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扌空(.,H,J,P)
U+63A7(Basic)
手部8畫 共11畫 核心字
官話
kong4
kong1
qiang1
粵語
hung3
日語
コウ
韓語
越南
khống
廣韻
溪/東一/去
溪/江/平
集韻
溪/東一/去
溪/江/平
溪/東一/平
溪/江/上
訓読
つげる(告げる)
のぞく(除く)
ひかえる(控える)
ひく(引く)
Sources 各源例字
G0-3F58
HB1-B1B1
T1-5A55
J0-3935
K0-4D73
V1-5742
KP0-D0BF
Old versions 舊版本
IVD
00Ad
01Ad
02Ha
02Mo
03Ha
03Mo
Comparison 用字對比
T
Evolution 字形演化
說文小篆
石經
開成石經
印刷字體
廣韻
印刷字體
增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當代
標準字形
Origin 字源諸說
《說文解字》: 苦貢切引也。从手空聲。《詩》曰:「控于大邦。」匈奴名引弓控弦。
《字源》:形声
Meaning 字義
kong4
(1)
拉开(弓弦)
(2)
操纵;控制to control 遥控
(3)
牵掣
(4)
走告;控诉to accuse 控告 控诉
(5)
投,落下
(6)
顿挫
(7)
弯,低
(8)
使容器口朝下,让里面的液体慢慢流出 也作「空」 如:把瓶底的油控一控,还可以炒一次菜to turn a bottle upside down to let the liquid inside trickle out
kong1
(6)
使空虚;使罄尽to empty
kong1
(9)
qiang1
(10)
(壯)
壯字用同「𰏊
𰏊
(壯)
hong 工作;活路
(壯)
壯字用同「拱」
(壯)
oengj <方>推;拥
(喃)
khống 詞:khống chế; vu khống 義:to master; to calumniate
(喃)
◎ Gồng gánh: Như 扛 gồng#F2: thủ 扌⿰空 không
(喃)
◎ Gồng gánh: mamg chuyển vật đi bằng đôi vai và cây đòn.#F2: thủ 扌⿰工 công
(喃)
◎ Xênh xang: Như 扛 xang#C2: 控 xoang
(喃)
◎ Xênh xang: dáng phóng khoáng, thoải mái.#C2: 扛 giang
(喃)
◎ Xe săn các sợi với nhau.#F2: thủ 扌⿰腔 → 空 xoang
(喃)
◎ Băng xăng: nhộn nhạo, rối rắm, lằng nhằng.#C2: 控 xoang
(喃)
◎ Như 𠳹 xằng#C2: 控 xoang
𠳹
(喃)
◎ Càn rỡ, bậy bạ.#F2|D2: khẩu 口⿰床 sàng
Kinship diagram of variants 異體字圖譜
《說文解字》WFG
手部 060
《說文解字》
苦貢切引也。从手空聲。《詩》曰:「控于大邦。」匈奴名引弓控弦。
《說文解字繫傳》
寬宋反引也。從手空聲。《詩》曰:「控于大邦。」匈奴名,引弓控弦。
《說文解字注》
