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疒畀(.,J)
U+75F9(Basic)
疒部8畫 共13畫 核心字
官話
bi4
粵語
bei3
日語
韓語
廣韻
幫/脂A開/去
集韻
幫/脂A開/去
並/脂A開/去
訓読
しびれ(痺れ)
しびれる(痺れる)
Sources 各源例字
G0-3154
HB2-DECD
T2-4533
J14-7157
K1-627D
V1-5F6E
KP1-5BC4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Comparison 用字對比
Evolution 字形演化
簡帛
張家山
說文小篆
印刷字體
廣韻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必至切溼病也。从𤕫畀聲。
《字源》:形声
Meaning 字義
bi4
(1)
中医指由风、寒、湿等侵蚀肢体引起的疼痛或麻木的症状paralysis
(2)
气郁闷
(3)
麻木
(喃)
tê 詞:bệnh tê thấp 義:rheumatism
(喃)
tí 詞:tí (phong làm tê liệt) 義:paralysis, numbness
(喃)
tý 詞:tý (phong thấp) 義:rheumatism
(喃)
◎ Tê mê: đờ đẫn, ngây dại.#A1: 痹 tê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疒部 060
《說文解字》
必至切溼病也。从𤕫畀聲。
《說文解字繫傳》
彼二反濕病。從疒畀聲。 [臣鍇曰:「溼則營衞,氣不至而頑痺也。」]
《說文解字注》
必至切溼病也。 [《素問・痹論》、《痿論》各爲篇。岐伯曰:風寒溼三氣襍至。合而爲痹也。] 从𤕫。畀聲。 [必至切。十五部。]
《康熙字典》
【午集中】【疒字部】 【唐韻】【集韻】𠀤必至切,音畀。【說文】濕病也。【正字通】內經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爲痹。風氣勝者爲行痹,寒氣勝者爲痛痹,濕氣勝者爲著痹。註:風屬隂中之陽,善行而數變,凡走注歷節之類,俗名流火是也。隂寒之氣,乘於肌肉筋骨,則凝閉不通,故爲痛痹,卽痛風也。著痹者,重著不移,濕從上化,故病在肌肉,不在筋骨也。有心痹,肺痹,肝痹,腎痹,腸痹,胞痹。凡痹之類,逢寒則急,逢熱則縱。言寒則筋攣,故急。熱則筋弛,故縱也。程子曰:醫書以手足痿痹爲不仁。按病能篇云:痹而不仁,發爲肉痿。痿與痹分爲二,內經痹論痿論兩存,程子旣舉而兼言之,以痿痺相續而至,其爲不仁,一也。【淮南子·俶眞訓】谷氣多痹。【抱朴子至理卷】菖蒲乾薑之止痹濕。【嵆康與山巨源絕交書】危坐一時,痹不得搖。【註】痹,濕病也。
 又矢名。【周禮·夏官·司弓矢】恆矢痹矢,用諸散射。【註】恆矢,安居之矢也。痹矢象焉,二者可以散射也。痹之言倫比也。
 又【集韻】毗至切,音鼻。【集韻】病也。
 本作𤻖
考證:〔【周禮·夏官·司弓】恆矢痹矢,用諸散射。〕
 謹照原文司弓下增矢字。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bi4 [pi51] ㄅㄧˋ
粵語
bei3 [pei3] 寒痹, 痿痹
日語
[çi] [呉漢]
韓語
[pi]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脂A開3A小韻必至pjɪ腳冷濕病必至切六腳冷濕病必至切六
集韻
脂A開3A小韻必至pjɪ濕病也或作庇濕病也或作庇
脂A開3A小韻毗至bjɪ病也或从卑病也或从卑
古今韻會舉要
bei有𢈷國名象所封或作庳孟子封之有庳亦作卑漢鄒陽傳舜封象於有卑通作鼻史記帝王世紀有鼻括地志今鼻亭神在零道縣北六十里王𨼆晉書云太原陵縣北部有鼻墟有𢈷國名象所封或作庳孟子封之有庳亦作卑漢鄒陽傳舜封象於有卑通作鼻史記帝王世紀有鼻括地志今鼻亭神在零道縣北六十里王𨼆晉書云太原陵縣北部有鼻墟
蒙古字韻
p ꡌi ꡞbi()
音韻闡微
支微齊泰灰開二去聲小韻pei
韻略易通
西微齊去聲西微pi手足之病手足之病
中華新韻
pi
東國正韻
ㅣㅇ 貲紫恣pi
戚林八音
之箕 陰去之箕pi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王力
pǐei 脂部
董同龢
pjuəd 微部
周法高
pjiwər 微部
李方桂
pjiədh 微部
鄭張尚芳
pids 至1部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pits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pić
斯塔羅斯金西漢
pjǝś
斯塔羅斯金東漢
pjǝś
布之道諧聲域
PI
聲首
