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話
mu4
粵語
muk6
日語
ボク
モク
韓語
목
越南
mộc
廣韻
明/屋一/入
集韻
明/屋一/入
訓読
き(木)
こ(木)
Sources 各源例字
G0-443E
HB1-A4EC
T1-454D
J0-4C5A
K0-594A
V1-592C
KP0-DBB8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 (U+2F4A)
Single
Evolution 字形演化
商
甲骨文
午組
商
甲骨文
賓組
商
甲骨文
歷組
商
甲骨文
出組
商
甲骨文
何組
商
甲骨文
黃組
商
金文
商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春秋
玉書
侯馬盟書
戰國
金文
戰國
楚(戰國)
簡帛
新蔡葛陵
楚(戰國)
簡帛
包山
楚(戰國)
簡帛
信陽
楚(戰國)
簡帛
子彈庫
楚(戰國)
簡帛
郭店
楚(戰國)
簡帛
上博
秦
簡帛
放馬灘
秦
簡帛
睡虎地
秦
簡帛
嶽麓書院
秦
簡帛
關沮
漢
簡帛
張家山
漢
隸書
漢
說文小篆
魏
傳抄
三體石經
唐
傳抄
唐代石刻篆文
宋
傳抄
汗簡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宋
傳抄
三體陰符經
宋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唐
石經
開成石經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陸
當代
標準字形
港
當代
標準字形
台
當代
標準字形
日
當代
標準字形
韓
Calligraphy 後世書法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莫卜切
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从屮,下象其根。凡木之屬皆从木。
Meaning 字義
mu4
(1)
树,木本植物的通称tree
(2)
木本的 如:木棉;木芙蓉
(3)
树叶 如:木落归本leaf
(4)
木材;木料timber
(5)
指某些木质的器物
(6)
古代八音之一,指柷、敔等一类乐器
(7)
五行之一
(8)
中医学上指肝
(9)
木星的简称
(10)
呆;楞 如:木头木脑numb
(11)
麻木 如:手脚冻木了wooden
(12)
朴素;质朴
(13)
姓
(壯)
壯字用同「𰓮」
→𰓮
(壯)
moeb 打
(壯)
壯字用同「⿰鼻末」
→⿰鼻末
(壯)
mug 鼻涕
(壯)
壯字用同「栂」
→栂
(壯)
muj 模;模型;样式;规格
(喃)
móc 詞:moi móc 義:expose (someone's defects...), run down
→𢪮
(喃)
móc 詞:moi móc 義:expose (someone's defects...), run down
(喃)
mọc 詞:mọc lên 義:to shoot, to grow, to rise
(喃)
mốc 詞:lên mốc 義:mould-green, mould-gray
(喃)
mộc 詞:thợ mộc 義:carpenter
(喃)
mục 詞:mục ra 義:rotten, decaying, decayed
(喃)
◎ Bấu vào, moi bới.#C2: 木 mộc
(喃)
〄 Cái mấu để mắc treo đồ.#C2: 木 mộc
(喃)
〄 Men móc: bám vin vào.#C2: 木 mộc
(喃)
◎ Chóc móc: kêu rộn lên, nhốn nháo.#C2: 木 mộc
(喃)
◎ Nhú lên, nhô ra trông thấy.#C2: 木 mộc
(喃)
◎ Mời mọc: mời chào, rước tiếp.#C2: 木 mộc
(喃)
◎ Không còn tươi, ngả sang màu xám trắng, lốm đốm bạc.#C2: 木 mộc
(喃)
◎ Cây gỗ. Thợ mộc: thợ thủ công làm đồ gỗ.#A1: 木 mộc
(喃)
〄 Tấm làm bằng gỗ để che chắn mũi giáo mũi tên khi giao chiến.#A1: 木 mộc
(喃)
