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辶爾(.,H,J)
U+9087(Basic)
辵部14畫 共17畫 核心字
官話
er3
粵語
ji5
日語
韓語
越南
nhĩ
廣韻
日/支開/上
集韻
日/支開/上
訓読
ちかい(近い)
Sources 各源例字
G1-6547
HB1-C2E2
T1-774D
J0-6D6E
K0-6C44
KP0-FCBC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01Ad
02Ha
02Mo
03Ha
03Mo
04Mo
Comparison 用字對比
Evolution 字形演化
隸書
說文小篆
傳抄
汗簡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傳抄
三體陰符經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石經
熹平石經
石經
開成石經
印刷字體
廣韻
印刷字體
增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Calligraphy 後世書法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兒氏切近也。从辵𤕨聲。古文邇。
《字源》:形声
Meaning 字義
er3
(1)
(距离或时间)近near 闻名遐迩
(2)
接近
(3)
浅近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辵部 093
《說文解字》
兒氏切近也。从辵𤕨聲。古文邇。
《說文解字繫傳》
而俾反近也。従辵,爾聲。古文邇。
《說文解字注》
兒氏切近也。 [見《釋詁》、《小雅・毛傳》。] 从辵。爾聲。 [兒氏切。三百篇在十五部。漢人在十六部。] 古文邇。 [以尒形聲。]
《康熙字典》
【酉集下】【辵字部】 〔古文〕𨖹【廣韻】兒氏切【集韻】【韻會】忍氏切【正韻】忍止切,𠀤音爾。【說文】近也。【書·舜典】柔遠能邇。【詩·周南】父母孔邇。【左傳·文十七年】以𨻰、蔡之密邇於楚。
 又通作爾。【詩·大雅】莫遠具爾。【註】爾,近也。【儀禮·燕禮】君南鄕爾卿,卿西面北上爾大夫。【註】揖而移之近之也。
 【說文】別作𨖹,俗省作迩、𨒛。𨖹字从臸作。
考證:〔【左傳·文十七年】以陳蔡之密邇。〕
 謹照原文邇下增於楚二字。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er3 [ɐər214] ㄦˇ
粵語
ji5 [iː13] 名聞遐邇, 行遠自邇
日語
[ʑi] [漢]
[ɲi] [呉]
韓語
[i]
越南
nhĩ [ɲi3ˀ5]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支開3小韻兒氏ȵʑiɛ近也近也
刊謬補缺切韻
支開3小韻兒氏ȵʑǐe近。亦作迩、𨒛。近。亦作迩、𨒛。
集韻
支開3小韻忍氏nʑiɛ說文近也古作𨖹或作迩說文近也古作𨖹或作迩
禮部韻略
支開3小韻忍氏nʑiɛ亦作迩釋云近也亦作迩釋云近也
增韻
支開3小韻忍止nʑiɛ近也通作爾亦作迩近也通作爾亦作迩
五音集韵
脂支之開3nʑiɪ近也近也
洪武正韻
支齊小韻忍止ȵie近也通作爾俗作迩近也通作爾俗作迩
古今韻會舉要
ȵʑei說文近也从辵爾聲或作迩廣韻亦作迩集韻古作𨖹通作爾漢儒林傳文章爾雅亦通作尔詩曰莫逺具尔箋云謂進之也疏云尔是近義周禮地官肆長實相近者相尔亦近也又通作尒荀子尒則翫注與邇字同說文近也从辵爾聲或作迩廣韻亦作迩集韻古作𨖹通作爾漢儒林傳文章爾雅亦通作尔詩曰莫逺具尔箋云謂進之也疏云尔是近義周禮地官肆長實相近者相尔亦近也又通作尒荀子尒則翫注與邇字同
蒙古字韻
Zh ꡔi ꡞri()
音韻闡微
支微齊泰灰齊上聲小韻ʒi
中原音韻
支思開上聲支思ɽï
韻略易通
支辭上聲支辭ʐɿ近也近也
中州音韻
支思開上聲支思小韻ɽï近也近也
中華新韻
ɐər迩同迩同
東國正韻
ㅣㅇ 貲紫恣ɲi
戚林八音
鶯亦 之箕 陰上之箕i
分韻撮要
陽上ɲi近也近也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ȵi̯ăr
王力
ȵǐei 脂部
董同龢
ȵjer 脂部
周法高
njie 脂部
李方桂
njidx 脂部
鄭張尚芳
njelʔ 歌2部
白-沙
*n[ə][r]ʔ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nhejʔ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nhé
