敗毀之也陸徳明曰毀佗曰敗
禮部韻略
並夬開
蟹攝夬韻2等開口去夬韻敗小韻薄邁切bɪai薄邁切毁也春秋我師敗績釋云自破曰敗又北邁切見本韻薄邁切毁也春秋我師敗績釋云自破曰敗又北邁切見本韻
幫夬開
蟹攝夬韻2等開口去夬韻敗小韻北邁切pɪai北邁切毁之也詩勿剪勿敗釋按陸徳明云破他曰敗又薄邁切見本韻北邁切毁之也詩勿剪勿敗釋按陸徳明云破他曰敗又薄邁切見本韻
增韻
並夬開
蟹攝夬韻2等開口去夬韻敗小韻薄邁切bɪai薄邁切敗壞敗北頽也毁也破也彫也肉臭壞也又虚羸也荀子曰孟子惡敗而出妻義與憊相近薄邁切敗壞敗北頽也毁也破也彫也肉臭壞也又虚羸也荀子曰孟子惡敗而出妻義與憊相近
幫夬開
蟹攝夬韻2等開口去夬韻敗小韻北邁切pɪai北邁切敗之也又見下凡物不自敗而敗之則北邁切詩勿翦勿敗春秋敗某師之類是也物自敗壊則薄邁切春秋書敗績論語魚餒肉敗之類是也北邁切敗之也又見下凡物不自敗而敗之則北邁切詩勿翦勿敗春秋敗某師之類是也物自敗壊則薄邁切春秋書敗績論語魚餒肉敗之類是也
五音集韵
幫皆佳夬合
蟹攝皆韻2等合口去怪韻幫母二等合puɐi破他曰敗又音唄破他曰敗又音唄
並皆佳夬開
蟹攝皆韻2等開口去怪韻並母二等bɪɐi自破曰敗說文毁也又北邁切自破曰敗說文毁也又北邁切
洪武正韻
幫皆合
皆韻合口去泰韻拜小韻布怪切puai敗之也又見下凡物不自敗而敗之則北邁切詩勿翦勿敗春秋敗敗之也又見下凡物不自敗而敗之則北邁切詩勿翦勿敗春秋敗
並皆合
皆韻合口去泰韻敗小韻薄邁切buai薄邁切敗壞敗北頽也毁也破也彫也肉臭壞也又虚羸也荀子曰孟子惡敗而出妻義與憊相近薄邁切敗壞敗北頽也毁也破也彫也肉臭壞也又虚羸也荀子曰孟子惡敗而出妻義與憊相近
古今韻會舉要
幫該去卦韻蓋韻幫母pai北邁切音與拜同毁之也陸徳明曰毁他曰敗春秋敗某師詩勿翦勿敗又本韻〇毛氏曰凡物不自敗而敗之則北邁切物自毁壊則薄邁切北邁切音與拜同毁之也陸徳明曰毁他曰敗春秋敗某師詩勿翦勿敗又本韻〇毛氏曰凡物不自敗而敗之則北邁切物自毁壊則薄邁切
蒙古字韻
b ꡎay ꡭ去佳韻paj()
p ꡌay ꡭ去佳韻baj()
音韻闡微
幫佳合去聲卦韻拜小韻幫母二等puai
並佳合去聲卦韻敗小韻並母二等pʰuai
中原音韻
幫皆來開去聲皆來韻pai
韻略易通
氷皆來開去聲皆來韻pai破壞破壞
中州音韻
幫皆來開去聲皆來韻拜小韻pai~之也~之也
並皆來開去聲皆來韻敗小韻bai頹也毀也頹也毀也
中華新韻
ㄅ ㄞ 去開韻pai
東國正韻
ㅂ ㅐㅇ 去佳解蓋韻pai
ㅃ ㅐㅇ 去佳解蓋韻bai
戚林八音
邊 開哉 陽去開哉韻pai
分韻撮要
幫 皆 陽去皆韻pai成敗壞也亡也損也破也成敗壞也亡也損也破也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西漢
祭
東漢
祭
魏
泰
晉
泰
北魏後期北齊
夬
齊梁陳北周隋
夬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bʰwad
pwad
王力
poat 月部
董同龢
bʰuad 祭部
puad 祭部
周法高
brwar 祭部
prwar 祭部
李方桂
bradh 祭部
pradh 祭部
鄭張尚芳
praːds 祭1部
braːds 祭1部
白-沙
*N-pˤra[t]-s
*pˤra[t]-s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brāts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brāć
斯塔羅斯金西漢
brāś
斯塔羅斯金東漢
brāś
許思萊上古
prâts
brâts
許思萊東漢
pas
bas
布之道諧聲域
PAT
