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艹高(.,H,J,K)
U+84BF(Basic)
艸部10畫 共13畫 核心字
官話
hao1
gao3
粵語
hou1
日語
コウ
韓語
越南
hao
廣韻
曉/豪/平
集韻
曉/豪/平
見/豪/上
訓読
よもぎ(蓬)
Sources 各源例字
G0-5D6F
HB1-BB55
T1-6A5D
J0-6866
K0-7B5A
KP0-F4B5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01Ha
01Mo
02Ha
02Mo
03Ha
Comparison 用字對比
Evolution 字形演化
甲骨文
無名組
戰國
金文
戰國
楚(戰國)
簡帛
包山
楚(戰國)
簡帛
上博
隸書
說文小篆
印刷字體
廣韻
印刷字體
增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Calligraphy 後世書法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呼毛切菣也。从艸高聲。
《字源》:形声
Meaning 字義
hao1
(1)
菊科蒿属植物artemisia
(2)
远望
(3)
通「耗」 消耗;枯竭
hao4
(4)
消费to consume, to dawdle 消耗
(4)
通「歊」(xiao1) 气蒸出貌
xiao1
(1)
气上升
(5)
春秋齐邑名 在今山东省新泰市西北
(6)
gao3
(7)
同「稾」 谷类的茎秆
gao3
(1)
谷类的茎秆
稿 gao3
(1)
禾秆 也作「槀」straw
(方)
官话 他 南京 xɔo˧˩ (同音字)食油或含油食物因時間長而變味發黃、吃起來嗆喉嚨:豬油都~了(南京)
(喃)
khao 詞:khao tử cán nhi (rau tần ô, giống rau cúc) 義:type of vegetable like coronarium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艸部 431
《說文解字》
呼毛切菣也。从艸高聲。
《說文解字繫傳》
治牢反菣也。從艸高聲。
《說文解字注》
呼毛切菣也。 [《釋艸》、《小雅・毛傳》同。陸璣曰:靑蒿也。] 从艸。高聲。 [呼毛切。二部。籒文作𦿣。]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呼高切,好平聲。【說文】菣也。【詩·小雅】食野之蒿。【傳】蒿,菣也。【禮·月令註】蒿亦蓬蕭之屬。【爾雅·釋草】蘩之醜,秋爲蒿。【註】春時各有種名,至秋老成,通呼爲蒿。【陸佃·詩疏】蒿,草之高者。
 又焄蒿,氣蒸出貌。【禮·祭義】其氣發揚于上,爲昭明焄蒿悽愴,此百物之精也。
 又耗也。【楚語】使民蒿焉。
 又【莊子·騈拇篇】今之君子蒿目而憂世之患。【註】蒿易棲塵,喩君子眯眼塵中也。
 又地名。【穀梁傳·桓十五年】公會齊侯于蒿。
 又姓。【通志·氏族略】蒿氏。【註】見《姓苑》。
 又【韻會】呼侯切,讀齁。【易林】堅冰黃鳥,常哀悲愁。不見白粒,但見藜蒿。
 又【篇海】與藳同。◎按蒿名類甚多,《正字通》載簍蒿、薌蒿等,今皆刪去。詳蔞、薌等本字註。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hao1 [xɑu55] ㄏㄠ
gao3 [kɑu214] ㄍㄠˇ
粵語
hou1 [hou5] 蒿目(極目遠望), 蒿萊(荒野、衰竭), 茼蒿
日語
コウ [koː] [呉漢]
韓語
[ho]
越南
hao [haw33]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1小韻呼毛xɑu蓬蒿又姓出姓苑呼毛切七蓬蒿又姓出姓苑呼毛切七
刊謬補缺切韻
1豪󠄁小韻呼髙xɑu呼髙反。蓬蒿。五。九。呼髙反。蓬蒿。五。九。
集韻
1𩫞小韻呼高xɑu呼髙切說文菣也呼髙切說文菣也