苦貢切引也。 [引者,開弓也。引申之爲凡引遠使近之偁。詩。控於大邦。傳曰:控,引也。此卽《左傳》所謂控吿也。又抑磬控忌。傳曰:騁馬曰磬。止馬曰控。按騁馬曰磬者,如《大明》傳之俔,磬也。極辭也。止馬曰控者,是亦引之使近之意也。] 从手。空聲。 [苦貢切。九部。] 詩曰:控于大邦。 [庸《載馳》文。] 匈奴引弓曰控弦。 [依《羽獵賦》注訂。此引匈奴方語以證控引一也。《漢書》於匈奴或言引弓。或言控弦。一也。]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若貢切,空去聲。【說文】引也。【廣韻】告也。【詩·鄘風】控于大邦。【毛傳】控,引也。【朱傳】控持而告之。【前漢·婁敬傳】控弦四十萬騎。【註】皆引弓也。
 又操制也。【詩·鄭風】抑磬控忌。【傳】止馬曰控。
 又投也。【莊子·逍遙遊】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
 又【集韻】枯公切,音空。除也。亦引也。【班固·西都賦】鳥驚觸絲,獸駭値鋒。機不虛掎,弦不再控。
 又【唐韻】苦江切【集韻】【韻會】枯江切,𠀤音腔。打也。【莊子·外物篇】儒以金椎控其頤。
 又【集韻】【韻會】𠀤克講切,腔上聲。義同。 說文(121)
Phonology 音韻
標準語 Official Languages
官話
kong4 [kʰʊŋ51] ㄎㄨㄥˋ
kong1 [kʰʊŋ55] ㄎㄨㄥ
qiang1 [ʨʰiɑŋ55] ㄑㄧㄤ
粵語
hung3 [huːŋ3] 控制, 控告, 控訴, 控罪, 控名責實, 遙控, 檢控, 指控
日語
コウ [koː] [漢]
[kɯ] [呉]
韓語
[koŋ]
[kaŋ]
越南
khống [xə̆wŋ35]
韻書 Rime Books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釋義
聲母韻母韻母地位聲調韻書結構擬音
廣韻
東一1小韻苦貢kʰuŋ引也吿也苦貢切六引也吿也苦貢切六
2小韻苦江kʰɔŋ打也又苦貢切打也又苦貢切
刊謬補缺切韻
東一1小韻苦貢kʰuŋ苦貢反。引。四。苦貢反。引。四。
2小韻苦江kʰɔŋ打。打。
集韻
東一1小韻苦貢kʰuŋ說文引也引詩控於大邦說文引也引詩控於大邦
2小韻枯江kʰɪɔŋ打也打也
東一1小韻枯公kʰuŋ除也除也
2小韻克講kʰɪɔŋ打也打也
禮部韻略
東一1小韻苦貢kʰuŋ苦貢切釋按說文引也引詩控于大邦一曰告也又匈奴名引弓控絃苦貢切釋按說文引也引詩控于大邦一曰告也又匈奴名引弓控絃
增韻
東一1小韻苦貢kʰuŋ苦貢切引也告也詩控于大邦集傳控持而告之也又操制也詩抑磬控忌注止馬曰控謂勒止也又江韻苦貢切引也告也詩控于大邦集傳控持而告之也又操制也詩抑磬控忌注止馬曰控謂勒止也又江韻
2小韻苦江kʰɪɔŋ打也莊子儒以金椎控其頤又送韻増入打也莊子儒以金椎控其頤又送韻増入
五音集韵
東一1kʰuŋ除也除也
2kʰɪɔŋ打也又苦貢切打也又苦貢切
2kʰɪɔŋ苦講切打也四苦講切打也四
東一1kʰuŋ苦貢切引也告也十二字苦貢切引也告也十二字
洪武正韻
陽齊小韻驅羊kʰiaŋ打也莊子儒以金椎控其頥又送韻打也莊子儒以金椎控其頥又送韻
東開小韻苦貢kʰuŋ苦貢切引也告也詩控于大邦集傳控持而告之也又操制也詩抑磬控忌注止馬曰控謂勒止也又陽韻苦貢切引也告也詩控于大邦集傳控持而告之也又操制也詩抑磬控忌注止馬曰控謂勒止也又陽韻
古今韻會舉要
kʰiaŋ打也莊子儒以金椎控其頤又送韻〇毛氏韻増打也莊子儒以金椎控其頤又送韻〇毛氏韻増
kʰiaŋ克講切角濁音打也又送韻〇平水韻増克講切角濁音打也又送韻〇平水韻増
kʰuŋ苦貢切角次清音說文引也从手空聲前匈奴傳引弓控弦廣韻又告也詩集傳控持而告之又控制也詩抑磬控忌注止馬曰控謂勒止也又凡韻苦貢切角次清音說文引也从手空聲前匈奴傳引弓控弦廣韻又告也詩集傳控持而告之又控制也詩抑磬控忌注止馬曰控謂勒止也又凡韻
蒙古字韻
kh ꡁung ꡟꡃkʰuŋ()
kh ꡁÿang ꡦꡃkʰjaŋ()
音韻闡微
江陽齊陰平小韻kʰiaŋ
江陽齊上聲小韻kʰiaŋ
東冬庚蒸青合去聲小韻kʰuŋ