◎ Một loài hoa, cánh nhỏ, nhụy vàng.#A1: 木 mộc
(統)
口訣字,讀音과。用同「果」한글코드에 관한 연구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說文解字》
莫卜切
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从屮,下象其根。凡木之屬皆从木。 [徐鍇曰:「屮者,木始甲坼,萬物皆始於微。故木从屮。」]
《說文解字繫傳》
門逐反
冐也,冐地而生,東方之行。從屮,下象其根。凡木之属,皆從木。 [臣鍇曰:「木之於屮彌髙大,故從屮,下有根。屮者,木始甲坼也,萬物皆始於微,合抱之木生於毫末,故木從屮。木之性上枝旁引一尺,下根亦引一尺,故於丈木上下均也。東方陽氣所起,主生;木亦漸生東方,主仁。仁者,柔木亦柔,故《詩》曰:『荏苒柔木。』木盛於東,成於西,故藥用木多取東,引枝根也。」]
《說文解字注》
莫卜切
冒也。 [以曡韵爲訓。《冃部》曰:冒,冢而前也。] 冒地而生。東方之行。从屮。下象其根。 [謂巾也。屮象上出。巾象下垂。莫卜切。三部。] 凡木之屬皆从木。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莫卜切,音沐。【說文】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从屮,下象其根。【徐鍇曰】屮者,木始申坼也,萬物皆始於微,故木从屮。【白虎通】木之爲言觸也。【玉篇】燧人氏鑽出火也。【書·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易·說卦傳】𢁉爲木。【疏】木可以揉曲直,卽𢁉順之謂也。【禮·月令】某日立春,盛德在木。【疏】春則爲生,天之生育,盛德在於木位。又八音之一。【周禮·春官·太師】金石土革絲木匏竹。【註】木,柷敔也。
又質樸。【論語】剛毅木訥近仁。
又木彊,不和柔貌。【前漢·周勃傳】勃爲人木彊敦厚。
又析木,星次。【爾雅·釋天】析木謂之津。
又姓。【統譜】漢木仁,晉木華。又百濟八姓,一曰木氏。又複姓,端木。又叶末各切,音莫。【馬融·廣成頌】隂慝害作,百卉畢落。林衡戒田,焚林柞木。
【韻會】从丨。丨,古本切。非从亅。亅,其月切。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mu4 [mu51] ㄇㄨˋ
粵語
muk6 [muːk2] 樹木, 木材, 木頭, 草木
日語
ボク [bokɯ] [漢]
モク [mokɯ] [呉]
韓語
목 [mok]
越南
mộc [mə̆wk3ˀ2ʔ]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明屋一
通攝東韻1等開口入屋韻木小韻莫卜切muk樹木說文曰木冒也冒地而生東方足行又姓木華字𤣥虚作海賦莫卜切十[二/三]樹木說文曰木冒也冒地而生東方足行又姓木華字𤣥虚作海賦莫卜切十[二/三]
刊謬補缺切韻
明屋一
通攝東韻1等開口入屋韻木小韻莫卜切muk莫卜反。樹。十。莫卜反。樹。十。
集韻
明屋一
通攝東韻1等合口入屋韻木小韻莫卜切muk說文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从屮下象其根又姓說文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从屮下象其根又姓
禮部韻略
明屋一
通攝東韻1等合口入屋韻木小韻莫卜切muk莫卜切釋按説文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又姓木華作海賦莫卜切釋按説文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又姓木華作海賦
增韻
明屋一
通攝東韻1等合口入屋韻木小韻莫卜切muk莫卜切五行三曰木其性曲直其味酸其數八説文木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也又質也論語剛毅木訥近仁又木强不柔和貌析木次名又姓古作象形俗作木凡从木者皆然莫卜切五行三曰木其性曲直其味酸其數八説文木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也又質也論語剛毅木訥近仁又木强不柔和貌析木次名又姓古作象形俗作木凡从木者皆然
五音集韵
明屋一