1小韻古老kɑu說文稈也或作藳菒蒿說文稈也或作藳菒蒿
禮部韻略
1小韻呼高xɑu呼髙切釋云蓬蒿亦死人里說文菣也詩食野之蒿呼髙切釋云蓬蒿亦死人里說文菣也詩食野之蒿
增韻
1小韻呼高xɑu呼髙切蓬蕭之屬呼髙切蓬蕭之屬
五音集韵
1xɑu呼毛切蓬蒿又姓出姓苑十四呼毛切蓬蒿又姓出姓苑十四
1kɑu=稾:禾稈又稾本草剏之本=稾:禾稈又稾本草剏之本
洪武正韻
爻開小韻呼高xau呼髙切蓬蕭之屬呼髙切蓬蕭之屬
古今韻會舉要
xau呼高切羽次凊音說文𦱽也从艸高聲爾雅蘻之𩔖秋為蒿言蘻蕭蔚莪之𩔖春生氣味既異其名不同至秋老成則皆為蒿矣陸佃曰蒿草之高者錢氏曰蓬蒿也詩彼茁者蓬又𦱽青蒿也詩鹿鳴食野之蒿爾雅郭云今人呼青蒿又蔚牡𦱽也牡𦱽牡蒿也詩匪莪伊蔚三月始生七月華華似胡麻華而赤八月為角角似小豆角鋭而長又蘩皤蒿也一曰白蒿春生秋香美可食又可蒸詩于以采蘩孔疏云此言沼沚澗中者謂於其旁采之非水菜也又蕭薌蒿也一曰荻詩彼采蕭兮蓼彼蕭斯采蕭穫菽爾雅亦云牛尾蒿狀似白蒿白葉莖麤科多者數十莖可作燭祭祀以脂𤑔之詩取蕭祭脂又苹藾蒿也詩食野之苹爾雅陸云葉青白色莖似箸而輕肥始生香可生食又可烝食又莪蘿蒿也詩菁菁者莪陸云頗似蔞蒿又禮記祭義焄蒿悽愴注蒿謂氣烝出貌又莊子蒿目而憂世之患注謂蒿細弱隂潤最易棲塵言眯眼塵中也又姓出姓苑呼高切羽次凊音說文𦱽也从艸高聲爾雅蘻之𩔖秋為蒿言蘻蕭蔚莪之𩔖春生氣味既異其名不同至秋老成則皆為蒿矣陸佃曰蒿草之高者錢氏曰蓬蒿也詩彼茁者蓬又𦱽青蒿也詩鹿鳴食野之蒿爾雅郭云今人呼青蒿又蔚牡𦱽也牡𦱽牡蒿也詩匪莪伊蔚三月始生七月華華似胡麻華而赤八月為角角似小豆角鋭而長又蘩皤蒿也一曰白蒿春生秋香美可食又可蒸詩于以采蘩孔疏云此言沼沚澗中者謂於其旁采之非水菜也又蕭薌蒿也一曰荻詩彼采蕭兮蓼彼蕭斯采蕭穫菽爾雅亦云牛尾蒿狀似白蒿白葉莖麤科多者數十莖可作燭祭祀以脂𤑔之詩取蕭祭脂又苹藾蒿也詩食野之苹爾雅陸云葉青白色莖似箸而輕肥始生香可生食又可烝食又莪蘿蒿也詩菁菁者莪陸云頗似蔞蒿又禮記祭義焄蒿悽愴注蒿謂氣烝出貌又莊子蒿目而憂世之患注謂蒿細弱隂潤最易棲塵言眯眼塵中也又姓出姓苑
蒙古字韻
h ꡜaw ꡓxaw()
音韻闡微
蕭肴豪開陰平小韻xau
中原音韻
蕭豪開一陰平蕭豪xɑu
韻略易通
蕭豪開陰平蕭豪xau草名草名
中州音韻
蕭豪開平聲蕭豪小韻xɑu蓬~蓬~
中華新韻
陰平xɑu
東國正韻
ㅗㅱ 高杲誥hou
戚林八音
歌高 陰平歌高
分韻撮要
陰平hu蓬蒿草名蓬蒿草名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北魏後期北齊
齊梁陳北周隋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xog
王力
hau 宵部
董同龢
xɔ̂ɡ 宵部
周法高
xaw 宵部
李方桂
hagw 宵部
鄭張尚芳
qʰaːw 宵1部
白-沙
*qʰˤaw
許思萊上古
hâu
許思萊東漢
hɑu
布之道諧聲域
KAU
聲首
KAUK
聲首
布之道擬音
hˤau
音節類型A
Dialects 方言
x
陰平(61)
江蘇徐州213
江蘇連雲港
江蘇連雲港贛榆214
江蘇揚州
江蘇泰州21
安徽蕪湖31
安徽蚌埠212
安徽淮南鳳台213
安徽淮北213
安徽銅陵樅陽21 (蓬~)
安徽安慶11
安徽阜陽212
安徽阜陽潁上213
安徽宿州碭山213
安徽亳州蒙城213
山東濟南213
山東濟南章丘213
山東青島即墨1
山東淄博博山1
山東棗莊嶧城213
山東東營廣饒213
山東東營利津
山東煙台萊州213
山東煙台蓬萊313
山東濰坊安丘213
山東濰坊昌邑213
山東濰坊臨朐213
山東濰坊壽光1
山東濟寧1
山東泰安寧陽214
山東泰安213
山東日照東港213
山東日照五蓮213
山東臨沂莒南213
山東臨沂沂水213
山東德州1
山東聊城1
山東濱州博興213
山東濱州鄒平214
河南洛陽33
河南漯河召陵24
河南南陽南召14
河南駐馬店平輿212
雲南昆明44
陝西寶雞44
陝西延安寶塔213
甘肅蘭州53
甘肅武威民勤44
甘肅張掖山丹24
甘肅酒泉肅州55
甘肅酒泉敦煌24
甘肅臨夏243
青海西寧44
