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糸益(.,J,P)
U+7E0A(Basic)
糸部10畫 共16畫 核心字
官話
yi4
粵語
ai3
ngai3
日語
エイ
韓語
越南
ải
廣韻
影/齊開/去
影/支A開/去
集韻
影/齊四開/去
影/支A開/去
訓読
くくる(括る)
くびる(縊る)
くびれる(縊れる)
Sources 各源例字
G1-674B
HB1-BF7E
T1-7168
J0-6550
K0-647C
V1-627E
KP0-FCF5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01Ha
01Mo
02Ha
02Mo
03Ha
03Mo
Comparison 用字對比
Evolution 字形演化
說文小篆
石經
開成石經
印刷字體
廣韻
印刷字體
增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Calligraphy 後世書法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於賜切經也。从糸益聲。《春秋傳》曰:「夷姜縊。」
《字源》:形声
Meaning 字義
yi4
(1)
吊死to strangle
(喃)
ải 詞:tự ải (thắt cổ mà chết) 義:to suicide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糸部 247
《說文解字》
於賜切經也。从糸益聲。《春秋傳》曰:「夷姜縊。」
《說文解字繫傳》
於賜切經也。從糸益聲。《春秋傳》曰:「夷姜縊。」
《說文解字注》
於賜切絞也。 [絞各本作經。庸人所改也。今正。《交部》曰:絞,縊也。與此爲轉注。絞縊必㒳股辮爲之。《喪服》傳曰:喪之絰不摎垂葢不成也。不摎垂,謂不絞也。經本訓從絲爲一股。縊死必㒳股爲之。以其直縣也。故亦謂之經。許解縊必不云經也。《左傳》曰:若其有罪。絞縊以戮。《手部》曰:摎,縛殺也。] 从糸。益聲。 [於賜切。十六部。] 《春秋傳》曰:夷姜縊。 [桓十六年《左傳》文。]
《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字部】 【廣韻】【正韻】於計切【集韻】【韻會】壹計切,𠀤音翳。【說文】經也。【博雅】絞也。【釋名】懸繩曰縊。縊,阨也,阨其頸。【左傳·桓十三年】莫敖縊于荒谷。【註】縊,自經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輈人】不伏其轅,必縊其牛。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於賜切,音㱲。義同。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yi4 [i51] ㄧˋ
粵語
ai3 [ɐi3] 縊女, 縊頸, 縊死, 絞縊, 自縊
ngai3 [ŋɐi3]
日語
[i] [呉漢]
エイ [eː] [漢]
韓語
[ɛk]
越南
ải [aj313]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齊開4小韻於計ʔɛi自縊自縊
支A開3A小韻於賜ʔjɛ自經死也於賜切三自經死也於賜切三
刊謬補缺切韻
支A開3A小韻於賜ǐe於賜反。自經歼〻。一。於賜反。自經歼〻。一。
集韻
齊四開4小韻壹計ʔɛi經也經也
支A開3A小韻於賜ʔjɛ說文經也引春秋傳夷姜縊說文經也引春秋傳夷姜縊
禮部韻略
齊四開4小韻壹計ʔɛi經也釋云自經死春秋傳夷姜縊又於賜切見寘字韻經也釋云自經死春秋傳夷姜縊又於賜切見寘字韻
支A開3A小韻於賜ʔjɛ於賜切絞也又壹計切見霽字韻於賜切絞也又壹計切見霽字韻
增韻
齊四開4小韻壹計ʔɛi絞也經也又寘韻絞也經也又寘韻
支A開3A小韻於賜ʔjɛ於賜切絞也自經也又霽韻於賜切絞也自經也又霽韻
五音集韵
脂支之A開3Aʔjɪ自經死也自經死也
齊開4ʔɛi自縊自縊
皆佳夬開2ʔɪɐi稲小把也稲小把也
洪武正韻
支齊小韻於計ʔie絞也又經也絞也又經也
古今韻會舉要
喻幺魚ei么易切羽次清次音舊韻於賜切說文經也从糸益聲引左傳夷姜縊廣韻自經死也増韻絞也又霽韻么易切羽次清次音舊韻於賜切說文經也从糸益聲引左傳夷姜縊廣韻自經死也増韻絞也又霽韻
ʔei經也音義與寘韻縊同經也音義與寘韻縊同
蒙古字韻
Y ꡗi ꡞʔi()
音韻闡微
支微齊泰灰齊去聲小韻i
支微齊泰灰齊去聲小韻i
中原音韻
齊微齊去聲齊微ki
韻略易通
西微齊去聲西微i絞也絞也
中州音韻
齊微齊去聲齊微小韻ki自盡自盡
中華新韻
i
東國正韻
ㅣㅇ 貲紫恣ʔi
ㅖㅇ 雞啓罽ʔiei
戚林八音
鶯亦 雞圭 陰去雞圭ie
分韻撮要
陰去ɐi懸樑自縊懸樑自縊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ʔi̯ĕg
ʔieg
王力
ǐe 支部
ie 支部