通攝東韻1等合口入屋韻明母一等muk莫卜切樹木說文曰木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又姓木華字玄虚作海賦二十二莫卜切樹木說文曰木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又姓木華字玄虚作海賦二十二
洪武正韻
明屋開
屋韻開口入屋韻木小韻莫卜切muk莫卜切五行三曰木其性曲直其味酸其數八説文木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也又質也論語剛毅木訥近仁又木強不柔和貌析木次名又姓古作象形俗作木凡从木者皆然莫卜切五行三曰木其性曲直其味酸其數八説文木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也又質也論語剛毅木訥近仁又木強不柔和貌析木次名又姓古作象形俗作木凡从木者皆然
古今韻會舉要
明榖入屋韻榖韻明母muʔ莫卜切宫次濁音說文●冒也冒地而生从屮下象其根徐鍇曰屮木始甲拆也木之於屮彌髙大故从屮下有根木之性上枝旁引一尺下根亦引一尺故於文●上下均也又五行東方木月令注疏木觸也陽氣動躍觸地而出又木訥質也論語剛毅木訥近仁又木强不柔和貌又析木星次名又姓木華字𤣥虚作海賦〇木从丨徒本切从亅非亅其月切莫卜切宫次濁音說文●冒也冒地而生从屮下象其根徐鍇曰屮木始甲拆也木之於屮彌髙大故从屮下有根木之性上枝旁引一尺下根亦引一尺故於文●上下均也又五行東方木月令注疏木觸也陽氣動躍觸地而出又木訥質也論語剛毅木訥近仁又木强不柔和貌又析木星次名又姓木華字𤣥虚作海賦〇木从丨徒本切从亅非亅其月切
蒙古字韻
m ꡏu ꡟ入魚韻mu()
音韻闡微
明屋沃陌職錫合入聲屋韻木小韻明母一等muk
中原音韻
明魚模合入去魚模韻mu
韻略易通
梅東洪合入入聲東洪韻muk𣗳木𣗳木
中州音韻
明魚模合入去魚模韻木小韻mu五行三曰~五行三曰~
中華新韻
ㄇ ㄨ 入去模韻丙類mu
東國正韻
ㅁ ㅗㄱ 入公拱貢穀韻mok
戚林八音
蒙美 春公入 陽入春公韻muʔ
蒙美 東江入 陽入東江韻møʔ
分韻撮要
明 東入 陽入東韻mok草木草木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西漢
屋
東漢
屋
魏
屋
晉
屋
宋北魏後期
屋沃燭覺
北魏後期北齊
屋
齊梁陳北周隋
屋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muk
王力
mɔk 屋部
董同龢
mûk 侯部
周法高
mewk 屋部
李方桂
muk 侯部
鄭張尚芳
moːɡ 屋0部
白-沙
*C.mˤok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mhōk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mhōk
斯塔羅斯金西漢
mhōk
斯塔羅斯金東漢
mhōk
許思萊上古
môk
許思萊東漢
mok
布之道諧聲域
MOK
聲首木
布之道擬音
mˤok
音節類型A
Dialects 方言
m
mu
去聲(112)
官北京51
官北京平谷51
官天津南開52
官天津武清51
官天津寶坻51
官天津靜海53
官河北唐山樂亭52
官河北唐山遷西52
官河北秦皇島北戴河51
官河北邯鄲館陶213
官河北邢臺巨鹿21
官河北保定阜平53
官河北保定淶水314
官河北張家口蔚縣312
官河北承德平泉51
官河北承德興隆51
官河北滄州滄縣41
官河北廊坊霸州41
官河北廊坊廣陽51
官河北衡水故城31
官山西運城臨猗31
官山西臨汾洪洞53 (文)
官山西臨汾侯馬53
官內蒙古赤峰寧城51
官內蒙古通遼科爾沁52
官內蒙古呼倫貝爾海拉爾51
官內蒙古興安烏蘭浩特53
官內蒙古錫林郭勒錫林浩特53
官遼寧沈陽41
官遼寧鞍山海城51
官遼寧丹東51
官遼寧錦州51
官遼寧營口蓋州51
官遼寧阜新細河51
官遼寧遼陽白塔51
官遼寧鐵嶺昌圖51
官遼寧鐵嶺開原51
官遼寧朝陽北票51
官遼寧朝陽建平53
官遼寧葫蘆島綏中51
官吉林吉林龍潭53
官吉林四平梨樹52
官吉林遼源龍山52
官吉林通化東昌52
官吉林白山渾江53
官吉林松原寧江52
官吉林白城大安52
官吉林白城洮南52
官吉林延邊敦化52
官吉林延邊琿春52
官黑龍江哈爾濱53
官黑龍江齊齊哈爾泰來53
官黑龍江雞西雞冠53
官黑龍江雞西密山52
官黑龍江雙鴨山集賢53
官黑龍江大慶肇州53
官黑龍江伊春嘉蔭51
官黑龍江佳木斯同江53
官黑龍江七台河勃利53
官黑龍江牡丹江林口53
官黑龍江牡丹江寧安51
官黑龍江黑河嫩江53
官黑龍江綏化蘭西53
官黑龍江綏化肇東53
官黑龍江大興安嶺漠河52
官山東濟南21
官山東濟南章丘21