新疆烏魯木齊44
新疆昌吉吉木薩爾44
新疆巴音郭楞焉耆44
安徽池州貴池31
安徽宣城寧國55
安徽宣城宣州31
福建寧德柘榮42 (文蒿。)
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52 (蓬蒿。)
xau
陰平(35)
河北邯鄲大名33
河北邯鄲魏縣24
山東威海環翠53
山東臨沂平邑1
山東菏澤單縣213
河南開封35
河南平頂山新華35
河南新鄉長垣24
河南濮陽34
河南許昌24
河南周口淮陽24
湖北武漢55
湖北宜昌55
湖北荊門鍾祥24
湖北黃岡紅安
湖北天門55
湖南常德44
湖南湘西吉首55
廣西柳州雒容33 (蓬蒿。)
廣西桂林臨桂33 (蓬蒿。)
重慶55
重慶江津55
四川成都44
四川南充55
四川達州達縣55
四川雅安漢源55
四川涼山西昌33
貴州貴陽55
貴州遵義55
貴州黔東南黎平33
陝西西安21
陝西咸陽三原31
湖南長沙33
廣西桂林灌陽22 (蓬蒿。)
廣西賀州九都話24 (蓬蒿。)
平聲(1)
山西太原11
xao
陰平(2)
河南商丘梁園24
貴州黔東南丹寨33
去聲(1)
山東煙台5 (蓬~)
xaɔ
陰平(4)
河南鄭州城關24
雲南昭通44
雲南紅河蒙自44
雲南大理44
xɔu
陰平(1)
河南信陽33
xəu
陰平(1)
浙江麗水雲和324
xɑu
陰平(2)
河南商丘睢縣24
青海海東循化13
平聲(1)
新疆吐魯番214
xɑɔ
陰平(2)
江蘇常州金壇31
安徽宿州埇橋212
陰平(1)
安徽黃山甘棠53
xɔo
陰平(1)
江蘇南京31
陰平(1)
江蘇南通
xuei
陰平(1)
湖北襄陽襄樊34
xɒu
陰平(1)
陝西漢中漢臺55
陰平(1)
江蘇無錫55
xɑɤ
陰平(1)
江蘇常州44
xɐɯ
陰平(1)
浙江金華玉山33
xəɯ
陰平(1)
浙江衢州開化45
xa
陰平(1)
湖南永州道縣54 (蓬蒿。印刷誤為35,此地陰平應為54。)
陰平(1)
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52 (蓬蒿。)
h
陰平(7)
寧夏銀川1 (~青)
上海浦東新區53
浙江杭州33
浙江寧波52
浙江嘉興51
浙江湖州雙林44
廣西桂林平樂53 (蓬蒿。)
hau
陰平(12)
福建寧德古田55
廣東汕頭33
廣西貴港平南33 (蓬蒿。)
廣西南寧馬山33 (蓬蒿。)
廣東江門白沙23 (蓬蒿。)
廣西玉林博白55 (蓬蒿。)
廣西百色那畢53 (蓬蒿。)
廣西來賓武宣55 (蓬蒿。)
廣西崇左52 (蓬蒿。)
廣西桂林朝陽43 (蓬蒿。)
廣西百色田東54 (蓬蒿。)
廣西崇左扶綏53 (蓬蒿。)
hou
陰平(11)
廣東中山隆都55 (蓬蒿。)
廣東珠海前山55 (蓬蒿。)
廣東佛山順德53 (蓬蒿。)
廣東肇慶55
廣東中山石岐55 (蓬蒿。)
廣東雲浮55
廣東雲浮羅定55
廣西桂林臨桂45 (蓬蒿。)
廣西河池宜州53 (蓬蒿。)
香港55 (蓬蒿。)
澳門55 (蓬蒿。)
hɐu
陰平(6)
廣西北海55 (蓬蒿。)
廣西欽州55 (蓬蒿。)
廣西貴港桂平55 (蓬蒿。)
廣西貴港南江44 (蓬蒿。)
廣西玉林北流55 (蓬蒿。)
廣西崇左寧明53 (蓬蒿。)
hao
陰平(2)
浙江台州仙居334
雲南文山富寧44 (蓬蒿。)
hɔu
陰平(3)
廣東東莞213 (蓬蒿。)
廣西欽州靈山21 (蓬蒿。)
廣西賀州信都44 (蓬蒿。)
həu
陰平(2)
廣西梧州蒙山53 (蓬蒿。)
廣西柳州融水53 (蓬蒿。)
陰平(3)
江蘇無錫江陰51
江蘇泰州靖江433
浙江寧波餘姚324
hu
陰平(3)
廣西南寧55
廣西柳州融水52 (蓬蒿。)
廣西百色55 (蓬蒿。)
陰平(1)
浙江溫州33 ((~菜))
ho
陰平(1)
福建廈門55
hɐɤ
陰平(1)
江蘇鎮江丹陽42
陰平(1)
浙江溫州33
hɑɒ
陰平(1)
浙江紹興52
haɯ
陰平(1)
湖南湘潭33 ((茼~))
hi
陽入(1)
湖南永州寧遠22 (蓬蒿。)
k
