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巩革(.,H,T)
U+978F(Basic)
革部6畫 共15畫 核心字
官話
gong3
粵語
gung2
日語
キョウ
韓語
越南
củng
廣韻
見/鍾/上
集韻
見/鍾三/上
訓読
かたい(固い)
かためる(固める)
つかねる(束ねる)
Sources 各源例字
G1-392E
HB1-BE64
T1-6F6D
J0-705F
K0-4D79
V1-6B65
KP0-D0C5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01Ha
01Mo
02Ha
02Mo
Comparison 用字對比
Evolution 字形演化
說文小篆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石經
開成石經
印刷字體
廣韻
印刷字體
增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Calligraphy 後世書法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居竦切以韋束也。《易》曰:「鞏用黃牛之革。」从革𢀜聲。
《字源》:形声
Meaning 字義
gong3
(1)
用皮革束物
(2)
牢固to consolidate 巩固
(3)
勤劳
(4)
用同「栱」 建筑物立柱与横梁之间成弓形的承重结构
gong3
(1)
立柱和横梁之间成弓形的承重结构 其与方形木块纵横交错层叠构成枓栱,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兼有装饰效果,为我国传统建筑造型的主要特征之一
(5)
通「恐」(kong3) 恐惧
kong3
(1)
畏惧;害怕to fear 恐惧
(6)
烘焙
(7)
春秋时国名 故地在今河南省巩义市境
(8)
地名 1.县名 本周巩伯邑,秦置巩县,汉属河南郡,治所在今河南省巩义市境 2.州名 a.宋改渭州置 治所在陇西县 辖境相当今甘肃省陇西县、通渭县、漳县、武山县、定西县等地 b.唐仪凤二年(公元677年)置,治所在今四川省珙县南
(9)
(壯)
壯字用同「皷」
(壯)
gyong 鼓
(喃)
củng 詞:củng cố 義:to foster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革部 011
《說文解字》
居竦切以韋束也。《易》曰:「鞏用黃牛之革。」从革𢀜聲。
《說文解字繫傳》
矩竦反以韋束也。《易》曰:「鞏用黃牛之革。」故從革鞏聲。
《說文解字注》
居竦切㠯韋束也。 [《大雅》。藐藐昊天。無不克鞏。毛曰:鞏,固也。此引伸之義也。] 易曰:鞏用黃牛之革。 [革初九辭。王弼曰:鞏,固也。按此與卦名之革相反而相成。] 从革。𢀜聲。 [居竦切。古音在三部。見《詩・瞻卬》。]
《康熙字典》
【戌集中】【革字部】 【唐韻】【正韻】居竦切【集韻】【韻會】古勇切,𠀤音拱。【說文】以韋束也。【易·革卦】鞏用黃牛之革。
 又【爾雅·釋詁】鞏,固也。【又】硈,鞏也。【註】硈然堅固。【詩·大雅】藐藐昊天,無不克鞏。
 又【揚子·方言】鞏,火乾也。凡有汁而乾謂之煎,東齊謂之鞏。
 又國名。【左傳·昭十五年】闕鞏之甲,武所以克商也。【註】闕鞏國所出鎧。
 又【廣韻】縣名。【左傳·昭二十五年】尹文公涉於鞏。【註】於鞏縣涉洛水也。
 又羌名。【前漢·趙充國傳】煎鞏,黃羝之屬。【後漢·順帝紀】討鞏唐羌。
 又州名。【韻會】唐渭州,宋攺鞏州。
 又姓。【左傳·成二年】晉侯使鞏朔獻齊捷於周。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gong3 [kʊŋ214] ㄍㄨㄥˇ
粵語
gung2 [kuːŋ35] 鞏固
日語
キョウ [kʲoː] [漢]
[kɯ] [呉]
韓語
[koŋ]
越南
củng [kuŋ313]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3小韻居悚kioŋ輞也輞也
刊謬補缺切韻
3小韻居悚kĭwoŋ以皮束牪。又縣名,在河南。以皮束牪。又縣名,在河南。
集韻
鍾三3小韻古勇kiuoŋ說文以韋束也引易鞏用黃牛之革一曰固也亦縣名又姓說文以韋束也引易鞏用黃牛之革一曰固也亦縣名又姓
禮部韻略
鍾三3小韻居悚kiuoŋ手也說文以韋束也又縣名在河南亦姓手也說文以韋束也又縣名在河南亦姓
增韻
鍾三3小韻居悚kiuoŋ固也以皮束物也又姓方言齊謂火乾為鞏從卂俗作鞏今正固也以皮束物也又姓方言齊謂火乾為鞏從卂俗作鞏今正
五音集韵