聲首貝
布之道擬音
prˤath
音節類型A
brˤath
音節類型A
Dialects 方言
p
pai
去聲(163)
官北京51
官北京平谷51
官天津南開52
官天津武清51
官天津寶坻51
官天津靜海53
官河北唐山樂亭52
官河北唐山遷西52
官河北秦皇島北戴河51
官河北邯鄲館陶213
官河北邯鄲大名213
官河北邯鄲魏縣312
官河北邢臺巨鹿21
官河北保定淶水314
官河北承德平泉51
官河北承德興隆51
官河北滄州滄縣41
官河北廊坊霸州41
官河北廊坊廣陽51
官山西運城臨猗31
官山西臨汾鄉寧22 (失~。文)
官內蒙古通遼科爾沁52
官內蒙古呼倫貝爾海拉爾51
官內蒙古興安烏蘭浩特53
官內蒙古錫林郭勒錫林浩特53
官遼寧沈陽41
官遼寧鞍山海城51
官遼寧丹東51
官遼寧錦州51
官遼寧營口蓋州51
官遼寧阜新細河51
官遼寧遼陽白塔51
官遼寧盤錦51
官遼寧鐵嶺昌圖51
官遼寧鐵嶺開原51
官遼寧朝陽北票51
官遼寧葫蘆島綏中51
官吉林長春南關53
官吉林吉林龍潭53
官吉林四平梨樹52
官吉林遼源龍山52
官吉林通化東昌52
官吉林白山渾江53
官吉林松原寧江52
官吉林白城大安52
官吉林白城洮南52
官吉林延邊敦化52
官吉林延邊琿春52
官黑龍江哈爾濱53
官黑龍江齊齊哈爾泰來53
官黑龍江雞西雞冠53
官黑龍江雞西密山52
官黑龍江雙鴨山集賢53
官黑龍江大慶肇州53
官黑龍江伊春嘉蔭51
官黑龍江佳木斯同江53
官黑龍江七台河勃利53
官黑龍江牡丹江林口53
官黑龍江牡丹江寧安51
官黑龍江黑河嫩江53
官黑龍江綏化蘭西53
官黑龍江綏化肇東53
官黑龍江大興安嶺漠河52
官安徽池州貴池53
官江西吉安永豐213
官山東臨沂平邑5
官山東菏澤單縣423
官河南開封31
官河南平頂山新華41
官河南新鄉長垣213
官河南濮陽312
官河南許昌31
官河南漯河召陵31
官河南商丘睢縣312
官河南信陽312
官湖北武漢35
官湖北宜昌35
官湖北襄陽襄樊31
官湖北荊門鍾祥214
官湖北隨州曾都213
官湖北恩施鶴峰35
官湖北天門44
官湖南常德35
官湖南張家界大庸24
官湖南郴州213
官湖南永州寧遠24
官湖南懷化靖州45
官湖南湘西吉首24
官廣西柳州雒容24
官廣西桂林臨桂35
官廣西百色樂業24
官廣西百色西林24
官廣西河池宜州24
官廣西來賓武宣24
官重慶213
官重慶江津24
官四川成都213
官四川自貢14
官四川攀枝花仁和213
官四川瀘州古藺12
官四川德陽中江213
官四川綿陽北川213
官四川遂寧射洪214
官四川內江威遠214
官四川樂山井研214
官四川南充14
官四川眉山東坡213
官四川宜賓屏山213
官四川廣安213
官四川達州達縣213
官四川雅安漢源13
官四川巴中南江214
官四川資陽安嶽213
官四川涼山西昌213
官貴州貴陽13
官貴州遵義24
官貴州安順西秀13
官貴州畢節5
官貴州畢節威寧13
官貴州銅仁思南13
官貴州銅仁玉屏35
官貴州黔西南興義24
官貴州黔東南丹寨13
官貴州黔東南凱里35
官貴州黔東南黎平53
官雲南玉溪紅塔213
官雲南保山隆陽13
官雲南昭通212
官雲南西雙版納景洪213
官雲南大理213
官雲南德宏芒市214
官西藏拉薩213
官陝西西安44
官陝西安康平利214
官陝西商洛商州44
官寧夏中衛沙坡頭13
官新疆吐魯番33
官新疆昌吉吉木薩爾213
官新疆石河子31
晉河北邯鄲涉縣55
晉河北邢臺沙河21
晉河北張家口張北213
晉山西太原45
晉山西太原陽曲454
晉山西呂梁孝義454
晉內蒙古呼和浩特玉泉35
晉內蒙古巴彥淖爾臨河52
晉河南安陽31