布之道擬音
pih
音節類型B
Dialects 方言
p
pi
陰去(35)
浙江金華玉山52
浙江麗水雲和55
福建南平浦城423
福建廈門21
福建莆田仙游52
福建三明將樂324
福建漳州漳浦11
福建寧德古田21
福建寧德柘榮35
廣東湛江雷州21
廣東茂名電白44
廣東汕尾海豐213
廣東中山隆都11
廣東揭陽213
廣西貴港平南11 (麻痹。)
海南東方35 (麻痹,)
江西贛州寧都31
廣東韶關新豐53
廣東惠州213 (麻痺。)
廣西南寧馬山55 (麻痹。)
廣西玉林北流53 (麻痹。)
江西撫州黎川53
湖南湘潭55 ((麻~))
廣西南寧33
廣西柳州融水45 (麻痹。)
廣西梧州蒙山44 (麻痹。)
廣西欽州33 (麻痹。)
廣西貴港桂平33 (麻痹。)
廣西玉林北流53 (麻痹。)
廣西百色33 (麻痹。)
廣西來賓武宣42 (麻痹。)
廣西崇左寧明33 (麻痹。)
廣西南寧亭子55 (麻痺。)
廣西柳州融水435 (麻痺。)
廣西玉林福綿52 (麻痺。)
去聲(20)
江蘇南京44
江蘇揚州
安徽銅陵樅陽33
山東煙台蓬萊42
山東德州5 (文)
廣西柳州雒容24 (麻痹。)
廣西桂林臨桂35 (麻痹。)
四川涼山西昌213
福建三明沙縣24
福建泉州南安31
江西九江修水53
江西贛州南康53
廣東廣州從化52 (麻痺。)
廣東韶關南雄42
廣東深圳42 (麻痺。)
廣東梅州梅縣53
廣東東莞42 (麻痺。)
廣西玉林博白42 (麻痺。)
廣東珠海前山33 (麻痺。)
廣東中山石岐33 (麻痺。)
陽平(3)
山東威海環翠33
廣東中山隆都33 (麻痺。文讀,白讀。)
湖南長沙13 ((文))
陽去(1)
廣西桂林平樂35 (麻痺。)
陰平(1)
廣東梅州五華44 (麻~)
陰上(1)
湖南永州道縣55 (麻痹。)
pei
陰去(14)
浙江溫州42
福建寧德福安35
福建三明泰寧51
湖南長沙55 ((白))
廣東韶關33
廣東佛山33 (麻痺。)
廣東佛山順德32 (麻痺。)
廣東肇慶33
廣東肇慶封開433
廣東清遠33
廣西崇左45 (麻痹。)
香港33
澳門33 (麻痺。)
廣東韶關33
去聲(2)
廣東雲浮33
廣東雲浮羅定33
陽平(1)
廣東江門白沙22 (麻痺。)
陽去(1)
廣西崇左扶綏13 (麻痺。)
陰平(2)
廣東珠海斗門33 (麻痺。)
香港新界232 (麻痺。)
pɐi
陰去(6)
廣東深圳寶安24 (麻痺。)
廣西北海33 (麻痹。)
廣西貴港南江52 (麻痹。)
廣西玉林博白52 (麻痹。)
廣西河池宜州44 (麻痹。)
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44 (麻痹。)
去聲(1)
廣東東莞32 (麻痺。)
陰平(1)
廣西桂林臨桂45 (麻痹。)
陰上(1)
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24 (麻痹。)
pɛi
陰去(2)
福建福州212
廣西賀州九都話52 (麻痹。)
pui
陰去(2)
廣西欽州靈山24 (麻痹。)
廣西百色那畢45 (麻痹。)
pøi
陰去(1)
廣西百色田東35 (麻痺。)
陽平(1)
雲南文山富寧31 (麻痺。)
pai
陰去(1)
廣西賀州信都35 (麻痹。)
pʰi
陰去(1)
廣西桂林朝陽35 (麻痹。)
去聲(22)
河北邯鄲大名213
河北邯鄲魏縣312
安徽蚌埠53
安徽淮南鳳台51
安徽阜陽53
山東臨沂平邑5
山東德州5 (白)
河南鄭州城關41
河南開封31
河南洛陽412
河南平頂山新華41
河南新鄉長垣213
河南濮陽312
河南許昌31
河南漯河召陵31
河南南陽南召42
河南商丘睢縣312
河南信陽312
河南周口淮陽312
河南駐馬店平輿53
湖南常德35 (麻~)
陝西寶雞31
陽平(13)
江蘇泰州45
山東青島即墨2
山東淄博博山3
湖北黃岡紅安
湖南湘西吉首11
四川成都21
四川南充31
四川達州達縣31
貴州遵義21
貴州畢節2
貴州黔東南丹寨53
貴州黔東南黎平213
陝西西安24 ((麻~))
陽去(1)
江蘇南通
陰平(1)
山東濰坊壽光1
上聲(4)
湖北武漢42
湖北宜昌42
山西太原53
廣西桂林灌陽55 (麻痹。)
pʰəi
陰去(1)
廣西南寧賓陽55 (麻痹。)
ʔb
ʔbi
陰去(9)
浙江台州仙居55
海南海口35 (麻痹,)
海南三亞13 (麻痹,)
海南瓊海213 (麻痹,)
海南定安35 (麻痹,)
海南澄邁35 (麻痹,)
海南昌江35 (麻痹,)
海南樂東213 (麻痹,)
海南陵水35 (麻痹,)
陰入'(1)
海南萬寧53 (麻痹,)
ʔbiʔ
陰入(1)
海南瓊海5 (麻痹,)
b
bi
陰去(1)
廣東清遠連山35
陽去(2)
上海13
浙江杭州13
Notes 註
痹 𤹝
劉鈞傑《同源字典再補》:痹,風濕或寒冷引起的肢體麻木;𤹝,腳麻木。本組字的「麻木」義同源