斯塔羅斯金西漢
nhé
斯塔羅斯金東漢
ńhé
許思萊上古
neʔ
許思萊東漢
ńeᴮ
布之道諧聲域
NE
聲首
ME
聲首
布之道擬音
neʔ
音節類型B
Dialects 方言
-
ər
上聲(28)
河北邯鄲大名55
河北邯鄲魏縣55
江蘇南京212
江蘇徐州35
江蘇淮安漣水212
安徽宿州埇橋434
安徽亳州蒙城24
山東棗莊嶧城24
山東煙台萊州55
山東煙台蓬萊214
山東泰安寧陽55
山東泰安55
山東威海環翠213
山東德州3
河南開封44
河南平頂山新華55
河南濮陽55
河南漯河召陵55
河南商丘梁園55
河南商丘睢縣55
河南信陽323
河南周口淮陽55
河南駐馬店平輿33
重慶江津42
貴州畢節3
陝西咸陽三原52
陝西漢中漢臺35
新疆吐魯番51
陽平(4)
陝西寶雞53
新疆烏魯木齊52
新疆哈密51
新疆昌吉吉木薩爾51
陰上(2)
甘肅酒泉敦煌43
青海海東循化33
陰平(1)
陝西延安寶塔213
ɯ
上聲(4)
河南洛陽53
湖北武漢42
甘肅蘭州44
甘肅張掖山丹212
ɭə
上聲(5)
山東濰坊昌邑33
山東濰坊臨朐55
山東日照東港55
山東日照五蓮55
山東臨沂莒南55
陽平(2)
山東濟南章丘55
山東濱州鄒平55
ə
上聲(1)
安徽淮北24
ɭ
上聲(4)
安徽阜陽24
安徽宿州碭山24
河南鄭州城關44
河南新鄉長垣55
ɛ
上聲(3)
安徽淮南鳳台34
青海西寧53
新疆巴音郭楞焉耆51
ɑ
上聲(1)
安徽蚌埠24
ɵ
上聲(1)
安徽銅陵樅陽224
ʅ
上聲(1)
山東菏澤單縣33
陰上(1)
甘肅臨夏43
ø
陰去(1)
上海浦東新區35
i
上聲(1)
福建福州32
l
上聲(3)
山東濱州博興44
河南許昌55
河南南陽南召33
上聲(1)
江蘇連雲港贛榆24
上聲(2)
山東東營廣饒55
山東濰坊壽光3
ʐ
ʐə
上聲(2)
山東濰坊安丘55
山東臨沂沂水44
z
陰上(1)
廣東汕頭53
zɿ
上聲(1)
浙江溫州35
ɣ
ɣɯ
上聲(1)
甘肅武威民勤212
ʀ
ʀɯ
陽平(1)
甘肅酒泉肅州53
ɦ
ɦəl
陽去(1)
上海13
n
nĩ
上聲(1)
福建廈門53
Notes 註
近 邇
《說文》「邇,近也」兩字都表示空間距離小、時間距離短、關係親近、情況相近,是同義詞。差別主要表現在使用的時代。「邇」多用於春秋以前的典籍中,如《詩經》《尚書》。春秋戰國以後多用「近」。
邇 褻
《ABC上古漢語詞源詞典》認為:「邇」的靠近義與「褻」的親暱義同源
尼 邇 暱
《ABC上古漢語詞源詞典》認為:幾個字的「近」義同源
邇 禰
劉鈞傑《同源字典補》認為:邇,近處;禰,祭祀亡父(近親)的廟
泥 𪏸 昵 柅 䛏 迡 抳 糯 停 邇 *尼
《漢語同源詞大典》:泥:泥土,黏著的混合物;𪏸:黏著;昵:親近,親暱;柅:車輪下的木塊,制止車行之物;䛏:呼人,引申為哀求,有粘滯、留止不去義;迡:《玉篇》訓「近」;抳:止;糯:糯米,黏著之物;停:停留;邇:遐邇,近也。本組字皆有「黏、止、近」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從「辵」,「爾」聲。《說文》古文作「迩」。「尔」是「爾」的省形,字形見戰國楚簡。本義是近。
45 字
 詳解: 從「辵」,「爾」聲。《說文》古文作「迩」。「尔」是「爾」的省形,字形見戰國楚簡。本義是近。《爾雅.釋詁》:「邇,近也。」《說文》:「邇,近也。从辵,爾聲。迩,古文邇。」如《上博竹書一.緇衣》簡22:「此㠯(以)迩(邇)者不惑,而遠者不[𠤕心](疑)。」傳世古書的用例如《論語.陽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

  甲金文未見「邇」,以「𤞷」(從「犬」,「埶」省聲)表示「邇」。如《合集》30273:「…才(在)𤞷(邇)[𠇦土]。」「[𠇦土]」似是性質跟後世的行宮相類的一種建築。(裘錫圭)又如大克鼎:「[卣頁](柔)遠能𤞷(邇)。」與《詩.大雅.生民》「柔遠能邇」同,意指安定遠方近方之人,使國家穩定。