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登
U+9419(Basic)
金部12畫 共20畫 核心字
官話
deng4
deng1
粵語
dang3
dang1
日語
トウ
韓語
越南
đặng
廣韻
端/登開/去
集韻
端/登開/去
端/登開/平
訓読
あぶみ(鐙)
たかつき(高坏)
Sources 各源例字
G1-6F6B
HB2-F4F1
T2-6A3F
J0-462A
K1-5D72
V1-6A63
KP1-8177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Comparison 用字對比
Evolution 字形演化
說文小篆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石經
開成石經
印刷字體
廣韻
印刷字體
增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Calligraphy 後世書法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都滕切錠也。从金登聲。
《字源》:形声
Meaning 字義
deng4
(1)
古代盛熟食器
(2)
马鞍两旁的脚踏stirrup
deng1
(3)
膏镫,也叫「錠」 古代照明的器具 青铜制,上有盘,中有柱,下有底 盘用来盛膏或插烛 也有盘下为三足,旁有柄可执者
ding4
(2)
膏灯
(4)
油灯 也作「燈」
deng1
(1)
照明的器具 也指某些其他用途的发光、发热装置 如:电灯;酒精灯lamp
(喃)
đáng 詞:đáng (bàn đạp giúp leo lên lưng ngựa) 義:jumping-off to climb up horse's back
(喃)
đâng 詞:chân đâng (bàn đạp để lên yên ngựa) 義:jumping-off position
(喃)
đăng 詞:  義:[dēng] (eq. 燈) lamp; a kind of cooking vessel; [dèng] stirrup
(喃)
đặng 詞:  義:[dēng] (eq. 燈) lamp; a kind of cooking vessel; [dèng] stirrup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金部 060()
《說文解字》
都滕切錠也。从金登聲。 [臣鉉等曰:錠中置燭,故謂之鐙。今俗別作燈,非是。]
《說文解字繫傳》
丹増反錠也。從金登聲。 [臣鍇按:《爾雅》:「瓦梪謂之鐙。」注:「卽膏鐙也。」] [臣鍇以此《楚辭》所謂「蘭膏明燭,華鐙錯些。」]
《說文解字注》
都滕切錠也。 [《祭統》曰:夫人薦豆執校。執醴授之執鐙。注曰:校,豆中央直者也。鐙,豆下跗也。執醴者以豆授夫人。執其下跗。夫人受之。執其中央直者。按跗,《說文》作柎。闌足也。鐙有柎。則無足曰鐙之說未可信。豆之遺制爲今俗用燈盞。徐氏兄弟遂以膏鐙解《說文》。誤矣。《生民》傳曰:木曰豆。瓦曰登。豆薦菹醢。登薦大羹。箋云:祀天用瓦豆。陶器質也。然則瓦登用於祭天。廟中之鐙。笵金爲之。故其字从金。] 从金。登聲。 [都滕切。六部。]
《康熙字典》
【戌集上】【金字部】 【唐韻】都滕切【集韻】【韻會】都騰切,𠀤音登。【說文】錠也。【徐鉉曰】錠中置燭,故謂之鐙。今俗別作燈,非是。【楚辭·招魂】華鐙錯些。【劉公幹·贈五官中郞將詩】明鐙熺炎光。
 又山名。【山海經】鼓鐙之山。
 又與登同。【儀禮·公食大夫禮】實于鐙。【註】瓦豆謂之鐙。【疏】詩:于豆于登。毛傳:木曰豆,瓦曰登。【後漢·禮儀志】瓦鐙一,彤矢四。
 又【廣韻】都鄧切【集韻】【韻會】【正韻】丁鄧切,𠀤音嶝。【廣韻】鞍鐙。【集韻】馬鞁具。【正字通】馬鞍兩旁,足所踏也。【韓致堯詩】和裙穿玉鐙。