3kioŋ以皮束物又縣名在河南亦姓左傳晉大夫鞏朔以皮束物又縣名在河南亦姓左傳晉大夫鞏朔
洪武正韻
東撮小韻居竦kyuŋ固也以皮束物也又姓方言齊謂火乾爲鞏从卂俗作鞏固也以皮束物也又姓方言齊謂火乾爲鞏从卂俗作鞏
古今韻會舉要
kiuŋ說文●从韋束也引易鞏用黄牛之革从革巩聲一曰固也又方言齊謂火乾為鞏又縣名在河南伯國左傳商有鞏亳之命又州名唐渭州宋改鞏州又姓晉大夫鞏朔〇毛氏曰从●當作巩俗作鞏說文●从韋束也引易鞏用黄牛之革从革巩聲一曰固也又方言齊謂火乾為鞏又縣名在河南伯國左傳商有鞏亳之命又州名唐渭州宋改鞏州又姓晉大夫鞏朔〇毛氏曰从●當作巩俗作鞏
蒙古字韻
g ꡂÿung ꡦꡟꡃkyuŋ()
音韻闡微
東冬庚蒸青撮上聲小韻kyŋ
中原音韻
東鍾合上聲東鍾kuŋ
韻略易通
東洪合舒上聲東洪kuŋ固也以皮束物又鞏昌府固也以皮束物又鞏昌府
中州音韻
東鍾合上聲東鍾小韻kuŋ固也以皮束也固也以皮束也
中華新韻
ㄨㄥ kʊŋ
東國正韻
ㅗㆁ 公拱貢穀koŋ
戚林八音
銀恭 陰上銀恭kyŋ
分韻撮要
陰上koŋ同也以皮束物同也以皮束物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西漢
東漢
齊梁陳北周隋
冬鍾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ki̯uŋ
王力
kǐwɔŋ 東部
董同龢
kjuŋ 東部
周法高
kjewŋ 東部
李方桂
kjuŋx 東部
鄭張尚芳
koŋʔ 東0部
白-沙
*k(r)oŋʔ
許思萊上古
koŋʔ
許思萊東漢
kuoŋᴮ
布之道諧聲域
KOŊ
聲首
布之道擬音
koŋʔ
音節類型B
Dialects 方言
k
kuŋ
上聲(53)
北京214
河北邯鄲大名55
河北邯鄲魏縣55
江蘇徐州35
江蘇連雲港贛榆24
安徽淮北24
安徽阜陽24
安徽宿州埇橋434
山東濟南55
山東棗莊嶧城24
山東東營廣饒55
山東東營利津
山東煙台萊州55
山東煙台3
山東濰坊昌邑33
山東濰坊臨朐55
山東濟寧3
山東泰安寧陽55
山東泰安55
山東臨沂莒南55
山東臨沂平邑3
山東德州3
山東聊城3
山東菏澤單縣33
河南鄭州城關44
河南開封44
河南洛陽53
河南平頂山新華55
河南新鄉長垣55
河南濮陽55
河南許昌55
河南漯河召陵55
河南南陽南召33
河南商丘梁園55
河南商丘睢縣55
河南信陽323
河南周口淮陽55
湖南張家界大庸41
湖南郴州53
湖南永州寧遠45
廣西柳州雒容52
廣西桂林臨桂42
陝西西安53
陝西咸陽三原52
陝西漢中漢臺35
甘肅武威民勤212
新疆巴音郭楞焉耆51
安徽宣城寧國214
江西贛州寧都214
福建三明泰寧354
湖南永州53
廣西桂林灌陽55
廣西桂林朝陽23
陰上(14)
甘肅臨夏43
廣西南寧馬山31
廣西南寧35
廣西南寧賓陽33
廣西柳州融水55
廣西梧州蒙山42
廣西北海35
廣西欽州35
廣西欽州靈山55
廣西貴港桂平35
廣西貴港南江34
廣西百色35
廣西河池宜州42
廣西崇左寧明35
陽平(7)
山東濟南章丘55
山東淄博博山3
山東濱州鄒平55
陝西寶雞53
新疆烏魯木齊52
新疆哈密51
新疆昌吉吉木薩爾51
陰去(1)
廣西桂林臨桂33
陰平(1)
山東濰坊壽光1
陽去(1)
廣東韶關新豐31
koŋ
上聲(47)
江蘇南京212
江蘇連雲港
江蘇淮安漣水212
江蘇揚州
江蘇泰州213
安徽蕪湖213
安徽蚌埠24
安徽淮南鳳台34
安徽安慶213
安徽阜陽潁上35
安徽亳州蒙城24
山東青島即墨3
山東煙台蓬萊214
山東威海環翠213
山東臨沂沂水44
山東濱州博興44
湖北武漢42
湖北宜昌42
湖北襄陽襄樊55
湖南常德31
湖南懷化會同24
湖南湘西吉首53
重慶江津42
四川成都53
四川自貢53
四川南充53
四川達州達縣53
四川雅安漢源53
四川涼山西昌45
貴州貴陽42
貴州遵義53
貴州畢節3
貴州黔東南丹寨55
貴州黔東南黎平31
雲南昆明53
雲南昭通53
雲南紅河蒙自31
雲南大理53
江蘇蘇州52
浙江溫州35
安徽宣城宣州214
廣東中山隆都24 (鞏固。)
湖南長沙41
廣東深圳寶安11 (鞏固。)
廣東珠海前山13 (鞏固。)
廣東中山石岐213 (鞏固。)
澳門13 (鞏固。)
陰上(17)
上海浦東新區33
浙江杭州53
浙江衢州開化53
浙江麗水雲和53
安徽黃山甘棠35
廣東韶關35 (鞏固。)
廣東珠海斗門55 (鞏固。)
廣東佛山35 (鞏固。)
廣東佛山順德24 (鞏固。)
廣東肇慶35
廣東肇慶封開52
廣東清遠35 (鞏固)
廣東清遠連山55 (鞏固。)
廣東雲浮35
廣東雲浮羅定35
香港35 (鞏固。)
廣東韶關35 (鞏固)
陰去(3)
上海35