晉河南新鄉衛濱21
閩浙江溫州蒼南21
閩浙江溫州洞頭21
閩福建三明沙縣24
閩福建泉州南安31
閩江西上饒廣豐21
閩台灣彰化鹿港31
客廣東深圳42
贛安徽池州東至412 (打~)
粵廣東珠海斗門31
粵廣東珠海前山33
粵廣東江門白沙31
粵廣東東莞32
粵廣東中山石岐33
粵香港大埔泰亨33
陽去(57)
官湖北黃岡紅安
官湖南懷化會同33
晉山西長治54
閩福建廈門22
閩福建莆田仙游21
閩福建漳州漳浦33
閩福建南平建甌44
閩福建寧德福安23
閩福建寧德古田324
閩福建寧德柘榮213
閩廣東汕頭31
閩廣東茂名電白43
閩廣東潮州11
閩廣東揭陽11
閩廣西貴港平南22
閩香港大埔32
閩台灣新北板橋22
客廣東汕尾海豐44
湘湖南長沙11 ((白))
湘湖南邵陽綏寧22
湘湖南益陽南縣21
湘湖南懷化辰溪55 (文)
粵廣東廣州22
粵廣東韶關22
粵廣東深圳寶安32
粵廣東佛山22
粵廣東佛山順德21
粵廣東肇慶封開21
粵廣東陽江江城54
粵廣東清遠22
粵廣東清遠連山214
粵廣西南寧22
粵廣西南寧賓陽52
粵廣西柳州融水24
粵廣西桂林臨桂23
粵廣西梧州蒙山214
粵廣西北海22
粵廣西欽州22
粵廣西貴港桂平22
粵廣西玉林北流21
粵廣西百色22
粵廣西百色那畢22
粵廣西河池宜州213
粵廣西來賓武宣21
粵廣西崇左22
粵廣西崇左寧明22
粵香港22
粵澳門22
平廣東韶關22
平廣西南寧亭子223
平廣西柳州融水134
平廣西桂林平樂35
平廣西梧州藤縣22
平廣西百色田東22
平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35
平廣西崇左扶綏13
平雲南文山富寧22
陽平(7)
官黑龍江雞西虎林53
官山東威海環翠33
閩福建福州53 ((落~))
閩廣東中山隆都33 (文讀,白讀。)
粵廣東雲浮21
粵廣東雲浮羅定21
粵廣西防城港東興31
陰平(1)
閩海南東方33
陰去(3)
贛江西南昌進賢
湘湖南長沙55 ((文))
粵廣東肇慶33
陽上(2)
閩廣東湛江雷州33
閩廣東汕尾海豐35
pɛ
去聲(68)
官內蒙古赤峰寧城51
官遼寧大連52
官遼寧朝陽建平53
官江蘇徐州42
官江蘇連雲港
官江蘇連雲港贛榆51
官江蘇淮安漣水55
官江蘇鹽城亭湖35
官江蘇揚州
官江蘇泰州33 (文,pʰ1)
官江蘇宿遷宿城51
官安徽蚌埠53
官安徽淮南鳳台51
官安徽淮北52
官安徽銅陵樅陽33
官安徽安慶41
官安徽滁州天長45
官安徽阜陽53
官安徽阜陽潁上51
官安徽宿州碭山53
官安徽六安金安53
官江西贛州章貢213
官山東濟南21
官山東濟南章丘21
官山東淄博博山5
官山東棗莊嶧城42
官山東東營廣饒31
官山東東營利津
官山東煙台蓬萊42
官山東濰坊安丘31
官山東濰坊昌邑31
官山東濰坊臨朐21
官山東濰坊壽光5
官山東濟寧5
官山東泰安寧陽312
官山東泰安21
官山東日照東港21
官山東日照五蓮31
官山東臨沂莒南21
官山東臨沂沂水21
官山東德州5
官山東德州樂陵51
官山東聊城5
官山東濱州博興21
官山東濱州鄒平31
官河南三門峽湖濱212
官河南南陽南召42
官河南周口淮陽312
官河南駐馬店平輿53
官湖北十堰丹江口31
官雲南昭通鎮雄212
官甘肅蘭州13
官甘肅武威民勤31
官甘肅張掖山丹31
官甘肅平涼崆峒44
官甘肅酒泉肅州213
官甘肅酒泉敦煌44
官甘肅臨夏42
官青海西寧213
官寧夏銀川5
官寧夏吳忠同心13
官新疆哈密213
官新疆巴音郭楞焉耆213
晉河北石家莊贊皇312
晉內蒙古包頭東河52
晉內蒙古烏蘭察布集寧24