髍 痳 痹 *麻
《漢語同源詞大典》:髍:偏癱,感覺麻木;痳:麻木;痹:麻痺。本組字皆有「麻木」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0 1752 -G1 1752 -G7 13.丶.7 -GT 4036 -GKX 0775.22 康熙字典-GHZR 2867.13 汉语大字典-GZFY 666806 -G通规 2988 -G常用 次.13.66 -G古籍 00436 -HB2 DECD -T2 3719 全字庫-T乙表 02774 異體字字典-T本土 3626 -J1 4566 -J4 8155 -JMJ 017837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K1 6693 -K人名 一..2334 -KP1 5BC4 -V1 6378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BI4 (v2.1.0-6.0.0)
kHanyuPinlu
bì(10)
bi4(10) (v4.0.1-6.2.0)
kTGHZ2013
019.170:bì
kHanyuPinyin
42680.040:bì
kXHC1983
0060.210:bì
0060.210:bì (v5.1.0)
kCantonese
bei3
BEI3 (v2.1.0-4.0.1)
kJapanese
ヒ しびれ しびれる
kJapaneseKun
SHIBIRERU
kJapaneseOn
HI
kKorean
PI
kHangul
비:1N
(v5.0.0-10.0.0)
kVietnamese
kDefinition
paralysis, numbness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0-3154
0-3154 (v3.0.0-5.2.0)
kIRG_HSource
HB2-DECD
kIRG_TSource
T2-4533
2-4533 (v3.0.0-5.2.0)
kIRG_JSource
J14-7157
J4-7157 (v8.0.0)
J1-4D62 (v6.0.0-7.0.0)
1-4D62 (v3.0.0-5.2.0)
kIRG_KSource
K1-627D
1-627D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1-5BC4
kIRG_VSource
V1-5F6E
1-5F6E (v3.1.1-5.2.0)
3-3722 (v3.1.0)
1-3722 (v3.0.0)
kRSUnicode
104.8
kTotalStrokes
13
kIICore
AGTM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3260
kDaeJaweon
1186.090
kHanYu
42680.040
kIRGDaeJaweon
1186.090
kIRGDaiKanwaZiten
22279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42680.040
kIRGKangXi
0775.220
kKangXi
0775.220
kMatthews
5097
kMeyerWempe
2316
kMorohashi
22279
kSBGY
355.15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KWML
kCihaiT
922.104
kFourCornerCode
0012.1
kPhonetic
1031
kUnihanCore2020
GHM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DECD
kCCCII
225F21
kCNS1986
2-4533
kCNS1992
2-4533
kEACC
225F21
kGB0
1752
kGB1
1752
kJIS0213
2,81,55
kJis1
4566
kKoreanName
2015
kKPS1
5BC4 (v3.1.1-15.0.0)
kKSC1
6693 (v2.1.0-15.0.0)
kMainlandTelegraph
4036
kTGH
2013:2988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14852+104.5.8
kRSKangXi
104.8 (v2.1.0-15.0.0)
異體 Variants
kSemanticVariant
U+75FA<kMatth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