浙江衢州龍游52
湖南永州寧遠55 (鞏固。)
陽去(1)
安徽池州貴池214
kɔŋ
上聲(1)
安徽宿州碭山24
陰上(8)
廣東江門白沙45 (鞏固。)
廣西百色那畢33
廣西賀州信都52
廣西來賓武宣45
廣西柳州融水55 (鞏固。)
廣西百色田東33 (鞏固。)
廣西崇左扶綏33 (鞏固。)
雲南文山富寧33 (鞏固。)
kəŋ
上聲(7)
安徽合肥24
山東濰坊安丘55
山東日照東港55
山東日照五蓮55
江西贛州南康42
廣東韶關南雄31
廣東惠州35 (鞏固。)
kiuŋ
上聲(2)
廣東梅州五華31
江西撫州黎川44
陰上(1)
福建南平浦城44
kuə̃
上聲(2)
甘肅張掖山丹212
青海西寧53
陰上(1)
甘肅酒泉敦煌43
kioŋ
陰上(1)
江西上饒廣豐52
kuəŋ
上聲(2)
河南駐馬店平輿33
山西太原53
kyŋ
上聲(1)
福建寧德古田42
kaŋ
上聲(1)
江西九江修水21
kʌŋ
陰上(1)
江蘇南通
kuən
上聲(1)
安徽銅陵樅陽224
kuə̃ɣ
陰平(1)
陝西延安寶塔213
kun
上聲(1)
甘肅蘭州44
kũŋ
陽平(1)
甘肅酒泉肅州53
kvən
陰上(1)
青海海東循化33
kuɤŋ
上聲(1)
新疆吐魯番51
kuoŋ
陰上(1)
廣西貴港平南45
kyuŋ
上聲(1)
福建三明泰寧354
kən
上聲(1)
湖南湘潭42 ((~固))
kan
上聲(1)
湖南婁底雙峰31
kʊŋ
陰上(1)
廣東廣州35
kie
陰上(1)
湖南永州道縣55
køŋ
陰上(1)
廣西南寧亭子33 (鞏固。)
kiaŋ
陰上(1)
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24
kɛŋ
陰上(1)
廣西賀州九都話55
kʰuŋ
上聲(3)
廣東廣州從化21 (鞏固。)
廣東深圳31 (鞏固。)
廣西玉林博白21 (鞏固。)
陰上(3)
廣西玉林北流42
廣西玉林北流35
廣西崇左24
陽平(1)
寧夏銀川3 (~固)
陽上(1)
廣西梧州藤縣35 (鞏固。)
kʰoŋ
上聲(1)
湖北黃岡紅安
陰上(2)
廣東東莞35 (鞏固。)
廣西玉林福綿33 (鞏固。)
陰平(1)
香港新界232 (鞏固。)
kʰɔŋ
上聲(1)
福建南平建甌21
kʰiuŋ
上聲(2)
廣東梅州梅縣31
廣東東莞21 (鞏固。)
kʰioŋ
陰上(2)
廣東汕頭53
廣東潮州53
kʰyŋ
上聲(1)
福建福州32
kʰiɔŋ
上聲(1)
福建廈門53
kʰəuŋ
陰上(1)
廣西玉林博白33
tɕyoŋ
上聲(1)
浙江台州仙居423
t
taŋ
陰上(1)
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24
Notes 註
鞏 巩
「巩」古义为拥抱,「鞏」的声符是「巩」,义为「鞏固」等。简化后「鞏」并入「巩」,增加了「巩」的含义。
鞏 䂬 固 *巩
《漢語同源詞大典》:鞏:以皮革束物,引申為堅固、牢固;䂬:水邊大石,寓堅固義;固:堅固。本組字皆有「堅固」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錮 痼 凅 堌 崓 婟 鞏 固
《漢語同源詞大典》:錮:鑄塞,以金屬溶液填塞,即加固;痼:頑疾,頑固的疾病;凅:因寒冷而凝固;堌:土城,土之牢固、堅固者;崓:四周陡峭頂端較平的山;婟:貪戀,留戀不去,即頑固;鞏:鞏固;固:加固。本組字皆有「加固」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從「革」,「巩」聲,本義為用熟牛皮束物。
20 字
 詳解: 從「革」,「巩」聲,本義為用熟牛皮束物。《說文》:「以韋束也。《易》曰:鞏用黃牛之革。从革,巩聲。」《易‧革》:「鞏用黃牛之革。」高亨注:「鞏,束而縛之也。」

  「鞏」也指束物的皮帶。明沈鯨《雙珠記‧術士玄謀》:「救災厄如去鞏。」

  「鞏」可表示牢固。《詩‧大雅‧瞻卬》:「藐藐昊天,無不克鞏。」毛傳:「鞏,固也。」

  「鞏」也表示勤勞。《文選‧班固〈典引〉》:「榮鏡宇宙,尊亡與亢,乃始虔鞏勞謙,兢兢業業。」蔡邕注:「鞏亦勞也。」213 字相關漢字: 革,巩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1 2514 简体: 巩 GKX 1387.28 康熙字典-GHZR 4619.01 汉语大字典-GZ gyong.0.6 -G通规 0361X -G古籍 02927 -G古壮文 21FDF -HB1 BE64 -H常用 4477 -T1 7977 全字庫-T甲表 04516 異體字字典-T本土 6107 -J0 8063 -JMJ 027983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MJ 027984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 IVS: E0102 K0 4589 -K人名 一..0439 -KP0 4837 -V1 7569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gǒng