晉河南焦作武陟13
晉河南濟源24
陽去(2)
吳安徽蕪湖南陵21
閩廣東中山隆都31
陽平(5)
官遼寧大連金州52
官安徽蕪湖55
官山東青島即墨2
官山東煙台萊州42
官青海海北門源13
陰平(1)
閩福建三明大田33 (失~)
pæ
去聲(12)
官河北保定阜平53
官河北衡水故城31
官安徽馬鞍山花山53 (文)
官安徽宣城宣州53
官河南洛陽412
官廣西賀州富川35
官雲南昆明212
官雲南紅河蒙自212
官雲南文山廣南22
官陝西寶雞31
官陝西咸陽三原55
官陝西安康漢陰214
陽去(2)
官河北石家莊無極451
湘湖南衡陽衡山44
陽平(1)
官安徽馬鞍山花山24 (白)
pa
去聲(2)
官江西九江潯陽21
官雲南紅河建水21
陽去(5)
吳福建南平浦城21
湘湖南岳陽11
湘湖南懷化辰溪55 (白)
粵廣西賀州信都213
平廣西賀州九都話33
pɛe
去聲(7)
官甘肅金昌永昌53
官甘肅甘南合作53
晉山西大同靈丘53
晉山西晉城沁水53
晉山西朔州懷仁24
晉山西晉中昔陽13
晉山西呂梁中陽53
pɑi
去聲(4)
官山西臨汾洪洞53 (文)
官貴州六盤水六枝13
官貴州黔南平塘13
晉河南鶴壁鶴山31
陽去(3)
官湖北孝感孝南55
閩福建福州242 ((文))
湘湖南衡陽213
pɛi
去聲(6)
官河北張家口蔚縣312
官寧夏固原原州44
晉山西大同西坪24
晉內蒙古烏海海勃灣51
晉內蒙古鄂爾多斯東勝52
晉內蒙古錫林郭勒太僕寺213
陽去(1)
湘湖南湘西瀘溪53
pᴇ
去聲(3)
官安徽合肥53
官陝西延安寶塔52
官青海海東循化53
pæe
去聲(3)
官雲南麗江永勝45
官雲南臨滄臨翔13
晉山西晉城陵川24
pæi
去聲(2)
官安徽宿州埇橋42
官新疆烏魯木齊213
pæɛ
去聲(3)
官河南鄭州城關41
官陝西漢中漢臺312
晉山西晉中祁縣45 (失~)
paɪ
去聲(1)
官雲南曲靖沾益213
pɔi
陽去(2)
粵廣西貴港南江21
粵廣西玉林博白21
pae
去聲(1)
官江蘇南京44
pe
去聲(1)
官安徽亳州蒙城53
paɛ
去聲(1)
官山東煙台5
paᴇ
去聲(1)
官河南商丘梁園41
pɐi
去聲(1)
官四川廣元劍閣214
pᴀɛ
去聲(1)
官雲南普洱思茅213
pæɪ
去聲(1)
官雲南楚雄大姚213
pəɨ
平聲(1)
晉山西晉中祁縣31 (~興)
pei
去聲(1)
晉山西忻州五寨52
pᴀi
去聲(1)
粵香港新界32
pi
陽去(1)
平湖南永州道縣52
pɵ
陽去(1)
平廣東清遠保安11
pua
陽去(1)
平廣西桂林朝陽21
pœi
陽平(1)
平廣西玉林福綿31
paĩ
陽去(1)
平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55
pʰ
pʰai
去聲(21)
官山西臨汾鄉寧22 (~火。白)
閩台灣苗栗三義55
客江西九江修水53
客江西吉安井岡山53
客江西宜春奉新53
客湖南株洲攸縣44
客廣東韶關南雄42
客廣東湛江廉江44 (文讀)
客廣東梅州梅縣53
客廣東清遠連南51
客廣西玉林博白42
客香港沙田53
贛安徽安慶太湖33
贛江西南昌21
贛江西萍鄉11
贛江西新余分宜
贛江西吉安214
贛江西宜春上高53
贛湖南長沙瀏陽212
贛湖南株洲醴陵
贛湖南邵陽洞口35
陽去(16)
閩福建南平邵武35
客福建漳州詔安33
客福建南平邵武
客福建龍岩長汀21
客江西贛州寧都44
客廣東韶關新豐31
客廣東惠州31
客廣東河源55
客台灣新竹芎林33
贛福建三明泰寧213
贛江西九江彭澤
贛江西撫州黎川13