 又【韻會】豆下跗。【禮·祭統】執鐙。【註】鐙,豆下跗也。【釋文】鐙,音登。又丁鄧反。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deng4 [tɤŋ51] ㄉㄥˋ
deng1 [tɤŋ55] ㄉㄥ
粵語
dang3 [tɐŋ3] 鐙骨, 馬鐙
dang1 [tɐŋ5]
日語
トウ [toː] [呉漢]
韓語
[tɯŋ]
越南
đặng [ɗăŋ3ˀ2ʔ]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登開1小韻都鄧təŋ鞍鐙鞍鐙
刊謬補缺切韻
登開1小韻都鄧təŋ即膏(鐚)也。無足曰鐙,有足錠。亦㽅*字也。即膏(鐚)也。無足曰鐙,有足錠。亦㽅*字也。
集韻
登開1小韻丁鄧təŋ馬鞁具一曰豆也馬鞁具一曰豆也
登開1小韻都騰təŋ說文錠也徐鉉曰錠中置燭故謂之鐙或从火說文錠也徐鉉曰錠中置燭故謂之鐙或从火
禮部韻略
登開1小韻丁鄧təŋ馬鞁具釋云鞍鐙也祭法執鐙豆下跗也又都騰切見登字韻馬鞁具釋云鞍鐙也祭法執鐙豆下跗也又都騰切見登字韻
增韻
登開1小韻丁鄧təŋ馬鞍踏又豆下跗禮記祭統執鐙又登韻从豋誤今正馬鞍踏又豆下跗禮記祭統執鐙又登韻从豋誤今正
登開1小韻都騰təŋ同上又豆下跗禮記豋統㼬鐙據此義當與豋㽅通又證韻今圈同上又豆下跗禮記豋統㼬鐙據此義當與豋㽅通又證韻今圈
五音集韵
登開1təŋ=燈:燈火=燈:燈火
登開1təŋ鞍鐙鞍鐙
洪武正韻
庚開小韻丁鄧təŋ馬鞁踏又豆下跗禮記祭統執鐙與㽅通从豋誤馬鞁踏又豆下跗禮記祭統執鐙與㽅通从豋誤
庚開小韻都騰təŋ同上又豆下跗禮記祭統執鐙據此義當與豋㽅通又敬韻同上又豆下跗禮記祭統執鐙據此義當與豋㽅通又敬韻
古今韻會舉要
təŋ馬鞍具廣韻鞍鐙也又豆下跗禮記祭統執鐙又登韻馬鞍具廣韻鞍鐙也又豆下跗禮記祭統執鐙又登韻
蒙古字韻
d ꡊʰing ꡜꡞꡃtəŋ()
音韻闡微
東冬庚蒸青開去聲小韻təŋ
中原音韻
庚青開去聲庚青təŋ
韻略易通
庚晴開舒去聲庚晴təŋ馬鞍梯馬鞍梯
中州音韻
庚青開去聲庚青小韻təŋ馬鞁踏馬鞁踏
中華新韻
tɤŋ鞍~鞍~
東國正韻
ㅡㆁ 搄肯亘亟tɯŋ
戚林八音
低聲 燈庚 陰去燈庚teiŋ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təŋ
王力
təŋ 蒸部
董同龢
tə̂ŋ 蒸部
李方桂
təŋh 蒸部
鄭張尚芳
tɯːŋs 蒸0部
tɯːŋ 蒸0部
白-沙
*k-tˤəŋ
許思萊上古
tə̂ŋ
許思萊東漢
təŋ
布之道諧聲域
TƏŊ
聲首
布之道擬音
tˤəŋh
音節類型A
Dialects 方言
t
tɐŋ
陰去(15)
廣東深圳寶安24 (鞍鐙。)
廣西南寧賓陽55 (鞍鐙。)
廣西北海33 (鞍鐙。)
廣西欽州33 (鞍鐙。)
廣西欽州靈山24 (鞍鐙。)
廣西貴港南江52 (鞍鐙。)
廣西玉林北流53 (鞍鐙。)
廣西百色33 (鞍鐙。)
廣西百色那畢45 (鞍鐙。)
廣西崇左寧明33 (鞍鐙。)
香港33 (鞍鐙。)
澳門33 (鞍鐙。)
廣西梧州藤縣434 (鞍鐙。)
廣西玉林福綿52 (鞍鐙。)
廣西百色田東35 (鞍鐙。)
去聲(3)
廣東珠海前山33 (鞍鐙。)
廣東中山石岐33 (鞍鐙。)
廣東雲浮羅定33
陰平(9)
廣東中山隆都55 (鞍鐙。)
廣東韶關55 (鞍鐙。)
廣東江門白沙23 (鞍鐙。)
廣東肇慶55
廣西柳州融水52 (鞍鐙。)
廣西梧州蒙山53 (鞍鐙。)
廣西貴港桂平55 (鞍鐙。)
廣西來賓武宣55 (鞍鐙。)
廣東韶關55 (鞍鐙)
陰上(2)
廣西河池宜州42 (鞍鐙。)
廣西柳州融水55 (鞍鐙。)
陽上(1)
廣西桂林平樂33 (鞍鐙。)
təŋ
陰去(3)
上海35
廣西桂林臨桂33 (鞍鐙。)
廣西桂林朝陽35 (鞍鐙。)
去聲(9)
江蘇連雲港
山東淄博博山5
山東東營利津
山東濰坊壽光5
山東德州5