中原音韻
東鍾合去聲東鍾kʰuŋ
韻略易通
東洪合舒去聲東洪kʰuŋ引也吿也制也引也吿也制也
中華新韻
ㄨㄥ kʰʊŋ
東國正韻
ㅗㆁ 公拱貢穀kʰoŋ
ㅏㆁ 江講絳覺kʰaŋ
ㅏㆁ 江講絳覺kʰaŋ
戚林八音
氣悉 春公 陰去春公kʰuŋ
分韻撮要
陰去hoŋ引也告訴也又控馭又稱吏爲提控也引也告訴也又控馭又稱吏爲提控也
擬音方案:《廣韻》《切韻》《集韻》:邵榮芬(《禮部韻略》《增韻》《五音集韻》擬音為與《集韻》音韻地位對比得到),《洪武正韻》:小學堂資料,《古今韻會舉要》:竺家寧,《蒙古字韻》:江鍾偉,《音韻闡微》:林慶勛,《中原音韻》:寧繼福,《韻略易通》:張玉來,《中州音韻》:馬樂樂,《中華新韻》:依註音符號,《東國正韻》:申祐先,《戚林八音》:彭攻關,《分韻撮要》:劉鎮發
韻部 Rime
北魏後期北齊
齊梁陳北周隋
上古音 Reconstructed Old Chinese
高本漢
kʰuŋ
王力
kʰɔŋ 東部
董同龢
kʰuŋ 東部
kʰûŋ 東部
周法高
kʰrewŋ 東部
kʰewŋ 東部
李方桂
kʰruŋ 東部
kʰuŋh 東部
鄭張尚芳
kʰoːŋs 東0部
kʰroːŋ 東0部
白-沙
*kʰˤoŋ-s
斯塔羅斯金上古前期
khōŋs
斯塔羅斯金上古後期
khōŋh
斯塔羅斯金西漢
khōŋh
斯塔羅斯金東漢
khōŋh
許思萊上古
khôŋh
khrôŋh
許思萊東漢
kʰoŋᶜ
kʰɔŋᶜ
布之道諧聲域
KOŊ
聲首
布之道擬音
kʰˤoŋh
音節類型A
kʰrˤoŋ
音節類型A
Dialects 方言
kʰuŋ
去聲(66)
北京51
河北邯鄲大名213
河北邯鄲魏縣312
江蘇徐州42
江蘇連雲港贛榆51
安徽淮北52
安徽阜陽53
安徽宿州埇橋42
山東濟南21
山東濟南章丘21
山東淄博博山5
山東棗莊嶧城42
山東東營廣饒31
山東東營利津 (~乾淨水)
山東濰坊昌邑31
山東濰坊臨朐21
山東濰坊壽光5
山東濟寧5
山東泰安寧陽312
山東泰安21
山東臨沂莒南21
山東臨沂平邑5
山東德州5
山東聊城5
山東濱州鄒平31
山東菏澤單縣423
河南鄭州城關41
河南開封31
河南洛陽412
河南平頂山新華41
河南新鄉長垣213
河南濮陽312
河南許昌31
河南漯河召陵31
河南南陽南召42
河南商丘梁園41
河南商丘睢縣312
河南信陽312
河南周口淮陽312
湖北荊門鍾祥214
湖北天門44
湖南張家界大庸24
湖南郴州213
湖南永州寧遠24
廣西柳州雒容24
廣西桂林臨桂35
陝西西安44 ((把水~乾))
陝西寶雞31
陝西咸陽三原55
陝西漢中漢臺312
甘肅武威民勤31
甘肅臨夏42
新疆烏魯木齊213
新疆哈密213
新疆昌吉吉木薩爾213
新疆巴音郭楞焉耆213
安徽宣城寧國31
廣東廣州從化52
廣東深圳42
廣東梅州梅縣53
廣東梅州五華53
廣東東莞42
香港沙田53
江西新余分宜
湖南永州324
廣西桂林灌陽35
陰去(15)
福建寧德古田21
福建寧德柘榮35
江西贛州寧都31
廣東韶關新豐53
廣西南寧馬山55
廣西玉林北流53
福建三明泰寧51
江西南昌進賢
江西撫州黎川53
廣西南寧33
廣西柳州融水45
廣西北海33
廣西欽州33
廣西百色33
廣西崇左寧明33
陰平(1)
廣西河池宜州53
陰上(1)
廣西梧州蒙山42
上聲(4)
山東東營利津 (~告)
山東煙台3
陝西西安53
江西南昌213
陽平(2)
山東煙台萊州42
寧夏銀川3
陽去(1)
廣西桂林朝陽21
kʰoŋ
去聲(38)
江蘇南京44
江蘇連雲港
江蘇淮安漣水55
江蘇揚州
江蘇泰州33
安徽蚌埠53
安徽淮南鳳台51
安徽安慶41
安徽阜陽潁上51
安徽亳州蒙城53
山東煙台蓬萊42
山東臨沂沂水21