陰平(1)
廣東廣州從化44 (蓬蒿。)
kau
陰平(4)
廣東深圳33 (蓬蒿。)
廣東惠州33 (蓬蒿。)
廣東東莞33 (蓬蒿。)
廣西玉林北流55 (蓬蒿。)
陰上(2)
廣東清遠35 (蓬蒿)
廣西南寧亭子33 (蓬蒿。)
上聲(1)
福建南平建甌21
kou
陰平(4)
廣東韶關55 (蓬蒿。)
廣東深圳寶安55 (蓬蒿。)
廣東珠海斗門33 (蓬蒿。)
廣東韶關55 (蓬蒿)
陰上(1)
廣東佛山35 (蓬蒿。)
kɐu
陰平(1)
廣西玉林福綿54 (蓬蒿。)
kəu
陰平(1)
香港新界232 (蓬蒿。)
ko
陰平(1)
廣東清遠連山53 (蓬蒿。)
ɕ
ɕyŋ
陰平(1)
山東臨沂平邑1
χ
χɔ
陰平(1)
新疆哈密55
kʰœu
陰平(1)
廣西南寧賓陽35 (蓬蒿。)
Notes 註
蒿 歊 豪 熇 鰝 塙 篙 䯪 嗃 毫 𤠖 鶮 高
《漢語同源詞大典》:蒿:蒿草,其形高;歊:氣上升,趨於高處;豪:豪豬,有長刺;熇:火力大;鰝:大海蝦;塙:土高;篙:撐船竿,長形物;䯪:《廣韻》訓「大頭」;嗃:大聲呼號;毫:長毛;𤠖:犬受驚而大聲叫;鶮:鶴,形體高者;高:高大。本組字皆有「高」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蒿」從「艸」,「高」聲,本義是一種草名,即蒿草。
25 字
 詳解: 「蒿」是草名,如青蒿、白蒿等,《說文》:「蒿,菣也。从艸,高聲。」蒿草喜生於低海拔、潮濕的河岸砂地、山谷、林邊。

  「青蒿」的枝葉散發自然香氣,古人采摘作為蔬菜,野鹿也喜愛吃。《詩.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傚。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而中藥所用的青蒿,指黃花蒿(Artemisia annua Linn.),民間用其枝葉作醬料,或做酒餅(即酵母,用以發麵、釀酒、製醬等)。沈括《夢溪筆談》:「青蒿一類,自有二種:一種黃色,一種青色。」「黃花蒿」枝葉綠而淡黃,氣味辛臭,是適用於熱症的中藥,藥性寒峭,解暑清熱。而「青蒿」莖葉深青色,枝葉揉之極香,嫩葉及幼苗是良好的飼料(參《詩經植物圖鑑》頁221)。

  中國科學家屠呦呦之研究小組即從黄花蒿中提取了青蒿素,以對治瘧疾,並因此獲得2011年拉斯克奬臨牀醫學奬和2015年諾貝爾醫學奬。

  而「茼蒿」即蓬蒿,菊屬植物,葉子長形,原產於地中海南岸。茼蒿在歐洲原本是庭園中美麗的觀葉植物,但在宋朝引進中國後,卻成為餐桌上美味的佳餚(參維基百科)。現在「茼蒿」是香港人秋冬打邊爐(即吃火鍋)時常吃的菜。

  甲骨文或從「林」或從二「林」,金文或從「艸」,古文字「林」、「茻」、「艸」作為偏旁可通用。甲骨文表示施肥,《合集》29375:「其蒿田。」朱歧祥認為「蒿」借為「膏」,表示施肥以增地力。金文用作地名,即「鎬京」,是西周的國都,參見「鎬」。613 字相關漢字: 艸,高,林,茻,膏,鎬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0 6179 -G1 6179 -G7 13.一.81 -GT 5548 -GKX 1050.25 康熙字典-GHZR 3484.07 汉语大字典-GZFY 642602 -GZJW 394811 -G通规 5382 -G常用 次.13.9 -G古籍 03291 -HB1 BB55 -H常用 3510 -T1 7461 全字庫-TD 6775 全字庫-T甲表 03534 異體字字典-T本土 4809 -J0 7270 -JMJ 022522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MJ 022523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 IVS: E0102 K0 9158 -K人名 一..5832 -K法院 A0202 -KP0 8421 -VN F04EE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hāo