董同龢
ʔjeɡ 佳部
ʔieɡ 佳部
周法高
ʔjieɣ 支部
ʔeɣ 支部
李方桂
jigh 佳部
igh 佳部
鄭張尚芳
qleːɡs 賜0部
qleɡs 賜0部
白-沙
*qˤ[i]k-s
*q[i]k-s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ʔeks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ʔeh
斯塔羅斯金西漢
ʔeh
斯塔羅斯金東漢
ʔjeh
許思萊上古
ʔêkh
許思萊東漢
ʔeᶜ
布之道諧聲域
ɁEK
聲首
Dialects 方言
-
i
陰平(33)
河北邯鄲大名33
河北邯鄲魏縣24
江蘇連雲港贛榆214
安徽蚌埠212
安徽淮南鳳台213
安徽淮北213
安徽阜陽212
安徽阜陽潁上213
安徽宿州埇橋212
安徽亳州蒙城213
山東棗莊嶧城213
山東濟寧1
山東泰安寧陽214
山東威海環翠53
山東菏澤單縣213
河南鄭州城關24
河南開封35
河南洛陽33
河南平頂山新華35
河南新鄉長垣24
河南濮陽34
河南許昌24
河南漯河召陵24
河南南陽南召14
河南商丘梁園24
河南商丘睢縣24
河南信陽33
河南周口淮陽24
河南駐馬店平輿212
陝西寶雞44
甘肅酒泉敦煌24
甘肅臨夏243
青海海東循化13
去聲(22)
山東濟南21
山東濟南章丘21
山東淄博博山5
山東東營廣饒31
山東濰坊安丘31
山東濰坊昌邑31
山東濰坊臨朐21
山東泰安21
山東日照東港21
山東日照五蓮31
山東臨沂莒南21
山東臨沂沂水21
山東德州5
山東濱州博興21
山東濱州鄒平31
湖北宜昌35
湖南常德35
湖南湘西吉首24
四川自貢14
雲南紅河蒙自212
寧夏銀川5 (自~)
廣西桂林灌陽35
陰去(8)
浙江台州仙居55
福建廈門21
廣東汕頭213
廣東湛江雷州21
廣東揭陽213
廣西南寧馬山55
湖南湘潭55
廣西桂林朝陽35
陽平(18)
安徽蕪湖55
山東青島即墨2
山東煙台萊州42
山東煙台蓬萊55
湖北武漢213
湖北宜昌12
湖北襄陽襄樊52
湖北荊門鍾祥31
廣西柳州雒容21
廣西桂林臨桂31
四川南充31
貴州貴陽21
甘肅蘭州51
甘肅張掖山丹53
甘肅酒泉肅州53
新疆烏魯木齊52
新疆哈密51
新疆昌吉吉木薩爾51
陰入(2)
福建南平建陽214
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35
陽去(7)
福建寧德福安23
廣西柳州融水24
廣西賀州信都213
廣西河池宜州213
湖南永州道縣52
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35
廣西賀州九都話33
入聲(3)
安徽安慶43
湖北黃岡紅安
貴州黔東南黎平24
陽上(1)
廣西來賓武宣24
ɐi
陰平(1)
廣東珠海斗門33
去聲(4)
廣東珠海前山33
廣東中山石岐33
廣東雲浮33
廣東雲浮羅定33
陰去(7)
廣東深圳寶安24
廣東佛山33
廣東佛山順德32
廣西北海33
廣西欽州靈山24
香港33
澳門33
陽平(1)
廣東中山隆都33
ik
陰入(4)
廣西貴港桂平55
廣西玉林博白55
廣西百色55
廣西崇左55
中入(1)
廣西崇左寧明33
陰入(2)
江蘇南通
廣西桂林臨桂55
入聲(1)
江蘇南京5
ek
陰入(1)
廣東汕尾海豐2
陽入(1)
廣東汕頭5
it
陰入(2)
廣東梅州梅縣1
廣東梅州五華1
陽入(1)
廣西玉林北流55
e
陰去(2)
福建廈門21
福建莆田仙游52 (自縊。)
ei
陰去(2)
廣東惠州213
廣東肇慶封開433
入聲(1)
江蘇連雲港
iɪʔ
陰入(1)
上海5
陰去(1)
福建福州212
iek
上陰入(1)
廣東韶關55
ɔt
陽入(1)
廣東清遠連山214
iɐk
陰入(1)
廣西玉林北流55
əi
陰平(1)
香港新界232
ᴇk
陰入(1)
廣西柳州融水55
ʔ
ʔik
陰入(2)
廣西梧州蒙山55
廣西貴港南江33
中入(2)
廣西南寧賓陽33
廣西百色那畢33
ʔek
下陰入(1)
廣西玉林福綿33
ʔai
陽去(1)
廣西貴港平南22
ʔɐt
上陰入(1)
雲南文山富寧55
ŋ
ŋɐi
陰去(2)
廣東肇慶33
廣西欽州33
ŋet
陽入(1)
廣東茂名電白1
ŋɔi
去聲(1)
廣東東莞32
z
zi
去聲(2)
廣東深圳42
廣東東莞42
陰入(1)
廣西玉林博白31
zɿ
陽入(1)
湖南永州寧遠22
ɕ
ɕi
陰去(1)
湖南長沙55
陽平(1)
四川達州達縣31
ʑ
ʑi
陽平(1)
甘肅武威民勤53
Notes 註
嗌 縊
《漢語變調構詞考辨》:嗌:作「咽喉」讀短入聲,引申為「喉嚨痛」讀長入聲;縊:把繩索套在脖子上吊死,讀長入聲
厄 軛 隘 阨 嗌 縊
《ABC上古漢語詞源詞典》認為:「厄軛」的拉牲口的器具義與「隘阨」的狹隘義同源,可能與「嗌」的咽喉義同源。「縊」的吊死義和「嗌」同源
膉 縊 頸 *益