官山東淄博博山5
官山東東營廣饒31
官山東東營利津
官山東濰坊安丘31
官山東濰坊臨朐21
官山東濰坊壽光5
官山東泰安21
官山東日照東港21
官山東日照五蓮31
官山東臨沂莒南21
官山東臨沂沂水21
官山東德州5
官山東德州樂陵51
官山東聊城5
官山東濱州博興21
官山東濱州鄒平31
官湖南常德35
官四川成都213 (麻木、笨、不光滑,如」~癡癡」、」~楚楚」、」~腦殼」,又mu2)
官四川自貢14
官四川內江威遠214
官四川樂山井研214
官陝西西安44 ((嚇~咧:嚇呆了))
官陝西渭南合陽55 (又)
官甘肅蘭州13
官甘肅金昌永昌53
官甘肅武威民勤31
官甘肅張掖山丹31
官甘肅酒泉肅州213
官甘肅酒泉敦煌44
官甘肅慶陽寧縣44 (①麻木:手凍~了②笨:~倯)
官寧夏銀川5
官寧夏吳忠同心13
官寧夏中衛沙坡頭13
官新疆烏魯木齊213
官新疆哈密213
官新疆昌吉吉木薩爾213
官新疆石河子31
晉河北石家莊贊皇312
晉河北張家口張北213
晉山西大同靈丘53
晉山西大同西坪24
晉山西朔州懷仁24
晉山西晉中昔陽13
晉內蒙古烏蘭察布集寧24
晉內蒙古錫林郭勒太僕寺213 (樹~)
陽入(3)
閩福建三明將樂5
閩福建南平建甌42
閩海南三亞32
入聲(21)
官安徽安慶43
官江西九江潯陽53
官湖北孝感孝南213
官湖南張家界大庸11
官廣西賀州富川23
官四川眉山東坡24
官四川涼山西昌31
官貴州黔東南丹寨42
官貴州黔東南黎平24
官貴州黔南平塘31
吳浙江溫州213 ((1))
徽安徽宣城旌德55
徽江西上饒婺源53
贛安徽安慶太湖24
贛江西九江星子35
贛湖北荊州監利55
贛湖南株洲茶陵21
贛湖南株洲醴陵
贛湖南郴州安仁313
湘湖南衡陽22
湘湖南衡陽衡山24
陰平(64)
官河北邯鄲大名33
官河北邯鄲魏縣24
官山西運城垣曲53
官山西臨汾鄉寧53 (文)
官江蘇徐州213
官江蘇連雲港贛榆214
官江蘇宿遷宿城213
官安徽蚌埠212
官安徽淮南鳳台213
官安徽淮北213
官安徽阜陽212
官安徽阜陽潁上213
官安徽宿州碭山213
官安徽宿州埇橋212
官安徽亳州蒙城213
官江西吉安永豐31
官山東濟南213 ((單音詞,麻木))
官山東棗莊嶧城213
官山東濟寧1
官山東泰安寧陽214
官山東臨沂平邑1
官山東菏澤單縣213
官河南鄭州城關24
官河南開封35
官河南洛陽33
官河南平頂山新華35
官河南新鄉長垣24
官河南濮陽34
官河南許昌24
官河南漯河召陵24
官河南三門峽湖濱53
官河南南陽南召14
官河南商丘梁園24
官河南商丘睢縣24
官河南信陽33
官河南周口淮陽24
官河南駐馬店平輿212
官湖北十堰丹江口35
官湖南懷化靖州24
官四川雅安漢源55
官陝西西安21 ((~頭))
官陝西銅川耀州21
官陝西寶雞44
官陝西咸陽三原31
官陝西渭南合陽31 (又)
官陝西延安寶塔213
官陝西漢中漢臺55
官陝西商洛商州31
官甘肅平涼崆峒21
官甘肅慶陽寧縣31 (~頭)
官甘肅隴南康縣53
官甘肅臨夏243
官青海西寧44
官青海海東循化13
官青海海北門源55
官寧夏固原涇源31
官寧夏固原原州213
官新疆巴音郭楞焉耆44
晉陝西延安寶塔21
贛福建三明泰寧21
贛江西萍鄉13 (異讀[m/m][o/u][13/13])
贛江西新余分宜
贛江西吉安334
湘湖南邵陽城步44
陽平(52)
官黑龍江雞西虎林53 (~頭)
官山東青島即墨2
官湖北宜昌12
官湖北襄陽襄樊52
官湖北隨州曾都42
官湖南郴州21
官湖南永州寧遠31
官廣西柳州雒容21
官廣西桂林臨桂31
官廣西百色樂業31
官廣西百色西林31
官廣西河池宜州21
官廣西來賓武宣31
官重慶31
官四川成都21 (~頭,又mu5)
官四川攀枝花仁和31
官四川德陽中江31
官四川綿陽北川31
官四川廣元劍閣31
官四川南充31
官四川廣安21
官四川達州達縣31
官四川巴中南江31
官四川資陽安嶽31
官貴州貴陽21
官貴州六盤水六枝21
官貴州安順西秀31
官貴州畢節2
官貴州畢節威寧31
官貴州銅仁思南21
官貴州銅仁玉屏21
官貴州黔西南興義21
官貴州黔東南凱里22
官雲南昆明31
官雲南曲靖沾益31
官雲南玉溪紅塔31
官雲南保山隆陽33
官雲南昭通31
官雲南昭通鎮雄31
官雲南麗江永勝31
官雲南楚雄大姚42
官雲南紅河建水53
官雲南紅河蒙自53
官雲南文山廣南31
官雲南西雙版納景洪31
官雲南大理31
官雲南德宏芒市31
官西藏拉薩21
官甘肅天水清水13
客福建龍岩長汀24
湘湖南永州33
湘廣西桂林灌陽33
陰入(1)
客福建南平邵武