山東聊城5
陝西西安44 ((鞍~))
寧夏銀川5 (馬~)
山西太原45
陰平(1)
上海浦東新區53
tən
去聲(3)
湖北天門44
湖南常德35
雲南昭通212
陰平(1)
廣西桂林臨桂33 (鞍鐙。)
平聲(1)
湖南永州寧遠35 (鞍鐙。)
ten
陰去(1)
浙江杭州445
去聲(3)
廣東深圳42 (鞍鐙。)
廣東梅州五華53
廣東東莞42 (鞍鐙。)
陰平(1)
廣東梅州梅縣44
taŋ
陰去(2)
浙江溫州42 ((馬踏~))
廣西玉林博白52 (鞍鐙。)
陰平(1)
廣東珠海斗門33 (鞍鐙。)
陰上(1)
廣西賀州信都52 (鞍鐙。)
teŋ
陰去(1)
廣東清遠33 (鞍鐙)
去聲(1)
廣西玉林博白42 (鞍鐙。)
陰平(2)
廣東汕頭33
廣西桂林灌陽22 (鞍鐙。)
tɐn
去聲(1)
廣東東莞32 (鞍鐙。)
陰平(2)
廣西柳州雒容33 (鞍鐙。)
廣東雲浮55
tiŋ
陰去(2)
福建廈門21
福建寧德柘榮35
tə̃
去聲(2)
雲南紅河蒙自212
雲南大理213
tɛŋ
陰去(2)
福建莆田仙游52
廣西賀州九都話52 (鞍鐙。)
tœŋ
陰平(1)
福建寧德福安332
tiɛŋ
陰平(1)
廣西貴港平南33 (鞍鐙。)
tẽ
去聲(1)
江西贛州南康53
tiaŋ
陰平(1)
廣東惠州33 (鞍鐙。)
tɛn
陰平(1)
廣西玉林北流55 (鞍鐙。)
tie
陰上(1)
湖南永州道縣55 (鞍鐙。)
tuŋ
陰平(1)
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52 (鞍鐙。)
ʔd
ʔdiŋ
陰去(1)
浙江台州仙居55
tʰaŋ
陰去(1)
廣東清遠連山35 (鞍鐙。)
l
陰平(1)
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52 (鞍鐙。)
Notes 註
燈 鐙
「鐙」本為一種高足的器皿,其中置燭,可作為照明器具。在「照明器具」這個意義上即可寫作「鐙」,也可寫作「燈」。但「鐙」的其他意義「燈」不具備。
登 蹬 隥 磴 嶝 鐙
《說文》「登,上車也」《爾雅 釋詁》「登,升也」「蹬」的各個義項也與升登有關。「隥」是登陟的道路,字又作「磴」,作「嶝」,「磴」重在表示是往上攀登的石台階,「嶝」重在指明是登山的路,它們實同一詞。語音又是雙聲疊韻,是同源的關係。
錠 鐙
二字同源,聲母均屬端母,耕蒸旁轉。《說文》二字互訓。
鐙 錠
二字同義。《說文》二字互訓。《廣雅 釋器》「錠謂之鐙」。
鐙 蹬
在鞍鐙這個意義上,「鐙」與「蹬(登)」同源。《廣雅 釋詁》「蹬,履也」王念孫疏證「《集韻》『登』又音丁鄧切,履也,或作蹬。今人猶謂足𧿥物為蹬,又謂馬鞍兩旁足所𧿥為镫,其義一也」。
登 隥 鐙 蹬 𩍐 磴 墱 嶝 凳
《漢語變調構詞考辨》:登:作由低處向高處,讀平聲;隥:腳踩、踐踏,去聲;鐙蹬𩍐:馬鞍兩旁的腳踏;隥磴墱嶝:山路的石級,台階;凳:供人登床的器具
隥 嶝 鐙 凳 墱 升 *登
《漢語同源詞大典》:隥:石階,供人登升者;嶝:登山之道;鐙:鞍鐙,供人上馬之物;凳:床凳,供人登床;墱:有台階的登山道路;升:升高。本組字皆有「升」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1 7975 简体: 镫 GKX 1323.04 康熙字典-GHZR 4588.12 汉语大字典-G通规 6252X -G古籍 01804 -HB2 F4F1 -T2 7431 全字庫-T乙表 05449 異體字字典-T本土 5913 -J0 3810 -JMJ 027264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K1 6182 -K人名 一..1247 -KP1 8177 -V1 7467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dèng