299 字相關漢字: 辵,爾,迩,尔,𤞷,犬,埶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1 6939 简体: 迩 GKX 1267.04 康熙字典-GHZR 4150.01 汉语大字典-G通规 3983X -G古籍 02302 -HB1 C2E2 -H常用 4165 -T1 8745 全字庫-T甲表 04195 異體字字典-T本土 5692 -J0 7778 注: 78:迩 JMJ 026185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 IVS: E0104 JMJ 026186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MJ 026187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 IVS: E0103 J表外 0756 -K0 7636 -K人名 一..3961 -KP0 9228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ěr
ER3 (v2.1.0-6.0.0)
kHanyuPinyin
63891.110:ěr
kXHC1983
0288.061:ěr
0288.061:ěr (v5.1.0)
kCantonese
ji5
YI5 (v2.1.0-4.0.1)
kJapanese
ジ ニ
kJapaneseKun
CHIKAI CHIKASHI CHIKA
kJapaneseOn
JI NI
kKorean
I
kHangul
이:0N
(v5.0.0-10.0.0)
kDefinition
be near, be close; recently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1-6547
1-6547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C2E2
kIRG_TSource
T1-774D
1-774D (v3.0.0-5.2.0)
kIRG_JSource
J0-6D6E
0-6D6E (v3.0.0-5.2.0)
kIRG_KSource
K0-6C44
0-6C44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FCBC
kRSUnicode
162.14
kTotalStrokes
17
18 (v3.1.0-6.0.0)
kIICore
ATJ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DaeJaweon
1765.140
kFennIndex
125.05
kGSR
0359c
kHanYu
63891.110
kIRGDaeJaweon
1765.140
kIRGDaiKanwaZiten
39193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63891.110
kIRGKangXi
1267.040
kKangXi
1267.040
kKarlgren
13
kMatthews
1755
kMeyerWempe
862c
kMorohashi
39193 39193:E0102
39193 (v2.1.0-15.0.0)
kNelson
4751
kSBGY
245.12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YMFB
kCihaiT
1334.604
kFenn
564G
kFourCornerCode
3130.2
kHKGlyph
4163
kPhonetic
1547
kUnihanCore2020
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C2E2
kCCCII
215C5A
kCNS1986
1-774D
kCNS1992
1-774D
kEACC
215C5A
kGB1
6939
kJis0
7778
kKoreanName
2015
kKPS0
FCBC (v3.1.1-15.0.0)
kKSC0
7636 (v2.1.0-15.0.0)
kTaiwanTelegraph
6705
kXerox
265:266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6893+162.4.14 V+7872+162.4.5 V+14228+162.3.14
kRSKangXi
162.14 (v2.1.0-15.0.0)
異體 Variants
kSemanticVariant
U+8FE9<kMatthews
kSimplifiedVariant
U+8FE9
kZVariant
U+8FE9 (v2.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