陽去(4)
徽安徽黃山祁門33
徽江西景德鎮浮梁33
閩福建南平邵武35
客福建三明寧化2
上聲(8)
官遼寧大連金州213
官吉林長春南關213
官黑龍江雞西虎林213 (手~了)
官山東煙台萊州55
官山東煙台蓬萊214
官山東煙台3
官山東濰坊昌邑33
官山東威海環翠213
平聲(5)
官甘肅白銀會寧13
官甘肅定西安定13
官甘肅甘南合作13
官寧夏固原西吉213
官新疆吐魯番214
陰去(2)
官河北石家莊無極51
贛江西九江彭澤
陽上(1)
閩福建三明沙縣53
mok
陽入(26)
閩廣東湛江雷州2
閩廣東茂名電白1
閩廣東中山隆都55
閩海南海口3 (文果木)
閩海南瓊海2
閩海南萬寧2 (白)
閩海南定安2 (白)
閩海南昌江3
閩海南陵水3
客廣東汕尾海豐2
粵廣東韶關22
粵廣東珠海前山33
粵廣東佛山22
粵廣東佛山順德21
粵廣東肇慶33
粵廣東清遠22
粵廣東清遠連山214
粵廣東東莞22
粵廣東中山石岐33
粵廣東雲浮22
粵廣東雲浮羅定22
粵香港22
粵香港大埔泰亨33
粵香港新界22
粵澳門22
平廣東韶關22
陰入(8)
閩海南海口5 (文人名)
閩海南瓊海5
閩海南萬寧5 (文人名)
閩海南定安5 (人名)
閩海南澄邁5 (文)
客廣東湛江廉江2 (文讀)
客廣東河源5
客廣東清遠連南2
陽去(2)
粵廣東茂名化州31
粵廣東陽江江城54
下陽入(1)
平廣西玉林福綿22
下陰入(2)
閩廣東中山隆都33 (文讀,白讀。)
粵廣東肇慶封開43
muk
陽入(21)
閩福建寧德古田5 (文讀,木屐。)
閩福建寧德柘榮2
閩廣西貴港平南12
客廣東廣州從化55
粵廣西南寧22
粵廣西柳州融水35
粵廣西桂林臨桂23
粵廣西梧州蒙山22
粵廣西北海22
粵廣西防城港東興2
粵廣西欽州22
粵廣西欽州靈山22
粵廣西貴港桂平22
粵廣西貴港南江23
粵廣西玉林北流22
粵廣西百色22
粵廣西賀州信都24
粵廣西河池宜州12
粵廣西崇左22
粵廣西崇左寧明22
平廣西梧州藤縣22
陰入(16)
閩台灣苗栗三義2
客江西九江修水2
客江西贛州寧都2
客江西吉安井岡山2
客江西宜春奉新2
客廣東韶關新豐1
客廣東深圳21
客廣東梅州梅縣1
客廣東梅州五華1
客廣東陽江陽春21 (文讀)
客廣東東莞22
客廣東揭陽揭西2
客廣西南寧馬山22
客廣西玉林北流22
客廣西玉林博白31
客台灣新竹芎林5
下陽入(2)
粵廣西南寧賓陽22
粵廣西玉林博白22
məʔ
陽入(2)
吳江蘇南京高淳113
吳浙江衢州開化24
入聲(18)
官安徽合肥4
晉河北邯鄲涉縣32
晉河北邢臺沙河2
晉河北張家口張北32
晉山西長治53
晉山西忻州五寨4
晉山西臨汾隰縣3
晉內蒙古呼和浩特玉泉34
晉內蒙古包頭東河4
晉內蒙古烏海海勃灣43
晉內蒙古鄂爾多斯東勝4
晉內蒙古巴彥淖爾臨河4
晉河南鶴壁鶴山3
晉河南新鄉衛濱34
晉河南焦作武陟4
晉河南濟源23
晉陝西榆林神木4
晉陝西榆林榆陽3
陰平(1)
晉陝西榆林吳堡213
陰入(7)
晉山西太原2
晉山西太原陽曲4
晉山西晉城陵川3
晉山西晉城沁水22
晉山西晉中祁縣32
晉山西呂梁孝義3
晉山西呂梁中陽4
mo
去聲(1)
官江西贛州章貢213
陽入(1)
客江西贛州南康55
入聲(15)
官安徽滁州天長4
官四川瀘州古藺22
官四川遂寧射洪33
官四川宜賓屏山33
吳浙江溫州213 ((2))
吳安徽蕪湖南陵24
贛安徽池州東至55
贛湖南長沙瀏陽42
湘湖南長沙24
湘湖南株洲24
湘湖南湘潭24
湘湖南邵陽城步34 (又)
湘湖南益陽安化45
湘湖南益陽南縣24
湘湖南婁底新化24 (文讀)
陰平(2)
官陝西安康平利43
贛江西萍鄉13 (異讀[m/m][o/u][13/13])
陽平(2)
官湖北恩施鶴峰12
官陝西安康漢陰42
陰入(1)
湘湖南岳陽5
上聲(1)
官湖南懷化會同24
陰去(1)
湘湖南邵陽綏寧35
陰上(1)
吳安徽黃山甘棠35
moʔ
陽入(11)
官江蘇南通
吳上海1
吳江蘇無錫江陰12
吳江蘇蘇州23
吳江蘇鎮江丹陽24
吳浙江杭州2
吳浙江紹興23
吳浙江金華玉山23
吳浙江舟山定海2
吳浙江台州仙居2
粵廣東深圳寶安22
入聲(2)
官安徽蕪湖5
贛湖南岳陽平江
陽平(1)
粵廣東湛江吳川31
mɔʔ
去聲(1)
官江蘇常州金壇44
陽入(7)
吳上海浦東新區12
吳江蘇無錫23
吳江蘇常州23
吳江蘇泰州靖江34
吳浙江寧波23
吳浙江寧波餘姚23
吳浙江衢州龍游23
入聲(4)
官江蘇淮安漣水34
官江蘇鹽城亭湖5
官江蘇揚州
官江蘇泰州3 (文,m8)
陽平(1)
官江蘇泰州45 (白,m7)
陰入(1)
閩海南樂東5