GONG3 (v2.1.0-6.0.0)
kHanyuPinlu
gǒng(125)
gong3(125) (v4.0.1-6.2.0)
kHanyuPinyin
74333.040:gǒng
kXHC1983
0387.011:gǒng
0387.011:gǒng (v5.1.0)
kCantonese
gung2
GUNG2 (v2.1.0-4.0.1)
kJapanese
キョウ ク かたい
kJapaneseKun
KATAI
kJapaneseOn
KYOU
kKorean
KONG
kHangul
공:0N
(v5.0.0-10.0.0)
kVietnamese
củng
kDefinition
bind; firm, secure, strong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1-392E
1-392E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BE64
kIRG_TSource
T1-6F6D
1-6F6D (v3.0.0-5.2.0)
kIRG_JSource
J0-705F
0-705F (v3.0.0-5.2.0)
kIRG_KSource
K0-4D79
0-4D79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D0C5
kIRG_VSource
V1-6B65
1-6B65 (v3.1.1-5.2.0)
3-432E (v3.1.0)
1-432E (v3.0.0)
kRSUnicode
177.6
kTotalStrokes
15
kIICore
ATJ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1887
kDaeJaweon
1902.090
kFennIndex
278.09
kGSR
1172c'
kHanYu
74333.040
kIRGDaeJaweon
1902.090
kIRGDaiKanwaZiten
42819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74333.040
kIRGKangXi
1387.280
kKangXi
1387.280
kKarlgren
470
kLau
1006
kMatthews
3718
kMeyerWempe
1341
kMorohashi
42819 42819:E0101
42819 (v2.1.0-15.0.0)
kNelson
5097
kSBGY
239.11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MNTLJ
kCihaiT
1467.203
kFenn
8G
kFourCornerCode
1750.6
kFrequency
5 (v3.2.0-15.1.0)
kGradeLevel
6
kHKGlyph
4474
kPhonetic
689
kUnihanCore2020
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BE64
kCCCII
216023
kCNS1986
1-6F6D
kCNS1992
1-6F6D
kEACC
216023
kGB1
2514
kJis0
8063
kKoreanName
2015
kKPS0
D0C5 (v3.1.1-15.0.0)
kKSC0
4589 (v2.1.0-15.0.0)
kTaiwanTelegraph
7255
kXerox
256:363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7160+177.9.6
kRSKangXi
177.6 (v2.1.0-15.0.0)
異體 Variants
kSimplifiedVariant
U+5DE9
kZVariant
U+5DE9 (v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