贛江西上饒弋陽21
贛湖北荊州監利33
湘湖南株洲21
粵廣西欽州靈山33
陰平(2)
官山西運城垣曲53
贛安徽池州東至33 (~家)
陰去(3)
客廣西南寧馬山55
客廣西玉林北流53
贛江西鷹潭貴溪
上聲(6)
客廣東廣州從化21
客廣東茂名信宜31 (文讀)
客廣東梅州五華31
客廣東陽江陽春31 (文讀)
客廣東東莞21
客廣東揭陽揭西21
pʰɛ
去聲(7)
官甘肅白銀會寧44
官甘肅天水清水443
官甘肅慶陽寧縣44
官甘肅定西安定44
官甘肅隴南康縣24
官寧夏固原涇源44
官寧夏固原西吉44
陰平(1)
官江蘇泰州21 (白,~火,p5)
pʰæ
去聲(4)
官山西臨汾侯馬53
客江西贛州南康53
贛湖南衡陽常寧24
贛湖南郴州安仁51
陽去(2)
閩福建三明將樂231
贛湖南株洲茶陵12
pʰa
去聲(1)
客湖南郴州桂東53
陽去(4)
官江蘇南通
徽江西景德鎮浮梁33
客福建三明寧化2
贛湖北咸寧咸安33
pʰɛe
去聲(4)
官江蘇常州金壇44
晉山西臨汾隰縣44
晉陝西延安寶塔442
晉陝西榆林榆陽52
pʰɑi
去聲(1)
官山西臨汾洪洞53 (白)
pʰɑ
去聲(1)
徽浙江杭州建德55
入聲(1)
徽安徽黃山黟縣3
pʰæe
去聲(1)
官陝西渭南合陽55
pʰᴀ
陽去(2)
徽安徽黃山祁門33
徽安徽黃山歙縣33
入聲(1)
徽安徽宣城旌德55
pʰæi
去聲(1)
官陝西銅川耀州44
pʰᴇe
去聲(1)
晉陝西榆林神木53
pʰɑe
去聲(1)
晉陝西榆林吳堡53
pʰɔ
陽去(1)
徽安徽宣城績溪322
pʰo
入聲(1)
徽江西上饒婺源53
pʰɐ
陽去(1)
贛湖北黃石陽新
pʰia
陽入(1)
平湖南永州寧遠22
b
bai
去聲(3)
湘湖南益陽安化11
湘湖南永州324
湘廣西桂林灌陽35
陽去(3)
吳浙江金華玉山31
贛江西九江星子11
湘湖南湘潭21
bɛ
陽去(3)
吳江蘇南京高淳25
吳浙江衢州開化212
吳安徽池州貴池214
bæ
陽去(2)
吳江蘇無錫江陰223
吳江蘇泰州靖江31
入聲(1)
湘湖南邵陽城步34
ba
去聲(1)
吳安徽宣城寧國31
陽去(7)
吳上海13
吳浙江溫州22
吳浙江紹興22
吳浙江舟山定海13
吳浙江台州仙居22
吳安徽黃山甘棠325
湘湖南婁底雙峰33
陽平(2)
吳浙江杭州臨安33
吳浙江寧波113
bɑ
陽去(5)
吳江蘇無錫213
吳江蘇常州24
吳浙江嘉興223
吳浙江衢州龍游231
吳浙江麗水雲和223
陽平(1)
吳浙江湖州雙林113
bᴇ
陽去(1)
吳浙江杭州13
bᴀ
陽平(1)
吳浙江寧波餘姚113
baɪ
陽去(1)
吳江蘇鎮江丹陽113
bɒ
陽去(1)
吳江蘇蘇州31
ʔb
ʔbai
陽去(6)
閩海南海口33 (文)
閩海南瓊海42
閩海南萬寧42
閩海南定安33 (拍败)
閩海南澄邁33 (文打败)
閩海南陵水41
陰平(6)
閩海南海口23 (白)
閩海南三亞33
閩海南定安213 (败坏)
閩海南澄邁22 (白拍败)
閩海南昌江23
閩海南樂東34
bʱ
bʱai
陽去(1)
贛湖南岳陽平江
bʱæ
去聲(1)
湘湖南婁底新化45
bʱa
陰去(1)
吳上海浦東新區35
ɓ
ɓai
陽去(1)
粵廣東茂名化州31
ɓa
陽平(1)
粵廣東湛江吳川31
ɦv
ɦvɛ
去聲(1)
吳安徽宣城宣州53
β
βai
陰去(1)
閩福建南平建陽332
Notes 註
敗 廢
《ABC上古漢語詞源詞典》認為:「敗」的「失敗」義有可能來自「廢」的「敗壞」義
伐 敗
劉鈞傑《同源字典再補》:伐,有敗壞義;敗,毀壞。本組字的「毀壞」義同源
敝 敗 *㡀