muʔ
陽入(3)
閩福建福州5 ((文))
贛江西南昌進賢
贛江西撫州黎川5
入聲(6)
官江蘇南京5
官安徽六安金安4
官重慶江津33
吳安徽池州貴池5
吳安徽宣城宣州5
贛江西宜春上高5
陰入(4)
客湖南株洲攸縣3
贛江西南昌5
贛江西鷹潭貴溪
贛江西上饒弋陽5
mak
陽入(2)
閩廣東汕尾海豐5 (白,文)
閩香港大埔5
mɔk
陽入(3)
粵廣東江門白沙21
粵廣西來賓武宣22
平廣西柳州融水23
下陽入(1)
粵廣西百色那畢24
上陽入(2)
平廣西崇左扶綏22
平雲南文山富寧22
上陰入(1)
平廣西百色田東33
mm
陽平(1)
官雲南普洱思茅31
mɔ
入聲(1)
官安徽池州貴池334
陰入(1)
平湖南永州寧遠13
陽去(2)
徽安徽黃山歙縣33
平廣西桂林平樂35
moŋ
入聲(2)
官湖北黃岡紅安
贛湖南衡陽常寧33
陽平(2)
官湖南湘西吉首11
湘湖南湘西瀘溪24
mə
入聲(3)
官江蘇連雲港
客廣東韶關南雄54
贛湖北咸寧咸安55
mɐʔ
陽入(1)
徽浙江杭州建德12
入聲(2)
晉內蒙古錫林郭勒太僕寺21 (~頭)
晉河南安陽33
mɤ
入聲(1)
官安徽銅陵樅陽55
mɛ
陽平(1)
官貴州遵義21
mɤʔ
入聲(2)
官安徽馬鞍山花山5
徽安徽宣城績溪32
məuʔ
陽入(1)
吳浙江麗水雲和24
入聲(1)
吳安徽宣城寧國5
mouʔ
陽入(1)
閩海南東方3
陰入(1)
客廣東茂名信宜2 (文讀)
məu
陽入(1)
平廣西賀州九都話21
陰入(1)
贛湖北黃石陽新
muɤʔ
入聲(1)
官安徽宣城宣州4
muŋ
陽平(1)
官湖北荊門鍾祥31
mɯ
陽平(1)
官雲南臨滄臨翔31
muɔʔ
陽入(1)
吳浙江杭州臨安12
mouŋ
入聲(1)
吳福建南平浦城32
mɔo
陰平(1)
徽安徽黃山黟縣21
møyʔ
陽入(1)
閩福建福州5
mouk
陽入(1)
閩福建寧德福安2
møyk
陽入(1)
閩福建寧德古田5
muok
陽入(1)
閩廣西貴港平南12
məɯʔ
入聲(1)
客湖南郴州桂東42
mək
陽入(1)
客廣東惠州31
mɤŋ
陰平(1)
贛湖南邵陽洞口44
mʊ
陽平(1)
湘湖南婁底雙峰13
mən
陰平(1)
湘湖南婁底新化33 (白讀)
mʊk
陽入(1)
粵廣東廣州2
mɔi
陽去(1)
平廣東佛山西岸22
mɑu
陰平(1)
平廣東清遠保安33
møk
上陽入(1)
平廣西南寧亭子24
mɔu
入聲(1)
平廣西桂林朝陽55
mø
陽去(1)
平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55
mau
陽去(1)
平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35
b
bok
陽入(1)
閩廣東汕尾海豐5
buk
陰入(1)
客香港沙田2
bo
陽入'(1)
閩浙江溫州洞頭241
boʔ
陽入(1)
閩福建三明大田5 (樹~)
bɔʔ
陽入(1)
閩江西上饒廣豐23
bak
陽入(7)
閩福建廈門5 ((白))
閩福建泉州南安3
閩福建漳州漳浦14
閩廣東汕頭5
閩廣東潮州4
閩廣東揭陽5
閩台灣新北板橋2 (白)
陽平(1)
閩台灣彰化鹿港24 (白)
bɔk
陽入(4)
閩福建廈門5 ((文))
閩福建泉州南安3
閩福建漳州漳浦14
閩台灣新北板橋2 (文)
陽平(1)
閩台灣彰化鹿港24 (文)
bɐ
陽平(1)
閩浙江溫州蒼南24
p
po
去聲(1)
官山西臨汾洪洞53 (白)
pɤ
陰平(1)
官山西臨汾鄉寧53 (白)
paʔ
陽入(1)
閩福建莆田仙游4
pɒʔ
陽入(1)
閩福建莆田仙游4 (文讀,木虱、臭蟲。)
-
m
去聲(2)
官遼寧大連52
官遼寧盤錦51
陽平(1)
湘湖南懷化辰溪24
ŋ
陽平(1)
平湖南永州道縣31
ʔm
ʔmoʔ
陰入(3)
吳江蘇鎮江丹陽55
吳浙江嘉興54
吳浙江湖州雙林54
v
vak
陽入(2)
閩海南海口3 (白木匠)
閩海南澄邁3 (白木匠)
tsʰ
tsʰɛ
陽平(1)
官江蘇淮安漣水35
tʃʰ
tʃʰa
陽平(1)
閩海南東方21 (柴)
h
hm
陰入(1)
客福建漳州詔安24
s
sy
陰平(1)
贛福建三明泰寧21
ᵐb
ᵐbok
陽入(1)
粵廣東珠海斗門21
Notes 註
木
木部的字大多與樹木有關,大致可以分為(一)有關樹木的名詞:1.關於樹的種類的,如「杜李杞杏」,2.關於樹的部位的,如「末本枝杈」,3.關於用木料製成的器物的,如「杗杇杖枑」,(二)有關樹木的動詞,如「析栔栽栞」,(三)有關樹木的形容詞,如「朽枉枯枵」。
木 樹
