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話
ji2(集)
粵語
zaap6
zap6
日語
シュウ
ジュウ
韓語
집
廣韻
從/緝/入
集韻
從/緝/入
邪/緝/入
Sources 各源例字
GE-3048
H-926B
T3-2132
J4-2137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Evolution 字形演化
漢
說文小篆
宋
傳抄
汗簡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宋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秦入切
三合也。从入、一,象三合之形。凡亼之屬皆从亼。讀若集。
Meaning 字義
(1)
同「集」
→集
ji2
(1)
群鸟栖止于树上
(2)
至
(3)
聚集;会合 如:集大成to gather 聚集 集思广益
(4)
我国图书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把诗文等作品列为集部
(5)
汇辑单篇作品的书册 如:诗集;画集collection
(6)
某些篇幅较多而分为若干部分的书籍中的一部分,或本数较多而分为若干段落的影片、电视片中的一个段落 如:上集;第一集part or volume of a series
(7)
定期的或临时的市场 因也称市镇为集temporal market
(8)
众
(9)
掺杂
(10)
一致
(11)
和睦;安定
(12)
成就to achieve 大业未集
(13)
取
(14)
年
(15)
宴会
(16)
数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 也称“集合” 具有某种属性的事物的全体,称为“集”;组成集的每个事物称为该集的元素set (mathematics)
(17)
古州名 西魏废帝三年(公元554年)改东巴州置 取东北集川水为名,寄治梁州(今陕西省汉中市) 北周天和五年(公元570年)移治难江县(今四川省南江县) 宋熙宁五年(1072年)废,县属巴州
(18)
姓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說文解字》
秦入切
三合也。从入、一,象三合之形。凡亼之屬皆从亼。讀若集。 [臣鉉等曰:此疑只象形,非从入、一也。]
《說文解字繫傳》
牆揖反
三合也。從入、一,象三合之形。凡亼之屬,皆從亼。讀若集。
《說文解字注》
秦入切
三合也。从人一。象三合之形。 [許書通例。其成字者必曰从某。如此言从入一是也。从入一而非會意。則又足之曰:象三合之形。謂似會意而實象形也。] 凡亼之屬皆从亼。讀若集。 [秦入切。七部。]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字部】 【集韻】秦入切,音集。【說文】亼,三合也。从人一,象三合之形。讀若集。【徐鉉曰】此疑只象形,非从人一也。【正譌】亼,古集字。凡會合等字𠀤从此。 說文(121)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ji2 [ʨi35] ㄐㄧˊ (集)
粵語
zaap6 [tsaːp2]
zap6 [tsɐp2]
日語
シュウ [ɕɨː] [漢]
ジュウ [ʑɨː] [呉]
韓語
집 [tɕip]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從緝
深攝侵韻3等開口入緝韻集小韻秦入切dziep說文云三合也从入一象三合之形合僉之類皆从此又子入切說文云三合也从入一象三合之形合僉之類皆从此又子入切
集韻
從緝
深攝侵韻3等開口入緝韻雧小韻籍入切dziep說文三合也象三合之形說文三合也象三合之形
邪緝
深攝侵韻3等開口入緝韻習小韻席入切ziep合也合也
五音集韵
從緝
深攝侵韻3等開口入緝韻從母四等dziep說文云三合也从入一象三合之形合僉之類皆从此又子入切說文云三合也从入一象三合之形合僉之類皆从此又子入切
邪緝
深攝侵韻3等開口入緝韻邪母四等ziep合也合也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鄭張尚芳
zub 緝3部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亼」在甲骨文及金文中都沒有獨立成字,但卻廣泛地用作造字的部件,意義是向下張口,本網頁常稱之為「倒口」(inverted mouth)。68 字
詳解: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亼」作為其他字的部件時,多可視作「口」的另一種寫法,表達的是倒轉向下張開的「口」,或曰「倒口」。「倒口」作為部件與許多字的結構與取義都極有關係,如引出解日常吃喝的「飲」、「食」;解呼氣吹奏的「今」、「龠」;和解向下面說話訓令的「命」、「令」;甚至解抽象的語言思想的「侖」、「念」等。由是觀之,「亼」字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構義部件。
然而「亼」這個部件 (音「口」,Unicode U+4EBC),自古到今都很容易與另一寫作「𠓛」的部件 (音「集」,Unicode U+204DB)相混淆。這種相混的情況,古代的《說文》,和今日的《漢語大字典》,都不能免﹗
查「𠓛」從入從一,指的即《說文》的「三合之形」,與本欄頭字解「倒口」的「亼」於認知上必須予以清楚區別。就字的形態而言,「𠓛」的三劃都較直,而「亼」由於指向下張開的口,因此代表上下嘴唇的兩劃都較彎。這一點從金文的許多相關字形中都可以清楚得見。
參見「𠓛」。416 字相關漢字: 口,飲,食,今,龠,命,令,侖,念,𠓛,集
Relatives 相關字
Yixiezi 異寫字 (works in progress)
As semantic component 作形旁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UTC
00801
src: UTC
GE
1640
-GKX
0091.03
康熙字典-GHZR
0133.02
汉语大字典-G二简
二.6.3
繁体: 集
G古籍
03955
-H
926B
-T3
0118
全字庫-T丙表
00071
異體字字典-T本土
0075
-J4
0123
-JMJ
006495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SAT
09306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jí
JI2
(v4.0.1-6.0.0)
JI2 WU2
(v3.1.0-3.2.0)
JI2
(v2.1.0-3.0.0)
kCantonese
zaap6
JAAP6
(v4.0.1)
kJapanese
シュウ ジュウ
kJapaneseKun
ATSUMARU
kJapaneseOn
SHUU JUU
kDefinition
to assemble. to gather together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E-3048
GE-2148
(v6.0.0-12.1.0)
E-2148
(v3.0.0-5.2.0)
kIRG_HSource
H-926B
926B
(v4.0.1-5.2.0)
kIRG_TSource
T3-2132
3-2132
(v3.0.0-5.2.0)
kIRG_JSource
J4-2137
4-2137
(v4.1.0-5.2.0)
kRSUnicode
9.1
kTotalStrokes
3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DaeJaweon
0192.020
kHanYu
10102.020
kIRGDaeJaweon
0192.020
kIRGDaiKanwaZiten
00345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10102.020
kIRGKangXi
0091.030
kKangXi
0091.030
kLau
1302
kMatthews
508
0508
(v2.1.0-3.1.0)
kMorohashi
00345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OM
kCihaiT
82.601
kPhonetic
40
kUnihanCore2020
H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CCCII
21645A
kCNS1986
E-2132
kCNS1992
3-2132
kEACC
21645A
kHKSCS
926B
(v3.1.1-15.0.0)
kJIS0213
2,01,23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17247+1.1.2 C+17247+9.2.1
kRSKangXi
9.1
(v2.1.0-15.0.0)
異體 Variants
kSemanticVariant
U+96C6<kLau,kMatthews
U+96C6
(v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