山東濱州博興21
湖北武漢35
湖北宜昌35
湖北襄陽襄樊31
湖南常德35
湖南湘西吉首24
重慶213
重慶江津24
四川成都213
四川自貢14
四川南充14
四川達州達縣213
四川雅安漢源13
四川涼山西昌213
貴州貴陽13
貴州遵義24
貴州畢節5
貴州黔東南丹寨13
貴州黔東南黎平53
雲南昆明212
雲南昭通212
雲南紅河蒙自212
雲南大理213
安徽宣城宣州53
廣東東莞32
廣東中山石岐33
陰去(19)
湖南懷化會同45
上海35
江蘇蘇州412
浙江溫州42
浙江金華玉山52
浙江衢州開化423
浙江衢州龍游52
安徽黃山甘棠33
安徽池州貴池53
福建南平建陽332
廣東汕頭213
廣東潮州213
海南三亞13
海南東方35 (文)
海南昌江35 (文)
海南樂東213 (文)
江西九江彭澤
湖南長沙55
雲南文山富寧13
陰平(1)
山東青島即墨1
陰上(5)
上海浦東新區33
浙江杭州53
浙江麗水雲和53
江西上饒廣豐52
廣西玉林福綿33
上聲(2)
湖北黃岡紅安
浙江台州仙居423
陽平(3)
安徽蕪湖55
山東威海環翠33
廣東中山隆都33
陰入(1)
湖南永州寧遠13
kʰɔŋ
去聲(2)
安徽宿州碭山53
福建泉州南安31
陰去(7)
福建廈門21 ((文))
福建漳州漳浦11
福建南平建甌33
廣西百色那畢45
廣東清遠保安53
廣西柳州融水435
廣西崇左扶綏35
kʰaŋ
去聲(1)
江西九江修水53
陰去(5)
福建廈門21 ((白))
海南東方35 (白)
海南昌江35 (白)
海南樂東213 (白)
廣西賀州富川七都話44
陽上(1)
廣西賀州富川八都話22
kʰəŋ
去聲(6)
安徽合肥53
山東濰坊安丘31
山東日照東港21
山東日照五蓮31
江西贛州南康53
廣東韶關南雄42
陰去(2)
廣東惠州213
廣西賀州九都話52
kʰuəŋ
去聲(2)
河南駐馬店平輿53
山西太原45
陰去(1)
江西鷹潭貴溪
kʰuə̃
去聲(3)
甘肅張掖山丹31
甘肅酒泉敦煌44
青海西寧213
kʰouŋ
陰去(3)
福建南平浦城423
福建福州212
福建寧德福安35
kʰan
陰去(1)
湖南婁底雙峰35
kʰiɔŋ
陰平(1)
廣西玉林博白44
陽去(1)
福建南平建甌44
kʰʌŋ
陰去(1)
江蘇南通
kʰuən
去聲(1)
安徽銅陵樅陽33
kʰuə̃ɣ
去聲(1)
陝西延安寶塔52
kʰun
去聲(1)
甘肅蘭州13
kʰũŋ
去聲(1)
甘肅酒泉肅州213
kʰvən
去聲(1)
青海海東循化53
kʰuɤŋ
去聲(1)
新疆吐魯番33
kʰɤŋ
陰去(1)
福建三明將樂324
kʰɔuŋ
去聲(1)
福建三明沙縣24
kʰuoŋ
陰去(1)
廣西貴港平南11
kʰən
陰去(1)
湖南湘潭55
kʰəuŋ
陰去(1)
廣西玉林博白52
kʰie
陰去(1)
湖南永州道縣33
kʰieu
陰去(1)
廣東佛山西岸52
kʰɔ̃
陰去(1)
廣西桂林平樂335
h
huŋ
陰去(5)
廣西欽州靈山24
廣西貴港桂平33
廣西貴港南江52
廣西玉林北流53
廣西梧州藤縣434
陰上(2)
廣西賀州信都52
廣西崇左24
hoŋ
去聲(3)
廣東珠海前山33
廣東雲浮33
廣東雲浮羅定33
陰去(11)
香港大埔21
廣東韶關33
廣東佛山33
廣東佛山順德32
廣東肇慶33
廣東肇慶封開433
廣東清遠33
廣東清遠連山35
香港33
澳門33
廣東韶關33
陰平(4)
廣東珠海斗門33
廣東江門白沙23
香港大埔泰亨23
香港新界232
陽去(1)
廣東深圳寶安32
hɔŋ
陰去(1)
廣西來賓武宣42
hʊŋ
陰去(1)
廣東廣州33
høŋ
陰去(1)
廣西南寧亭子55
x
xoŋ
陰去(6)