此二字本不同義,且詞性不同。木是名詞,指樹木;樹是動詞,指種植。到戰國初期,樹也有名詞樹木的意義了,這樣樹和木就同義了。但是木的質樸等引申義和樹的豎立等引申義還是不相通的。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甲金文象樹木枝葉上竦,根株下垂之形。本義是樹木。24 字
詳解: 甲金文象樹木,上象枝,下象根。《說文》:「木,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从屮,下象其根。凡木之屬皆从木。」按以「冒」訓「木」為聲訓。另「木」字實不從「屮」,王筠《說文釋例》:「木下云从『屮』,非也。必从具義,乃可云从。『屮』與『木』上半形相似耳,以『木』从『屮』,於義何居?木固全體象形字也。」「木」形與「屮」形在古文字偏旁中經常互用,參見「莫」。
甲骨文用作本義,指樹木,《合集》5749:「埶(藝)木」,指種植樹木。「木」又用作地名與方國名,如《合集》37789:「王田木」,指王在木地田獵。《合集》33193:「王令木方止」,王命令稱為木的方國停止。甲骨文「木」與「燎」之省形相混,參見「尞」。
金文「木」用作本義,指樹木,散氏盤:「自桹木道,左至于井邑,封。」「桹木」或為一種樹名(陳初生),桹木道為以樹命名的地名。全句指從桹木道,向左直到井邑,為封地。另曶鼎有「木枋」一詞,指用以寫字的木板。傳世文獻或寫作「方」,《儀禮.聘禮》:「百名以上書於策,不及百名書於方。」注:「方,板也。」金文「木」亦用作地名與族氏名。
「木」可通假作「沐」,《馬王堆帛書.胎產書》第5行:「是故君公大人,毋使朱(侏)儒,不觀木(沐)侯(猴)。」按「木侯」即「沐猴」,《史記.項羽本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指人言楚人像戴着帽子的沐猴。《諸病源候論.妊娠候》:「不欲令見傴僂、侏儒、醜形惡人及猿猴之類。」與帛書句意接近。《法言.重黎》「沐猴」作「木猴」。626 字相關漢字: 冒,屮,莫,燎,尞,方,沐
Relatives 相關字
Yixiezi 異寫字 (works in progress)
As semantic component 作形旁
木𣚏休杘乘㚓縣呆⿰㕲⿱𦈢巳喿某𪳓采𣐩𣏔杲⿰木⿳金⿰水火土𱤬𰜘尞燊㮡片林森丰巢未末本朱朵朿果枳柔栗桑桼者𠂔𠦪𣎴𣏄𣐺𥝌𬂜𬺱夌权杏杢杣杤杳析柾栃桛桽梻椛楍楞楾槝樮相祟秇㭃㭷㯎𡉣𣏀𣏤𣏿𣐍𣑑𣔋𣗄𣛓𣜜𥒯𧉓𪱱𪱹𪲒𪲢𪳉𪳳𬂟𬂠𬂤𬂶𬃢𬄗𬄺𬅋𭩡𱤛休𠏕𠉟𪝎𰂥鮴縣⿰県巿纛呆𠻇𣔣𣞃𫬕⿰呆艮⿰呆魚喿𡂟𣜣某槑𱑢采𱱃釉𨤔𭯂𲇀⿰釆爭⿰釆𪽗⿺尾釆⿰尾釆𬴹片𬫄㸞爿𣂔版牉牊牋牌牍牎牏牐牑牒牓牔牕牗牘㲏㸝㸟㸠㸡㸢㸣㸥𢡕𤖪𤖫𤖭𤖯𤖱𤖲𤖳𤖴𤖵𤖶𤖸𤖹𤖺𤖻𤖼𤖽𤗀𤗁𤗂𤗄𤗆𤗇𤗈𤗉𤗊𤗋𤗌𤗍𤗎𤗏𤗐𤗑𤗒𤗖𤗗𤗘𤗙𤗚𤗛𤗜𤗞𤗢𤗤𤗦𤗨𤗩𤗪𤗫𤗬𤗭𤗮𤗯𤗰𤗲𤗳𤗴𤗵𤗶𤗷𤗸𤗹𤗺𤗻𤗽𤗾𤗿𤘀𤘁𤘂𤘃𤘄林爨𣿏𱤭㣩㵉埜弗梺棥焚离辳鬱㪔㮟⿱⿰杕木勹⿱𥫗丮⿰枤木梵棼棽棾椕楙楚榃樷檒欁笹麓㭝㯄㯟㰈𣓏𣓕𣓜𣕽𣘲𣜺𣝒𣝺𣟈𣫓𤴜𪲵𪳯𫦯𬄄𬄜𬅐𮨴𰘓𰘘𰙆𱤈⿰金⿳林亠囬⿰𬂰木⿱林卮⿱林夌𬅄𡈹森𧆘丰艳𫤛巢鏁𭬺𢀊𱜖⿰巢卓𬷰未膥𠎶𣚺𬅄𱥛𣗓𣜾𣠕𣠖𪳼𬄞𭯀𰘉⿰渚未𫭆末⿰季末㭆⿰末季𣖛𣖢𣞄㭐𩠿本体躰⿱天本骵𩇶⿱本花⿰本借朱𡱖制𣗾𣘈𣙸𣜱𣠒𣠶𪳔𪴄𱤢𱤧𱤴⿰朱紫𩊣朵⿰杂疏⿰若朵朿棗棘㭰𤜲𦸺𭸋⿱幵朿果𣛕𭬀𢻔臝𣛤𣞅𣡗𣡙𣡚𪳨𬃻𭪥𭽝𰗩𰗳𰘪𰘬𰙁𰙃⿰果金⿱果懶⿰果羔⿰果債⿰果黄⿰得果⿰果往⿰果文枳⿱枝只柔𠢢𣟮𣠳𥍲𥍳𥎁𬟟⿰丑柔⿰柔泛栗𣠁桑㯩𡳨𡳭𣜹𣞰𣞵𣡉𪳫桼㯡者⿱老者𡪄⿰𫇰者⿰者𪟽𠂔䪡𠦪拜𡹿⿰𠦪世𣏄折𢅢𣐺𤐬𩏏夌𱋕⿰夌吝⿱䀠麦权尌杏⿰飠杏𱤠相𫝛⿰堯相㯎𣞇𡉣𬤾𬴹𬑂爿⿰爿瓜𭷃𣂔⿸隮⿰片妻埜⿱林𰉟𡐨弗𤯽𥡀𫸻⿰弗用离禽𫀥𬓟⿰离巢棘僰䪂拜𫱋𥛉𫾖⿺吏拜⿰吏拜折𢴛𪘔𪮣𰔗⿱枝折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UTC
00797
src: UTC
G0
3630
-G1
3630
-G7
4.一.16
-GT
2606
-GKX
0509.01
康熙字典-GHZR
1231.01
汉语大字典-GZFY
058102
-GZJW
400111
-GZ
moeb.0.1
-GZ
mug.0.9
-GZ
muj.0.2
-G通规
0087
-G常用
常.4.12
-G部件
0246
-G京族
mok8.0.0
-G京族
mok8.1.0
-G京族
muk8.1.0
-G古籍
07374
-G中华书局宋
F5A97
-HB1
A4EC
-H常用
1839
-T1
3745
全字庫-T甲表
01853
異體字字典-T本土
2450
-J0
4458
-JMJ
013576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常用