HAO1 GAO3 (v4.0.1-6.0.0)
HAO1 (v3.1.0-3.2.0)
HAO1 GAO3 (v2.1.0-3.0.0)
kTGHZ2013
132.020:hāo
kHanyuPinyin
53267.150:hāo,gǎo
kXHC1983
0443.060:hāo
0443.060:hāo (v5.1.0)
kCantonese
hou1
HOU1 (v2.1.0-4.0.1)
kJapanese
コウ よもぎ
kJapaneseKun
YOMOGI
kJapaneseOn
KOU
kKorean
HO
kHangul
호:0N
(v5.0.0-10.0.0)
kTang
*hɑu
kDefinition
mugwort, artemisia; give off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0-5D6F
0-5D6F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BB55
kIRG_TSource
T1-6A5D
1-6A5D (v3.0.0-5.2.0)
kIRG_JSource
J0-6866
0-6866 (v3.0.0-5.2.0)
kIRG_KSource
K0-7B5A
0-7B5A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F4B5
kRSUnicode
140.10
kTotalStrokes
13
16 (v3.1.0-6.0.0)
kIICore
AGT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1098
kDaeJaweon
1512.070
kFennIndex
150.01
kGSR
1129q
kHanYu
53267.150
kIRGDaeJaweon
1512.070
kIRGDaiKanwaZiten
31634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53267.150
kIRGKangXi
1050.250
kKangXi
1050.250
kKarlgren
308
kMatthews
2081
kMeyerWempe
740
kMorohashi
31634:E0102
31634 (v2.1.0-15.0.0)
kNelson
4013
kSBGY
155.52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TYRB
kCihaiT
1160.602
kFenn
582F
kFourCornerCode
4422.7
kHKGlyph
3509
kPhonetic
637
kUnihanCore2020
G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BB55
kCCCII
21555C
kCNS1986
1-6A5D
kCNS1992
1-6A5D
kEACC
21555C
kGB0
6179
kGB1
6179
kJis0
7270
kKoreanName
2015
kKPS0
F4B5 (v3.1.1-15.0.0)
kKSC0
9158 (v2.1.0-15.0.0)
kMainlandTelegraph
5548
kTaiwanTelegraph
5548
kTGH
2013:5382
kXerox
263:373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6415+140.3.10 C+6415+189.10.3
kRSKangXi
140.10 (v2.1.0-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