DENG4 DENG1 (v4.1.0-6.0.0)
DENG1 DENG4 (v4.0.1)
DENG1 (v3.1.0-3.2.0)
DENG1 DENG4 (v2.1.0-3.0.0)
kHanyuPinyin
64260.040:dèng,dēng
kCantonese
dang3
dang1 dang3 (v4.1.0-13.0.0)
DANG3 (v2.1.0-4.0.1)
kJapanese
トウ あぶみ たかつき
kJapaneseKun
TAKATSUKI HITOMOSHI ABUMI
kJapaneseOn
TOU
kKorean
TUNG
kHangul
등:1N
(v5.0.0-10.0.0)
kVietnamese
đâng
kTang
*dəng
kDefinition
lamp; a kind of cooking vessel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1-6F6B
1-6F6B (v3.0.0-5.2.0)
kIRG_HSource
HB2-F4F1
kIRG_TSource
T2-6A3F
2-6A3F (v3.0.0-5.2.0)
kIRG_JSource
J0-462A
0-462A (v3.0.0-5.2.0)
kIRG_KSource
K1-5D72
1-5D72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1-8177
kIRG_VSource
V1-6A63
1-6A63 (v3.1.1-5.2.0)
3-422B (v3.1.0)
1-422B (v3.0.0)
kRSUnicode
167.12
kTotalStrokes
20
kIICore
ATJ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DaeJaweon
1822.200
kFennIndex
508.08
kGSR
0883i
kHanYu
64260.040
kIRGDaeJaweon
1822.200
kIRGDaiKanwaZiten
40904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64260.040
kIRGKangXi
1323.040
kKangXi
1323.040
kMatthews
6176
kMorohashi
40904
kNelson
4913
kSBGY
433.35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CNOT
kCihaiT
1394.101
kFenn
733F
kFourCornerCode
8211.8
kPhonetic
1315
kUnihanCore2020
HJM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F4F1
kCCCII
23474D
kCNS1986
2-6A3F
kCNS1992
2-6A3F
kEACC
23474D
kGB1
7975
kJis0
3810
kKoreanName
2015
kKPS1
8177 (v3.1.1-15.0.0)
kKSC1
6182 (v2.1.0-15.0.0)
kTaiwanTelegraph
6989
kXerox
276:264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3202+167.8.12
kRSKangXi
167.12 (v2.1.0-15.0.0)
異體 Variants
kSimplifiedVariant
U+95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