1876
学年: 1
K0
5742
-K敎育
0250
-KP0
5924
-V1
5712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mù
MU4
(v4.0.1-6.0.0)
MU4 SHU4
(v3.1.0-3.2.0)
MU4
(v2.1.0-3.0.0)
kHanyuPinlu
mù(415)
mu4(415)
(v4.0.1-6.2.0)
kTGHZ2013
258.120:mù
kHanyuPinyin
21149.060:mù
kXHC1983
0807.010:mù
0807.010:mù
(v5.1.0)
kCantonese
muk6
MUK6
(v2.1.0-4.0.1)
kJapanese
ボク モク き こ
kJapaneseKun
KI
kJapaneseOn
BOKU MOKU
kKorean
MOK MO
kHangul
목:0E
목
(v5.0.0-10.0.0)
kVietnamese
mộc
kTang
*muk
kDefinition
tree; wood, lumber; wooden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0-443E
0-443E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A4EC
kIRG_TSource
T1-454D
1-454D
(v3.0.0-5.2.0)
kIRG_JSource
J0-4C5A
0-4C5A
(v3.0.0-5.2.0)
kIRG_KSource
K0-594A
0-594A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DBB8
kIRG_VSource
V1-592C
1-592C
(v3.1.1-5.2.0)
3-303B
(v3.1.0)
1-303B
(v3.0.0)
kRSUnicode
75.0
kTotalStrokes
4
kIICore
AGTJ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2795
kDaeJaweon
0888.130
kFennIndex
350.12 351.01
kGSR
1212a
kHanYu
21149.060
kIRGDaeJaweon
0888.130
kIRGDaiKanwaZiten
14415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21149.060
kIRGKangXi
0509.010
kKangXi
0509.010
kLau
2224
kMatthews
4593
kMeyerWempe
1912
kMorohashi
14415
kNelson
2170
kSBGY
452.37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D
kCihaiT
662.505
kFenn
484B
kFourCornerCode
4090.0
kFrequency
3
(v3.2.0-15.1.0)
kGradeLevel
1
kHDZRadBreak
⽊[U+2F4A]:21149.060
kHKGlyph
1838
kPhonetic
932
kUnihanCore2020
G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A4EC
kCCCII
214367
kCNS1986
1-454D
kCNS1992
1-454D
kEACC
214367
kGB0
3630
kGB1
3630
kJis0
4458
kJoyoKanji
2010
kKoreanEducationHanja
2007
kKPS0
DBB8
(v3.1.1-15.0.0)
kKSC0
5742
(v2.1.0-15.0.0)
kMainlandTelegraph
2606
kTaiwanTelegraph
2606
kTGH
2013:87
kXerox
242:357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3814+75.4.0
kRSKangXi
75.0
(v2.1.0-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