《漢語同源詞大典》:敝:敗衣,引申為破敗;敗:破敗。本組字皆有「破敗」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甲骨文「敗」會毀壞禮器鼎之意。本義是破壞,引申為失敗。27 字
詳解: 甲骨文從「鼎」從「攴」,會毀壞鼎之意,鼎是古代盛食物的器皿,多用於祭祀,毁壞祭器是十分嚴重的事。本義是破壞、損毁,引申為失敗。後來不從「鼎」而從「貝」,會拿棍棒之類東西毀壞貝。「貝」亦是「敗」的聲符(何琳儀、張美玲)。古文字中「鼎」、「貝」作為偏旁常常混用。金文從二「貝」,上「貝」形或省去下面兩筆,寫作「目」形。或不從「攴」而從「殳」,表示扑擊、損毁之意同。
甲骨文用作本義,表示敗壞,《合集》17318:「貞:亡(無)敗。」《合集》2274正:「敗王」,即「害王」(饒宗頤),表示對王有害。金文表示打敗,噩君啟車節:「大司馬卲陽敗晉帀(師)於襄陵之歲」。五年師[㫃史]簋:「敬母(毋)敗𨒪(績)」,表示虔敬(執事),不要戰敗。《尚書.湯誓》:「夏師敗績,湯遂從之。」陸宗達指出「𨒪」是「迹」的籀文,「敗績」的「績」本來應作「迹」,循道而行謂之「迹」,車不能循道而行謂之敗績。
戰國竹簡表示打敗,《清華簡二.繫年》簡19:「大敗衛師於睘」。《清華簡一.祭公》簡15:「藍(監)于夏商之旣敗」。《上博竹書四.曹沫之陳》簡46:「三軍大敗」。又表示失敗,《郭店竹簡.老子甲》簡11:「是以聖人亡(無)為古(故)亡(無)敗」。漢帛書也表示失敗,《馬王堆.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第3行:「或以敗,或以成」。
《說文》:「敗,毀也。从攴、貝。敗賊皆从貝,會意。贁,籒文敗从賏。」584 字相關漢字: 鼎,攴,貝,目,殳,𨒪,迹,績
Relatives 相關字
Yixiezi 異寫字 (works in progress)
Same etymological decomposition 同構字
败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1
1660
简体: 败
GKX
0471.15
康熙字典-GHZR
1565.01
汉语大字典-GZJW
070811
-GZ
baih.1.4
-G通规
1113X
-G京族
ʔbaːi6.0.0
-G古籍
00196
-HB1
B1D1
-H常用
1714
-T1
5885
全字庫-T甲表
01727
異體字字典-T本土
2284
-J0
3952
-JMJ
012985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常用
1619
学年: 4
K0
8808
-K敎育
0810
-KP0
8204
-V1
5604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bài
BAI4
(v4.0.1-6.0.0)
BAI4 JIAO1
(v3.1.0-3.2.0)
BAI4
(v2.1.0-3.0.0)
kHanyuPinlu
bài(218)
bai4(218)
(v4.0.1-6.2.0)
kHanyuPinyin
21462.020:bài
kCantonese
baai6
BAAI6
(v2.1.0-4.0.1)
kJapanese
ハイ ベ やぶれる まける やぶる
kJapaneseKun
YABURERU YABURU
kJapaneseOn
HAI BAI
kKorean
PHAY
kHangul
패:0E
패
(v5.0.0-10.0.0)
kVietnamese
bại