《漢語同源詞大典》:膉:頸部之肉;縊:以繩索勒頸部;頸:頸部。本組字皆有「頸部」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1 7143 简体: 缢 GKX 0933.14 康熙字典-GHZR 3667.10 汉语大字典-G通规 5617X -G古籍 12437 -G方正楷体 1011C9 -HB1 BF7E -H常用 3139 -T1 8172 全字庫-T甲表 03160 異體字字典-T本土 4299 -J0 6948 -JMJ 020298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MJ 020299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 IVS: E0102 JMJ 020300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 IVS: E0103 K0 6892 -K人名 一..3141 -KP0 9285 -V1 6694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YI4 (v2.1.0-6.0.0)
kHanyuPinyin
53439.080:yì
kCantonese
ai3
AI3 (v2.1.0-4.0.1)
kJapanese
イ エイ くびる くびれる
kJapaneseKun
KUBIRU KUBIRERU
kJapaneseOn
EI I
kKorean
AYK UY
kHangul
액:0N
(v5.0.0-10.0.0)
kVietnamese
ải
kDefinition
hang, strangle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1-674B
1-674B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BF7E
kIRG_TSource
T1-7168
1-7168 (v3.0.0-5.2.0)
kIRG_JSource
J0-6550
0-6550 (v3.0.0-5.2.0)
kIRG_KSource
K0-647C
0-647C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FCF5
kIRG_VSource
V1-627E
1-627E (v3.1.1-5.2.0)
3-3A38 (v3.1.0)
1-3A38 (v3.0.0)
kRSUnicode
120.10
kTotalStrokes
16
kIICore
ATJ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38
kDaeJaweon
1372.050
kFennIndex
224.01
kGSR
0849g
kHanYu
53439.080
kIRGDaeJaweon
1372.050
kIRGDaiKanwaZiten
27738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53439.080
kIRGKangXi
0933.140
kKangXi
0933.140
kKarlgren
197
kMatthews
3055
kMorohashi
27738 27738:E0101
27738 (v2.1.0-15.0.0)
kNelson
3594
kSBGY
348.36 373.32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VFTCT
kCihaiT
1055.304
kFenn
610H
kFourCornerCode
2891.7
kPhonetic
1555
kUnihanCore2020
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BF7E
kCCCII
215160
kCNS1986
1-7168
kCNS1992
1-7168
kEACC
215160
kGB1
7143
kJis0
6948
kKoreanName
2015
kKPS0
FCF5 (v3.1.1-15.0.0)
kKSC0
6892 (v2.1.0-15.0.0)
kTaiwanTelegraph
4898
kXerox
263:047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6111+120.6.10
kRSKangXi
120.10 (v2.1.0-15.0.0)
異體 Variants
kSimplifiedVariant
U+7F22
kZVariant
U+7F22 (v2.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