海南海口35 (文控诉)
海南瓊海213
海南萬寧24
海南定安35
海南澄邁35 (文控诉)
海南陵水35
xaŋ
陰去(2)
海南海口35 (白)
海南澄邁35 (白)
k
kuŋ
陰去(1)
廣西南寧賓陽55
kɔŋ
陰上(1)
廣西百色田東33
tʰan
陰平(1)
四川南充55
-
ŋ
陰平(1)
廣西桂林臨桂45
Notes 註
㧖 軶 阸 控 *戹
《漢語同源詞大典》:㧖:握、掐,引申為控制、扼制;軶:駕在牲口頸上的器具;阸:阻塞;控:控制。本組字皆有「控制」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控 鞚 拘 *空
《漢語同源詞大典》:控:拉開弓弦,引申為控制義;鞚:馬籠頭,控制馬之物;拘:拘捕。本組字皆有「控制」義。本組字讀音相近,該書認為是一組同源字。
漢語多功能字庫
 略說: 從「手」,「空」聲。本義是拉開弓弦,引申表示駕馭、操縱,又表示控訴。
34 字
 詳解: 從「手」,「空」聲。本義是拉開弓弦。《說文》:「控,引也。从手,空聲。」段注:「引者,開弓也。」如《史記.匈奴列傳》:「是時漢兵與項羽相距,中國罷於兵革,以故冒頓得自彊,控弦之士三十餘萬。」《文選.班孟堅〈西都賦〉》:「鳥驚觸絲,獸駭值鋒。機不虛掎,弦不再控。」「掎」表示牽制。

  「控」引申表示駕馭、操縱。《說文》段玉裁注:「引申之為凡引遠使近之偁。」如《春秋穀梁傳.僖公五年》:「桓控大國,扶小國,統諸侯。」《呂氏春秋.審分》:「王良之所以使馬者,約審之以控其轡,而四馬莫敢不盡力。」

  「控」表示申訴、控訴。《廣韻.送韻》:「控,告也。」如《詩.鄘風.載馳》:「控于大邦,誰因誰極?」朱熹注:「控,持而告之。」《左傳.襄公八年》:「翦焉傾覆,無所控告。」意謂遭受到覆滅的威脅,沒有地方去申訴。

  「控」還表示投、落下。《莊子.逍遙遊》:「我決起而飛,槍榆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成玄英疏:「控,投也。」全句意謂我盡全力而飛,碰到榆樹和檀樹就停下來,有時飛不上去而投落地面就是了,何必要飛九萬里而往南海去呢?(陳鼓應)又如南宋葉適〈寄李季章參政〉:「鷃飛雖地控,龍臥常天升。」501 字相關漢字: 手,空,掎

Relatives 相關字
Index in character sets 字符集索引
SetIDExtraG0 3156 -G1 3156 -GT 2235 -GKX 0439.07 康熙字典-GHZR 2018.06 汉语大字典-GZFY 538605 -GZ hong.1.10 -GZ oengj.2.1 -G通规 2187 -G常用 常.11.19 -G古籍 05516 -HB1 B1B1 -H常用 1573 -T1 5853 全字庫-T甲表 01587 異體字字典-T本土 2067 -J0 2521 -JMJ 012495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JMJ 012496 文字情報基盤検索システム IVS: E0103 J常用 0630 -K0 4583 -K人名 一..0436 -KP0 4831 -V1 5534 -
讀音 Readings
kMandarin
kòng
KONG4 QIANG1 (v4.0.1-6.0.0)
KONG4 (v3.1.0-3.2.0)
KONG4 QIANG1 (v2.1.0-3.0.0)
kHanyuPinlu
kòng(191)
kong4(191) (v4.0.1-6.2.0)
kTGHZ2013
198.070:kòng
kHanyuPinyin
31906.090:kòng,kōng,qiāng