kTang
bhài
bhài
(v4.1.0-5.1.0)
kDefinition
be defeated, decline, fail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1-305C
1-305C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B1D1
kIRG_TSource
T1-5A75
1-5A75
(v3.0.0-5.2.0)
kIRG_JSource
J0-4754
0-4754
(v3.0.0-5.2.0)
kIRG_KSource
K0-7828
0-7828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F2A4
kIRG_VSource
V1-5824
1-5824
(v3.1.1-5.2.0)
3-2F33
(v3.1.0)
1-2F33
(v3.0.0)
kRSUnicode
66.7
kTotalStrokes
11
kIICore
ATJ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3169
kDaeJaweon
0824.020
kFennIndex
378.02
kGSR
0320f
kHanYu
21462.020
kIRGDaeJaweon
0824.020
kIRGDaiKanwaZiten
13227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21462.020
kIRGKangXi
0471.150
kKangXi
0471.150
kLau
38
kMatthews
4866
kMeyerWempe
2211
kMorohashi
13227
kNelson
4494
kSBGY
386.46 387.19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BCOK
kCihaiT
604.601
kFenn
856C
kFourCornerCode
6884.0
kFrequency
3
(v3.2.0-15.1.0)
kGradeLevel
2
kHKGlyph
1713
kPhonetic
1083
kUnihanCore2020
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B1D1
kCCCII
214247
kCNS1986
1-5A75
kCNS1992
1-5A75
kEACC
214247
kGB1
1660
kJis0
3952
kJoyoKanji
2010
kKoreanEducationHanja
2007
kKPS0
F2A4
(v3.1.1-15.0.0)
kKSC0
8808
(v2.1.0-15.0.0)
kTaiwanTelegraph
2408
kXerox
244:261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3338+66.4.7 C+3338+154.7.4
kRSKangXi
66.7
(v2.1.0-15.0.0)
異體 Variants
kSemanticVariant
U+4899<kMatthews
kSimplifiedVariant
U+8D25
kZVariant
U+8D25
(v2.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