kXHC1983
0649.020:kòng
0649.020:kòng (v5.1.0)
kCantonese
hung3
HUNG3 (v2.1.0-4.0.1)
kJapanese
コウ ク ひかえる ひく
kJapaneseKun
HIKAERU HIKAE
kJapaneseOn
KOU
kKorean
KONG KANG
kHangul
공:0N
(v5.0.0-10.0.0)
kVietnamese
khống
kTang
*kùng
*kùng (v4.1.0-5.1.0)
kDefinition
accuse, charge; control
來源 IRG Sources
kIRG_GSource
G0-3F58
0-3F58 (v3.0.0-5.2.0)
kIRG_HSource
HB1-B1B1
kIRG_TSource
T1-5A55
1-5A55 (v3.0.0-5.2.0)
kIRG_JSource
J0-3935
0-3935 (v3.0.0-5.2.0)
kIRG_KSource
K0-4D73
0-4D73 (v3.0.0-5.2.0)
kIRG_KPSource
KP0-D0BF
kIRG_VSource
V1-5742
1-5742 (v3.1.1-5.2.0)
3-2E50 (v3.1.0)
1-2E50 (v3.0.0)
kRSUnicode
64.8
kTotalStrokes
11
kIICore
AGTJHKMP
2.1 (v4.1.0-6.3.0)
辭典索引 Dictionary Indices
kCowles
1233
kDaeJaweon
0789.070
kFennIndex
280.03
kGSR
1172a'
kHanYu
31906.090
kIRGDaeJaweon
0789.070
kIRGDaiKanwaZiten
12283 (v3.0.0-15.0.0)
kIRGHanyuDaZidian
31906.090
kIRGKangXi
0439.070
kKangXi
0439.070
kKarlgren
476
kLau
1259
kMatthews
3726
kMeyerWempe
829
kMorohashi
12283 12283:E0102
12283 (v2.1.0-15.0.0)
kNelson
1941
kSBGY
040.09 342.30
辭典資料 Dictionary-like Data
kCangjie
QJCM
kCihaiT
582.101
kFenn
10D
kFourCornerCode
5301.1
kFrequency
3 (v3.2.0-15.1.0)
kGradeLevel
5
kHKGlyph
1572
kPhonetic
525
kUnihanCore2020
GHJKMPT
其他碼位 Other Mappings
kBigFive
B1B1
kCCCII
21407A
kCNS1986
1-5A55
kCNS1992
1-5A55
kEACC
21407A
kGB0
3156
kGB1
3156
kJis0
2521
kJoyoKanji
2010
kKoreanName
2015
kKPS0
D0BF (v3.1.1-15.0.0)
kKSC0
4583 (v2.1.0-15.0.0)
kMainlandTelegraph
2235
kTaiwanTelegraph
2235
kTGH
2013:2187
kXerox
254:104
部首餘筆 Radical-Stroke Counts
kRSAdobe_Japan1_6
C+1991+64.3.8 V+13766+64.3.8
kRSKangXi
64.8 (v2.1.0-15.0.0)